1、GB/T 173161998 前 言 为规范常规水稻原种生产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 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种子总站、江苏省种子站、江西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义宽、范瑞昌、刘绍英、金煜祥、张玉清。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1998年4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水稻原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常规水稻原种生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
2、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原种 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 原种生产 4.1 方法 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方法,即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或二圃制(株行圃、原种圃),以及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 页码,1/5GB/T 1731619982006-3-29fil
3、e:/C:InetpubwwwrootdatagbnN173160A.htm4.2 单株选择 4.2.1 种子来源 在原种圃、株系圃内当选株系、纯度高的大田或保存的低世代种子田选取。有条件的可设置选择圃,以供选择,选择圃的技术规程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4.2.2 选择标准 当选单株下列性状必须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三性”、“四型”、“五色” 、“一期”。“三性”即典型性、一致性、丰产性;“四型”即株型、叶型、穗型、粒型;“五色”即叶色、叶鞘色、颖色、稃尖色、芒色;“一期”即生育期。 4.2.3 选择时期 抽穗期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期逐株复选,当选单株连根拔起,及时干燥挂藏,严防鼠雀危害
4、。防止在边行或缺株周围选择单株。 4.2.4 选择数量 依原种圃面积而定。田间初选数应比决选数增加一倍。 4.2.5 室内考种决选 结合目测,剔除不合格单株,再逐株考种。 4.2.6 考种项目 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籽粒重,并计算株高的平均数、穗粒数的平均数。 4.2.7 当选单株的株高应在平均数1cm范围内,穗粒数不低于平均数,然后按单株籽粒重择优选留。 4.2.8 当选单株分别编号、脱粒、装袋、复晒、收藏。 4.3 株行圃 4.3.1 将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种子,按编号分区种植,建立株行圃。 4.3.2 育秧:秧田采用当地育秧方式,一个单株播一个小区(对照种子用上年原种分区播种),
5、小区面积和播种量要求一致。种子须经药剂处理,所有单株种子(包 括对照种子)的浸种、催芽、播种,均须分别在同一天完成。播种后泥塌谷,小区间作小埂,防止混杂。 4.3.3 田间设计:绘制大田田间种植图。拔秧移栽时,一个单株秧苗扎一个标牌,随秧运到大田,按田间设计图栽插。 4.3.4 每个单株栽一个小区,单本栽插,按编号顺序排列,并插牌标记,各小区须在同一天栽插。小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各小区面积、栽插密度须一致,确保相同的营养面积。小区间应留走道,每隔9个株行设一对照行区。株行圃四周设保护行(不少于3行),并采取隔离措施。空间隔离距离不少于20m,时间隔离扬花期要错开15d(天)以上。 页码,2
6、/5GB/T 17316199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nN173160A.htm4.3.5 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须一致,并在同一天完成。 4.3.6 田间观察记载项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a)秧田期:播种期、叶姿、叶色、抗逆性。 b)本田期:移栽期、分蘖期为叶姿、叶片、叶鞘色泽、分蘖强弱、抗逆性;抽穗期为始穗期、齐穗期、抽穗整齐度、株叶型、主茎总叶片数;成熟期为株高、株型、穗数、穗粒型、芒有无、谷粒充实度、植株整齐度、抗逆性、熟期、熟相,目测丰产性。 4.3.7 田间观察记载应固定专人负责,并定点、定株,做到及时准确。发现有变异单株和长
7、势低劣的株行、单株,应随时做好淘汰标记。 4.3.8 根据各期的观察记载资料,在收获前进行田间综合评定。当选株行区必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状,株行间的一致性、综合丰产性较好,植株、穗型整齐度好,穗数不低于对照。齐穗期、成熟期与对照(众数)相比,在1d(天)范围内;株高与对照(平均数)相比,在1cm范围内。当选株行区确定后,将保护行、对照小区及淘汰株行区先行收割。逐一对当选行区复核,分区收割、脱粒、核产。如采用“二圃制”,则可混合收割。 4.3.9 脱粒前,须将脱粒场地、机械、用具等清扫干净,严防混杂。各行区种子要单脱、单晒、单藏,挂上标签,严防鼠、虫等危害及霉变。 4.4 株系圃 4.4.1 将
8、上年当选的各株行区种子分区种植,建立株系圃。 4.4.2 各株系区的面积、栽插密度均须一致,并采取单本栽插,每隔9个株系区设一个对照区。其他要求同4.3。 4.4.3 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和评选同4.3。当选株系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株系间的一致性,整齐度高、丰产性好。各当选株系混合收割、脱粒、收贮。 4.5 原种圃 4.5.1 将上年混收的株系(株行)圃种子或采用育种家的种子扩大繁殖,建立原种圃。 4.5.2 原种圃要集中连片。隔离要求同4.3。 4.5.3 种子播前进行药剂处理;稀播培育壮秧;大田采取单本栽插;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秆壮粒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4.5.4
9、 在各生育阶段进行观察,及时拔除病、劣、杂株,并携出田外。 5 种子收获、贮藏和检验 5.1 入选的株行、株系和原种种子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脱粒、晒干。 5.2 脱粒后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标签,写上品种名称及田间编号,按顺序入库挂藏。 5.3 风干(挂藏)室和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应注意防止混杂和虫蛀、霉变,以及鼠、雀等危害,确保种子质量。 页码,3/5GB/T 17316199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nN173160A.htm5.4 生产原种的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 3543.1 354
10、3.7进行复检,对符合GB 4404.1规定标准的原种种子签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方法 A1 物候期 A1.1 浸种期、催芽期、播种期、移栽期(日/月,下同)。 A1.2 始穗期:10植株的穗顶露出剑叶叶鞘的日期。 A1.3 齐穗期:80植株的穗顶露出剑叶叶鞘的日期。 A1.4 成熟期:粳稻95以上,籼稻85以上的谷粒黄熟、米质坚实、可以收获的日期。 A2 形态特征 A2.1 叶姿:分弯、中、直三级(弯:叶片由茎部起弯垂超过半圆形;直:叶片直生挺立;中:介于弯和直之间)。 A2.2 叶色:分为浓绿、绿、淡绿三级,在移栽前12
11、d(天)和本田分蘖盛期各记载一次。 A2.3 叶鞘色:分为绿、淡红、红、紫色等,在分蘖盛期时记载。 A2.4 株型:分为紧凑、松散、中等三级。 A2.5 穗型:为两大类区分法,一是指小穗和枝梗及枝梗之间的密集程度,分紧凑、中等、松散三级;二是穗的弯曲程度,分直立、弧形、中等三级。 A2.6 粒型:分为卵圆型、短圆型、椭圆型、直背型四种。 A2.7 芒:分为无芒、顶芒、短芒、长芒四种(无芒:无芒或芒极短;顶芒:穗顶有短芒,芒长在10mm以下;短芒: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在1015mm;长芒: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25mm以上)。 A2.8 颖、颖尖色:分为黄、红、紫色等。 A2.9 株高:从
12、地面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高度,以“cm”表示,在收割前田间测定。 A3 生物学特性 A3.1 抗寒性:在遇低温情况下,秧田期根据叶片黄化凋萎程度、出苗速度和烂秧情况等;抽穗结实期根据抽穗速度、叶片受冻程度和结实率高低、熟色情况等,分强、中、弱三级。 A3.2 抗倒性:记载倒伏时期、原因、面积、程度。倒伏程度分直(株植与地面角度为015)、斜(1545)、倒(45至穗部触地)、伏(植株贴地) 。 A3.3 抗病虫性:按不同病虫害目测,分无、轻、中、重四级。 页码,4/5GB/T 17316199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nN173160A.htm
13、A3.4 分蘖性:分强、中、弱三级。 A3.5 抽穗整齐度:抽穗期目测,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 A3.6 植株和穗位(层)整齐度:成熟期目测,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 A4 经济性状 A4.1 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多于5粒者为有效穗(白穗算有效穗)。收获前田间调查两个重复,共20穴。 公顷有效穗按式(A1)计算: A4.2 每穗总粒数:包括实粒、半实粒、空壳粒。 A4.3 结实率按式(A2)计算: A4.4 千粒重:1000粒实粒(含标准含水量)的重量,以“g”表示。 A4.5 单株籽粒重:单株总实粒(含标准含水量)的重量,以“g”表示。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单株选择圃 B1 选择
14、圃的种源范围宜宽,数量宜多。可以上年度生产的原种为主体,由纯度高、无病虫害的大田种子、异地种子和低温库保存的低世代种子组成。 B2 播前种子要进行药剂处理,稀播精管,培育适龄壮秧。 B3 选择均匀整齐的健壮秧苗,等距单本栽插,使每个单株在良好的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每隔1218行留一工作走道,便于田间操作。 B4 精细管理,科学用肥,保证均匀一致,严防倒伏。 B5 田间观察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随时进行,发现变异单株,及时做好标记。 B6 选择单株的时间、方法、标准等同4.2条。 公顷有效穗公顷穴数每穴有效穗数(A1)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100(A2)页码,5/5GB/T 17316199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nN173160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