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4132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3 T 257.1-2005 径山茶 第1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67.140.10 X55 备案号: 17346-2005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 257.12005代替DB33/T 257.11999径山茶 第 1 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Jingshan tea Part1: The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ng technology 2005-08-09 发布 2005-09-0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257.12005 I 前 言 DB33/ 257-2005径山茶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

2、/ 257- 2005径山茶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从实施之日起,替代DB33/T 257 .1-1999。 本部分在原来DB33/T 257.1-1999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原“栽培技术”改为“栽培技术规程”,增加产地环境条件和用水要求,重点规范基地生态建设,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进一步科学化,单独建立“农事档案”章节。另外还增加了冻害预防护理和鲜叶采摘等内容。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和归口。 本部分由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业管理协会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茂棋、胡剑光、庞英华、陈礼林、许亚新、屠水根、余秋珠。 DB33/T 257.12005 1 径山茶 第 1 部分:栽培技术

3、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径山茶的基地条件、品种和苗木、新茶园建设、茶树修剪、肥水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冻害护理要求、鲜叶采摘和农事档案。 本部分适用于径山茶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8650 原产地域产品 龙井茶 N

4、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基地条件 3.1 气候、空气、水质、环境 按NY 5020执行。 3.2 土壤 酸性红壤或黄壤,pH值4.5-6.5,活 性钙含量低于0.2% ,土壤土层80cm 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地下水位在离地表100cm以下。 3.3 坡度 基地的地面坡度应在25以下。 3.4 生态建设 3.4.1 基地上风口要有林带保护,主干道要有行道树。 3.4.2 基地四周设置隔离带或基地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 3.4.3 茶园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阴树。 4 品种

5、和苗木 4.1 径山茶品种选择 4.1.1 径山茶(毛峰)生产基地宜选用鸠坑、翠峰、龙井长叶等。 4.1.2 径山茶(玉露)生产基地宜选用翠峰、薮北种、茂绿等。 4.1.3 径山茶(龙井)按 GB 18650 执行。 4.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要求按GB 11767执行。 DB33/T 257.12005 2 5 新茶园建设 5.1 初垦 5.1.1 基地选定后,要清除附着物,规划和修筑好道路和排蓄水系统。 5.1.2 道路的设置主干道宽 3 米以上,支道便于机械化操作。 5.1.3 排蓄水系统的设置要与茶园道路相协调,同时坡地茶园的上界应建好山水隔离沟,地下水位高处应开筑排水沟,易造成水土冲

6、刷处应修筑水土拦截沟。 5.1.4 坡度在 15 以上的山坡地,应修筑梯面宽 2 米以上等高式阔幅梯地。 5.2 复垦和施底肥 5.2.1 复垦深度要求 50cm 以上,方法可采用分层全垦,也可采用在茶树种植行幅度 100cm 范围内进行深沟撩壕。 5.2.2 熟地的复垦,应把底层土翻上,最好是再加一层生泥。 5.2.3 结合复垦要分层施入底肥,要求每公顷施用厩肥 40t60t 或油粕 1.5t,或相应其他适用的有机肥料。 5.3 种植 5.3.1 种植时间应在每年的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或 2 月中下旬。 5.3.2 种植规格宜选择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 a)单行条植:行幅150cm,丛距

7、30cm,每丛定植2株,每公顷基本苗4万5万株; b)双行条植:行幅150cm,其间植两行茶树,行间距30cm40cm,丛距30cm,茶丛交错排列,每公顷基本苗8万9万株。 5.3.3 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或穴。要求现开现种,原则是要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 5.3.4 种植深度以不露根颈处为度。茶苗根系应保持自然舒展,种下后要随即浇足“定根水”,再适当覆些松土至埋没根颈处为度。 5.3.5 茶苗定植后要及时覆盖和抗旱保苗。覆盖材料可采用嫩柴草及大田秸杆等,每公顷用量15t20t。 6 茶树修剪 6.1 定型修剪 幼龄茶园一般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 a) 种子直播茶苗长到30c

8、m以上,无性系茶苗种植时定型剪。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为离地15cm20cm; b) 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修剪时苗高应在45cm以上,不到这个高度的茶丛应推迟到达标时再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可用篱剪,高度离地30cm 40cm; c)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高度离地45cm 50cm。 6.2 轻修剪 6.2.1 轻修剪的对象是生产茶园和已完成定型修剪的茶园。 6.2.2 轻修剪每年可进行 1-2 次,时间安排在春茶结束后(5 月上中旬)或秋末(10 月下旬至 11月中旬)进行。安排在春茶后进行的,春茶应提早在 5 月 10 日前结束。 6.2.3 轻修剪深

9、度为 3cm5cm,以剪去树冠面突出枝,不成熟枝和达到采摘面平整为度。 6.3 深修剪 6.3.1 深修剪适用中产茶园改造,具体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a) 茶园已达高产阶段,但产量、质量已走下坡路的茶园; b) 茶树还处于青壮龄,但已未老先衰的茶园。 DB33/T 257.12005 3 6.3.2 深修剪的时间应安排在春茶提早结束后(5 月初)立即进行。 6.3.3 深修剪的程度要因树因地制宜,原则是以剪去鸡爪枝,细弱枝和“两层楼”树枝为度。同时,经深修剪后的树高应控制在 80cm 以下,覆盖度 85%左右为宜。 6.4 重修剪 6.4.1 重修剪适用于树势衰老低产,但下部骨干枝尚可的茶园改造

10、。 6.4.2 重修剪的时间应安排在春茶前(3 月上旬)或春茶提前结束后(5 月上旬)进行。 6.4.3 重修剪刀口要求平整,高度以离地 30cm40cm 为宜,也可以按修剪的程度为标准,即大约剪去茶树高度的 1/2。 6.5 台刈 6.5.1 台刈适用于树枝衰败,产量很低的茶园改造。 6.5.2 台刈的最适宜时间为 3 月上旬。 6.5.3 台刈应齐地或接近地面 5cm 以内刈去,最好是能在低于地面一点的部位刈去,同时切口必须平整。如果茶丛中有一定量自然更新的青壮枝,则亦可采用局部台刈的方法,即在同一茶蓬内对衰老枝进行台刈而对青壮枝实施重修剪。 6.6 剪后留养 6.6.1 生产茶园的以采叶

11、为主,但必须采养结合,要求经轻修剪后的叶面积指数为 34。 6.6.2 深修剪茶园的当年,以养为主,夏茶留养不采,三茶打头采,四茶留鱼叶采,第二年起进入生产茶园正常管理。 6.6.3 重修剪茶园改造后,在 2 年内要进行 2 次“整形修剪”。修剪时间宜在 3 月上旬进行,程度为原切口基础上提高 12cm15cm,在以上这一阶段要严格执行以养为主,此后则进入生产茶园正常管理。 6.6.4 台刈改造茶园在其后的 3 年内,每年春茶前需进行 1 次“整形修剪”,修剪程度第一年为离地 40cm,其后要求按 6.6.3 给出的细则。 7 肥水与土壤管理 7.1 肥培管理 7.1.1 茶园定植前一定要施底

12、肥。底肥的种类,用量,方法按本部分 5.2.3 执行。 7.1.2 茶园每年施基肥,基肥施用时间宜早,高山茶园 9 月份,平地及低丘茶园不迟于 10 月份。基肥种类有饼肥、厩肥、绿肥,并配施茶叶专用复合肥或适合茶园使用的单元化肥。 7.1.3 茶树生长季节要分季分次追肥。追肥时间:春茶在“立春”后至“惊蛰”前;夏秋茶在下一轮新梢开始生长前进行。 7.1.4 茶叶生产季节要勤施叶面肥。叶面肥以氮为主,磷、钾及微量元素应根据营养诊断。叶面肥浓度:一般大量元素类为 0.5%-1.0%,微量元素类为 5mg/kg100mg/kg,综合性的叶面营养液为 500 倍1000 倍,或按产品说明。喷洒时间晴天

13、宜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7.1.5 肥料用量及配比 生产茶园氮肥施用量一般以每采100kg干茶施纯氮18kg-20kg为宜,其中1/3以有机肥或有机专用复合肥作基肥,2/3以无机肥作追肥。春、夏、秋三次追肥的比例一般以2:1:1为宜,全年氮、磷、钾的配比,应因园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以3:1:1为宜,其中磷、钾肥主要以基肥使用。 幼龄茶园氮肥施用量一般按树龄来确定,一年生苗不宜施化肥,可在旱季追施稀薄农家肥;2年生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氮45kg 60kg;3年生为每公顷75kg 120kg;4年 5年生可按生产茶园执行。幼龄茶园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以2:1:1为宜。 7.1.6 使用微生物肥料应

14、符合 NY/T 227 要求。 7.2 水份管理 DB33/T 257.12005 4 茶园土壤的含水量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为宜,低于70%时应采取补水措施,高于90%时则应采取排湿措施。保持土壤水份的首选方法是茶园铺草,铺草厚度应在10cm以上。 7.3 土壤管理 7.3.1 坡地茶园要防止水土流失,首选方法是铺草覆盖,厚度以不见土壤暴露为宜。 7.3.2 要防止茶园草荒。应首选增加茶树树冠的覆盖度或铺草覆盖、地膜覆盖等抑制杂草生长的方法,其次为耕锄削草。 7.3.3 要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中首先要对肥料,农药进行科学使用,防止过量与滥用;此外对茶园土壤、水源等要进行监

15、测,发现情况要尽早予以排除。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必要的化学防治。 8.2 防治措施 8.2.1 农业防治 8.2.1.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8.2.1.2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 8.2.1.3 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 80cm,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8.2.1.4 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地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8.2.1.5 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

16、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8.2.2 生物防治 8.2.2.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8.2.2.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8.2.3 物理防治 8.2.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尺蠖、蓑蛾类、茶丽蚊象甲等害虫危害。 8.2.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 8.2.3.3 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治杂草。 8.2.4 化学防治 茶树病虫害化学防治按NY/T 5018执行。 8.3 用药安全要求 8.3.1 农药防治安全要求按 GB 4285

17、 和 GB /T 8321(所有部分)执行。 8.3.2 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9 冻害 9.1 冻害预防 9.1.1 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以施有机肥、鳞、钾肥或加培客土,以厚活土层,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 9.1.2 受冻后的护理 9.1.2.1 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 9.1.2.2 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施肥。 DB33/T 257.12005 5 9.1.2.3 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 10 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应按标准选择式提手采,不能用指甲切采。 采下的鲜叶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禁用不通气的塑料袋、布袋等软包装材料。 鲜叶运送必须及时,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放。 农事档案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