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24160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B 66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 525.2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 2 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Part2: Guidelines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2004-12-23 发布 2005-01-23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525.22004 1 前 言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油茶籽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浙江省是我国油茶的主产区。为促进我省油茶生产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保

2、障身体健康,特制无公害油茶籽油系列标准。 DB33/ 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 产地环境 第 2 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 DB33/ 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的第 2 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学会、常山县林业局、青田县林业局、仙居县林业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康志雄、陈友吾、吕爱华、陈天霞、沈坚敏、林伟标、张汝忠。 DB33/T 525.22004 2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 2 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

3、油茶籽油基地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苗木质量、品种选择、定植、土壤管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油茶籽油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DB33/ 525 中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DB33/T 525.1-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 1 部分 产地环境 3 立地条件选择 3.1 土壤条件、水质和大气质量按 DB33/T 5 25

4、.1-2004 的规定执行。 3.2 选择年平均气温 15 20,最冷月平均气温0,极端低温-10,年降水量 1000mm 以上,日照时数 1800h 2200h,适宜夏秋湿润,秋末冬初多晴暖,冬季无严寒的气候。 3.3 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地丘陵种植, 普通油茶选择海拔高度50cm 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pH 值 4.5 6.5。 3.5 生产基地选择坡度25的油茶林按生态公益林经营方式管理。 4 造林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高产优质、性状稳定,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品种。重点推广经省级良种审定(或认定)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乡土品种。 4.2 苗木质量 采用 2 年-

5、3 年生芽苗砧嫁接苗上山造林,要求选用苗高 30cm 以上,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 0.3 cm 以上,无病虫害的苗木。 4.3 整地 DB33/T 525.22004 3 坡度15可修筑水平梯带;15-25进行带状整地,带内全垦,带间、山顶、山脊和陡坡保留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4.4 造林密度与配置 纯林造林株行距 2.5m2.5m、2.5m 3.0m。提倡多系造林,并注意花期配合。提倡与其它经济林混交配置。 4.5 造林时间与方法 造林季节为立春至惊蛰,或 10 月小阳春。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避免在任何环节使苗根遭受风吹和日晒。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根土要密接,苗木定植深度以超

6、过原圃地根际1.0cm-1.5cm 为宜。 5 施肥管理 5.1 施肥原则 5.1.1 实行平衡施肥,鼓励精确施肥,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1.2 提倡绿肥上山,鼓励套种绿肥进行压青,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 5.1.3 农家肥应经无害化处理后施用。 5.2 施肥方法 5.2.1 油茶幼树施肥 N、 P、 K 三要素比例为 2:1:1;成龄结果树为 2:1:2。 5.2.2 幼树一年施两次肥,冬季施有机肥,春季施尿素等速效肥。 5.2.3 盛果期树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 hm2施复合肥225kg750kg,或在采果后,施(茶)饼肥 750kg1125kg 或栏肥

7、 6000kg,加磷肥 750kg,结合垦复, 2-3 年施 1 次,开沟施入。 5.2.4 在采收前 30 天禁止施用化肥。 6 土壤管理 6.1 套种 中、幼林林地可套种绿肥或在水平梯带的带沿种植紫穗槐、胡枝子等多年生植物,夏季来临前收割翻压,作为肥料。 6.2 保水 沿山坡水平方向,每隔 8m10m 距离挖一条呈 13顺山坡方向略带倾斜的拦水沟,沟深和宽各 50cm,挖出的泥土、石块堆放于沟沿打实,沟内每隔 5m 左右筑一个形状似竹节的土埂,用于拦土保水。 6.3 垦复 DB33/T 525.22004 4 秋冬季采用带状垦复,深度 15cm20cm,从山脚到山顶,沿水平方向挖一带,留一

8、带,带的宽度随油茶行距而定, 隔年轮换; 夏季在植株周围或水平带面适度进行中耕除草, 浅锄 8cm10cm;水平带梯壁保留植被,适度采用劈草抚育,保护生物多样性。 7 低产林改造 7.1 采用因地、因树制宜的分类改造方式,分别实施稀林补植、密林间伐、劣株换种、老残林更新等综合改造措施。 7.2 对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用深挖、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集约经营管理措施,提高产量。 7.3 对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龄的油茶林,密度较低,稀密不均,进行补植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密度适中,劣株比例占全林 1/3 以上的,用优良无性系穗条进行大树嫁接换种,

9、改换劣株。 7.4 对立地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坡度在 25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 2/3 以上,每 hm2常年产量 30kg 以下的油茶林,则采用优良无性系苗进行更新造林。 8 病虫害控制 8.1 控制原则 8.1.1 加强栽培区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定点定期观察病虫情消长情况,实施有效的病虫害监控措施。 8.1.2 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实施可持续经营措施,充分利用油茶自身的适应性和抗性,增强油茶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 8.1.3 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施用量,使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8.2 营

10、林措施 8.2.1 选择对炭疽病等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油茶品种。 8.2.2 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合理负载,适时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改善生态环境,增施磷钾肥,促进油茶健壮生长,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8.2.3 实施冬季垦复、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害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早春结合修剪除有炭疽病、软腐病的枝条及历史病株; 4 月 5 月剪除有刺绵蚧雌虫被害枝; 6 月 7 月剪除有茶梢蛾、天牛、蛀茎虫危害的虫梢。所有病虫枝应集中烧毁。 8.3 物理措施 8.3.1 在 11 月和次年 3 月,人工摘除油茶毒蛾卵块。 DB33/T 525.22004 5 8.3.2 人工捕捉油

11、茶蓝翅天牛的成虫、油茶尺蠖的幼虫。 8.4 生物措施 8.4.1 保护和利用黑缘红瓢虫、中华盾瓢虫等天敌,抑制油茶煤病的媒介绵介壳虫。 8.4.2 保护和利用旋小蜂、小茧蜂、姬蜂等寄生天敌,防治茶梢蛾。 8.4.3 保护和利用黑卵蜂、赤眼蜂等天敌,防治茶毒蛾。 8.4.4 间种山苍子降低油茶煤病发生率。 8.5 化学防治 8.5.1 严格执行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禁止使用高毒性农药和有“三致”作用的药剂。 8.5.2 只有在病虫害为害严重,且其他措施难以奏效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控制施药量、施药次数及采用正确施用方法。建议使用更低毒、有效的化学农药更替产品。 8.5.3 严禁在果实采收前 40 天喷施任何药剂。 8.5.4 在 3 月 6 月喷施 1%的波尔多液加 1%2%的茶枯水 2 次 3 次,防治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等。 9 采收 9.1 根据不同品种类型、立地条件确定不同的果实成熟采收期。 9.2 果实成熟的主要外表特征是:果皮发亮,毛茸消失或仅果基少量残存。红皮类型的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的果皮青中带白。果壳微裂,种子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9.3 采收时正值油茶含苞待放时期,严禁折枝取果。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日晒脱粒,临时存放地应保持通风干燥。茶籽晒干后,除净杂物,进仓待榨。存放材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卫生材料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