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24201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33 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6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901 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 Technique regulation of germplasm bank construction for main afforestation species 2013 - 12 - 19 发布 2014 - 01 - 19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901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

2、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春、骆文坚、金国庆、何云芳、刘青华、张 蕊、张 一。 DB33/T 901 2013 1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的术语和定义、库址选择、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无性系和品种库营建、种源和家系库营建、种质库基础设施建设、种质库管理、档案管理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 主要用材、生态和经济树种的种源、家 系和无性系(品种)等种质库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3、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07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340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DB33/T 179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33/T 653(全部 ) 林业容器育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林木种质 tree germplasm 林木种及种 以下分类单位 具有不同 遗传基础 ,用于林木遗传改良的林木 群体 、 个体 、器官、组织 和基因等,即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3.2 种质库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bank 种质库 可以分为原地、异

4、地、离体保存( 低温保存 )库,本规程 特指在原产地以外 异地 收集和保存林木种质的场所。按收集保存种质的性质可分为种源种质库、家系种质库、无性系种质库和品种种质库等。 原地 保存 、异地 保存 、离体保存的术语见 GB/T 14072。 3.3 种源 provenance 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 的原产地理区域。 3.4 DB33/T 901 2013 2 家系 family 同一植株(或无性系)的自由授粉子代,或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总和,前者称半同胞家系,后者称全同胞家系 (包括自交系 )。 3.5 无性系 clone 由同一原株营养繁殖产生植株的总和。 3.6 品种 breed var

5、iety 经人工选育,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符合要求,并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栽培植物群体。 3.7 杂交种 hybrid 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交配,所产生的后代。 3.8 地方品种或农家品种 local variety or native variety 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的品种,也称为农家品种。 4 库址选择 4.1 地点选择 在保存林木种质适生 区 域内选择建 库 的地点。库址要求交通方便,易于长期保存,没有或较少有生物(兽、鼠、病虫等)和非生物(冻害、涝渍、地质灾害等)不利因子影响。可单独或结合林木良种繁育基地营

6、建。 4.2 立地选择 宜选择地形平缓、坡度不超过 25,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小气候条件优越的立地建立林木种质库。在具体 地块落实时,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 保存种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确定适宜的 海拔、坡向 、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 pH值)等立地条件。主要树种适生条件可按 GB/T 15776 2006的 附录 C执行。 5 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 5.1 收集保存对象 主要用材、生态和经济树种的种源、家系、优树无性系及其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杂交种、地方品种等。 DB33/T 901 2013 3 5.2 收集方法 5.2.1 收集材料 通过收集 苗木 、 种子、 枝 、根、芽 、

7、叶 等繁殖 体建立种质库 。 5.2.2 种源收集 根据树种的分布特点,按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确定种源采种点。采种林分 应 是当地起源的代表性优良林分,最好是天然林。采种林分的面积和密度 应 能保证林木异花授粉的需要 ,且处在大量结实林龄。采种的优良母树在 20株以上,各采种母树至少间距 30m 50m。采集的种子混合后作为收集保存的种源材料。 5.2.3 家系收集 从天然林优树上采集自由授粉种子或通过不同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全同胞家系种子。 5.2.4 无性系收集 从天然林或起源清楚的人工林及各类遗传测定林中选择出的优树和优良个体,性状优异的经济树种优株上采集穗条(枝、芽、根 、叶 或

8、基部萌条等),用嫁接、扦插等繁殖的无性系。 5.2.5 品种和地方品种收集 收集选育出的主要林木优良无性系、杂 交 种和地方品种。 6 无性系和品种库营建 6.1 区块划分 按地形区划为若干大区,大区下设置小区。地势平缓地段可划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山区沿山脊或山沟、道路等划界,应连接成片。小区按坡向、坡位和山脊等区划。大区界宽 4 m 6 m,小区间隔界宽2 m 3 m。 6.2 分区保存 按无性系和品种的产地、特性等不同分区保存和管理。对于用材和生态树种,收集的天然林优树无性系按其产地或 气候带 保存在同一个小区内 , 高世代亲本无性系按其生长、材性和抗逆性等差异分小区保存 。 对于收集的经

9、济树种无性系和品种,一般按性状特性差异分小区保存。 6.3 营建方法 6.3.1 林地准备 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地可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坡度较大的山地应 开设水平带或修筑反坡梯田 ,带 面 宽 160 cm 200 cm,带间距 离 因树种 不同在 2 m 6 m间。按 定植株行距挖栽植穴,穴规因不同树种而异,通常为 40 cm 70 cm40 cm 70 cm30 cm 60 cm。 林地准备应 在定植前 1个月 3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具体可按 GB/T 15776执行 。 6.3.2 苗木培育 DB33/T 901 2013 4 嫁接成活率高的树种,宜

10、采用先定砧后嫁接的繁殖方法 ; 嫁接困难、造林成活率低的树 种,应先在圃地培育无性系嫁接容器苗后移植的繁殖方法。也可用无性系扦插、组培苗种植的繁殖方法。 6.3.3 栽植密度 定植密度 200 cm 600 cm 200 cm 600 cm,具体 根据树种 特性 、立地条件 和 保存 期限等 确定。一般乔木树种 小 于灌木树种 ,立地条件一般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定植密度。 6.3.4 栽植时间 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应在树木休眠的 秋 冬季至初春定植 , 常绿阔叶树种一般在树木即将发芽的春季定植。容器苗可适当放宽定植的时间。宜选择土壤墒情好的阴天定植。 6.3.5 种植数量和保存期限 每一无性系或

11、 品种定植 6株 10株, 应 长期保存。 7 种源和家系种质库营建 7.1 区块划分与区组设计 结合种源和家系测定林建立种源和家系种质库。种质库区内的地块形状尽量完整,土壤条件基本一致。一般按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造林,试验重复 5次 8次,小区大小 10株 12株。若一个试验内保存的种源和家系数多于 50个时,应采用分组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重复和小区的设置按 LY/T 1340执行。 7.2 营建方法 7.2.1 林地准备 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地 全面整地或 带状整地,带状整地的 带 面 宽100 cm 120 cm,坡度较大的山地要求保留上坡或顶部的原有植被,采用块状

12、整地,规格为 100 cm 120 cm100 cm 120 cm。按 定植株行距挖栽植穴, 栽植 穴规 格 因不同树种而异,通常为 40 cm 70 cm40 cm 70 cm30 cm 60 cm。 林地准备 应 在定植前 1个月 3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具体可参照 GB/T 15776-2006。 7.2.2 苗木培育和栽植 苗木培育技术按 DB33/T 179和 DB33/T 653执行,造林技术按 GB/T 15776执行。 7.2.3 种 植数量和保存期限 每个种源或家系的种植株数 应 在 50株以上。种源种质长期保存,家系种质 应 保存 2/3轮伐期以上。 8 基础设施建

13、设 8.1 生产基础设施 林木种质库应建有相应的生产管理用房和苗木繁育圃等基础设施, 建设面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同时应有配套 的水、电、路、渠等附属基础设施。 8.2 界桩标牌 DB33/T 901 2013 5 应设置种质库、分区或区组或重复、栽植行 或水平条带 、种源或家系或无性系或品种 4类标牌,各类标牌的设置可参照表 1。 表 1 种质库标牌设置要求 标牌种类 标牌材质和规格 标牌内容和编写要求 标牌数量和用途 标牌更新要求 种 质库 用 钢筋混凝土 、花岗岩、不锈钢等材料,做成长 200cm 、宽150cm 标牌。 内容应包括种质库名称、收集种质数量和面积、建设年份、主管单位、技术支

14、撑单位和建设单位等。 一个种质库设置一个标牌,用于介绍种质库基本情况。 损坏或文字不清和种质数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分区、 区组或重复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50cm、宽 20cm、厚 6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分区、区组或重复编号,用罗马数字、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每个分区、每个区组或每个重复设置一块标牌,要求标牌二分之一埋在土中。 损坏或文字不清时应及时更新。 栽植行 或水平条带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40cm、宽 15cm、厚 4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栽植行或水平条带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每个栽植行或水平条带两端各

15、埋设一块标牌,要求标牌二分之一埋在土中。 损坏或文字不清时应及时更新。 种源、家系、 无性系、品种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40cm、宽 15cm、厚 4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等编号,要求编号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每个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的起始 端埋设一块标牌,要求标牌二分之一埋在土中。 10 年左右应定期更新一次。 8.3 保护林带建立 林木种质库周围应建立保护林带。可保留种质库周边的原有植被,栽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或防火防风 等生态功能显著的树种形成保护林带,保护林带宽度不低于 12 m。结合种源和家系测定林建立的种源和家系种质库应在测定林的边缘设置

16、2行 3行同一树种的保护行。 9 种质库管理 9.1 抚育管护 种质库建成后, 应 加强松土除草(劈灌)、扩穴、施肥等抚育措施。对于无性系和品种保存库,还应加强树体管理,及时清除砧木萌条,植株枯枝等;对于种 源和家系保存库,死亡植株于造林当年或翌年 进行 补植,保存库内抚育管理措施 应 一致。 9.2 灾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控病虫害、有害动物及火灾等。根据种质库中病虫害和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采用有效措施及时防治。加强检疫,严禁危险性病虫害 及其它有害生物 引入种质库。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每年及时清除林道、大区界上及山脚处的杂灌。 9.3 密度管理 DB3

17、3/T 901 2013 6 9.3.1 对于无性系和品种种质库,及时伐除生长异常、病虫为害严重的植株,促进保存植株 正常生长发育 。每个无性系和品种保存的植株 应 不少于 6 株。 9.3.2 对于 种源 和 家系 测定保存库,在达到 1/3 以上轮伐期、树木开始出现明显生长分化时,分 2 次 3 次伐除被压木、枯死木等,使保留的植株在小区内分布均匀。每个种源和家 系保存的株数 应 不少于 40株。 10 档案管理 10.1 登记、绘图 。 种质库苗木栽植后,应在现场及时登记造册。 10.2 林木种质库 应 建立基本情况、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各项档案,积累生产和科研数据资料。 10.3 档案内

18、容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书、有关审批文件、初步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种质库基本情况、种质登记、种质测定评价、种质库生产管理登记、各项试验的田间设计和试验结果,及相关图表、图片、照片、 影像声像资料、 标本、技术管理文件等。相关登记表见附录 A、附录 B、附录C 和附录 D。 10.4 档案 应 有专人记载、整理、审查、归档,长期保存。 10.5 档案需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技术支撑单位、生产单位和主管部门各存一份。 11 营建模式图 营建模式图参见附录 E。 DB33/T 901 2013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林木种质库基本情况表 林木种质库基本情况表 样表见 A

19、.1。 表 A.1 林木种质库基本情况表 种质库名称 种质库地点 种质库面积 建库时间 经度 纬度 海 拔 坡向 坡位 坡度 土壤类型 立地条件 种质保存数量 种名(中、拉) 科名(中、拉) 种质英文名 种质生活型 1 常绿针叶乔木 2 落叶针叶乔木 3 常绿阔叶乔木 4 落叶阔叶乔木 5 常绿灌木 6 落叶灌木 7 其它 种质类型 1 种源 2 优树无性系 3 半同胞家系 4 全同胞家系 5 高世代育种无性系 6 选育无性系和 品种 7 地方( 农 家 ) 品种 8 其他 主要用途 1 用 材 2 生态 3 经济林木 4 其他 种质库建设 单位 单位地址 主管单位 单位地址 技术支撑单位 单

20、位地址 登记日期 登记人员 备 注 DB33/T 901 2013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林木种质登记表 林木种质登记表 样表见 B.1。 表 B.1 林木种质登记表 林木种质库名称 种质名称 种质编号 种名(中、拉) 科名(中、拉) 种质英文名 种质原 产地 省 县(市) 乡(镇、林场) 村 种质来 源 地 省 县(市) 乡(镇、林场) 村 种质类型 1 种源 2 优树无性系 3 半同胞家系 4 全同胞家系 5 高世代育种无性系 6 选育无性系和 品种 7 地方( 农家 ) 品种 8 其他 主要特性 1 速生 2 高产 3 优质 4 抗病 5 抗虫 6 抗干 旱 7 耐 瘠

21、薄 8 耐水湿 9 耐盐碱 10 抗污染 11 其他 形态特征 照片 生长和产量特性 品质特性 生态特性 具体 用途 保存时间 库中位置 保存数量 繁殖方式 收集单位 收集年份 种质原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和林分情况 经度 纬度 海 拔 坡向 坡位 坡度 林分面积 林相 林龄 土壤类型 立地条件 登记单位 登记时间 登记人员 DB33/T 901 2013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林木种质测定评价表 林木种质测定评价表 样表见 C.1。 表 C.1 林木种质测定评价表 林木种质库名称 种质名称 种质编号 林龄 种名(中、拉) 科名(中、拉) 种质英文名 经济用途 1 用材 2 生态

22、3 经济林木 4其他 种质类型 1种源 2优树无性系 3半同胞家系 4全同胞家系 5 高世代育种无性系 6选育 无性系和 品种 7 地方( 农家 ) 品种 8 其他 保存时间 库中位置 育苗方式 育苗年份 生长表现 生长性状 树高 /m 胸径 /cm 材积 /m3 生物量 /g.株 -1 结实量 /g.株 -1 总生长量 年生长量 对照 /% 遗传增益 形态性状 干形 分枝 叶片 花 果实、种子 生产 及经济 性状评价 生长及 抗逆性评价 特殊性状 综合评价 应用情况 测定人员 测定时间 DB33/T 901 2013 10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林木种质库生产管理登记表 林木种

23、质库生产管理登记表 样表见 D.1。 表 D.1 林木种质库生产管理登记表 种质库名称 种质库地点 种质库面积 建库时间 整地 时间 方式 规格 苗木 定植 苗木 类型 苗木来源 栽植时间 株行距 / m 苗木生长状况 苗高 /cm 地径 /cm 根系 状况 健康 状况 幼林抚育 ( 中耕 、 除草 、 松土 、扩穴、 培土 等) 时 间 方法 用工数 施工员 施肥 时 间 肥料种类 用量 / g.株 -1 施肥方法 用工数 施工员 绿肥或林粮间作 时 间 种 类 生长情况 翻耕或收获时间 用 工数 施工员 修剪、疏伐 时 间 方 法 用工数 施工员 病虫害 防治 时 间 种 类 危害程度 防

24、治措施 效 果 用 工数 备 注 建设单位 登记人员 DB33/T 901 2013 11 E E 根据 DB33/T 2012编制 一 、 种质收集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主要用材、生态和经济树种的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品种) 及其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杂交种、地方品种等 。 2、方法 ( 1)种源收集:根据树种的分布特点,按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确定种源采种点。采种林分必须是当地起源的代表性优良林分,最好是天然林。采种林分的面积和密度能保证林木异花授粉的需要,且处在大量结实林龄。采种的优良母树在 20 株以上,各采种母树至少间距 30m 50m。采集的种子混合后作为收集保存的种源材料。

25、( 2)家系收集:从天然林优树上采集自由 授粉种子或通过不同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全同胞家系种子。 ( 3)无性系收集:从天然林或起源清楚的人工林及各类遗传测定林中选择出的优树和优良个体,性状优异的经济 树种 优株上采集穗条(枝、芽、根、叶或基部萌条等),用嫁接、扦插等繁殖的无性系。 ( 4)品种和地方品种收集:收集选育出的主要林木优良无性系、杂 交 种和地方品种。 二、库址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没有或较少有生物和非生物不利因子影响、地形平缓、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地块,各树种应选择适宜的海拔、坡向、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 pH 值)等立地条件。 三、种质库营建 1、无性 系和品种库营建 ( 1) 区

26、块划分:按地形区划为若干大区,大区下设置小区。地势平缓地段可划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山区沿山脊或山沟、道路等划界,应连接成片。小区按坡向、坡位和山脊等区划。大区界宽 4 m 6 m,小区间隔道宽 2 m 3 m。 ( 2)分区保存:按无性系和品种的产地、特性等不同分区保存和管理。对于用材和生态树种,收集的天然林优树无性系按其产地或气候带 保存在同一个小区内,而高世代亲本无性系则按其生长、材性和抗逆性等差异分小区保存;对于收集的经济 树种 无性系和品种,一般按性状特性差异分小区保存。 ( 3)营建方法:林地准备: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地可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坡度较大的山地

27、 要求 开设水平带或修筑反坡梯田 ,带 面 宽 160 cm 200 cm,带间距 2 m6 m间。按 定 植株行距挖栽植穴,穴规因不同树种而异 ,通常为 40 cm 70 cm40 cm 70 cm30 cm 60 cm。 林地准备要在定植前 1 个月 3 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苗木培育:嫁接成活率高的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的营建方法;嫁接困难、造林成 活率低的应先在圃地培育无性系嫁接容器苗后移植的方法。也可用无性系扦插、组培苗种植的方法。栽植密度: 定植密度 200 cm 600 cm200 cm 600 cm,具体 根据树种 特性 、立地条件 和 保存 期限等 确定。 栽植时间:针叶

28、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应在树木休眠的秋冬季至初春定植,而常绿阔叶树种一般在树木即将发芽的春季定植。容器苗可适当放宽定植的时间。宜选择土壤墒情好的阴天定植。种植数量和保存期限:每一无性系或品种定植 6 株 10 株,一般要求长期保存。 2、种源和家系种质库营建 ( 1)区块划分与区组设计:结合种源和 家系测定林建立种源和家系种质库。种质库地块形状完整,土壤条件基本一致。一般按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造林,试验重复 5 次 8 次,小区大小 10 株 12 株。若一个试验内种源或家系数多于 50 个时,应采用分组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 2)营建方法:林地准 备: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

29、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带状整地的 带 面 宽100 cm 120 cm,坡度较大的山地要求保留上坡或顶部的原有植被,采用块状整地,规格为 100 cm 120 cm100 cm 120 cm。按 定植株行距挖栽植穴, 栽植 穴规 格 因不同树 种而异,通常为 40 cm 70 cm40 cm 70 cm30 cm 60 cm。 林地准备要在定植前 1 个月 3 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苗木培育和栽植:苗木培育技术按 DB33/T 179 2005 和 DB33/T 653 2007 执 行,造林技术按 GB/T 15776 2006执行。种植数量和保存期限:每个种源或家系的种植株数在 5

30、0 株以上。种源种质要求长期保存,家系种质至少要求保存 2/3 轮伐期以上。 四、基础设施 建设 1、 生产基础设 施 林木种质库应建有相应的生产管理用房和苗木繁育圃等基础设施,建设面 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同时应有配套完善的水、电、路、渠等附属基础设施。 2、界桩标牌 应设置种质库、分区或区组或重复、栽植行或水平条带、种源或家系或无性系或品种 4 类标牌。 标牌种类 标牌材质和规格 标牌内容和编写要求 种质库 用 钢筋混凝土 、花岗岩、不锈钢等材料,做成长200cm、宽 150cm 标牌。 内容包括种质库名称、收集种质数量和面积、建设年份、主管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和建设单位等。 分区、区组或重复

31、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50cm、宽 20cm、厚 6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分区、区组或重复编号,用罗马数字、 、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栽植行或水平条带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40cm、宽 15cm、厚 4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栽植行或水平条带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2、 3、 4、5、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 用 钢筋混凝土 做成长40cm、宽 15cm、厚 4cm的标牌。 标牌内容为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等编号,要求编号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3、保护林带建立 林木种质库周围应建立保护林带。可保留种质库周边的原有植被,栽种水土保持、

32、水源涵养或防火防风等生态功 能显著的树种形成保护林带,保护林带宽度不低于 12 m。结合种源和家系测定林建立的种源和家系种质库应在测定林的边缘设置 2 行 3 行同一树种的保护行 。 五、种质库管理 1、抚育管护 种质库建成后,加强松土除草(劈灌)、扩穴、施肥等抚育措施。对于无性系和品种保存库,还应加强树体管理,及时清除砧木萌条,植株枯枝等;对于种源和家系保存库,死亡植株需于造林当年或翌年补植, 保存库内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一致 。 2、灾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控病虫害、有害动物及火灾等。根据种质库中病虫害和有害动物的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采用有效措施及时防治。加强检

33、疫,严禁危险性病虫害及其它有害生物引入种质库。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每年及时清除林道、大区界上及山脚处的杂灌。 3、密度 管理 ( 1)无性系和品种种质库:及时伐除生长异常、病虫为害严重的植株,促进保存植株 正常生长发育 。每个无性系和品种保存的植株不少于 6 株。 ( 2) 种源 和 家系 测定保存库:在达到 1/3 以上轮伐期、树木开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模式图 DB33/T 901 2013 12 始出现明显生长分化时,分 2 次 3 次伐除被压木、枯死木等,尽量使保留的植株在试验小区内分布均匀。每个种源和家系保存的株数不少于 40 株。 六、技术档案 及时登记和 绘图,建立完整的种质库营建和管理技术的纸质和电子档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