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8467-1987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24360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8467-1987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GB 8467-1987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GB 8467-1987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GB 8467-1987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846787 本规程适用于种猪测定站、育种猪场、原种猪场和繁殖猪场对瘦肉型种猪性能的测定和评定。 1 测定条件与要求 1.1 凡属优良品种(系)的种猪必须按本规程进行性能测定和评定。 1.2 饲养管理条件 1.2.1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1.2.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1.2.3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1.2.4 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1.3 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2 受

2、测猪的选择 2.1 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2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2.3 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 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9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2.4 受测猪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3 测定方法 3.1 生长肥育性能测定 3.1.1 受测猪进站(场、舍)后,进行观察、检疫和预饲。体重25kg时开始测定,于90kg时结

3、束。 3.1.2 受测猪应采用单栏个体饲养,亦可采用群养个体饲喂,准确记载饲料消耗量。 3.1.3 受测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解记录。 3.1.4 受测猪于体重25、60和90kg时进行空腹称重,分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3.1.5 受测猪体重90kg时,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测定活体膘厚。 页码,1/4GB 8467872006-3-30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846700A.htm 3.2 屠宰测定 3.2.1 屠宰 受测猪体重90kg时,停食24h后称重屠宰。 3.2.2 胴体重

4、和屠宰率 屠宰后去内脏;从耳根后缘及下颔第一条自然皱纹处,经枕寰关节切下去头;从腕掌关节处切下去前蹄,从跗关节处切下去后蹄;从尾根皱纹处切下去尾。沿背中线劈开两半称重,总重即为胴体重。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百分比为屠宰率。 3.2.3 膘厚、皮厚和胴体长 胴体在倒挂状态下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测量胴体斜长和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前缘中点测量胴体直长。 用游标卡尺测量67肋间膘厚和皮厚。多点测定时,于肩部最厚处、胸腰椎接合处和腰荐 接合处测定三点膘厚,并求其平均值。 3.2.4 腿臀比例 在倒数第一、二腰椎间垂直切下的后腿重量占胴体重的百分比为腿臀比例 。 3.2.5 眼肌

5、面积 在胸腰椎接合处垂直切下,用硫酸透明纸描出眼肌面积,按高宽0.7系数或用求积仪、图像仪、坐标纸计算眼肌面积。 3.2.6 胴体剥离 左侧胴体称重后,除去板油和肾脏,进行瘦肉、脂肪、皮和骨剥离。剥离时,肌间脂肪不另剔除算作瘦肉,皮肌(包括腹部和大腿部皮肌)不另剔除算作脂肪。瘦肉重占瘦肉、脂肪、皮和骨的总重之比为胴体瘦肉率。 3.3 肉质测定 参照瘦肉型猪综合标准中有关肉质专项标准进行测定。必须重视劣质肉(P.S.E.肉和D.F.D.肉)的出现。 3.4 繁殖性能测定 在育种猪场和繁殖猪场应重视繁殖性能测定并提供送测猪的同窝仔猪数、60日龄育成数和窝重等。 4 评定方法 4.1 单项评定 4.

6、1.1 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行评分(见表1)。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页码,2/4GB 8467872006-3-30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846700A.htm和20。 表 1 4.1.2 产肉性能评定 根据胴体瘦肉率、膘厚和肌肉脂肪含量进行评分(见表2)。各项评分比值为40、40和20。 表 2 4.1.3 繁殖性能评定 根据送测猪同窝仔猪数、60日龄育成数和窝重进行评 分(见表3)。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 项目一 级 二 级三 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日增重(g) 饲料利用效率 活

7、体膘厚(cm) 650 3.2 1.8 54.4 18.0 18.0 600 3.4 2.2 46.0 15.0 15.0 550 3.6 2.6 38.0 12.0 12.0得分 90.0 76.0 62.0 注: 日增重每上下浮动10g,加、减1.6分;饲料利用效率每上下浮动0.1,加、减1.5分;活体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0.75分。项目一 级 二 级三 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胴体瘦肉率() 胴体膘厚(cm) 肌内脂肪含量() 60.0 2.0 2.5 36.0 36.0 18.0 58.0 2.2 2.0 30.0 30.0 16.0 56.0 2.4

8、 1.5 24.0 24.0 14.0 得分 90.0 76.0 62.0 注: 胴体瘦肉率每上下浮动1,加、减3分; 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3分;肉脂含量每上下浮动0.5,加、减2分。页码,3/4GB 8467872006-3-30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846700A.htm表 3 4.2 综合评定 根据受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产肉性能和母本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种猪综合评分(见表4)。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 最后得出受测猪的总评分。 表 4 注:表1表4分值均为低限值,种猪特优个体评分可达100分以上。 项目一 级 二 级三 级 测定值 分

9、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同窝仔猪头数 60日龄育成头数 60日龄窝重(kg) 12 10 160 36 27 27 11 9 140 30 23 23 10 8 120 24 19 19 得分 90 76 62 注: 仔猪数每上下浮动1头,加、 减6分;育成数每上下浮动1头,加、减4分;窝重每上下浮动10kg,加、减2分。项 目一 级 二 级 三 级 生长肥育性能 产肉性能 繁殖性能 36.0 27.0 27.0 30.4 22.8 22.8 24.8 18.6 18.6 总评分 90.0 76.0 62.0 页码,4/4GB 8467872006-3-30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846700A.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