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4375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CS 7 1. 040. 1 0 N 61 共和国国家标GB/T 11158-2008 代替GB/T11158-1989 Specifications for high temperature test chan命ers2008-06-30发布2009-01-01实施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按总局发布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1158-2008 自次前言. III I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使用条件25 技术要求26 试验方法37 检验规则78 标志、包装、贮存9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疑数据判别方法10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口I GB

2、/T 11158-2008 f31j吕本标准是环境试验设备技术条件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由以下几项标准组成:-GB/T 10586-200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一一一GB/T10587 2006 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一一-GB/T10588-2006 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一-GB/T10589-2008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一-GB/T10590-2006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一一GB/T10591 2006 高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0592-2008 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一一-GB/T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一GB/T11159-2008 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

3、件本标准代替GB/T11158-1989(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11158-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十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内容采用IEC60068-3一5的相关部分;一一按IEC60068-3一5的温度波动度的概念,温度波动度指标改为1oc (见表。;按IEC60068-3-5的温度数据记录要求,改为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见6.3); 一按IEC60068-3-5的升温速率测试方法修改了升温速率测试方法(见6.5); 一一扩大了使用环境条件大气压的范围(见4.1); 一一修改了温度等级(见表1);一一一修改了风速要求(见表1);一一升温条件除升温速率,增加了升温时间见表1);

4、 修改了安全保护要求,增加了电绝缘强度的要求(见5.3); 一测试条件改在空载条件下进行(见6.2); 一一一增加了温度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其应用的信息(见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机械工业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实验仪器广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天宇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斌、陆礼明、赖文光、冯明康、陈云生、倪

5、一明、剧正心、李庆先、许清禄。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1158-1989 0 H G/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试验箱(简称试验箱)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对电工、电子及其他产品、零部件、材料进行高温试验的试验箱。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6、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ISO780: 1997 , MOD) GB 14048. 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 , MOD) JB/丁9512-1999气候环境试验设备与试验箱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JJF 1059 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3.6 3. 7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试验箱test chamber 其中某部分能满足规定的试验条件的密闭箱体和空间。温度设定值temperature setpoint 用试验箱控制装置设定的期望温

7、度。实际温度achieved temperature 稳定后,试验箱工作空间内任意一点的温度。温度稳定temperature stabilization 工作空间内所有点的温度均达到温度设定值并维持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温度波动度temperature fluduation 稳定后,在规定的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工作空间working space 试验箱内能将规定的条件维持在规定容差范围内的部分。温度梯度te踊peraturegradient 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的最大值。1 GB/11158-2008 3.8 温度变化速率

8、temperature rate of change 在工作空间中心测得的两个给定温度之间的转变率,以oC/min为单位。3.9 温度偏差temperature variation 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温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他点的温度的平均值之差。3. 10 极限温度稳定后,工作空间内所达到4 使用条件4. 1 环境条件a) b) d) e) 元阳光。周围元5g) 周围元h) 周围元4.2 供电条件a) 交流电fb) 频率504.3 负载条件试验箱的负载Ja) b) c) 5 技术要求5. 1 产品性能试验箱性能项目及指标见表10序号性能项目l 温度范围a2 温度偏差3

9、温度梯度4 温度波动度5 设定值与中心温度平均值之差2 面积的1/3,负载置放表1试验箱性能项目及指标单位规定值。C(室温十15)200。C士2。C2 。Cl 。C士2GB/T 11158-2008 表1C续序号性能项目单位规定值工作室内壁温度与K 应不高于试验箱温度的3%6 工作空间温度之差一般情况下,试验箱每5min的平均升温速率应不大于7 升温速率boC/min 1 oC/min。试验样品对升温速率不敏感时,本项目可用升温时闰替代8 风速cm/s 1.7或可调a温度范围超过200oC时,温度偏差、温度梯度可适当放宽。b由制造商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最快升温时间;升温时间是指试验箱工作空间从

10、室温升至最高工作温度的时间。c由制造高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风速。5.2 产品结构及外观要求5.2.1 试验箱内壁应使用耐热不易氧化、耐腐蚀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造,应元影响试验的污染源。5.2.2 保温材料应能耐高温并具有阻燃性能。5.2.3 保温层的厚度应保证试验箱外部易触及部位的温度不高于环境温度十35oc。5.2.4 加热器件不应构成对样品的直接辐射。5.2.5 应设有引线孔。5.2.6 箱门的密封性能应良好,密封条应有耐高温性能并便于更换。5.2.7 应有放置或悬挂试验样品的样品架,样品架应有良好耐热不易氧化和耐腐蚀性能。5.2.8 外观涂镀层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露底、起泡

11、、起层或擦伤痕迹。5.3 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5.3. 1 电源接线端子对箱体金属外壳之间:一一一绝缘电阻值应满足:冷态电阻二三2MD热态电阻二三1MD,; 十一一应能承受50Hz、1500 V交流电压,施压时间为58的耐电压试验。5.3.2 保护接地端子与试验箱外壳的电气联接及接线,应符合GB14048. 1-2006的7.1.9的规定。5.3.3 应有超温和过电流保护及报警装寰。5.3.4 整机噪声的A计权声功率级不应大于70dB。6 试验方法6. 1 主要测试仪器与装置6. 1. 1 风速仪感应量应不低于0.05m/8的风速仪。6. 1. 2 温度计采用铅电阻、热电偶或其他类似温度传感器组

12、成的并满足下列要求的测温系统:传感器时间常数:20 8-40 8。测温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Ck=2):不大于0.4oc。6. 1.3 表面温度计采用铅电阻或其他类似传感器组成并满足下列要求的测温系统。传感器时间常数:208-40 8。测温系统扩展不确定度(走=2):不大于1.0oc。3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应满足4.1和4.2的要求。6.2.2 测试在空载条件下进行。6.3 温度测试方法6.3. 1 测试点的位置及数量6. 3. 1. 1 在试验箱工作室内定出上、中、下三个测试面,简称上、中、下层。上层与工作室顶面的距离为工作室高度的1/10,中层通过工作室几何中心,下层在最低层样品架上方10mm处

13、。注:工作室具有斜顶或尖顶时,顶面为通过斜面与垂直壁面交线的假想水平面。6.3.1.2 测试点位于三个测试面上,中心测试点位于工作室几何中心,其余测试点到工作室壁的距离为各自边长的1/10(菌。但对工作室容积不大于1旷的试验箱,该距离不小于50mmo 测试点的数量与工作室容积大小的关系为:工作室容积不大于2m3时,测试点为9个,布放位置如图1所示。GB/11158-2008 6.2 6.2. 1 6.3. 1.3 Le K B J1 JI/10 OH凹N叫a) .0 M . 卜iCe D 门下层门中层门上层图1A,B,M,N一温度测试点工作室容积大于2m3时,测试点为15个,布放位置如图2所示

14、。b) Lo .u . K Q F 0 J B . oE . A M。.N . H C D 门下层门中层门上层图2当工作室容积大于50m3时,应适当增加温度测试点的数量。测试程序6.3.2. 1 在试验箱温度可调范围内,选取最高标称温度或用户要求的温度作为测试温度。6.3.2.2 在工作空间中心测试点的温度达到测试温度并稳定2h,每隔1min测试所有测试点的温度1次,在30min内共测30次。A,B,爪,U一一温度测试点c) 6.3.2 6.3.3 数据处理和试验结果6.3.3.1 对测得的温度数据,按测试仪表的修正值进行修正。6.3.3.2 剔除可疑数据(参考附录A)。GB/11158-20

15、08 6.3.3.3 对在温度恒定阶段测得的数据(即6.3.2.2测得的数据),按式(1)计算每点30次测得的温度平均值:TztZTi 式中:T一一一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Ti一一第t次测试值,单位为摄氏度CC);n 测量次数。6.3.3.4 按式(2)计算温度梯度:. Tj = Th-TL 式中:.Tj-温度梯度,单位为摄氏度CC);Th一一温度平均值的最大值,单位为摄氏度CC);TL一一温度平均值的最小值,单位为摄氏度CC)。6.3.3.5 按式(3)计算温度波动度:. Tb = Tih - TiJ_ 式中:.Tb一一一温度波动度,单位为摄氏度(OC); Tih一一-工作空间第i

16、点的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TiL一一工作空间第t点的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6.3.3.6 按式(4)计算温度偏差:式中:. Ti = Ti-T口温度偏差,单位为摄氏度(OC); 一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一工作空间其他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6.3.3.7 按式(5)计算设定值与中心温度平均值之差:.Ts Ts - To 式中:.Ts-一设定值与中心温度平均值之差,单位为摄氏度(OC); To一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1 温度设定值,单位为摄氏度CC)。. ( 1 ) . ( 2 ) . ( 3 ) . ( 4 )

17、 ( 5 ) 6.3.3.8 试验箱控制仪表的设定值与中心测试值之差应满足表l中温度偏差的要求。以上计算结果均应符合表l的规定。6.3.3.9 根据实际需要,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参考附录B)。6.4 工作室内壁与工作空间的温度差的测试方法6.4. 1 测试点布放位置及数量6. 4. 1. 1 在工作空间几何中心布放1个温度传感器;在工作室六面内壁几何中心各布放1个表面温度传感器。6. 4. 1. 2 若工作室内壁中心有引线孔或其他装置,则测试点与孔壁或其他装置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o GB/11158-2008 6.4.2 测试程序6.4.2. 1 在试验箱温度可调范围内,选用最高标称温

18、度为测试温度。6.4.2.2 在工作空间几何中心点的温度第一次达到测试温度并稳定2h,每隔2min测试所有测试点的温度值1次,共测5次。6.4.3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判定6.4.3. 1 将测得的温度值按测试仪表的修正值修正。6.4.3.2 分别计算各测试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6.4.3.3 将工作室内壁与工作空间几何中心测试点温度的平均值代人式(6): A = J ToL x 100 % 二二T; 100% 式中:A一一一工作室内壁与工作室热力学温度之差的百分比;Tn一一一工作室内壁测试点的平均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问几何中心测试点的平均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其结果应符合表

19、l的规定。6.5 升温速率测试方法6.5. 1 测试点测试点为工作空间几何中心点。6.5.2 测试程序. ( 6 ) 6.5.2.1 在试验箱温度可调范围内,选取室温为最低规定温度,最高标称温度为最高规定温度。6.5.2.2 开启热源,使试验箱由室温升高至最高规定温度,检测试验箱温度从温度范围的10%升到90%的时间。6.5.2.3 在升温过程每1min记录温度值一次。6.5.3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6.5.3. 1 将测得的温度值按测试仪表的修正值修正。6.5.3.2 按式(7)计算升温平均速率:式中:VT = 0.8 X -T-VT一一升温平均速率,单位为摄氏度每分钟(OC/min); 卫

20、室温,单位为摄氏度CC);T2一一最高规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OC); t 从温度范围的10%升到90%的升温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其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6.6 风速测试方法6.6. 1 测试条件本测试在空载和室温条件下进行。6.6.2 测试点测试点的数量及位置与6.3.1相同。6.6.3 测试程序. ( 7 ) 6.6.3. 1 将细棉纱线或其他轻飘物体悬挂于测试点,关闭箱门开启风机,找出各测试点的主导风向。6.6.3.2 将风速传感器置于测试点,关闭箱门后测出各测试点主导风向的风速值。6 6.6.4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6.6.4. 1 将测得的风速值按风速仪的修正值修正06.6.

21、4.2 按式(8)计算所有测试点风速的平均值:V= (VA十VB十十VM)/n式中:V一一一试验箱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VA, ,VM 测量点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一测量点的数量。框边100mm范围除6.8 箱门密封性能6. 8. 1 6. 3,_, 6. 8 6.8.2 将厚O.1 闭箱门后,用于6.9 躁声测试试验箱整6. 10 安全保6. 10. 1 电绝6.10.1.1电其结果应符合6. 10. 1. 2 g色验前后各进行一6. 10.2.2 将超温保定温度时超温保护装置行三次。即符合要求。6. 11 外观涂镀层质量的检查及到定方d甜露露露露理辄GB/11158-

22、2008 . ( 8 ) 之间的任一部位,关何中心点的温度到达设的要求,本试验应连续进,如报警及保护装置每次均动作检查方法为自测。应在6.3 ,_, 6. 10规定的试验前和试验后各检查一次。外观涂镀层应符合5.2.8规定。7 检验规则7. 1 检验类型试验箱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两类。7.2 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项目见表2。7 GB/11158-2008 表2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型式检验出厂检验1 外观质量5.2.8 6.11 。2 箱门密封性5.2.6 6.8 。3 噪声5.3.4 6.9 。4 安全保护性能5. 3. 15. 3. 3 6. 10

23、。5 保温性能5.2.3 6.7 。6 温度偏差表1序号2。7 温度梯度表1序号3。6.3 8 温度波动度表1序号4。9 设定值与中岳温度平均值之差表1序号5。10 内璧与工作空间祖差表I序号66.4 。11 升温速率(升温时间表1序号76.5 。12 风速表1序号86.6 。注:有0者为应检验项目。7.3 型式检验7.3. 1 应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形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的产品在结构、材料、工艺、生产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日才;c)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质量监督检验时;d) 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再生产时;。产

24、品批量生产时,每两年至少一次的定期抽检。7.3.2 抽样及判定规则7.3.2. 1 成批生产的试验箱,批量在20台以上时,抽检2台;不足20台时,抽检l台。7.3.2.2 抽检样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否则,对不合格项目加倍抽检。第二次抽检合格时,仅将第一次抽检不合格项目返修,检验合格后允许出厂;如第二次拍检样品中仍有1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如第二次抽检样品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7.4 出厂检验7.4. 1 检验部门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7.4.2 检验条件本检验在空载条件下进行。7.4.3 检验项目7.4.3.1 检验项由见表207.4.3.2 除温度梯度及温度

25、偏差采用抽样检验外,其他项目应逐台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均应合格。7.4.4 抽样及判定规则7.4.4.1 温度梯度及温度偏差的出厂抽检量按产品批量的10%计算,但不得少于2台。7.4.4.2 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如有1台不合格,应加倍抽检;第二次拍检合格时,仅将第一次抽样不GB/T 11158-2008 合格产品返修,检验合格后允许出厂,如第二次拍检仍有1台不合格,则应对该批产品逐台检验。8 标志、包装、贮存8. 1 标志8. 1. 1 试验箱的铭牌,字迹应清晰耐久,固定牢靠。8. 1.2 铭牌的内容应包括:a) 产品型号、名称;b) 温度范围;c) 电源电压、频率及总功罪d) 制造日期或制造批

26、芦e) 制造单位名称。8.2 包装8.2. 1 包装箱的文巾8.2.2 包装箱应写8.2.3 包装箱应8.2.4 试验箱8.2.5 试验箱显的地方。8.3 贮在8.3. 1 包装8.3.2 贮存9 GB/T 11158-200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疑数据判别方法A.l 对一组修正后的测试数据的某个极大或极小值有怀疑时,应利用专业知识找出原因,在未判明它是否合理前,既不要轻易保留,也不要随意剔除,可用下述方法判别,决定取舍。A.2 利用式(1)、式(A.1)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及单次测得值的标准偏差:(Ti-T)2 S(T;) = i=1 -1 .( A.1 ) 式中:Ti 第i次测量值,单位为

27、摄氏度CC);于一一一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S(T;)一一单次测得值的标准偏差,单位为摄氏度(OC); 测量次数。A.3 求格拉布斯准则计算统计量:G() 二二(T - T)/S(TJ ( A.2 ) 式中:T(n)一一测量数据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单位为摄氏度(OC)0 A.4 对于本标准,取显著水平工0.01,临界值G99()为:n=30时,Ggg (n)=3.103; n=29时,Ggg (的=3.085;=28时,Ggg (n) = 3. 068 ; n=27时,Ggg ()=3.0490 IG() I Ggg ()时,则舍去该T值,并重新按式(1)、式(A.1)和式(A.2)计

28、算剩下数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和G(n),按本法检验直到无可疑数据为止。10 GB/11158-200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B.1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为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B.2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流程如下:a)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X1,Xn的关系;b) 求最佳值,由Xi的最佳值Xi求得Y的最佳值y;c)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来源;d)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A类评定和B类评定;e)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f) 评定扩展不确定度;g) 不确定度报告。B.3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步骤如下:a

29、) 根据温度偏差的定义,其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式(4)。b) 求最佳值:Ti的最佳值为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乞,To的最佳值为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丑,均按式(1)计算。因此,温度偏差的最佳值6.Ti就是式(4)。c)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 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数据不重复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U1; 测试工作空间其他点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系统的不准确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叫; 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数据不重复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30、U3; 测试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系统的不准确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叭。d)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根据实测数据按A类评定,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i的实验标准差就是标准不确定度U1;工作空间中J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o的实验标准差就是标准不确定度叫;均按式(A.1)和式(B.l)计算:S(TJ S(T) =一一二一( B. 1 ) 气Jn 标准不确定度的应是测温系统测试工作空间其他点温度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叫应是测温系统测试工作空间中心点温度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其中,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的、U3和叫互不相关,不确定度

31、传播律公式(B.2)为:U: ui + u十uj十uj-HH-.(B.2)心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见式也.3)U c Jui十u;十u;十ui( B.3 ) f) 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按置信水平P=O.95,取包含因子走=2,扩展不确定度式(B.4)为11 GB/T 11158-2008 U = 2 X Uc C B.4 ) g) 不确定度报告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可用如式CB.5)形式表示:.Ti = Ti -To士UCB.5 ) 例如:上偏差.Tmax= (1.0土O.3)OC,是=2;下偏差.T min = C - 1. 5士O.2)OC,走=20h) 如果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为最大温

32、度偏差值的1/10_1/3时,测量不确定度对判定测试结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若计算出的温度偏差合格,则说明试验箱的该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B.4 试验箱其他技术性能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亦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12 OON|的户户户H筒。国华人民共国家标准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1158一-2008和中* 中国标准出报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争毛印张1.25 字数25千字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08年11月第一版争夺书号:155066 133984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8/T 11158-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