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99 B 65 远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nature reserve master plan 2006-05-25发布2006-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亵总局也古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1 IJ GB/T 20399-2006 目次前言.I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一般要求.5 综合调查与现状评价.6 保护市围、性质、对象和类型7 功能区划.8 规划目标与布局.9 项目规划10 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
2、11 投资估算与事业费测算12 效益分析.12 13 规划文件组成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附表格式.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题附图制图要求. GB/T 20399-2006 前- = F司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基地。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林业
3、局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z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范、李忠、唐小平、王志臣、翁国庆、郭红燕、安立丹、李晖、李云、周洁敏、程小玲、李菇、欧阳君样、卢泽洋、马国青、武立磊。皿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方法、项目规划内容、机构与人员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规划文本文件组成等技术性、原则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除海洋类型以外的自然保护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4、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792. 6-2005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91 1: 5 000、1: 10 000地形图图式GB/T 1452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LYJ 104-1988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J 127一1991森林防火
5、工程技术标准林业地形图图式(原林业部,1982)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自然环境nature environment 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产物与一定地理条件结合构成的地理空间。3.2 自然资源nature r四ource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3.3 自然景观nature landscape 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能对人类产生自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组合。3.4 自然遗迹nature heritage 地球进化史中主要阶段的典型代表,地质年代过程中各阶段生物演化和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典型代表,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自然体的总称
6、。GB/T 20399-2006 3.5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3.6 3. 7 3.8 (地带),是自然刷3.9 集中建设和安排3.10 保护对象prl 自然保护区范然资源与自然景观的nature reserve master plan 一一制定一定时期内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发展与共管共建、基础设施及辅助与配套工程和资掠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确
7、定建设内容与重点;一一确定合理的保护区管理体系,管理机构与人员编制;一一测算建设项目投资、经营管理的事业费,分析与评估综合效益;一一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2 规划宗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应坚持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为中心,以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稳定、自然生长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将保护区建设成为集保护、2 G/T 20399-2006 科研、宣教和利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式保护体系,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4. 3 规划原则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应该遵循下列原则:一一全面性:规划必须考虑到在一定时期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需要,
8、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科研与监测、宣教、社区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基础工程建设,以及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经营开发等经营管理措施进行整体、全面和综合规划。一一阶段性: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不同分期进行建设项目规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科学性:尊重自然规律,根据实效性:保护区势,避免重复有的建设基础,发挥自身优一一国家划等一一国家、一一自然管部门组织制定,区建立、机构与编政法规文件;本底资料;一一综合评估:由规划承型驾监与自然保铲百埋机构共同遍,号外业综合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和文件;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画唱二女析、评价,形且占4规划原则意见;一一规划编写:规
9、划承担单位组织编写总体规划文本,编绘必要的规划图件;一一送审与修改:规划承担单位向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提交规划送审材料,包括规划文本、附表、附图,以及必要的附件,并根据审查论证意见进行规划文本修改,形成报批稿。5 综合调查与现状评价5. 1 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进行的综合调查是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调查,主要内容有:一一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一一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生物、景观、水体等自然资源;3 GB/T 20399一2006一一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名录、种群特征与分布,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名录、种群特征、分布与栖息地或原生地状况,当地特有动植物
10、名录、种群特征、分布与栖息地或原生地状况等;一-环境状况,包括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源的种类、分布与排放量,环境污染治理状况等;一一经营管理,包括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与结构,事业费来源与支出,生产经营与自养能力,以及保护、科研、宣教、监测状况等;一-基础设施,包括周边社区和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旅由于等基础设施与设备状况,以及附属设施等;一-一社会经济,包括周边社区与保护区内部的人口、村镇、土地利用、产业结构、经济收入、生活习俗,以及交通、通讯、电力、给排水、生活能源等配套基础设施状况。5.2 现状评价5.2. 1 生态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评价是对生态系统
11、本身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数量评价法、质量评价法、赋分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不同方法。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内容可选用下列指标,但应分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所侧重或取舍:一一-典型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类型评价其具有或潜在的全球、全国或区域性意义。对于一个还保留有原生生物群落的地区,应对地带的生物群落给予特别的注意。如果原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次生生态系统。一一稀有性:说明所有重点保护对象或某个保护对象,包括物种、群落或某种典型生境、某种自然资惊、自然景观的独有性或稀有性,以及这种独有性或稀有性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家或区域范围的。一一脆弱性:说明生境、群落和物种对环境改
12、变或干扰的敏感程度,破坏后恢复的难易程度和要求的特殊管理或保护措施;以及主要保护对象的受威胁程度、物种消失率等。一一多样性: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说明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和群落类型等属性,以及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一定生态序列。一一自然性:说明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的程度,包括天然生态系统、半天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所占的比重,以及分布状况等。一一区位性:说明某些物种、群落或生境在地带性、区域分布上的独特性等,相对于保护区建设目标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凸显出来的科研或保护价值。一一感染力:从人类观感的角度说明主要的物种、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重要价值或不可替代性、人文兴趣,特别是
13、潜在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一一面积的大小:说明自然保护区大小是否满足维持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安全所需的最小或最适面积,或主要种群因数量增长所需的潜在活动空间。一一潜在保护价值z对于一度曾有很好品质,但因各种原因遭到了干扰和破坏,又很难替代的生态系统应说明是否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通过天然的改变,生态系统固有品质可以得到恢复。一一科研价值:说明科研的历史、科研的基础和潜在的科研价值。包括已积累的丰富科研资料,建立科研基地的条件,以及现有或潜在的科研价值。5.2.2 有效管理评价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评价是对保护区己有或潜在的社会价值、管理条件、经营能力等进行的全面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4、:4 -一社会影响力z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和对公众的吸引力;在国际或国家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外交往、双边或多边合作、履行国际公约等方面的政治影响等。一一土地有效性:自然保护区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状况,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行使管理权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行性。GB/T 20399一2006一一社区协调性:重点说明自然保护区涉及的行政区域,村镇与单位团体情况,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数量、分布,当地居民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保护区协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协调与当地社区关系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当前公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等。基础设施:保护区内用于保
15、护、科研、宣传、教育培训和生产经营等的基础设施、设备数量、质量和可利用程度,特别是管理站房是否满足要求。一一法规体系:自然保护区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法制、法规建设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一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管理系统是否健全,管理站点布局是否合理,系统间是否协调,功能发挥是否正常,影响科学管理的因素及改进途径等。一一一管理队伍:从事管理的人员编制与实际在岗人员数量、岗位结构、人员结构,人员编制的合法性,职员培训和教育情况,事业费来惊、是否落实等。管理水平:采取的主要保护方式;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现状;影响保护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已采取的对策、取得的效果评价等。
16、一一科研宣教能力: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情况;科技资料积累、收集和管理情况,科学研究力量(人员、设备、资金),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和合作研究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宣传、教育能力,己采取的宜教措施、效果等。一一自养能力: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项目和利用方式,资源利用规模与效益,以及自给程度等;自然保护区经费收支情况。6 保护范围、性质、对象和类型6. 1 保护范围自然保护区四至边界应与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四至界线一致,任何变动自然保护区界线的行为必须报请原批准的人民政府同意。按照四至界线重新量算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原批准面积差值二三5%时,应进行详细说明并报原批准的人民政府备案。在自然保护区外
17、围划定的外围缓冲地带,可以与自然保护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但建设项目资金不能纳入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投资中。6.2 自然保护区性质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应明确:-一自然保护区自身和管理机构的性质;一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管理职能;一一由地方人民政府授权行使的其他行政管理职能。6.3 保护对象总体规划应明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对象的丰频度、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季节性保护对象还应明确重点保护时段。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和具有代表性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国家、地方重点保护或其他有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与原生地、栖息地;一一一重要的具有水摞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区域p具有重大科
18、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一典型自然景观。5 GB/T 20399-2006 6. 4 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不同,将自然保护区分为生态系统(A类)、野生生物(B类)和自然遗迹(C类)三大类别9种类型。每个类型的分类范围与要求执行GB/T14529 0 7 功能区划7. 1 功能分区7. 1. 1 区划要求自然保护区内部按照主导功能性差异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保护对象单一,实验和干扰活动少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只划核心区与实验区或核心区与缓冲区。7. 1. 2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应一-
19、一核心区面积应物种的生长和一一一个自然保类B类7. 1. 3 缓冲区在核心区与实下列情况下,允一一外围是另一7. 1. 4 实验区实验区可以在自然环境与自活区等。7. 2 区划方法以有利于系统内各种生物小型40% 35% 45 % 55% 功能区划可采用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在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可采用以人工区划为主的综合区划法,即基本上采用人工区划,同时尽量利用自然界线(河流、山脊、沟谷等)。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采用以自然区划为主的综合区划法。功能区界的界定必须在现地进行,对照明显地物标志调绘到图面材料上,地面标志不明显的地方应采用必要的测绘手段辅助进行。6 8 规划目标
20、与布局8.1 规划目标GB/T 20399-2006 规划目标包括规划期间定性和定量的发展目标,是项目规划和基本措施的依据。长期规划要有宏观目标,并按规划分期分解为若干阶段目标。规划目标应在自然保护区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综合确定。既要考虑到国家、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和社区居民的发展需要,具有可行性;也应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8.2 规划布局核心区与缓冲区为保护区观察设施;实验区为经营区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9 项目规划9. 1. 1 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积极予以消除。自然保护管护体保护区类型管护站管护点执行LYJ 127- 19910 必要的野外巡护、保
21、护和科研目与设施,从事科学试验、护管理的因素应2规定;规划和必要的野生动检查制度。单位为公顷C类 2000 400 、区标,核心区标等明确的一一生态移民:对已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村镇,如政府同意迁出,可以迁至实验区或保护区以外,迁出有困难的可以引导改变有碍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有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新建自然保护区不应将村镇划在核心区范围内。物种保护:应以就地保护措施为主,以栖息地保护和种群保护为重点。可以规划封山封沟、禁猎禁采等严格保护的区域和封禁时段;条件恶劣地区适当为野生动物提供取食、饮水和隐蔽条件;建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设施等措施。保护区严禁引入外来物种。一一基因保存:对于珍稀、濒危、独
22、有的物种基因,应依据国家有关物种保护规划制定可行的就地、迁地或其他保存措施,建设相应的保存设施或保存基地。7 GB/T 20399-2006 9.1.2 生态恢复9. 1. 2. 1 恢复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一般在实验区进行,应以自然力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可以采用生态系统恢复和种群恢复两种途径。9.1.2.2 生态系统恢复对正在退化或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应根据各自生态系统的特点或退化与破坏程度,提出恢复、修复或重建措施。一一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仿天然生态系统造林等技术措施恢复、修复和重建,控制或缓解逆向演替。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采取退回还湖、围堪蓄水、
23、洼型水塘、种植水生植物、清除有害植物、控制水位等措施恢复、修复和重建。一一荒模生态系统主要采取退牧(田)还林(草)、封山(沙)育林(草)、治沙造林、退牧还草,以及禁牧、体牧、轮牧、舍饲喂养等农牧措施恢复、修复和重建。一一草原生态系统主要采取退牧还草、人工补植种草,以及禁牧、减畜、休牧、轮牧、舍饲圈养等农牧措施恢复、修复和重建。一一-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有害外来生物应进行清除。9.1.2.3 种群恢复种群恢复与发展必须在保护好现有资源条件下,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诱导恢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以主要保护对象为主,按照自然规律改善栖息地条件、扩大栖息地范围,积极增殖物种资源,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对趋于灭绝的物种
24、按照国家有关物种保护规划有计划地采取拯救措施。9.2 科研与监测9.2. 1 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应体现保护区的特色、有针对性、量力而行,主要依托和吸引外界科研力量,积极对外拓展,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区科技协作或接待国内外科研人员的能力。科研规划应明确:一一-规划期内常规性和专题性研究任务或课题;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科研人员的培训、管理;对外合作、交流计划;一一建立和完善资料库、技术档案和信息库;一一科研设施、设备规划应相对集中,以满足常规性科研任务需要为主;一一专项研究机构、博物馆、繁育野化研究基地等项目应符合全国宏观布局与管理的要求。9.2.
25、2 监测9.2.2.1 监测项目自然保护区监测分为生物多样性监测、自然资源监测、关键物种观测和生态环境监测等项目。其中z8 一一一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对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物种和基因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的监测;一一自然资糠监测是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惊、水资师、等各种自然资掘的数量、生物量、质量、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的监测;一一关键物种观测是对主要保护动植物种或某个特定种群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特性进行的长期观察与监测;GB/T 20399-2006 一生态环境监测是对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污染源、饮用水、营养盐类(盐池、盐源)等非生物生态指标进
26、行的监测。9.2.2.2 监测方法自然保护区监测可采用定位监测、固定祥地(带)监测、追踪监测等方法。其中t一一定位监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某些关键物种监测应采用定位监测方法,大型或典型的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应建立综合型的生态定位监测站,对生物生态因素和非生物生态因素进行长期的定位、定点监测;其他类型保护区可根据需要建立单一或多功能的气象站、土壤与地质监测点、水文监测点、水质监测点、污染源监测点、关键物种观测点等。-一定点监测:自然资掘和某些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应采用固定样地(带)的方法进行定期、定点监测。样地(带)的布设应能够客观反映自然资源和种群的总体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27、,从核心区经缓冲区向实验区,设置放射状或集束式的监测断面,在断面上按不同生境类型设置测点。样地(带)大小、数量和监测周期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追踪监测:野生动物关键物种的观测或种群监测可采用追踪监测的方法,配备必要的遥控、监控系统,包括追踪设备和控制站房,候鸟丰富的保护区应建立鸟类环志站点,进行长期动态追踪。9.3 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规划应明确:对象:宣传教育对象包括保护区内外两个方面。对内括保护区职工的宣传教育、职业培训,对外指对社会的宣传,对社区群众的培训等。内容:宣传包括科普宣传、法制宣传和对本保护区的宣传等内容,教育包括职业培训、科普培训等。一一方式:采取标牌宣传、巡回宣传、展览宣
28、传、媒介宣传、建立基地、网络技术、远程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以及发动公众的广泛参与等。设施设备:分别不同宣教方式规划相应的宣教设施建设方案。包括宣教基础设施;宣传牌付利的数量、规格和设置位置;宣传材料印制数量;各种宣教设备数量与规格;宣教、展示和科普教育场馆的规模、位置,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的接待能力与设施等。9.4 社区发展与共建共管社区发展与共建共管规划应达到能有效地改善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进资隙利用方式;提高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公众参与保护和社区关系更加和谐的目的。社区发展与共建共管规划内容包括:一一社区共建共管的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重点内容;一一改进社区
29、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帮助社区控制人口的目标与措施;规划扶持社区发展的项目,应体现居民自愿参加,以小型、微型项目为主,以改进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为主的原则。9.5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9.5. 1 生态旅游9.5. 1. 1 基本要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只能在实验区进行;以积极保护为前提,资源利用必须服从于自然保护;-一一主要进行科普、环保、探险、自然游理等生态旅游项目,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与自然景观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协调;一一必须有严格的环境容量限制:G/T 20399一2006一一旅游区域和服务区域必须适度集中,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不影响和干扰保护对象和科学实验活动;一一旅游设
30、施以自然和传统为主,旅游景点开发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一一旅游区域内不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和整饰;-项目的发展应尽量照顾周边社区群众,使他们从中受益。9.5. 1. 2 规划内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重点应包括:一一旅游资源评价:在对旅游资源与开发建遮羞草草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优势、自-观、天象票啧刷、A文景观资源(文物古迹、现代建筑、民俗风情)评价。一一环境容量分析:本着济效益,同时满足唬想步安全斗革和方蛐隘要来也原贝吨确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一一-旅游主题定位观资源特色,9.5.2 自然保护区优势的经营项目,协调发展和正常循自然资源经营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自然资源经营与目,
31、包括:用项目;中心、游道系统方案;并对景、养殖等剩余物和产品的有效利一一生长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繁殖快井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有计划的经营利用项目;一一在对生物本体不构成不良影响、破坏或损失的情况下,对生物本身或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实、分泌物、排泄物、附着物等)进行较充分利用的项目。9.6 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9.6. 1 局(站)址工程9. 6. 1. 1 局(站)址选址国家级和跨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所)、管理分局的地址应本着便于宏观管理、沟通信息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原则,就近安排在中心城镇,远离城镇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在附近城镇建设后勤保障基地或办事处;其他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宜
32、就近安排在基础设施与后勤保障良好的城10 G/T 20399-2006 镇或乡镇。管理站(所)址应靠近保护现场或保护区内及周边村镇,管理站址建设以管理办公用房和简单的职工食宿设施为主,一般不建生活配套设施。已建局(站)址,除确属不合理者外,不应搬迁或变更。9. 6. 1. 2 局(站)址建设内容局(处、分局)址、站(所)址基础设施规划应优先满足各级管理机构业务、办公、科研、宣教等基本功能的需要。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办公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场院工程设施;设有公安执法机构的局(所、站)址应建设执法业务用房。自然保护区的后勤保障应社会化,社会化困难时,生活区住房和辅助房屋设施可以包括职工住宅、文化室
33、、医务室等。筑物的结构造型、材料和装饰9.6. 2 配套工程9. 6.2.1 道路自然保护区内.口)站和护林(管护)点之的规定,技术指标按LYJ 104- 1988 9. 6.2. 2 通信自然保护域、旅游服务区域区的野外专业巡护9.6.2.3供自然保护种渠道,积极生活能源应开辟多接公用电网。用水网,其他局如自然保护区d公设接施连设应的址要站必局与的。案y定方9.6.2.5 其他自然保护区应根据工程。10 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10. 1 机构设置总体规划应明确:一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名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称为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名称由各地自行规定。一一
3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一一内部管理体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管理局可下设管理站或保护站,规模大或巡护管理困难的保护区在局站之间设立管理分局(所)。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二级管理或不分级管理。11 GB/T 20399一2006一一-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机构及职能范围。保护区可设立保护、科研、经营、社区事务、行政等职能机构。一一一执法机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公安分局或派出所等派出机构,在保护(管理)站设立派出所或派出公安员;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派出所或派出公安员。10.2 人员编制总体规划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测算自然保护区需要的
35、人员编制,要求:分别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含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直接管护人员和其他四种类型,以定岗、定员的方式测算;编制总量按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控制;一一在总编制中,行政人员不超过人员总数的20%,技术人员不低于人员总数的30%,直接管护人员不低于人员总数的60%;直接从事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等经营性或服务性的人员不列入自然保护区正式编制;行政管理、技术人员、检查站、野外巡护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考查。11 投资估算与事业费测算11. 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应根据当地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和调查的有关市场参考价等确定估算技术经济指标,依据规划设计各项目的任务
36、量分项目、分性质进行投资估算,并根据规划分期安排建设资金。公益性建设项目应明确国家和地方的投资比例,经营性项目提出可行的筹资方案。自然保护区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属于保护性质的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教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属于经营性质的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自筹解决。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资金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进行配套。积极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进行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11. 2 事业费测算总体规划应对自然保护区规划期内的事业费进行测算。依据保护区事业费支出现状,以及保护区组织机构调整和编制情况,分别工资、职工福利费、社
37、会保障费、公务费逐项进行测算,并视工资水平、物价指数变动情况,逐年予以调整。12 效益分析12. 1 生态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分析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缓减洪峰、净化空气、受保护物种的种群统计学、种群遗传多样性、栖息地恢复、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缓减、温地得到保护等方面定量或定性的评价。12.2 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提高社会与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学研究、展示与认识自然、科普教育的机会,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与条件,保障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效益。可以采用定性
38、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12.3 经济效益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经营性项目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13 规划文件组成总体规划文件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2 一一一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附表,主要附表格式见附录A;一一一规划附图,主要附图要求见附录B;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建立及规范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等附件。13 GB/T 20399-2006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附表格式A.l 范围本附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文本附表的名称、内容与格式。A. 2 附表种类自然保
39、护区总体规划应有一一自然保护区社一一自然保护区管一一自然保护区一一自然保护一一自然保护一一自然保护J-一一自然保自然保A. 3 以下附表. Q. 人口医疗农统计村村医单位数劳务边1人员2 注1:本表以乡镇为最小统计单位,超大型自然保护区可以只统计到县,行政村只统计个数,不必列名。注2:保护区的牲畜情况、主要农作物及产量等应统计入第19项。注3:人口应分别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统计。注4:本表为示意性统计表,各保护区可依据本区实际情况取舍、增减表中内容。14 医疗床位其他19 人员构成合计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后勤人员执法人员巡护人员现有建筑用合计办公用房宿舍保护科研附属其他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计2 表A
40、.2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人员现状统计表文化结构职称结构硕中专初中技士本专或高及以高中助术以科科计级级工员上中下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项保护工程物种种藻类植物种菌类植物种地衣类植物种苔葬植物种族类植物种裸子植物种GB/T 20399一2006职工数正l恼退休式时人员计职工工13 14 主要管护设备治设备备注标注数量、等级标注数量、等级写名物种、数量15 G/T 20399-2006 表A.4(续)内容单位数量备注被子植物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标注数量、等级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植物种标注数量、等级专项保护工程物种种写名物种、数量注1:每类物种数量分别科属种记载,引种栽培种
41、与野生种分开。注2:专项保护工程物种是指国家林业局专项规划保护的15种物种。表A.5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表单位为公顷林地非林地有林地居森统总林分宜民林计灌未林地其覆单面,总针木疏成苗与耕牧水及他盖积i口L 经竹红林圃草位计针阔阔济树林地林地元地地域交土率/计叶叶?昆林林林地地林通地计林林交地用林地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注1:统计单位为管理站或行政单位,分别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统计。注2:其他土地指沙地、戈壁、裸露地及盐碱地等。表A.6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功能区面积/hm比例/%辖区范围局、站等
42、设置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表A.7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工程类别主要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期近期中长期1 2 3 4 5 6 注1:工程类别按照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教工程、管理局站工程等确定。洼2:主要建设项目和建设内容参见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入表A.8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工程单数单投资费用构成投资期限类别建设内容位量价小计建安备注设备其他近期中长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投资其中:固定资产其他注2工程类别按照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教工程、管理局站工程等确定。建安指建筑安全类项目。16 GB/T 20399-20
43、06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题附固制固要求B. 1 总则B. 1. 1 为了统一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各专题附图制图要求,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符合规划、设计、存档等要求,适应自然保护区科学、规范建设的需要,制定本附录。B. 1.2 本附录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的图样:a) 于工制图;b) 计算机制图。B. 1.3 本附录适用于下列专题附图的制图:a) 自然保护区位置图;b) 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fc) 自然保护区植被图;d)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e)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pf)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布局图;g) 自然保护区林权图。B. 1.4 自然保护区
44、总体规划专题附图制图,除应符合本附录外,还应符合GB/T183172001、GB/T 3792. 6-2005、林业地图图式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和制图规范。B.2 一般规定B. 2.1 比例尺保护区应根据其面积大小,确定总体规划图件的比例尺,各保护区可参照给出的几种比例尺自定图件比例尺。比例尺1 : 1 000 1 : 2 000 1 : 5 OOO 1 : 10 000 1 : 10 0001 : 25 000 1 : 25 000 1 : 50 000 1 : 100 000 B.2.2 投影面积/hm2100 100300 300 ,_, 1 000 1 0005 000
45、5 00030 000 30 000100 000 100 000360 000 根据所选地形图及保护区面积大小确定投影,以高斯投影为宜。B.2.3 地理要素的编绘B. 2. 3. 1 地理要素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题附图上起骨架和定位作用,地理要素的制作是以国家测绘局新编的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按专题图的要求进行缩编。地理要素的印色一般为浅色。B. 2. 3. 2 地理要素选取要求如下:a) 陆地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大中型水库、蓄洪区、水渠、运河、盐田等。水系印中蓝色,水部印浅蓝网点,咸水湖括注(咸); 17 GB/T 20399-2006 b) 交通:铁路全取,不分等级和性质,以一种符
46、号表示。公路选取主要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和县级公路),其他如乡村路、大车路视与保护区管护工作及规划项目安排的关系确定取舍;c) 居民地:位置图中选取县以上居民地,以起控制和定位作用。其他保护区专题附图中,应标注行政意义较大或可能对资源与环境保护和利用有较大影响的居民地;d) 境界:保护区位置图中,为明确保护区在所属行政区划的位置,视保护区具体情况,应标注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界。其他各专题图中,境界应标注到县、乡、村界;e) 各专题图中,应标注有山峰、寺庙、塔、长城等其他标志性地物;f) 各专题图中,应标有等高线及高程点;g) 注记:根据保护区资源实际情况及规划需要,按照所选地形图中的注
47、记进行选注。B.2.3.3地理要素中,各符号、线型步解叉的应用费、监/T5791及林业地图图式中有关规定。B. 2.4 图面配置a) 图形应尽量分布于db) d) g) h) B. 3 专题附图B. 3. 1 位置图应表明保护B. 3. 2.1 基本要、a) 准确反映b) d) B.3.2.2 土地利用分类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非林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梦,图例系统与分类系统相同。B.3.3 植被圈a) 植被分类以中国植被为依据;b) 植被分类系统应达到群系级别;c) 图例系统以中国植被图集)(1: 100万)中的图例为准;d) 地理要素应包括行政界线、标志性地物、等高线和高程点。B.3.
48、4 动植物分布图的标注保护区主要保护动植物栖息地;b) 图幅标注和图例制作,有条件的可用保护动植物实际相片做注;18 、主要公路、地名称。c) B. 3. 5 GB/T 20399-2006 19 GB/T 20399-2006 20 参考文献lJ吴征锚.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J侯学惺.中国植被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CON-oomONH筒。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国白,GB/T 20399-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峙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等印张1.75 字数20千字2006年11月第-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06年11月第一版,略定价15.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28382 GB/T 20399-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