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24552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 T 22059-2008 显微镜.放大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7.020 N 32 国家标GB/22059-2008/ISO 8039:1997 率阳icroscopes一时agnifyi臼gpower 。SO8039: 1997 ,IDT) 2008心6-20发布2009-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接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2059-2008/180 8039: 1997 目。吕本标准等同采用ISO8039: 1997(显微镜放大率)(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O8039: 1997 0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节;一一本国际标准L词改为本标准;删除国际标准的

2、前言。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广州粤显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公司、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凤凰光学控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钮、章慧贤。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GB/22059-2008/ISO 8039: 1997 显微镜放大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可见光显微镜成像部件放大率的数值系列及其所应用的若干放大系统。2 规范性

3、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3 术语和定义3. 1 3.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放大magnification 用光学方法改变一个物体视尺寸的行为或过程。住1:诸如视觉放大或横向放大的形式应详细说明。注2:当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测量光学系统视觉放大或横向放大的能力时较普遍的术语放大力已被本标准中的放大率所替代,因为在实际工作

4、中该术语的应用已被公认。视觉放大率visual magnification 通过放大系统观察物体时的视角的正切与在明视距离(250mm)用肉眼观察该物体时的视角的正切之比。3.3 注:此值可用数字连同乘号表示,例如:10X。横向放大率lateral magnification 垂直于光轴的实像的像距与相对应的物距之比。注:该比值可用比例方式表示,例如:10:10 3.4 物镜放大率3.4. 1 初次像距为有眼远的物镜放大率magnification of an objective with finite primary image distance 由物镜在设计物镜时规定的距离上形成的初次像的

5、横向放大率。3.4.2 与标准镜筒透镜组合时,初次像距为无限远的物镜放大率magnification of an objective with inf卜nite primary im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ormal tube lens 3.5 由物镜和标准镜筒透镜(即该透镜在物镜设计时起作用的)组合产生的实像的横向放大率。注:见5.10镜筒系数tube factor 在物镜和初次像之间,插入的透镜或透镜系统而使初次像的横向放大率发生改变的系数。注:插入的透镜可以是固定的、可互换的或与附件结合的,都有它们独立的镜筒系数(见5.2)。1 GB/豆、22059-2

6、008/ISO8039:1997 3.6 目镜放大率magnification of an eyepiece 初次像经白白镜形成的虚像的视觉放大率。注:见5.3。3. 7 投影系数projection factor 当物体形成的实像投射到如同照相机中摄影感光材料那样的接收装置上时,使显微镜总放大率发生改变的系数。注:该像可由不同的方法产生见5物镜a) 如次像距校正为b) 初次像距校正为的或察观虚视的自生于产用镜J镜微微显3显由注口。写u3.9 月于产生实像实像的横向放注:见5.504 成像部件放大成像部件及替代自镜镜简系数实像的投影系数照相投影镜头显微镜总放大率a) 目视观察b) 实像MnJT

7、VIS MTOTPROJ MTOTVIS = 500 X MTOTPROJ =500 : 1 500X 500 : 1 5 计算方法5. 1 物镜放大率初次像距校正为无限远的物镜的放大率数值是标准镜筒透镜的焦距和该物镜焦距的比值,见公式。): Mn = IN旦-O10 . ( 1 ) 2 GB/T 22059-2008/180 8039: 1997 式中:Moo。一一一初次像距校正为元限远的物镜放大率;fNTL一一标准镜筒透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fo= 物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5.2 镜筒系数5.2. 1 当具有数个中间透镜时,总的镜筒系数是各中间透镜的系数的乘积。5.2.2

8、在物镜的初次像距校正为无限远的情况下,一个镜筒透镜代替在设计物镜时起作用的标准镜筒透镜时的镜筒系数是该镜筒透镜焦距一叫叫明叫阿阳儿250一一明5.4 投影系数投影系数5.4. 1 如果实形成的,则投影系( 2 ) 式中:q一一一总的镜筒系fTL二一镜筒透镜5.3 自镜放大率目镜放大率式中:远的投影镜头共同式中:P一一投影系数;飞地5.4.2 如果实像仅由目视观察用标准自明视距离之比,见公式(5): y系数是自镜后焦点至投影像之间的距离与GE - P . ( 5 ) 式中:P一一投影系数;一一目镜后焦点至投影像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5.4.3 如果实像是由专门设计的投影镜头(如显微照相

9、术)形成的,该镜头能按指定的放大倍数在给定的平面上成像,摄影投影镜头的放大率值MpHOT通常计为产生实像的显微镜总放大率,而不常使用投影系数P,因为标准目镜与成像无关。3 GB/T 22059-2008/ISO 8039: 1997 5.5 总放大率5.5.1 显微镜视觉总放大率值是物镜放大率、总镜筒系数和自镜视觉放大率的乘积,见公式(6): MTOTVIS = Mo X q X M E . ( 6 ) 式中:MTOTVIS一一显微镜视觉总放大率;Mo 物镜放大率;q一一总镜筒系数;ME一一目镜视觉放大率。5.5.2 以目视观察用标准目镜或巳知投影系数的照相投影镜头产生实像的显微镜总放大率,其

10、数值是物镜放大率、总镜筒系数、目镜放大率和投影系数的乘积,见公式(7): MTOTPPOJ = Mo X q X M E X P ( 7 ) 式中:MTOTPPOJ 显微镜总(横向)放大率;Mo 物镜放大率;q一一总镜筒系数;ME一目镜视觉放大率;P 投影系数。5.5.3 由专用照相镜头产生实像的显微镜总放大率,其数值是物镜的放大率、总镜筒系数和照相投影镜头放大率的乘积,见公式(8): MTOTPROJ Mo X q X M pHOT 式中:MTOTPROJ一一显微镜总(横向)放大率;MO一物镜放大率;q 总镜筒系数;M pHOT 照相投影镜头放大率。6 放大率的数值和允差.( 8 ) 6.

11、1 成像组件或成像系统放大率的数值应是表2列出的数值之一,在这个表中任何两个数的商的乘积同样是该表范围内的数值。该表是按行以10为系数扩展而成。表2放大率数值. O. 32 0.4 0.5 0.63 0.8 l 1. 25 1. 6 2 2.5 3.2 4 5 6.3 8 10 12.5 16 20 25 32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630 800 1 000 1 250 1 600 2 000. 注1:该数值取自GB/T321中的R10系列。注2:数值0.32由R10系列数值四舍五入修约而得。注3:除了本表中的数值以外,下列数

12、值也可采用,1.5、15、30、60、150。具体部件放大率值的计算见公式504 G/T 22059-2008/ISO 8039: 1997 6.2 具体部件放大率值的允差具体部件放大率值的允差见表3。表3放大率允差系统/组件允差物镜士5%镜简系数土2%投影系数土2%目镜:1: 5% 5 khm 白的。因OONi白山ONNH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显微镜放大率GB/T 22059-2008/ISO 8039: 1997 开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头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O.75 字数10千字2008年10月第一版2008年10月第一次印刷但开书号:155066 1-33773 G8/T 22059一2008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