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245835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B 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7.040.99 H 13 毒国中华人民圭t./、和国国家标准GB/T 26303.3-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Measuring methods for dimensions and shapes of wrought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Part 3: Sheets and strips 2011-01-14发布2011-11-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303.3-2010 前言GB/T 2630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共有三部分:一-

2、GB/T26303. 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一一-GB/T26303. 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一-GB/T26303. 3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本部分为第3部分。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部分由宁波金回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迎利、余建华、孙水珠、孟惠娟、朱景明、赵万花、洪壁平、张守宁。I 1 范围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GB/T 26303.3一2010

3、GB/T 26303的本部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检测的仪器及量具、试样制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检测报告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的检测。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 1 厚度thickness 板带材上、下两平行平面之间町直距离。2.2 宽度width 板带材的一个侧边至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2.3 长度length 板材沿纵向一端到另一端的垂直距离。2.4 平整度f1atnes喝板材与平整平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2.5 侧边弯曲度edgewise curvature 在一定长度内,板带材侧边弯曲弧弧高。2.6 纵向卷曲度(卷弯

4、)longtitudinal curl (coil set) 带材卷曲端与基准平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如图l中t所示。平板/ 圄1纵向卷曲度(卷弯)示意图1 GB/T 26303.3-2010 2. 7 扭曲度twist 带材纵向悬垂端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或悬垂端两侧与基准平面最大垂直距离的差值。如图2所示。2.8 2.9 2 平板 悬垂端与垂直平板间的夹角;b 带材宽度;z 悬垂端两侧与基准平面最大垂豆距离差。圈2扭曲度示意图横弯crossbow 带材横截面弓起的最大弧高。如图3所示。6 =二二!W一一试样宽度;d一-横弯。毛剌burrs 图3横弯示意图板带材边部因剪切或锯切产生的凸起部分。

5、GB/T 26303.3-2010 2. 10 圄角半径coner radius 板带材横截面上连接相交两边的圆弧的弧线到圆心的距离。2. 11 圆边半径radius of rounded edge 板带材侧边为圆弧时,圆弧的弧线到圆心的距离。2. 12 斜角角度angle U型带材凹槽或T型带材突台两侧边与垂直平面的夹角。如图4中。角所示。C一槽底宽或台底宽;。一-斜角角度;Rl、R2圆角半径。a) U型带b) T型带A 2:1 图4异型带的斜角角度、槽底宽或台底宽示意图B 2:1 3 GB/T 26303.3-2010 2. 13 槽底宽或台底宽width of the sudden un

6、it or groove U型带材凹槽或T型带材突台两侧边与底边两交点间的距离。如图4中C所示。3 测量仪器及量具3. 1 测量仪器及量具的精度应满足产品尺寸测量精度的要求。3.2 测量仪器及量具的各项性能应处于完好状态,具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或合格标识)。3.3 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量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量具测量仪器及量具检测项目数显千分尺厚度外径千分尺厚度游标卡尺厚度、宽度、侧边弯曲度钢直尺宽度、侧边弯曲度、纵向卷曲度、扭曲度钢卷尺宽度、长度半径样板(R规)圆角半径、圆边半径平板侧边弯曲度、纵向卷曲度、扭曲度显微镜毛刺、角度、圆弧半径、槽底宽、台底

7、宽、横弯投影仪毛刺、角度、圆弧半径、槽底宽、台底宽4 试样制备板带材厚度、宽度、长度及板材的侧边弯曲度、平整度可不需制样直接在成品上检测,其他检测项目应按表2规定制取试样。表2制取样检测项目试样尺寸制样要求带材侧边弯曲度长度大于规定长度200mm纵向卷曲、扭曲度长度:大于规定长度试样应元毛剌等影响测量的缺陷,试样的横截面应与纵边垂直横向弯曲长度:小于100mm 毛刺宽度:20mm-50 mm , 长度:50mm土2mm试样应标明检测位置并清洗、晾干圆角半径、圆边半径、槽底宽、试样的横截面应与纵向垂直,横截台底宽、斜角角度长度:30mm-50 mm 面表面应用砂纸磨平,不应有变形、毛边等影响测量

8、结果的缺陷5 检测环境条件一般尺寸测量在室温下进行,有检测环境要求的检测项目,应按照相应要求进行。4 GB/T 26303.3-2010 6 测量方法6. 1 厚度6. 1. 1 带材厚度带材厚度用千分尺在带材的头、尾部分别测量。带宽大于100mm、距离边部不小于5mm处测量;带材宽度不大于100mm时,在距离边部不小于3mm处测量。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厚度范围。6. 1. 1. 1 千分尺测量方法a) 将千分尺的两测量面分开距离略大于被测尺寸。将待测带材置于两测量面之间,保持千分尺的测量轴线与板带材表面垂直Fb) 旋转微分筒,使测础与测微螺杆的端面与带材表面轻轻接触,再适当用力旋转棘轮,

9、使其紧贴;c) 读取数值;d) 反向旋转微分筒,退出千分尺。6. 1. 2 t民材厚度板材厚度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在板材的纵向和横向边部的头、中、尾部分别测量,测量应在距板材顶角不小于100mm、距边部不小于10mm处进行。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厚度范围。6. 1. 2. 1 千分尺测量方法按6.1. 1. 1的规定进行。6. 1. 2. 2 游标卡尺测量方法a) 将量爪张开比被测尺寸稍大,将待测板材置于摒标卡尺两测量面之间,保持游标卡尺的测量轴线与板材厚度基面垂直;b) 然后慢慢推动游标尺框,使量爪刚好接触被测板材表面。被测件应尽量靠近量爪测量面的根部;c) 读取数值;d) 反向滑动游标尺框

10、,退出游标卡尺。6.2 宽度板带材宽度用游标卡尺、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板材在头、中、尾部测量P带材在头、尾部测量。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宽度范围。6.2. 1 游标卡尺测量方法游标卡尺测量方法按6.1.2. 2进行。6.2.2 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方法a) 将钢直尺或钢卷尺的零刻线与板带材的一个侧边边缘对齐;b) 使钢直尺或钢卷尺的尺身与板带材表面紧贴,沿板带材横向将钢直尺或钢卷尺拉直Fc) 读取板带材对应的另一侧边数值。6.3 长度板材长度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按6.2.2进行。6.4 平整度6.4.1 把板材放在平板上,用规定长度的直边量具靠向板面。6.4.2 用钢直尺测量板材与直边

11、量具之间的最大距离,如图5中d所示。6.4.3 应在板材表面纵向、横向及对角线等方向上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最大值即为该板材的平整度。5 GB/T 26303.3-2010 图5平整度示意图6.5 侧边弯曲度6.5. 1 把板带材放在平板上,用规定长度的直边量具靠在弯曲边缘上。6.5.2 用钢直尺测量侧边弯曲弧线距直边量具之间的最大距离。如图6中h所示。样品圄6侧边弯曲度示意图6.6 纵向卷曲度(卷弯)6.6. 1 将试样一端固定在垂直放置的平板上,并使其自然下垂;6.6.2 用钢直尺测量试样自然悬垂端与垂直平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见图l所示:6.6.3 测量时应在试样的两端各测量一次,并取两次测量

12、结果的最大值。6. 7 扭曲度6.7.1 将试样一端固定在垂直放置的平板上,使其自然下垂;6.7.2 用钢直尺分别测量试样自然悬垂端两侧边与垂直平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见图2所示,并计算其差值X;6.7.3 悬垂端与垂直平板间的夹角可以按式(1)计算:式中:z a=arc sm b 悬垂端与垂直平板间的夹角,单位为度C); X-一一悬垂端两侧与基准平面最大垂直距离差,单位为毫米(mm);b一一带材宽度,单位为毫米(mm)。6.7.4 测量时应在试样的两端各测量一次,取两次测量的最大值。6.8 横弯6.8.1 把试样放在显微镜工作台上,调整仪器使试样横截面清晰地成像于视场中。6.8.2 调整仪器基

13、准直线与试样横截面弯曲内侧两端点连线相切,并读取数值。. ( 1 ) 6.8.3 移动仪器基准直线使其与试样横截面弯曲内侧最高点相切并读取数值,两次读数的差值d即为横弯值,见图3所示。6.9 毛刺6.9. 1 将试样放在显微镜或投影仪仪器工作台上,并置于仪器物镜视场内,毛刺所在边应与工作台垂直;GB/T 26303.3-2010 6.9.2 调整焦距便被测试样的毛刺及试样表面清晰地成像在物镜视窗内;6.9.3 以被测表面为基准,调整仪器上某一基准直线与其相切,并读取数值s;6.9.4 沿毛刺方向平移仪器基准直线(或平移仪器工作台)使其与毛剌顶端相切,读取第二个数值r,两次读数的差值u(u=I

14、s-r I )即为毛刺的高度,如图7所示;6.9.5每个试样应选择不少于五个部位进行测量,以检测数据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报出。什jfffff;乡级纱才/t 厚度;u 毛刺高度图7毛剌示意图6. 10 圄角半径和圄边半径6. 10. 1 显微镜或投影仪测量方法将被测试样置于仪器显微镜下,调整仪器和试样使被测圆弧清晰成像于视场中,以仪器的基准直线截取一段弧,移动仪器的横向和纵向坐标测得此弧的旋长(5)和弓高(h),然后以式(2)求得此圆弧的半径(R)。h-2 斗。-M一R ( 2 ) 式中:R一圆弧的半径,单位为毫米(mm); 5-一弧的旋长,单位为毫米(mm);h一一弧的弓高,单位为毫米(

15、mm)。注z对圆角半径和圆边半径精度要求较高时,用显微镜或投移仪测量。6. 10.2 半径样板(R规测量方法在板带材横截面上,选择和圆角或圆边半径接近的半径样板(R规)紧靠圆弧,目测圆弧与半径样板(R规)之间的间隙,其形成间隙最小的半径样板(R规)尺寸,即为圆角半径或圆边半径测量的近似值。6. 11 斜角角度、槽底宽或台底宽6. 11. 1 将被测试样置于显微镜或投影仪下,调整仪器和试样使其清晰地成像于视场中。6. 11. 2 调整试样基面直线(U型带为凹槽底边、T型带为突台底边所在直线)与仪器的任意一条基准直线相切并读取角度数值,然后调整仪器的角度分划板,使该基准直线与试样斜边相切,角度分划

16、板移动的角度减去90。即为斜角角度。6. 11. 3 调整仪器的基准直线与凹槽或突台的一个侧边相切,读取基准直线与试样基面直线交点处数值,然后沿试样基面直线移动仪器工作台并调整仪器基准直线,使仪器的基准直线与凹槽或突台的另一个侧边相切,并读取其在试样基面直线上第二个交点数值,两次读数的差值即为槽底宽或台底宽。7 检测报告如需出具检测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7 GB/T 26303.3-2010 a) 试样说明(材料牌号、状态、规格、批号hb) 试样数量;c) 测量仪器及量具的测试范围及最小示值Ed) 检测环境及结果;e)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人员;f) 本标准编号;g) 其他。8 GB/T 26

17、303.3-2010 参考文献lJ GB/T 1216-2004 外径千分尺2J GB/T 2040-2008 铜及铜合金板材3J GB/T 2059-2008 铜及铜合金带材4J GB/T 2529-2005 导电用铜板和条5J GB/T 2061-2004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及黄铜带锚材6J GB/T 17793-1999 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7J GB/T 20254. 1-2006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第1部分:平带8J GB/T 20254.2-2006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第2部分:U型带9J GB/T 21389-2008 游标、带表和数显卡

18、尺口oJJJG 1-1999 .钢直尺l1J JJG 4-1999 钢卷尺口2JJJG 21-2008 千分尺口3JJJG 30-2002 通用卡尺14J JJG 56-2000 工具显微镜口5JJJG 58-1996 半径样板口6JJJG 117-2005 平板检测规程17J JJF 1093-2002 投影仪校准规范18J JB/T 6830-1993 投影仪口9JJB/T 7980-1999 半径样板20J QB/T 2443-1999 钢卷尺21J EN 1758-1997铜及铜合金引线框架用带材22J SEMI G4-94 引线框架冲压生产中所用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标准9 EON-的.ggNH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GB/T 26303.3-2010 国白*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字数19千字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1年7月第一版* 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42842定价GB/T 26303.3-2010 打印日期:2011年8月9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