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24594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GB 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B 60 运B中华人民+1: 和国国家标准GB/T 26424一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ventory for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2011-01-14发布2011-06-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424-2010 目次前言. I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调查范围与内容35 主要调查指标6 森林经营区划.7 调查准备8 小班调查9 小班调查因子调查

2、记载10 调查总体蓄积量控制-11 专项调查12 统计与成图mu 调查精度.21 M 主要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统计表格式23附录B(资料性附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其他统计表格式26I GB/T 26424-2010 目。昌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平、陈雪峰、翁国庆、张敏、李晖、李利国、龙新毛、王红春。阳山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

3、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337.2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LY/T 1812 林地分类LY/T1821一2009林业地图图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

4、法(林策发2004J94号)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J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林木目录(第一批)(国家林业局令第3号)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宇86J便字5号)3 术语和定义3. 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forest inventory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二类调查forest second type inventory 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林

5、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进行的调查活动。3.2 林班compartment 为便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合理组织林业生产而划分的一种长期性的、最小的森林经营管理区划单元。3.3 小班subcompartment 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而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森林地块或小区。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3.4 林木生长量tree increment 在一定时期内林木的直径、高度、蓄积等的变化量。3.5 林种category of forest 森林按照其经营目的或所发挥效益的不同而划分的分类单位。1 G/T 26424-2010

6、 3.6 3. 7 3.8 3.9 3. 10 3. 11 3.12 3. 13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综合评价气候、土壤和生物等林地所处自然立地条件影响林地生产潜力高低的指标。地位级site c1ass 依据林分平均年龄和平均树高的关系定量评价立地质量的指标。地位指数site index 以林分基准(或标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评价立地质量的定量评价指标。平均木average tree; average-stem 林分内具有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的林木。平均年龄stand age 林分内各林木年龄的平均值。胸高直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胸径林木胸高(距地面

7、1.3 m)处的直径。断面积basal area 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森林资源调查中通常采用胸高处的断面积,简称胸高断面积。平均直径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反映林分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通常以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对应的直径为林分平均直径,而不是林分内各林木胸径的穿术平均值。3. 14 3. 15 3.16 3.17 平均高average height of stand; stand mean height 反映林分高度平均水平的调查因子。通常以具有平均直径的林木的高度作为平均高。优势木dominant tree;dominatng stem 林分中每100m2的

8、面积上,最粗或最高的树木。优势木平均高average top height 优势木的算术平均高。林分生物量stand biomass 林分中一定时间内所有高等植物的重量,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常用绝干重表示。3. 18 2 立木材积表tree volume table 材积表按立木材积与立木计测三要素(直径、树高和形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GB/T 26424一20103.19 林相图stock map; stand map; forest map 反映森林经营单位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分布特征的图。其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进行着色。

9、3.20 森林分布图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map 森林资源分布图以林相图为基础,反映地类和林班内优势林分空间状况的图件资料。4 调查范围与内容4. 1 调查范围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为调查总体时,应调查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土地;以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时,一般只调查行政区域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4.2 调查内容4.2.1 基本调查内容基本调查内容包括:a) 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区划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经营区划;b) 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c) 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d) 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e) 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

10、措施与经营成效。4.2.2 专项调查内容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a) 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b) 森林土壤;c) 森林更新;d) 森林病虫害;巳)森林火灾;f) 野生动植物资源;g) 生物量;h) 湿地资源;i) 荒漠化土地资源;j) 森林景观资源;k) 森林生态因子;1) 森林多种效益;m) 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n) 其他专项调查。5 主要调查指标5.1 地类林地的类型划分与技术要求执行LY/T1812的规定。3 GB/T 26424-2010 5.2 森林类别5.2. 1 生态公益林以保护

11、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依据GB/T18337.2的有关要求区划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保护等级。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执行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相关规定。5.2.2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5.3 林种5.3.1 分类系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表1。表

12、1林种分类系统表林种亚林种11.水源涵养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一)防护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他防护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二特种用途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27.自然保护区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三)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囚)薪炭林41.薪炭林51.果树林52.食用原料林(五)经济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55.其他经济林4 GB/T 26424-2010 5.3.2 区戈,IJ要求5.3.2.1 防护林5. 3.2. 1.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

13、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水源涵养林:a) 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b) 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c) 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 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d) 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e) 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

14、和灌木林。5.3.2. 1.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水土保持林:a) 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0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0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b) 因土层癖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c) 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晾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d) 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 1. 3 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

15、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防风固沙林:a) 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Eb) 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c) 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地区,r厌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 m范围内,其他方向200m范围内的;d) 珊珊岛常绿林;e) 其他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 1. 4 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

16、为农田牧场防护林:a) 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m500 m范围内的;b) 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林网、片林。5.3.2. 1.5 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海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护岸林:a) 主要河流两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b) 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c) 红树林或海岸5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 1. 6 护路林5 GB/T 26424-2010 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

17、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a) 林区、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 m以内,非林区、丘岗、平地和沙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b) 林区、山区、沙区的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 以内,其他地区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 1. 7 其他防护林:以防火、防雪、防算、防烟、护鱼等其他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2 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

18、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a) 国防林: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国防林:1) 边境地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 军事设施周围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b) 实验林: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科研试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c) 母树林: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圃、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d) 环境保护林: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声、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包括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

19、绿化区的森林、林木、灌木林。e) 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优化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各类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狞猎场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f)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文化遗产地、历史与革命遗址地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以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g) 自然保护区林: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内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以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地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3 用材林5.3.2.3.1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定向培育的

20、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3.2 速生丰产用材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佳收益,生长量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指标要求的森林。5.3.2.3.3 一般用材林其他以生产木材和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5.3.2.4 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5 经济林5.3.2.5.1 果品林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6 G/T 26424-2010 5.3.2.5.2 食用原料林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5.3 林化工业原料林以生产树脂、橡胶、木栓、单

21、拧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5.4 药用林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2.5.5 其他经济林以生产其他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3.3 林种优先级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商品林的亚林种按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公益林的二级林种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a) 国防林;b) 自然保护区林;c)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Fd) 风景林;e) 环境保护林;f) 母树林;g) 实验林;h) 护岸林;i) 护路林;j) 防火林;k) 水土保持林;1) 水源涵养林;m) 防风固

22、沙林;n) 农田牧场防护林。5.4 树种(组)、优势树种(组)与树种组成5.4.1 树种(组)主要调查树种(组)原则上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一致。各地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林木目录(第一批)等规定,根据当地实际增加调查树种(组)。5.4.2 优势树种(组)在乔木林、疏林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5.4.3 树种

23、组成乔木林、竹林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按十分法确定各林层的树种组成。组成不到5%的树种不记载。5.5 龄组、龄组、竹度与生产期5.5.1 龄级与龄组乔木林的龄级与龄组根据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主要树种(组)的龄级期限和龄组的划分标准见表207 GB/T 26424-2010 表2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单位为年龄组划分龄级树种地区起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期限北部天然主二6061100 101120 121160 161 20 红松、云杉、柏木、紫杉、北部人工a主三404160 6180 81120 121 20 铁杉南部天然主三404160 6180 8112

24、0 121 20 南部人工20 2140 4160 6180 81 20 北部天然主三404180 Sl100 101140 141 20 落叶松、冷杉、棒子松、北部人工20 2130 314 4160 61 10 赤松、黑松南部天然主三404160 6180 81120 121 20 南部人工主二202130 3140 4160 61 10 北部天然30 3150 5160 6180 81 10 油松、马尾松、云南松、北部人工三三202130 3140 4160 61 10 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南部天然主三202130 3140 4160 61 10 南部人工主二101120 2130 3

25、150 51 10 杨树、柳树、按树、擦北部人工三二101115 1620 2130 31 5 树、楝树、泡榈、木麻黄、枫杨、软阔类南部人工王三56lO 1l15 1625 26 5 卜-_一一一北部然主主303150 5160 6180 81 10 桦树、榆树、木荷、枫香、北部人工王三202130 3140 4160 61 10 洪桐南部天然20 2l40 ,jl50 5170 71 10 南部人工10 11-20 2130 3150 51 10 标类、样树、精类、拷类、南北夭然三二,j01160 6180 81 20 121 20 香梅、楠木、锻树、水曲柳、胡桃揪、黄菠萝、硬阔类南北人工2

26、0 21-40 4150 5170 71 10 杉木、柳杉、水杉南部人工10 1120 2125 26-35 36 5 a飞播造林同人工林。5.5.2 竹度竹林的龄级按竹度确定。一个大小年的周期一般为2年,称为一度。一度为幼龄竹,二、三度为壮龄竹,四度以上为老龄竹。5.5.3 生产期经济林划分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四个生产期。5.6 立地因子5.6. 1 地貌:8 一一-极高山:海拔5000 m(含)以上的山地;一一高山:海拔为3500 m4 999 m的山地;中山:海拔为1000 m3 499 m的山地;低山: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一一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

27、差小于100m; GB/T 26424-2010 平原:平坦开阔,且相对高差小于50m。5.6.2 坡度:二I级为平坡0050;E级为缓坡60150;皿级为斜坡160250;凹级为陡坡260350;-v级为急坡360450; 一-Vl级为险坡460以上。5.6.3 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九个方位确定坡向。5.6.4 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5.6.5 腐殖质层厚度和土层厚度5.6.5. 1 腐殖质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分三个等级:一一厚:5cm; 一-中:2cm4. 9 cm; 二薄:80 60 中层土4079 3059 薄层土5000 3000 2500

28、 中等3 0004 999 1 0002 999 5002 499 不良70,% 60,% 50% 90% 80% 70% 2 50%69% 40%S9% 30%49% 70%89% 60%79% 45%69% 3 以2cm或4cm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径级组的划分标准为:一小径组:6cm12 cm; 中径组:14 cm24 cm; 大径组:26cm36 cm; 特大径组:38cm以上。5.7.8 林层林层划分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a) 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旷;b) 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30 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d) 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0,其他林层郁闭度大

29、于020。5.7.9 大径木蓄积比等级复层林或异龄林小班中达到大径木标准的林木蓄积占小班总蓄积的比率,分为以下三级:一-1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大于70%; 一-II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为30%69%; 皿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小于30%。5.7.10 郁闭度、覆盖度等级5.7.10.1 有林地郁闭度等级高:郁闭度O.70以上;中:郁闭度O.400. 69; 10 低:郁闭度O.200. 39。5.7.10.2 灌木林覆盖度等级密:覆盖度70%以上;中:覆盖度50%69%; 疏:覆盖度30%49%。5.7. 11 群落结构类型完整结构:具

30、有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4个植被层的森林。复杂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他12个植被层的森林。简单结构=只有乔木一个植被层的森林。5.7.12 自然度GB/T 26424-2010 天然林按照植被状况与原始顶极群落的差异,或次生群落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为3级:一-1: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的植被;ll:有明显人为干扰的天然植被或处于演替中期或后期的次生群落;一皿:人为干扰很大,演替逆行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植被阶段或天然植被几乎破坏殆尽,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5.7.13 散生木和四旁树5.7.13.1 散生木生长在竹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元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上达到起测胸径的

31、林木,以及散生在幼林中的高大林木。5.7.13.2 四旁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面积不到0.067hm2的各种竹丛、林木。5.7. 14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5. 7. 14. 1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按式(1)计算。式中:p-一森林覆盖率;F. -有林地面积;L. 土地总面积;P=E叫+去叫51.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5.7.14.2 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按式(2)计算。. ( 1 ) B4 Pg=严XI00%+子XI00%十一XI00%( 2 ) L. - - - ,. . L. . . - - - ,. . L 式中:Pg一林木绿化率;5.一一灌木林面积;B4一一四旁树

32、占地面积1)。1) 囚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Ihm气每亩111株)计。11 G/T 26424-2010 6 森林经营区划6. 1 经营区划系统经营区划系统应同经营范围或行政范围界线保持一致,分别经营管理层级区划到林班,集体林一般区划到行政村,如行政村的面积较大时,可在村内区划林班。对过去己区划的界线,应相对固定,元特殊情况不宜更改。6.2 林班区划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地形平坦等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林班面积一般为100hm2 500 hm2。自然保护区、东北与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

33、,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6.3 小班划分6.3.1 小班划分条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a) 权属不同;b)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c)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zd)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e) 地类不同;f) 起源不同;g) 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h) 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哑龄级以上相差两个龄级;i) 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j) 立地类型不同。6.3.2 小

34、班重新划分条件森林资源复查时,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小班界线。但对上期划分不合理、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发生变化的小班,应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重新划分。6.3.3 小班面积小班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依据林种、绘制基本图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和经营集约度而定。最小小班面积在地形图上不小于4mm2,对于面积在0.067hm2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仍应按小班调查要求调查、记载,在图上并人相邻小班。南方集体林区商品林最大小班面积一般不超过15 hm2,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25hm2。无林地小班、非林地小班最大面积不限。6.3.4 设立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标志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小班,应尽量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等自然界

35、线作为小班界线或在小班线上设立明显标志,使小班位置固定下来,作为地籍小班统一编码管理。6.4 森林分类区划森林分类区划是在综合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后,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区划等宏观规划成果进行的区划。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位,原则上与已有森林分类区划成果保持一致。12 GB/T 26424-2010 7 调查准备工1调查数表准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提前准备和检验当地适用的立木材积表、形高表(或树高断面积-蓄积量表)、立地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表等林业数表。为了提高调查质量和成果水平,可根据条件编制、收集或补充修订立木生物量表

36、、地位指数表(或地位级表)、林木生长率表、材种出材率表、收获表(生长过程表)等。7.2 调查图、卡准备参考上期调查的小班数量,或者经营管理面积,准备调查图卡,以备外业调查记载、内业统计、整理计算。7.3 仪器装备准备根据调查人员数量、外业工作量等,准备外业调查必要的调查仪器、设备。8 小班调查8. 1 原则8. 1. 1 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小班调查方法。8.1.2 小班调查应充分利用上期调查成果和小班经营档案,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和效率,保持调查的连续性。8.2 小班调绘8.2.1 调绘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小班调绘:a)

37、 采用由测绘部门最新绘制的比例尺为1: 10 0001 : 25000的地形图到现地进行句绘。对于没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区可采用由1: 50 000放大到1: 25 000的地形图。b) 使用近期拍摄的(以不超过两年为宜)、比例尺不小于1: 25 000或由1: 50 000放大到1: 25 000的航片、1: 100 000放大到1: 25 000的侧视雷达图片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或直接到现地调绘。c) 使用近期(以不超过一年为宜)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比例尺1: 25 000的卫片(空间分辨率10m以内)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空间分辨率10m以上的卫片只能作

38、为调绘辅助用图,不能直接用于小班勾绘。8.2.2 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现地小班调绘、小班核对以及为林分因子调查或总体蓄积量精度控制调查而布设样地时,可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小班界线和样地位置。8.3 小班测树因子调查8.3. 1 样地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带状样地应与等高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样地数量应满足第6章的精度要求。8.3.2 目测法当林况比较简单时采用此法。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30块以上的标准地目测练习和一个林班的小班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

39、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的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的精度要求时,才可以进行目测调查。小班目测调查时,应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13 GB/T 26424一-2010角规样地或固定面积样地以及其他辅助方法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目测调查点数视小班面积不同而定:3 hm2以下12个4 hm2 7 hm2 23个8 hm2 12 hm2 34个13 hm2以上56个8.3.3 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 10 000时可采用此法。调查前,分别林分类型或树种(组)抽取若干个有蓄积量的小班(数量不低于50),判读各小班的平均树冠直径、平均树高、株数、郁闭度等

40、级、坡位等,然后到实地调查各小班的相应因子,编制航空像片树高表、胸径表、立木材积表或航空像片数量化蓄积量表。为保证估测精度,应选设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数表(模型)进行实测检验,达到90%以上精度时方可使用。航片估测时,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可结合小班室内调绘工作),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像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然后,抽取5%10%的判读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第13章精度要求的小班超过90%时可以通过。8.3.4 卫片估测法8.3.4.1 适用条件卫片的空间分辨率应达到3m。8.3.4.2 建立判读标志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

41、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择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与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8.3.4.3 目视判读根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的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判读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以及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己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地调查等方式确定。8.3.4.4 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

42、在背靠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到90%以上时,二人应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应到现地核实。当两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不到90%以上时,应分别重新判读。对于室内判读有疑问的小班应全部到现地确定。8.3.4.5 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数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照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在每个类型内,要按照小班面积大小比例不等概选取。各项因子的正判率达到90%以上时为合格。8.3.4.6 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

43、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根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小班的蓄积量。8.4 小班调查测树因子各种小班调查方法允许调查的小班测树因子见表6014 GB/T 26424-2010 表6不同调查方法应调查的小班测树因子表调查方法测树因子航片卫片样地法目测法估测法估测法林层、/J 、/起源、/J 、/J 优势树种(纽)、/、/、j、/树种组成、jJ 平均年龄(龄组)J 、/、/、/平均树高、JJ 、/平均胸径、/J 、/优势木平均高J 、jJ 郁闭度、J、/、/、/每公顷株数、j、/、/散生木蓄积量、/J 每公顷蓄积量、j、/J 、J枯倒

44、木蓄积量、/、/天然更新J J 下木板盖度、/、/9 小班调查因子调查记载9.1 不同小班调查记载要求分别森林类别和地类调查、记载各小班调查肉子,详见表7,表7不同地类小班调查因子表地类乔竹疏国家其他人工封育苗采伐火宜其他辅助项目木林林特别灌木造林未成国迹地烧林元立生产林地规定林未成林地地迹地木林林地灌木/ / 林地/ 地地林空间位置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权属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 2 1,2 地类1.2 1.2 1.2 1.2 1.2 1.2

45、 1.2 1,2 1.2 1.2 1.2 1.2 1.2 工程类别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事权2 2 2 2 2 2 2 2 2 2 2 保护等级2 2 2 2 2 2 2 2 2 2 2 地形地势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土壤/腐殖质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5 GB/T 26424一-2010表7(续)地类乔竹疏国家其他人工封育苗采伐火宜其他辅助项目木林林特别灌木造林未成圃迹地烧林元立生产林地规定林未成

46、林地地迹地木林林地灌木林地地地林下木植被1,2 1 , 2 1 ,2 1,2 1 , 2 1 ,2 1,2 1 ,2 1,2 1 ,2 1 ,2 立地类型1,2 1 ,2 1 ,2 1,2 1 , 2 1 ,2 1,2 1 ,2 1 ,2 1 , 2 1 ,2 立地质量1 1 1 1 1 1 1 I 1 1 1 天然更新1 ,2 1,2 1 , 2 1,2 1 ,2 1 ,2 1,2 1,2 造林类型1,2 1,2 1 , 2 1,2 林种1,2 1,2 1,2 1 ,2 1,2 起源1,2 1 , 2 1,2 1 ,2 1,2 1 ,2 1,2 林层1 群落结构2 自然度1,2 1,2 1

47、, 2 1 ,2 1,2 优势树种(组)1,2 1,2 1,2 1,2 1,2 1 ,2 1,2 树种组成1 1 l 1 1 平均年龄1,2 1,2 1 1 ,2 1 ,2 平均树高1 ,2 1 ,2 1 , 2 1,2 1,2 1 ,2 1,2 平均胸径1,2 1,2 1 ,2 优势木平均高1 郁闭/覆盖度1,2 1 ,2 1,2 1,2 1,2 每公顷株数1 1 l 1 ,2 1,2 散生木1,2 1 ,2 1,2 1,2 1,2 1,2 1 , 2 1,2 每公顷蓄积量1,2 1,2 1 ,2 枯倒木蓄积量1,2 1,2 健康状况1,2 1 ,2 1,2 1 ,2 1,2 1 ,2 1

48、,2 调查日期1,2 1 ,2 1 , 2 1,2 1 ,2 1 ,2 1,2 1 ,2 1 ,2 1,2 1,2 1,2 1,2 调查员姓名1 ,2 1 ,2 1 , 2 1,2 1,2 1,2 1 ,2 1,2 1,2 1,2 1 , 2 1 ,2 1 ,2 注:1为商品林,2为公益林。9.2 一般小班调查因子记载一般小班调查因子记载下列各项:一一空间位置:记载小班所在的县(局、总场、管理局)、林场(分场、乡、管理站)、作业区(工区、村)、16 林班号、小班号。一-权属:分别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记载小班的土地、林木权属。一一地类:按最后一级地类调查记载小班地类。一一工程类别:小班的工程类别分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环京津风沙源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