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4621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GB T 26946.1-201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3.060 J 83 GB 中华人民主t-、和国国家标准GB/T 26946. 1-2011月SO13563-1 :200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Single side loading fork-lift trucks-Part 1 : Stability tests (ISO 13563-1: 2001 , IDT) 2011-09-29发布2012-02-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946.1-2011/ISO 13563-1 :2001 目IJ=i GB/T 26946(侧面式叉车分为两个部分z一一第

2、1部分:稳定性试验;一一第2部分z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叉车的附加稳定性试验。本部分为GB/T26946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3563-1:2001(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3563-1 :2001。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一一取消了4.3.2中M点和N点的定义;一一表2中的单位进行了集中标注;-一图2图17移入表3; -一一图2、图3、图4、图10、图11、图12中XY进行了重新标注;-一图13、图14增加了叉车纵向中心平面;-图17进行了补充完善。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

3、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z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武景刚、青新栋、杨宁、王军。I GB/T 26946.1-2011/ISO 13563-1 :2001 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1 范围GB/T 26946的本部分规定了验证带有可倾斜或不可倾斜门架或货叉的侧面式叉车(以下简称叉车)稳定性的基本试验。本部分适用于装有货叉和/或属具的叉车。本部分不适用于搬运能自由摇摆的悬吊载荷的叉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591 土方机械司机座椅标定点CGB/T8591-2000 , eqv ISO 5353: 1995) 3 试验目的3. 1 正常工作条件本部分规定的基本试验,可确保这种型式的叉车在下列正常工作条件下正确使用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即:a) 在坚实、平整、水平和铺好的路面上运行和堆垛作业;b) 门架或货叉后倾,载荷缩回并处于较低(运行)位置,或载荷放在载物台上的状态下运行;c) 在门架基本垂直,货叉基本水平状态下堆垛;d) 载荷重心约在门架立柱之间的中心平面内时进行作业。3.2 非正

5、常工作条件当工作条件与3.1中规定的不相同时,应采用:a) 符合GB/T26946的其他部分所相应规定的特定条件的叉车;或b) 叉车的稳定性由有关双方商定,但不得低于正常工作条件(见3.1)下试验规定的稳定性要求。4 稳定性试验4. 1 试验要求侧面式叉车的稳定性应采用4.2规定的试验方法之一来进行验证。4.2 验证方法4.2.1 倾斜平台应使用能绕其一侧边倾斜的试验平台。将被试叉车按4.3规定的条件,放置在初始呈水平状态的试验平台上,然后按表3中给出的各个位置依次进行试验。1 GB/T 26946.1-20门/ISO13563-1:2001 进行每项试验时,试验平台应逐渐地倾斜到表3中规定的

6、倾斜度。若叉车通过全部试验而不倾翻,则认为是稳定的。对这些试验来说,倾翻定义为试验平台的倾斜度,即倾斜度再增加,就会导致叉车倾翻。在横向稳定性试验中,允许一个载重轮离开试验平台,并且允许叉车结构部件与试验平台接触。4.2.2 固定斜坡应使用与规定的试验倾斜度相当坡度的固定斜坡。该斜坡表面应平整并能支承叉车的质量而不会产生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形。将门架处于低位的被试叉车开上固定斜坡,并按表3的要求停放。带有起升载荷或载货架的被试叉车处于每个试验位置时,门架应平稳地起升到表3中所规定的高度。4.2.3 计算可以采用由经验数据验证的计算方法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稳定性数值。该计算值应考虑制造误差和门架、轮胎

7、等的可能变形。4.3 试验条件4.3. 1 叉车状况试验应在一台可供使用的叉车上进行。如果某项试验因驾驶员不在其位置上而使稳定性降低,则乘驾式叉车的驾驶员应由一块质量为90 kg的物体来模拟。对于站驾式叉车,应将一块质量为90kg的物体固定在驾驶员正常工作位置中心上,其重心在驾驶员平台地板上方1000mm处。对于坐驾式叉车,物体的重心应固定在驾驶员座椅标定点CSIP)上方150mm处,座椅标定点按GB/T8591确定,并将座椅置于靠近可调范围的中点处。操作位置相对于车辆能移动时,应使其处于使叉车稳定性最差的位置来进行每项试验。如果稳定性因为燃油的原因而降低,则内燃叉车的燃油箱应加满。其他各油箱

8、应按其用途加注到正确工作泊位。轮胎应按照叉车制造商规定的压力值充气。如果叉车结构中有轮胎压重,则应遵循叉车制造商的说明使用压重。4.3.2 叉车在试验平台上的位置叉车应位于试验平台或斜坡上,使其MN线平行于试验平台的倾斜轴线XYC见表3及其附图)。试验应在叉车稳定性较小的一侧进行。当叉车的工作能力与使用稳定器、悬锁等有关时,试验中应使用这些装置。如果叉车不采用上述装置也能使用,则应在这种条件下应进行附加试验。4.3.3 试验载荷试验载荷的质量应等于叉车能起升到其最大起升高度并作用在重心G处的最大载荷Q,重心G通常位于叉车标牌上标出的标准载荷中心距D处,即从货叉垂直段前表面到G的水平距离和从货叉

9、水平段上表面到G的垂直距离(见图l和表1)。当叉车标牌上标有附加的起升高度、载荷和载荷中心距时,叉车应满足本部分中为这些附加值规定的试验要求。试验载荷的重心G应位于门架立柱之间的中心平面内。2 GB/T 26946.1-2011月SO13563-1 : 200 1 Q 说明21一一位于货叉叉根内侧的E点;D一载荷中心距;G一一重心zQ一一载荷。载荷Q/kg010 000 4.3.4 叉车在试验平台上的定位D Q 圄1表1标准载荷中心距载荷中心距D/mm400 500 600 600、900、1200、1500 在每项试验过程中,叉车在试验平台上或斜坡上的位置应保持不动。这可以通过使用停车制动器

10、或行车制动器来实现,这些制动器应可靠地处于制动状态,或将车轮与车架模紧,但不应影响伎接功能。为保持叉车在试验平台或斜坡上的初始位置,必要时可使用模块(或垫块),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表2所列数值。如使用模块(或垫块),不应人为地改善叉车的稳定性。表2模块高度轮胎外径d/mm模块最大高度/mmd250 25 250500 50 必要时,可采用适当的能增加摩擦的材料,以提高平台表面或斜坡的摩擦系数。4.3.5 货叉垂直段前表面的位置在进行第1项试验时,当货叉从低位起升后,载荷基准点(即E点)的水平位置不应变动(见图20)。3 GB/T 26946.1-2011/ISO 13563-1 :2001 使用

11、铅垂线或其他适宜的设备校正门架的垂直位置,将货叉及规定的载荷起升到距试验平台上方约300mm处。货叉垂直段前表面垂直,由于货叉或货叉架与试验载荷重心G(见图1)有固定关系,则可在货叉或货叉架上设立E点(见图18)0E点应作为试验平台上F点的参考基准(见图18)。当门架起升后,在试验平台上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Fl点(见图19)。通过进行下述调整,可以使新点Fl与F点的初始位置重合(见图20)。对于具有可倾斜门架的叉车,应在其设计值允许范围内靠改变门架的倾角来校正Fl点位置的变化。对于具有固定式门架的叉车,应在其设计值允许范围内调整货叉或货叉架倾角(若装有)来校正Fl点位置的变化。对于不具有可倾斜门

12、架、货叉或货叉架的叉车,不能进行调整。4.3.6 模拟运行试验的起升高度进行模拟运行试验时,载荷平台上表面或货叉叉根处的上表面应高于地面约300mm或使所运输的载荷处于最低高度处,两者取较大值。4.3.7 模拟堆垛试验的起升高度进行模拟堆垛试验时,起升高度应在倾斜平台表面与货叉水平段上表面之间进行测量。4.3.8 安全措施在试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叉车倾翻或试验载荷位移。如果采用绳套或链条来防止整车倾翻,则该绳套或链条应足够松弛,以便在叉车达到倾翻点之前对叉车没有施加明显的约束。应采用下列方法来防止试验载荷位移:a) 将试验载荷牢固地固定在载货架或类似结构件上;或b) 利用货叉上的适当支承点将

13、试验载荷悬挂在靠近地面处,而悬挂点应位于试验载荷重心G处,如同试验载荷置于货叉上。5 装有属具叉车的稳定性试验装有除货叉以外其他属具的叉车,应进行同样的稳定性试验。试验载荷应为该属具用于被试叉车时在规定载荷中心距处的实际载荷。试验要求的起升高度,应从倾斜平台表面测量到处于核定起升位置的载荷下表面,或测量到取物装置下表面,取其中的较小值。表3试验一览表横向稳定性试验试验1试验2操作类型堆垛堆垛载荷情况试验载荷试验载荷载荷中心距D D 起升高度最大(见4.3.7)最大(见4.3.7)承载装置的位置伸出缩回门架或货叉倾角垂直(见4.3.5)最大后倾4 GB/T 26946.1-20门/ISO1356

14、3-1 : 200 1 表3(续)横向稳定性试验试验2试验1图4和图8或图9图2和图5,或图6,或图3和图7在试验平台上的位置6% E不小于5000kg时,3.5%小于5000同时,4%试验平台倾斜度图4X 如t圄3Y 图2M N X N 说明21一稳定器。a平行。N 图8a平行。圄7a平行。图5Y X a平行。a平行。图9图65 GB/T 26946. 1-2011 /ISO 13563-1 : 200 1 表3(续)横向稳定性试验试验3试验4试验5操作类型运行运行堆垛载荷情况空载空载空载载荷中心距起升高度低位见4.3.6)低位(见4.3.6)最大(见4.3.7)承载装置的位置缩回缩回缩回门

15、架或货叉倾角使叉车稳定性最差的位置垂直(见4.3.5)在试验平台上的位置试验平台倾斜度符号说明:Xy-试验平台倾斜轴线;MN一一叉车初始倾翻轴线。6 图10和图13或图15见图17图10Y X a平行。图13Y X a平行。图16图11和图14或图16a平行。说明:见图17图11M 圄14这40; 35 倒3。在军20国-18 毫10一一-0 0 X / -.-5 10 15 图12和图8或图98% 图12M a平行。图15.-r-r-1 V7 4km/h 1/ 20 25 30 v/(km/h) 1- -v = (18+0,62训,最大35%;X 一空载叉车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的最大运行速度,

16、单位为千米每小时Ckm/h)。图17GB/T 26946.1-2011/ISO 13563-1 :2001 F 说明zE一一货叉叉根内侧上的一点;F一一试验平台上的参考点。图18EA l pr 说明:说明:E一一货叉叉根内侧上的一点;F一一试验平台上的参考点;F,-一试验平台上的新点。E一一货叉叉根内侧上的一点zF一一试验平台上的参考点。图19圄20-OONH-zg町的FCm同工ON-.叮gNH因。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GB/T 26946. 1-2011/ISO 13563-1 :2001 国中*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O.75 字数15千字2012年1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2年1月第一版当&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定价书号:155066. 1-44001 GB/T 26946.1-2011 打印日期:2012年2月16日F0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