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25217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SJ Z 2924-1988 振动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电SJ/Z2924 88 , 1988-03一10发布1988-10-01实施幽a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中共和国电子工动冲击优化设计SJ/Z2924 88 技术导1 主题内害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本标准为振动与冲击隔离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和设计要求。1.2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和精密机电设备的振动与冲击隔英文件系统优化设计。2 2 .1 中华人民共z GB2298 81 (机械振动冲击名词术语。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皿iflHiP协罹Z5J2555 84 电子设备隔振器设计与应用技术导则。3 各词术除GB229881. GB2422 81和5J255584中规寇的名词术语外,

2、本标准给出下列术语=3.1 振动与冲击隔离系统优化设计=有效地去除或减弱振动与冲击隔离系统的各自由度间、川剧、州、大及冲击的有害影响的设计3.2 隔离系统z本标准特指振动与冲击隔离系胁。3.3 枣阳庭隔掘器z在某一座标轴线方向上刚度为零的隔振3.4 负刚虞隔振辑:在某一座标轴线方向上刚度小于零的隔振器。3.5 元语报幡隔摞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具有不出现共振放大(隔振传边率vibl ) 并兼有缓冲特性(隔冲传递旦在加h1)的隔振器。3.6 底部安装隔离系统=仅在设备下底部安装隔振器的隔离系统。;).7 侧面安装隔离系统=仅在设备背面或侧而安装隔振器的隔离系矶。3.8 童心安装捕离系统z隔振器

3、的组合刑度中心与设备童心重合的隔离系统。3.9 宵提式安装隔离系统s在设备底部(或顶部)和背部安装隔振器的隔离系统。3.10 去辑z去除隔离系统各臼由度之间的相联。4 隔离系统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资料4.1 用户应提供的基本资料应符合5J255584第3.1条中用户应提供的资料的有关规定。4.2 隔振器生产厂应提供的资料,应符合5J255584第3.1条中生产厂应提供的资料的有美规寇。一一-蝠_,子工业部1988-03一10批准1988一10-01实SJ/Z2924 88 5 到隔离隶挠和主要组成单元的基本要求隔骂系统通常l-l被隔离设备、隔振器和支承结构等主要单元组成。隔离系统的特性,取决于在于

4、主哩单元的内身特性,取决于仔主要单元的自身特性和相互组合的合理性。5.1 对被隔离设备的基本要求5.1.1 11E隔离设备的讥柜(架)、插宿、成板、导轨等主要承载构件应具有较好的结构刚性。提高其结构刚性的主要途径有za.框架结构应采用兰角形稳定结构,以提窍扭转刚度;b.F7-EE兔忌:特结构:C.!贯注兔在太阳积的支承结构上连续开孔:d.在-tn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焊接件或铸件结构,在需要采用螺栓联接的场合,应具有足够的喂罔力j应有防松措施!当、确保联接的可靠性ze.设备各;部分的呐!皮应与设备糕!卡刚度相适应,刚?生特差的薄弱环节应采取加固措施。5.1 .2 层次结构应符合倍颈规则z叩

5、各层次结构的固有频率应2倍于(或更多倍于)该层次支承结构的问有频率,以减小振动i响应。5.1 .3 设备的重心应尽可能与支承结构的几何q=1心相重合。5 . , .1 导出导套、拍头拍座等I段接件应采取消隙措施,以确保联按的可靠性,避免附加冲击佩剧。5 . 1 .5 较重的元(程)件应安装在结梅刚性较好的部位l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5.1.6 IlJ缆、导线应夹罔、应采用合理的布线形式并留有足够动变形自由氏度。5 .1 . -; 继.器等电气元件的功作方向应与振动方向(或主冲击方向)垂直,以避免错误动作。5.1.8 .厦、52等大平面构件应打凸、加筋以提高其结构刚性,或选用复合材料,涂复阻尼材料

6、以!印制其共振响应。5.2 选用隔振器的基本要求5.2.1 陌振器自身!19民振、ft;冲击性饱和其它特i空(耐湿热、高温、低温、Wl油蚀,耐蚀等)应与被隔离设备环境试验条件的严酷等级相适应。5.2.2在规寇的环境试验条件严酷等级中,隔振器应有限振与缓冲两种功能,通过隔传输给设备(或基础)的最大输出值(最大变形量、最大加速度等)应小于设备的允5.2;3 阳振器应具有变尼特性?在共振放大区应具有较大的阻尼,而在隔振区应具有较小的阻厄值,以达到既能有效地抑制共振峰值又有较好的隔振效果的目的。5.2.4 在设备的各支承点上,隔振器的实际承载量应在隔振器的容许承载范围内。各隔振器的实际承较量与其动刚皮

7、之比应相同或基本相近,以保证其动态特的一致性,和。5.2.5 隔振?兰个主坐标抽方向I二的固有频率均:安Fh于设备在相同方向上的固有频率的23倍,并且其刚皮特性应与隔离系统去搞设计:哥求去n传边率恃性要求相适应。5.3 对支亲结掏(或基础)的要求支承结构(或基础)悬主要受力构件,应具有比设备更好的刚度以避免支承结构谐成设备损坏。2一SJjZ292一88、6优化设计6.1 隔离系统的去嘱设计隔离系统各自由度间的祸联振动将使隔离系统的隔振效果下降,去除(或减弱、)各自由度间的糯联振动是隔离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去搞设计的基本原则是2在三维空间六个自由度的任何一个自由度方向对原系统施加激励时,

8、应使该系统仅在受激励的自由度方向有支座反力,而其余方向的支座反力为零。其基本方法有,、6.1 .1 重心调配法设备重心不通过安装基面的几何形心时,采用相同承载量、相同刚度特性隔振器所组4成的隔离系统将会引起藕联振动。避免因重心偏离而引起糯联振动的方法,主要悬在设备设计时,应注意元器件、结柑件的均匀分布,一旦童心偏离己客观存在,则可用下列方法消除或减弱)糯联振动的不利影响z,6.1.1.1 回重法:从设备安装基面的几何形心。到设备实际重心01连线的相反方向的02处(图1J配以适当重量的配章,使设备重心落在安装基面的几何形心上。配重的重量和位置应满足;We W1L1 Wo一设备总重e一设备重心在安

9、装基面上的投影至安装基面几何形心的距问。W1一配L1-配童安装位置至安装基面几何形心的距离。3 4 / 2 图1配重法6.1. 1.2 负刚度隔振器调配法2在图1的02位置配以负刚度隔振器,在系统处于静平衡位置时,负刚度隔振器的予加力Po应满足zWoe POLl 并且其目。度斜率应与系统整体刚皮特性相适应。6.1.1.3 隔振器选配法z按照设备各支承点实际重量选配相应的隔振器,隔振器的选择,应满足5.2.4条的要求。6. 1.2 隔振器刚度适配法适当选择隔振器的弹性并合理地加以配置,是去除(或减弱)隔离系统糯联振动的最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洁。6.1.2.1 采用在心安装隔离系统(见3.7条),并使

10、之满足6. 1 .1条的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06.1.2,2 国2所采用的背架式安装隔离系统(见3.8条),应选用具盲特殊弹性或特殊t安装结构形式的隔振器,即使背架上的隔振器(5和13)具有垂Iij零刚皮特性,背架下方的. 3一SJ/Z2924 88 .-咽庐也rr, 一一一一( 1和2)具有水平零刚度特性,而隔振器(3和4)具有三向刚度特性,并特性、刚皮特性和安装位置,使之符-1:1-i.桐郎川。自由度方向:F J ., 2 / 3 4 一36 图2图36.1.4.3 困3所采用的侧面安装方法(见3.6)和技抖的底部安装方式(见3.5条)是无法去除祸联的。这两种方式只有在隔离系统的

11、主振动(!隶主冲击)方向与安装基而相垂直并且设备的重心距去装基丽的距离较近(一般应小于设备垂直于安装基面方向上外形尺寸的1/3)时.或者糯联振动对设备无害影响时方可推荐使用。6.1.2.4 其它安装方式的隔离系统应按照去糯设计式.一图4底部安装方法6.2 的拥,选用合适的隔振器和J恒系统共振悬造成设备性能下降、失灵、失放甚至永久性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对主要功能元件进行严格筛选,对支承结构造行加固以提高设备自身的抗振抗冲击特性外y还应在隔离系统设计巾果用脚下方法:ti ,2.1 选用低罔有频率隔振器2当激励频率是一窄带或恒定频率时,所选用的隔有频率应为激励频率下限值的1/5_1/:使设备工作在隔离系统的隔振区。6.2.2 选用无共振峰隔振器:当激励为宽带激励或变频激励时,应选甩i的阻振伽,组成无共振峰的隔离系胁。6.2.3 采用附加阻尼器=对选周小阻尼隔的小阻尼隔,应果用阻尼器增大隔离系统的阻尼,以抑制共振峰倍。6.2.4 阻尼涂层:在大平面的板壳(包括大西i积的印刷线路板上推荐采甩涂复阻尼涂,4一SJjZ2924 88 一_-51.-. T r;c馨一一一,以g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南京工学院和电子部标准化研究所共同起人z季馨、颜肖龙、尹寿宝。5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J电子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