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66037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9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GB 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7060A 45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76322007代替GBT 1 27632 1 991200708-13发布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Specifications for oceanographic surveyPart 2:Marine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2008-02-01实施宰瞀鹊鬻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目 次前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般规定41技术设计-42观测要素、方式及顺序-43测站布设原则及观测间隔选取-44测站定位和观测时间标准45水文观测仪器和设备的基本要求46

2、质量控制管理47观测资料记录、整理和交换,以及调查成果的验收48水深测量-5水温观测-51技术指标52观测方法-53资料处理-6盐度测量61技术指标-62观测方法63资料处理-7海流观测71技术指标-72观测方法-73资料处理-8海浪观测81技术指标-82观测方法83资料处理9水位观测91技术指标92观测方法93资料处理10海水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观测101技术指标102观测方法11海冰观测111技术指标GBT 1276322007lll33344444455577778888l11234445555666BT 1276322007112观测方法113资料处理t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盐度

3、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和计算盐度的有关公式附录B(规范性附录)利用颠倒温度表观测海水温度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洋水文观测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海洋水文观测记录表格式图1锚碇浅水应用型潜标图2锚碇深水应用型潜标图3锚碇明标系统的组成图4波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1水温观测的准确度和分辨率表2标准观测层次表3盐度测量的准确度和分辨率表4海流观测的准确度表5海况等级表表6波型分类表表7海冰观测要素的单位和准确度表8浮冰漂流速度的目测估计-表B1颠倒温度表系列主要技术指标表C1 渡级表表C2十六个方位与度数换算表表C3海发光类型及强度等级表表C4浮冰冰型表-表C5浮冰表面特征分类表表C6浮冰冰状表表c7固定

4、冰冰型表-表C8冰山等级表表C9冰山形状分类表表D1 目测海浪记录表表D2海水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观测记录表表D3浮冰观测记录表表D4固定冰观测记录表-表D5冰山观测记录表-表D61颠倒温度表测温记录表(I)表D62颠倒温度表测温记录表(II)表D7盐度分析记录表表D8 CTD观测记录表表D9漂流浮标记录表-表D10船只锚碇测流记录表表D11声学多普勒测流记录表均加船船mmmH00,0地心M船孙孙押胛鹅勰嬲拍曲“趴弛跎弘踮弱前 言GBT 1276322007GBT 12763200 l ooo,1 200,1 500,2 ooo2 500,3 ooo(水深大于3 ooo in时,每千米加一层)

5、 25底层注1:表层指海面下3 m以内的水层。注2:底层的规定如下:水深不足501,11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I水深在50m200i311范围内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水深的4l水深超过200 rll时,底层离底的距离,根据水深测量误差、海浪状况、船只漂移情况和海底地形特征综合考虑,在保证仪器不触底的原则下尽量靠近海底。注3: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距离小于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可免测接近底层的标准层。52观测方法521 温盐深仪(cTD)定点测温5211仪器设备CTD仪分实时显示和自容式两大类。5212观测步骤和要求CTD仪操作主要包括室内和室外操作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控制作业进程,后者则是收放水下单元

6、,但两者应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具体观测步骤和要求如下:a)观测期间首先应按表D8的格式记录有关信息;并在计算机中输入观测日期、文件名、站位(经度、纬度)和其他有关的工作参数。5GBT 1276322007b)投放仪器前应确认机械连接牢固可靠,水下单元和采水器水密情况良好。待整机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后开始投放仪器。c) 将水下单元吊放至海面以下,使传感器浸入水中感温3 min5 min。对于实时显示CTD观测前应记下探头在水面时的深度(或压强值);对自容式CTD,应根据取样间隔确认在水面已记录了至少三组数据后方可下降进行观测。d)根据现场水深和所使用的仪器型号确定探头的下放速度。一般应控制在10

7、ms左右。在深海季节温跃层以下下降速度可稍快些,但以不超过15 ms为宜。在一次观测中,仪器下放速度应保持稳定。若船只摇摆剧烈,可适当增加下放速度,以避免在观测数据中出现较多的深度(或压强)逆变。e)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质量,取仪器下放时获取的数据为正式测量值,仪器E升时获取的数据作为水温数据处理时的参考值。f)获取的记录,如磁盘、记录板和存储器等,应立即读取或查看。如发现缺测数据、异常数据、记录曲线间断或不清晰时。应立即补测。如确认测温数据失真,应检查探头的测温系统,找出原因,排除故障。g)CTD仪测温注意事项:1) 释放仪器应在迎风舷,避免仪器压入船底。观测位置应避开机舱排污口及其他污染源。

8、2)探头出入水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和船体碰撞。在浅水站作业时,还应防止仪器触底。3)利用CTD测水温时,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比较均匀的水层与颠倒温度表的测量结果比对一次。如发现CTD的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及时检查仪器,必要时更换仪器传感器,并应将比对和现场标定的详细情况记人观测值班日志。4)CTD的传感器应保持清清。每次观测完毕,须冲洗干净,不能残留盐粒和污物。探头应放置在阴凉处,切忌曝晒。522走航测温5221仪器设备抛弃式温深仪(XBT)、抛弃式温盐深仪(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等皆可按观测要求,在船只以规定船速航行下投放。5222观测步骤和要求使用XBT、XCTD和

9、MVP300等仪器走航测温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a) XBT和XCTD观钡4。1)仪器探头投放前,输入探头编号、型号、时间、站号、经纬度,并进入投放准备状态。2)应用手持发射枪或固定发射架(要求良好接地),将探头投入水中。带有仪器控制器的专用计算机便开始显示采集数据或绘制曲线。3)探头的投放,最好选在船体后部进行,以免导线与船舷磨擦。b)走航式CTD(MVP300)观测:1)绞车系统自检、数据采集及通讯软件自检、GPS数据检测。2)按观测要求,船只以规定船速航行。3)投放CTD拖鱼,并储存数据。4)回收CTD拖鱼。523颠倒温度表测温方法见附录B。524标准层水温的观测标准层的水温,可利用fT

10、D、XBT、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等仪器测得的标准层上、F相邻的观测值通过内插求得;也可利用颠倒温度表测得。6GBT 1 27632200753资料处理531 CTD仪观测记录的整理CTD资料的处理原则上按照仪器制造公司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或通过鉴定的软件实施。其基本规则和步骤如下:a) 将仪器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压力、温度及电导率数据;b)对资料进行编辑c) 对资料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剔除坏值、校正压强零点以及对逆压数据进行处理等;d)进行各传感器之间的延时滞后处理;e)取下放仪器时观测的数据计算温度,并按规定的标准层深度记存数据。532现场XBT、XCTD和走航式CTD(M

11、VP300)资料处理走航测温资料处理的规则如下:a)XBT、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探头测量的原始数据,通过厂家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或通过鉴定的软件进行转换和处理。b)XBT的资料信息也可通过发射机向有关卫星发射。c)XCTD应通过它的校准系数计算出温度等要素。533颠倒温度表观测记录的整理方法见附录B。6盐度测量61技术指标611盐度测量的准确度主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研究目的,同时兼顾观测海区和观测方法的不同以及仪器的类型,按表3确定盐度测量的准确度衰3盐度测量的准确度和分辨宰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 分辨率l 士002 0 0052 士005 O0l3 土02 005612观测时次盐度

12、与水温同时观测。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每小时观测一次。613盐度测的标准层次盐度测量的标准层次与温度相同,见表2。62观测方法621 温盐深仪(即CTD)定点测量盐度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a) 利用CTD测量盐度与测量温度是在同一仪器上实施,其观测步骤和要求基本相同,见5212。b)利用CTD测盐度时,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比较均匀的水层,与利用实验室盐度计对海水样品的测量结果比对一次。深水区测量盐度时,每天还应采集水样,以便进行现场标定。如发现CTD的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及时检查仪器,必要时更换仪器传感器,并应将比对和现场标定的详细情况记人观测值班日志。c) CTD

13、的电导率传感器应保持清洁。每次观测完毕,都须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能残留盐粒或污物。7GBT 1276322007622走航测量盐度利用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测盐度与利用这些仪器测温度的观测步骤和要求相同,见5222。623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见附录A。63资料处理631 CTD仪测盐度资料的处理CTD测得的盐度记录,可照531进行整理。测量的电导率值换算成盐度后,如在跃层中有明显的“异常尖锋”存在时,应将电导率或温度测量值进行时间滞后订正,然后再重新计算盐度。632 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资料处理XCTD和走航式CTD(MVP300)资料处

14、理见532。633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资料处理见附录A。7海流观测71技术指标711观测要素主要观测要素为流速和流向。辅助观测要素为风速和风向,辅助要素的观测应符合GBT 1 27633的有关规定。712测量的准确度海流观测方式多种,有定点测流、漂流浮标和走航测流。对于定点测流,应达到表4中规定的准确度。寰4海流观测的准确度流速 水深 准确度(cms) m 流速 流向200 士5 cms200 士3 cms5。200 士5100200 士3713观测层次参照表2,根据需要选定。714海流观测的取样时段流向一般为瞬时值流速值通常使用3 min的平均流速。否则,应在观测记录E说明取样时段。

15、715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与时次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5 h,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预报潮流的测站,一般应不少于三次符合良好天文条件的周日连续观测。72观测方法721 海表面漂移浮标测流7211仪器设备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仪器设备是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7212观测步骤和要求漂流浮标按以下步骤和要求投放:a) 布放前,应提前租用有关卫星的接收通道。8GaT 1276322007b)投放前,应用信号感应器测试发射机工作情况。发射机工作正常能连续工作,方可投放。c)漂流浮标最好在停船前或开船后1 kn的航速下,在船尾部的左侧或右侧投放。投放时先放漂流袋,后放漂流体。d) 投放结束后,应及时填

16、写漂流浮标观测记录表(见表D9)。722船只锚碇测流7221仪器设备在锚碇船上,用以测流的仪器大致可分为直读和自记两大类。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直读海流计(非白记)和安德拉海流计(自记)等。7222观测步骤和要求以锚碇船为承载工具,观测海流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a)观测期间首先应按表D10的格式记录观测r:t期、站位(经度、纬度)等有关信息。b)利用直读等类型非自记海流计测海流时,待海流计沉放至预定水层后,即可进行流速和流向的测量。室内终端设备直接显示观测数据,可采用手工记录也可采用记录仪记录。c)安德拉等类型自记海流计观测海流时,可根据绞车和钢丝绳的负载,以及观测任务的具体要求,串挂多台海流计同时

17、测多层海流。测流时应记录观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观测结束后,取出内存记录板,使用厂家配带的交换器与计算机通讯口相连,在计算机上读取观测数据。d) 当施放海流计的钢丝绳或电缆的倾角超过10。时,应对仪器沉放深度进行倾角订正。e)在锚碇船上进行海流连续观测时,应每三小时观测一次船位。如发现船只严重走锚(超过定位准确度要求),应移至原位,重新开始观测。f)周日连续观测一般不得缺测。凡中断观测两小时以上者,应重新开始观测。723锚碇潜标测流7231潜标的组成潜标系统的组成参见图l和图2实例,常用的海流计有ADCP和安德拉海流计等。7232观测步骤和要求锚碇潜标测流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任务的准备根

18、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要求,同时参考收集到的观测海区风场、流场、水深、地形和海底底质及船只设备状况,确定锚碇系统的系留方式(见图1和图2实例),并拟定详细的布放方案。出海前进行仪器的实验检查,使海流仪和声学释放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锚碇系统设计、计算,准备好全部器材。b)锚碇系统的投放船只到达锚碇投放点前,进行海流仪的采样设置,再次检查海流仪和声学释放器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无线电发射机的状态。在甲板上连接各部件。船只到达测点后,最好抛锚并用GPS进行准确定位;如果水深太大,船只无法抛锚,则应随时定位,确保锚碇仪器的准确位置。同时,注意调整船向,使作业一舷迎风向。布放步骤:在浅水海区(水深小于200 m

19、),一般应按“先锚后标”的顺序,首先放沉块,然后顺次下放声学释放器、海流计、浮力球;在深水海区,则应按“先标后锚”的顺序,首先顺次下放浮力球、海流计、声学释放器,然后释放沉块,沉块拉着锚定系统直沉海底。以上各步骤都应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海流仪采样设置,开始工作时间,下水时间,沉块着落海底的时间,锚碇的精确位置及有否异常情况等。0GBT 1276322007筹黼 iB玻璃肆卧耐捌玻璃球I艰释放毒图1 锚碇浅水应用型潜标 图2锚碇深水应用型潜标 圈3锚碇明标系统的组成c)锚碇系统的回收一一一回收船只应有GPS或其他定位设备,并应备有工作艇。回收应尽量在良好海况下的日间进行。当船只到达锚碇站后,把声学

20、应答器放至海面下5 m10 m处,发射指令信号,同时注意搜索上浮的浮标。浮标上浮后,用抛钩钩住系统的尼龙绳,利用船上的吊车和绞缆机收回锚碇系统;必要时,亦可放下工作艇,把缆绳系到浮标上收回锚碇系统。724锚碇明标测流7241明标系统的组成与潜标系统相比,主要增加了水上浮筒部分(内装有电池盒和闪光装置)(见图3实例)。7242观测步骤和要求a)锚碇系统的投放一明标投放前,应根据有关规定发布航行通告。明标投放方法与潜标的投放基本相同(见7232a)、b)。-明标上的闪光装置应切实水密,保证正常连续闪光。b)锚碇系统的回收明标目标清晰,当船只到达锚碇站后,即可利用船只上的吊车和绞缆机收回锚碇系统。7

21、25走航测流7251仪器设备走航测流主要使用船载ADCP进行海流观测。1f)GBT 12763220077252观测步骤和要求使用船载ADCP进行海流观测应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出海前应进行ADCP、ADCP换能器舱、罗经及GPS等有关设备的检查,使其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运行ADCP自检程序,记录测试程序的运行结果。c) 检查计算机,并清理硬盘,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存储ADCP观测数据。d) 准确校准电罗经,设置ADCP的罗经初始角。同时校准时间,将计算机和ADCP的时钟与GPS时钟校准,校准误差应小于10 s。e)按照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设置ADCP的测层间隔、数据平均方式和航次识别

22、符等参数,建立设置文件。f)对新安装的ADCP,应根据底跟踪资料,计算出ADCP换能器的方向修正角,并输入设置文件。g) 启动数据采集程序,调人配置文件,检查基本参数,当一切正常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记录原始数据文件、平均数据文件、导航数据文件等。更改ADCP设置后,要及时存储新的设置文件。h)观测过程中,应确保值班人员在位。值班人员应随时观测ADCP系统的工作状态。详细填写值班日记,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值班日记中。i)在航测中,调查船应尽可能保证匀速直线航行,并保证航速不超过ADCP观测的临界速度。j) 结束ADCP观测后,要及时备份硬盘上的观测数

23、据。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不使用压缩方式备份数据。以避免解压失败。k)结束ADCP观测后,要重新校准计算机和ADCP的时钟与GPS时钟并在值班日记中详细记录时钟的差值。同时,应详细填写ADCP观测记录表(见表D11)。73资料处理731 海表面瀑移浮标测流资料处理绘制浮标漂流轨迹时间序列图,并从原始数据中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一般认为,在位置资料中加速度大于0003 4 cms2的数据为不合理数据)I然后,获取流速和流向。732 ADCP测流仪的资料处理ADCP观测数据的处理应使用通过鉴定的软件进行,其基本规则和步骤如下ta) 首先应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剔除良好率较低的数据F剔除

24、由于船速过快,或仪器发生故障等原因产生的坏数据;标识受干扰层,剔除来自鱼群等物体的f扰。b)剔除ADCP观测资料中的船速,计算得到真实流速。c)插值计算出各标准层的流速,并将处理结果按规定格式存人数据文件。d) 绘制流的时间序列矢量图和垂直分布图。733其他类型海流计测流资料的整理按以下规则和步骤实施:a) 利用以数字显示、记录纸带或直读等记录方式的海流计测流时,应按仪器的技术性能所要求的方法和程序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求得实际流速和真流向。b)利用内存记录板的自容式海流计测流时,记录板可通过厂家配带的交接器与计算机通讯口相连,在计算机上读取观测值或直接打印出流速和流向值。8海浪观测81技术指标

25、811观测要素主要观测要素为波高、周期、波向、波型和海况。辅助要素为风速和风向,辅助要素的观测应符合11GBT 1276322007GBT 127633的有关规定。812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a)波高测量单位为米(m),记录取一位小数。准确度规定为两级:一级为土10,二级为15。b) 周期测量单位为秒(s),准确度为05 s。c) 波向测量单位为度(。),准确度为士5。813观测时次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每三小时观测一次,观测时间为北京标准时02,05,08,11,14,】7,20,23时。目测只在白天进行。814 波面记录的时间长度和采样时间间隔自记测波仪的采样时间间隔应小于或

26、等于05 s,连续记录的波数不少于100个波记录的时间长度视平均周期的大小而定,一般取17 min20 min。82 观测方法821目测方法8211 观测点和观测海域的选择目测海浪时,观测员应站在船只迎风面,以离船身30 m(或船长之半)以外的海面作为观测区域(同时还应环视广阔海面)来估计波浪尺寸和判断海浪外貌特征。8212海况的观测以目力观测海面征象,根据海面上波峰的形状、峰顶的破碎程度和浪花出现的多少,按表5判断海况所属等级,并填人记录表中。表5海况等级表海况(级) 海 面 征 状0 海面光_l如镜1 渡纹2 风浪很小波峰开始破碎,但浪花不显白色3 风浪不大但很触目,波峰破裂,其中有些地方

27、形成白色浪花 白浪4 风浪具有明显的形状,到处形成白浪5 出现高大的波峰,浪花占了波峰上很大的面积,风开始削去波峰上的浪花6 波峰上被风削去的浪花开始沿海浪斜面伸长成带状7 风削去的浪花带布满了海浪斜面,有些地方到达波谷,波峰上布满了浪花层8 稠密的浪花布满了海浪斜面海面变成白色只在波谷某些地方没有浪花9 整个海面布满了稠密的浪花层,空气中充满了水滴和飞沫,能见度显著降低8213波型的观测观测时,按表6判定所属波型,并记录其符号。海面无浪,波型栏空白。裹6波型分类表渡型 符号 海浪外貌特征风浪 F 受风力的直接作用,波形极不规则,波峰较尖波峰线较短背风面比迎风面陡,波峰上常有浪花和飞沫涌浪 U

28、 受惯性力作用传播,外形较规则,波峰线较长,波向明显,波陡较小FU 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和涌浪波高相差不大混台浪 FU 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明显大于涌浪波高UF 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明显小于涌浪波高GBT 12763220078214波向的观测a) 观测波向时,观测员应站在船只较高位置,利用罗经方位仪,使其瞄准线平行于离船舷较远的波峰线,转动90。后使其对着波浪的来向,读取罗经刻度盘上的度数即为波向(用磁罗经测波向须进行磁差校正)。b) 当海上无浪或浪向不明时,波向记C;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时,波向分别观测,并填人记录表中。8215波高和周期的观测a) 目测波高和周期时,

29、应先环视整个海面,注意波高的分布状况,然后目测10个显著波(在观测的波系中,较大的、发展完好的波浪)的波高及其周期,取其平均值,即为有效波高(H,)及其对应的有效波周期。从10个波高记录中选取一个最大值作为最大波高H。将H;、H填人记录表中。b) 当波长小于船长时,可将甲板与吃水线间的距离作为参考标尺来测定波高;而以相邻两个显著波峰经过海面浮动的某一标志物的时间问隔,作为这个波的周期。c) 当波长大于船长时,应在船只下沉到波谷后,估计前后两个波峰相对于船高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来确定波高;而以船身为标志物,相邻两个显著波峰经过此物的时间间隔,作为这个波的周期。822仪器观测方法8221 以船只为

30、承载工具观测波浪82211仪器设备目前一般采用浮球式加速度型测波仪。82212观测步骤和要求在船上采用测波仪观测海浪的主要步骤和要求如下:a) 当船只进入作业区后,应根据风向和海流确定船只的工作方式(漂移或抛锚)和测头的施放位置。b)依观测点水深和海况确定仪器记录量程,按814的要求,选定采样时间间隔,在采样的时间长度(17 rain 20 min)测定不少于100个波的波高和周期,取其中100个连续波求得各特征值或记录波面模拟曲线。c) 观测位置应避开影响海浪的障碍物,如暗礁、浅滩、岛屿和人工建筑物等。测点附近有障碍物时,应记录影响海浪的情况。d) 在强流区测波时不宜采用海流会导致海浪记录漂

31、零等误差的测波仪;测点附近有强电干扰时。不宜采用遥测波浪仪。8222锚碇测波82221仪器设备锚碇测波常使用声学测波仪和重力测波仪。82222观测步骤和要求锚碇测波的主要步骤和要求如下:a)应根据项目要求以及观测现场的海洋环境,选用测波仪类型,并确定浮标系留方式。b)锚碇系统连接前,应对仪器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确认仪器良好方可使用。c)锚系的投放与回收步骤,可参见7232和7242。83资料处理831 仪测海浪记录的整理按以下规则实施:a) 仪测海浪记录以模拟曲线形式给出时,自海浪连续记录中量取相邻两上跨(或下跨)零点(图41 3GBT 1276322007中的A。、A。)间一个显著波峰与一个显

32、著波谷间的铅直距离作为一个波的波高l量取相邻两个显著波峰(图4中的C。、C。)或两个上跨零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波的周期。然后依有效渡高和有效波周期定义,计算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选取所有波高中的最大值为最大波高,其所对应的周期为最大波周期。根据有效波高查波级表(见表C1)得波级。图4波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5 海浪以存储器记录时,可利用仪器公司或有关商家提供的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并可直接打印出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最大波高和最大波周期。根据有效波高查波级表(见表CL)得波级。832 目测海浪记录的整理从目测的10个显著波的波高和周期分别取平均值,得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10个波高中的最大值为最大

33、波高,其所对应的周期为最大波周期。根据有效波高查波级表得波级。目测海浪记录表格参见表D1。9水位观测91技术指标911需测的水位观测需测的量如下:a) 总压强,它是气压与水压的总和。由水位计的压力传感器测得,单位为kPa。b)现场水温,由水位计的温度传感器测得,单位为。c)现场气压,由自记气压表测得,单位为kPa。912水位测量的准确度水位测量的准确度规定为三级:一级为o01 m;二级为o05 m三级为士010 m。913取样时间间隔连续观测在30 d以内时,取样时间间隔为5 rain;连续观测超过30 d时,取样时间间隔定为10mln。92观测方法921仪器设备可采用压力式和声学式等水位计进

34、行观测。922观测步骤和要求水位测量一般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观测水位通常采用锚定系留方式(见图1图3实例);b) 测量水位锚碇系统的投放和回收步骤见7232和7242;c) 观测前应检查水位计的取样间隔开关是否在正确位置上,上好内存记录板,打开主机开关,记下第一次取样时间;d)水位观测应防止仪器下陷,确保仪器在垂直方向没有变动4GBT 1276322007e)观测结束收回仪器后应先用淡水冲洗,然后打开仪器。如仪器工作正常,待仪器再工作一次并记录完毕,记下结束时间,关上主开关,取出记录板,并应放入盒中妥善保存。93资料处理水位测量资料按以下要求和方法处理:a) 记录板可通过厂家配带的交接

35、器与计算机通讯口相连,在计算机上读取观测值或直接打印出原始数据。b)根据打印的数据、记录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检查数据的总数是否正确,有无误码以及资料是否正常。c) 经审查确认数据无误后,可用原始软盘上机,并同时输入现场气压值、海水密度值和重力加速度值进行计算,求得水位的变化值和逐时值,水位的计算公式见式(1)。啬户总压强,单位为千帕斯卡(kPa)P。现场气压,单位为千帕斯卡(kPa)I r海水密度,由海水盐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查得,或根据历史温、盐资料箅得。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重力加速度,根据测站所在纬度算得。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10海水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观测101技术

36、指标1011海水透明度透明度观测只在白天进行,大面或断厦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每两zbft,1观测一次。计量单位为m,观测时读数取一位小数。1012水色水色观测与透明度观测同时进行,准确度为士1级。1013海发光10131观测要素发光类型和发光强度(等级)。10132观测时次海发光观测只在夜间进行。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并在两站的航行中观测一次;连续测站,在当地时间20,23和02时观测。发光类型依发光特征分三类,每类叉依发光强弱分五级(见表C3)。102观测方法1021海水透明度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海水透明度应用透明度盘进行观测。透明度盘为直径30 C1TI,底

37、部系有重锤,卜部系有绳索的木质或金属质白色圆盘。绳索上有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b)透明度盘的绳索标记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标记必须清晰、完整。新绳索须事先进行缩水处理。c) 透明度盘应保持洁白。当油漆脱落或脏污时应重新油漆。d) 观测应在主甲板的背阳光处进行。观测时将透明度盘铅直放入水中,沉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5p=Hm米为位单位水帆一式HGBT 1276322007后,再慢慢提升到白色圆盘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水面的标记数值,即为该次观测的透明度值。有波浪时,应分别读取绳索在波峰和波谷处的数值标记,读到一位小数,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观测的透明度值。观测结果记入表D2。e)若倾角超过lo。

38、,则应进行深度订正。当绳索倾角过大时,盘下的铅锤应适当加重。1022水色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水色依水色计目测确定。观测完透明度后,将透明度盘提升到透明度值一半的水层,根据透明度盘上方海水呈现的颜色,在水色计中找出与之相似的色级号码,即为该次观测的水色。观测时观测者的视线必须与水色计玻璃管垂直。观测结果记人表D2。b)水色计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切忌日光照射,以免褪色。发现褪色现象,应立即更换。c) 水色计在六个月内至少应与标准水色计校准一次。作为校准用的标准水色计(在同批出厂的水色计中保留一盒)平时应始终装在里红外黑的布套中,保存在阴凉处。1023海发光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39、观测点应选在船上灯光照不到的黑暗处。当观测员从亮处到暗处观测时,待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观测。b)观测时依表C3所述发光特征目视判定发光类型,以符号记录。并依发光强弱程度及征象日视判定发光强度等级,按五级记录。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海发光类型同时出现时,应分别记泶。因月光强,无法观测时记“X”,无海发光时记“O”。观测结果记入表D2。c)海面平静观测不到海发光时,可用杆子搅动海水,然后进行观测。11海冰观测111技术指标1111观测要素包括主要观测要素和辅助观测要素:a)浮冰观测的要素为:冰量、密集度、冰型、表面特征、冰状、漂流方向和速度、冰厚及冰区边缘线。b) 固定冰观测的要素为:冰型、冰厚和冰界。c)

40、冰山观测的要素为:位置、大小、形状及漂流方向和速度。d)海冰的辅助观测要素为:海面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及天气现象。辅助观测项目应符合GBT 1 27633的有关规定。1112观测要素的单位与准确度各观测要素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见表7。衰7海冰观测要素的单位和准确度观测要素 单位 准确度海冰冰量、密集度 成 土】漂流方向 (。) 5漂流速度 ms 土01冰厚 土11113观测时次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即观测#连续测站,每两小时观测一次。】6GBT 1276322007112观测方法1121观测点的位置海冰通常在调查船或飞机上进行观测。船上观测海冰的位置,应尽可能选在高处。观测对象应以二倍于船长

41、以外的海冰为主,以避免船只对海冰观测的影响。1122浮冰观测11221冰量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浮冰量为浮冰覆盖整个能见海面的成数。用010和10,共12个数字和符号表示。记录时取整数。b)观测时环视整个海面。估计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的成数。海面无冰时,记录栏空白;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不足半成时,冰量记0;占半成以一fi,不足一成半时,冰量记“1”,余类推。整个能见海面布满浮冰时,冰量记“10”,有缝隙时记“10。c)海面能见度小于或等于1 km时,不进行冰量观测,记录栏记横杠“”。11222密集度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密集度为浮冰覆盖面积与浮冰分布面积

42、的比值。密集度观测和记录方法与冰量相同。海面无冰时,密集度栏空白冰量为0时,密集度记0。b) 当浮冰分布的海域内有超过其面积一成以上的完整无冰水域时,此水域不能算作浮冰分布海域。当海面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浮冰分布区域时,应分别进行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密集度。11223冰型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冰型是根据海冰的生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而划分的海冰类型。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根据表c4判断其所属类型,用符号记录。b) 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型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厚度大小的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五种。c) 当海冰距离观测点很远,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横杠“”。11224冰表面特征

43、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冰表面特征是指浮冰在动力或热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外貌。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表D3判断其所属种类,用符号记录。b) 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冰表面特征时,按其数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表C5所列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三种。11225冰状观测a) 冰状是浮冰冰块最大水平尺度的表征。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表C6判定其所属冰状,以符号记录。b) 当几种冰状同时存在时,按其数量多少依次记录。数量相同时,按表C6所列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三种。11226漂流方向和速度的观测按以下步骤和要求实施:a) 漂流方向指浮冰漂流的去向,以度(。)表示;漂流速度为单位时间内

44、浮冰移动的距离,以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b) 漂流方向和速度应在锚定船只上利用雷达或罗经和测距仪进行观测。观测时,首先在雷达荧光屏或海面上两倍于船长距离以外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浮冰块,测定其方向和至船的距离(起1 7GBT 1276322007点位置),同时启动秒表记时。当所测冰块移动距离超过原离船距离的二分之一或其方向改变20。时,读取时间间隔同时测定其方向和距离(终点位置)。然后,根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的方向和距离,用矢量法计算或用计算圆盘求得浮冰的漂流方向和移动距离。再用移动距离除以间隔时间,使得漂流速度。c)无仪器时,可根据浮冰块的移动特征,按表8估测漂流速度(”),以等级记录。衰8浮冰漂流速度的目测估计相当速度冰块移动特征 速度等级(ms)很慢 u75 213表C9冰山形状分类表冰山形状 符号平顶(桌状)冰山 圆顶冰山 尖顶冰山 A斜顶冰山 么GBT 1276322007附录D(资料性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