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266523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 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7. 160 J 04 中华人民=1:1二_,、和国国家标准GB/T 13436-2008 代替GB/T13436-1992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orsional vibra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2008-09-27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捷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05-01实施发布-u- - 刚昌本标准是对GB/T13436-1992(扭转振动仪器技术要求的修订.本标准与GB/T13436-1992比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GB/T 13436-2008 一一对扭振仪的

2、分类做了重新规定,将激光扭振仪并入模拟式电泪扭振仪,增加了数字式电剖扭振仪和扭振应力测量仪;一一增加了对数字式电测扭振仪和扭振应力测量仪的技术要求;一一剧减了附录B扭振仪幅频特性.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436-199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剧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慰慈、周炎、刘伟、胡宾.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GB/T13436-1992. I GB/T 13436-2008 扭转振动测量仪器技术要求1 范圄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轴系的扭转振动测量

3、仪器(以下简称扭振仪)的分类、技术要求以及包装、标志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测量内燃机轴系扭转振动的角振幅、频率、轴段扭矩或应力等物理量的仪器.测量其他类型轴系扭转振动的仪器亦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 2008 ,IS0 780:1997 , MOD) GB/T 4728(所有部分)电气筒

4、图用图形符号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87.1-1986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T 6587. 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T 6587. 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T 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T 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分类扭振仪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数字式电测扭振仪、模拟式电测扭振仪(含激光扭振仪、扭振应力测量仪、机械式扭振仪。4 技术要求4. 1 基本要求4. 1. 1 扭振仪出厂时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书。4. 1. 2 扭振仪应能获得被割轴系扭振响应的正确信息(角振幅、频率或轴

5、段应力等通常还应能获得测点的转速信息.4.1.3频率范围4. 1. 3. 1 扭振仪能准确测量的频率范围见表1.4. 1. 3. 2 扭振仪的幅频特性曲线的平直或基本平直)部分适用于轴系的被割频率范围。当选用的扭振仪,其测量的频率超出上述范围时,在扩大的频率范围内,如其特性确定,可以使用,但必须对测量值进行修正.GB/T 13436-2008 亵1扭摄仪能准确测量的频率范围分类频率范围标准型盖格尔扭振仪2 Hz-40 Hz 直接连接式高速盖格尔扭援仪10 Hz-166 Hz 模拟式电测扭振仪10 Hz- 600 Hz 数字式电测扭振仪1 Hz-1 000 Hz 扭振应力测量仪o Hz-l 00

6、0 Hz 注2能准确地测量的频率范围是指与领颜特性曲线的平直部分相一致的额率区间.4. 1. 4 量程4. 1. 4. 1 机械式扭振仪应满足下列要求ga) 量程可词,测量时一部应保证仪器的量程不小于土10;注2盖格尔扭援仪的章程娶转动比、静放大倍数、皮带的宽度和长度以及被测轴采例振动曾在率等有关.b) 可测量最小角摄幅A:静放大倍数M.=-4时A应不大于土0.10I 静放大倍数Mel=k古时.A应不大于士0.0504. 1.4.2 模拟式电测扭振仪应满足下列要求ta) 具有量程可祠的功能;b) 最大量理应不小于土2飞。在仪器的使用量程内,扭振信号的电压量或电流量与其对,宦的角振幅应成纠性关系

7、,当非线性偏差大于土3%时,应按动态校验确定的特性线进行换算zd) 可测量的量小角振幅A应不大子士o.02. 4. 1. 4. 3 数字式也割扭振仪应满足下列要求:a) 具有采样假率可词的功能;b) 最大量程应不-1于士50;。在仪器的使用量程内,扭撮信号的电压量(或电流量)与其对应的角振幅应成线性关系,当非线性偏差大于土S%时,应按动态桂验确定的特性续进行换算;d) 可测量的最小角掠幅A应不大于士0.01.4. 1. 4. 4 扭振应力测量仪应满足下列要求ga) 具有增益可调的功能告b) 在仪器的使用量程内,扭振信号的电压量或电流量与其对应剧应力应成线性关系,当非线性偏差大于士3%时,应按菌

8、态校验确定的特性线进行换算每4. 1. 5 误差测量仪器的幅频特性曲线的平直(或基本平直部分误差的最大值可达指标值的士10%.4. 1.6 检测或校准测量仪器(系统应定期在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动态校验,确定仪器系统的幅频特性,并满足4.1.3. 2和4.1.5的要求.4.2 制造要求除应满足4.1. 24. 1. 5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4.2. 1 外观扭振仪出厂时,外壳表面的涂瞿层应完好无损.4. 2.2 扭振传感器4.2.2.1 提供传感器的外形图及主要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和安装要求,GB/T 13436-2008 4.2.2.2 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测试现场的环境条件(温度、

9、湿度、磁场和油污等)下,传感器应能可靠地接送信息.4.2.3外壳4.2.3.1 采用普通外壳时,外壳上允许开有散热通风气孔或气窗。4.2.3.2 外壳上应有供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及计量机关如有规定时打印加封的表面,4.2.3.3 模拟式电测扭振仪的外壳上一般应有牢固的接地端子并按GB/T4728.2的规定标出接地符号.4.2.4 读鼓装置4.2.4. 1 具有读致装置的模拟式电割扭振仪。其读数装置应能准确显示测量信号的峰值如角振幅、电压或电流或最大值(如相位角、频率或转速4.2.4.2 数字式电副扭振仅应能准确显示测量信号的时域波或频谱波形,准确显示各频率分量下的振悟、相位角.4.2.4.3 扭

10、振应力副主政应能准确显示信号的峰值如扭矩、电压或电流等、转速。4.2.5 可更换零部件4.2.5.1 制造厂应提供可更换主要零部件的型号、规格或参数等。4. 2.5.2 仪器内置电池组应与主要部件隔离或置于电池盒内。4. 2.6 专用导缉4.2.6. 1 仪器系统应用屏蔽电缆.4.2.6.2 在制造f商规定的目试现场的环境条件下.导线应能可靠地传输信息.4.2.6.3 当用非定制导线时,在仪器说明书中应推荐厨用导线的型号或电阻值或电容值的范围。4.2.7 配套附件随同扭摄仪一起供应的应包括:a) 质量合格证书;b) 技术文件Fc) 维修资料。4.3 试验要求扭振仪和附件应通过下列试验,4.3.

11、 1 基本安全试验电甜扭摄仪应在GBIT臼87.1-1986第2章规定的条件基本工作条件下进行以下试验za) 绝缘电阻;b) 电压;c) 泄漏电流.4.3.2 环境试验电测扭振仪按GB/T6587.1-1986第l.Z条的要求及第2章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下列试验ga) 温度,按GB/T6587.2的规定执行;b) 湿度,按GB/T6587.3的规定执行sc) 振动,按GBjT6587.4的规定执行;d) 冲击,接GB/T6587.5的规定执行.其中,倾斜跌落试验可不进行.4.3.3 新产品定型试验新设计的扭振仪和附件,应按照本标准和产品技术条件中的规定进行型式试验,以校核是否达到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

12、标的要求。4.3.4 出厂检验4.3. 4. 1 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对生产的每台仪器(含附件)进行检验。3 GB/T 13436-2008 检验合格后,进行打印并标记,按规定格式出具质量合格证书。4. 3. 4. 2 扭振仪出厂时,应经过动态校验并绘出:a ) 士1。或士0.50的幅频特性或校验数据并应满足4.1.5的要求;b) 数字式电剖扭振仪和模拟式电剖扭振仪,还应给出土1。或士O.旷的标定值电压(V)或电流(A) ; c) 根据扭振应力测量仪的量程范围,扭振应力甜盘仪应在扭矩标准机上进行标定,并给出标定值电压(V)或电流(A)。4. 4 使用要求4. 4. 1 -姐要

13、求4.4. 1. 1 割量人员应根据或估计被割轴系的扭振特性,结合4.1.3和4.1. 4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扭振仪.4. 4. 1. 2 选用的扭振仪必须满足4.1. 1、4.1.2和4.1. 5的要求.4. 4.2 机械式扭握仪4. 4.2. 1 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 仪器的转向与被白铀的转向应一致;b) 仪器底板(拖板及导板的固定部位应具有较大的刚度,且无明显的局部振动和冲击现象50 仪器与底板都必须固定,在目量过程中不得发生任何移动Ed) 皮带连接时,除了皮带的接口(缝接处要光滑平坦地过渡外,皮带轮的旋转中心线与被目轴的中心线应平行;e) 直接连接时,(仪器皮带轮与被割轴的同轴度应不

14、大于0.05mm, 4.4.2.2 工作参鼓工作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应满足下列要求:a) 合理选择传动比;b) 合理选择弹簧常数包括片状主弹簧及反弹簧); c) 皮带传动时,皮带的长度、宽度和紧度应适当zd) 选择划笔放大比(即静放大倍数) 4.4.2.3 检割草校准应满足4.1.6的要求。4.4. 3 模拟式和数字式电泪扭振仪4. 4.3. 1 扭振传感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 传感器与被囚轴的连接装置不应显著地影响轴系原有的扭振特性.b) 凡经受过非正常状态冲击、碰撞、过热、浸油和浸水等后都应及时校验.经动态校验证明其性能仍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使用.c) 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

15、要求.4. 4. 3. 2 连接导线应满足下列要求:a ) 如仪器系统要求使用专用导线时,应按4.2.6.3的规定选用;b) 凡规定用专用导线的仪器,必须将专用导线与仪器一起进行系统校验zc) 测量时,尽可能避免导线晃动,必要时应加以固定.4.4.3.3 检测或枝准应满足4.1.6的要求.4 GB/T 13436-2008 4.4.4 扭振应力测量仪4.4.4. 1 应变片应满足下列要求3a) 应变片的布置应具备温度补偿;b) 应变片粘贴时应与轴线方向保持450方向zc) 应变片粘贴时对轴系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al.6m-3.2严m.4.4.4.2 连接导结应满足4.4.3.2的要求:4.4.

16、4.3 栓酒或技准应满足4.1.6的要求.5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5. 1 扭振仪上应有下列标识:a) 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b) 仪器的名称和型号;c) 制造年月和出厂编号zd) 扭振仪若附有显示仪表时,仪表上应标有被测量的单位符号和准确度等级标识zd 如仪器(仪表的使用与工作位置有关,则应有工作位置的符号;f) 接线图(允许在使用说明书中结出); g)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按GB/T4728的规定制出.注2附件亦应有标志,但可从简.5.2 扭振仪的包装应符合GB/T15464的规定。5.3 包装箱外部标志应符合GB/T191和GB/T6388的规定。5.4 扭振仪应存放在清洁、干燥和元腐蚀性气

17、体的环境中。5 。国叫】晶allNOO附景(资料性附崇扭据传罐嚣的安接与使用A 。、我A.1安装要求传li椿类型结构安装特点同轴皮(传感桥径向间隙(传感例(轴)向间隙(传使用注意事项安装位置回转中心线与桥附部平而至Ii&糟销部平而至其他要求被割轴中心线)齿兔之齿创齿盘之内侧)接触式运动部分与非被测轴的应符合使用说明书(1)扳倒超过它的iJ程时,不许使用;传感貌运动部分组成峭部中的要求;一般应不(2)测Ll时用一根细绳将传感榕的输一体大于0.05mm 出捅座系住齿盘(运动部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应符合使用说明组合式分)与磁性传感被测铀的中的要求,一般应不书的要求(传糯测址M用一根细细将传感器究体系位指

18、(位于非运动编部位于齿盘之齿侧部分能够一体大于0.07mm f!;j) 司在窗盘安装于应不大于0.07mm 应符合使用说明应符合使用说明传煽锦应用刚皮接分开式自i.I:与磁性传披测轴的瑞齿盘回传中心线与书的要求传感器书的要求(传感棉较大的支架固定支座(架)所处都位应无明显的局部触感根分开安装部或裸霞的被割轴中心线位于窗盘之齿顶位子的!lG.之齿侧子内燃机本体上搬动和冲击现象式输上相对时)时)成公共底(底座传街盘与透射式齿盘安装予街盘之齿位于传与内燃机之间无(1)支座(架)郁位应无明显的局削搬感遁射视传棉分开安被割铀的端拇应相口正中.隔银装置上或轴动和冲击现象,装1传A药拇座正其两创的问隙应承座上(2)齿盘之齿高应位于传感普普座内光精传感器中有一条3mm 部或裸的符合使用说明书敏臂的作用范围内F的相轴上中的要求(3)齿盘及光敏我而不应5挺有污物用自粘性反射自粘性反传R自然瑞丽部平反射纸带代替齿盘,射纸带粘而与反射纸带间反射纸带及光敏管表团不得粘有污物传感糠与反射式传于裸露的的间隙应符合使辘分开安装轴上用说明书的要求应变片式半桥成金桥式粘贻在被应变片与轴线方向测址轴粘贴部位的应变片粘贴完毕后应在表团使用保传庸器应变片测轴表面成450粘贴粗槌度要求护措施Ral. 6m-3.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