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889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蒙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1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j(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xing(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 1

2、】这段文字出自济南的冬天作者是 ,原名 。( 2分) 【小题 2】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划线字注音。 (4分 ) 一 j( )儿 看 ( )护妇 xing( )上 薄 ( )雪 【小题 3】这段文字采用 顺序,依次描写了雪色、雪态、雪光。( 2分) 【小题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2分)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答案: 【小题 1】( 1)老舍 舒庆春 【小题 2】髻 kn 镶 bo 【小题 3】空间 【 小题 4】拟人 【小题 1】试题分析: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

3、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 “京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 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

4、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老舍文集。 【小题 2】试题分析: “髻 ”字笔画较多,书写也较复杂,一定要注意写清楚,写准确。 “看 ”是一 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 “kn”; “镶 ”也是一个形体较复杂的字,要注意写清楚,写准确,不要写成了 “襄 ”; “薄 ”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bo”。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主要是字音、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

5、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 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本题中涉及的多音字有 “看 ”、 “薄 ”

6、,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养成随时进行积累的好习惯。 【小题 3】试题分析:选段先依次写了山上的雪景、山坡上的雪景、山腰上 的雪景,这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能力。 点评: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写作;按空间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逻辑顺序来写等。选段中就使用了空间顺序来写雪景,即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作,这种写法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小题 4】试题分析: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很明显 拟人。将那点薄雪当做

7、害羞的人来写,更加突出的雪的可爱,表达了 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本题中的句子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即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 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综

8、合性学习。( 10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小题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3分) 【小题 2】在开展 “大自然之旅 ”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4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 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 。 活动四: , 。 【小题 3】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

9、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 (3分 ) 答案: 【小题 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小题 2】示例: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小题 3】示例: A、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行动,保护大自然。 B、绿化造林、大兴水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关爱大自然,就是关爱我们的生命线。 【小题 1】试题分析:要拟写活动的主题词,首先要明 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再根据参加活动的对象来拟写。本次活动是班内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感受自然 ”,所以要扣住 “感受 ”和 “自然 ”这两个关键词来拟写主题词,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考点

10、: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 点评:所谓主题语就是用来凸显主题的短语或短句,选择简单的会议或活动来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既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考查学生面对实际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试题不可能将内容庞杂的图书或鸿篇巨制的文件或内容丰富的大型活动作为命题的材料,内容单一追明确的活动拟写主题语 是非常简便易行的考查方法。本题就是在一个小背景下,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词的能力。埋头于书本,让我们忘了放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匆忙的脚步让我们忘了驻足关上路边的风景 生活需要感受,大自然更需要我们感受。 【小题 2】试题分析:大活动是 “大自然之旅 ”,在这个活动之下,又开展了

11、一系列小活动。 “大自然之旅 ”,当然是要描绘大自然、聆听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等等。当然,小活动之间要注意连贯性和可行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 点评:设计活动先要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语句准确表达主题,针对性强 ,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本题难度较小,只要能抓住 “大自然 ”、 “之旅 ”这几个关键词来设计小活动,问题不是很大。与大自然相关的活动非常多,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这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的用心观察和认真积累了。 【小题 3】试题分析:审题时要注意这一段话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

12、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 ” ,留言的原因是: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留言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留言是,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来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拟写留 言的能力。 点评:留言是我们常见常用的,但如何要写好留言呢?首先得明白自己写留言的对象,即这言是留给谁的。另外,要注意写留言的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对方什么事,这个必须要写清楚。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通顺连贯。本题中的留言是写给大家看的,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这就要写得有感染力,有号召力。 现代文阅读 有温度的词汇( 15分) 想起她很突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闹哄哄的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已是最大

13、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 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 她 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倒水,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新闻。我记得其中一条是: “李伟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 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汇叫 “鹤立鸡群 ”,我们用幼稚的眼

14、光和自己 掌握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 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什么? ”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 “李伟的妈妈说 谢谢 。 ”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 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 “谢谢 ”?没有。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小事说过 “谢谢 ”?当然更没有。 “谢谢 ”,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啊 醒过神儿来,女生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 “是呀,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 谢谢 。 ”这是 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面色红润起来,害羞的样子。 轮到

15、我了,我竟有点儿心跳,李伟的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 “不用了。 ”但我还是坚持着倒了一点儿,我清晰地听见她说: “谢谢。 ”我脸红着摇头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 “不客气 ”。 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怎样幸福啊。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都已过了 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在异地他乡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他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 是有温度的。 【小题 1】请根据本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下列序号中用 “”给文章分层。( 3分) 【小题 2】 “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

16、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运用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3分) 【小题 3】我们一群女生与李伟妈妈直接交往的方式是 。( 1分)第 段中提到了 “风度 ”一词,前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个词?( 2分) 【小题 4】李伟的妈妈的一个词 “谢谢 ”,为什么让几女生脸红?李伟妈妈的 “谢谢 ”一词,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3分) 【小题 5】你还能写出哪些有温度的词汇呢?请举出三个例子。( 3分) 答案: 【小题 1】 ( 3分) 【小题 2】比喻,形象具体地表现了 30多岁的 “我 ”每天生活忙碌的特点。( 3分) 【小题 3】给她倒开水( 1 分)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

17、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2分) 【小题 4】这个词新鲜、温暖;从此我们学着使用那个词汇。( 3分) 【小题 5】一路顺风 、欢迎光临、对不起、请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本文时 间和空间的变化,给文章分层,第 1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二十年前。第 29 段详细写了二十年前的事情。第 10段时间又回到了二十年后,也就是现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划分能力。 点评: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表现的先后顺序,它体现着作者文思展开的步骤,文章的层次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除此之外,常见的方法有根据材料的内容分类,按

18、类分层;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按地点、场合的变化分层;按不同的人或物分层等等。本题主要是按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分层,一个很明显的时间标志就是 “二十年的时间 ”。 【小题 2】试题分析 : “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很明显 比喻,而且是明喻。将 “我的忙碌状态 ”比作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形象生动地体现了 “我 ”生活的忙碌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某种感情 /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

19、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 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 3】试题分析: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倒水 ” ,从这句话和后面的叙述来看,我们一群女生与李伟妈妈直接交往的方式是给她倒开水。 “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 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这段话体现了 “风度 ”一词,即那

20、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 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 具体化和明朗化。例如本题中要求筛选出 “我们一群女生

21、与李伟妈妈直接交往的方式 ”和体现 “风度 ”一词的语句,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 1) “20 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 谢谢 ?没有。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小事说过 谢谢 ?当然更没有。 谢谢 ,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啊 ”,正因为李伟妈妈一个新鲜而温暖的 “谢谢 ”,让几女生脸红。( 2) “ 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他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 ”,这就是李伟妈妈的 “谢谢 ”一词,对我们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

22、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例如本题中要求筛选出 “我们一群女生脸红的原因 ”和李伟妈妈的 “谢谢 ”一词对我们的影响,这个在文 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重要的是要能抓住关键词。 【小题 5】试题分析: “有温度的词汇 ” 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指的是那些能触动的人的心灵,让人感到温馨、舒服的词汇。生活中,像这样的 “有温

23、度的词汇 ”还真不少,例如:谢谢、对不起、欢迎,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 “有温度的词汇 ”,通过阅读文章,一个 “谢谢 ”是有温度的词汇,推而广之,生活中的礼貌用语都可以算作有温度的词汇,进而也应该理解到,那些使人感到舒服、温暖的词汇都可以算作有温度的词汇。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15分)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但是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不冷,这个温度叫做 “不感温 ”。人们对环境的

24、“不感温 ”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 24 ,对水的不感温为 34 ,这就是说在 24 的空气和 34 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 37 ,在空气中, 24 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 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 “不感温 ”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 比如,当气温 25 、相对湿度 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 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25、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 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 0 以上时,风力每增加 2级 ,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 3 5 ;气温在 0 以下,风力每增加 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 6 8 【小题 1】本文通过指出 “人们一贯以气温的高低来作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 ”这一说法的片面性,那么人体的冷热感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分) 【小题 2】写出在

26、24 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 2分) 【小题 3】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 5 分) 【小题 4】写出本文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一句话。( 2分) 【小题 5】 “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 ”中 “一般 ”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风力 ( 2分) 【小题 2】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 24 ( 2分) 【小题 3】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 3分) 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度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 2分) 【小题 4】所谓气

27、温适中,是指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 “不感温 ”。( 2分) 【小题 5】不可以。因为 “一般 ”表示经常情况下,不含特殊情况。去掉后,表达就不准确了。(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第 2段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 ”、 “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 “不感温 ”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 ”说明了人体的冷热感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关。第 3段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

28、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例如本题要求筛选、提取、概括与人体的冷热感有关的因素,解答时,就要理解什么是人体的冷热感,人体的冷热感随着什么而起变化。 【小题 2】试题分析:文章第 2段 “人正常体温为 37 ,在空气中, 24 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

29、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 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例如本题要求概括 “在 24 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 ”,解答时,先要锁定相关段落,

30、然后进行概括。 【小题 3】试题分析: “比如,当气温 25 、相对湿度 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 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 这段话列举了 “人在气温 25 、相对湿度 30%时的感觉 ”和 “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 95%时人的感觉 ”,并且将同一温度、不同湿度下 人的感觉进行比较,用具体的数据充分恰当的说明了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度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和说明内容的分析。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31、、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本题中涉及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小题 4】试题分析:文章第 2段 “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不冷, 这个温度叫做 不感温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具体阐释了什么是 “不感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本题涉及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下定义 ”必须抓住被

32、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 “(种概念) 是 的 (属概念) ”。 【小题 5】试题分析: “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 失的热量越快、越多 ”中 “一般 ”一词说的是通常情况下,不包含特殊情况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所有情况下了,这不符合实际,也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点评:文章中有些关键性的词句,如 “一般 ”、 “大概 ”、 “大约 ”、 “可能 ”、 “据说 ”等正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1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 亡 而入胡

33、。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 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 吊 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3分) 亡 而入胡: 其子 好 骑: 人皆 吊 之: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 3】为什么塞翁 “马无故亡而入胡 ”而不忧, “其马将胡马而归 ”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而不愁?( 4分) 【小题 4】在 “

34、胡人大入塞 ”时,其他 “丁壮者 ”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 “父子相保 ”,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 4分) 答案: 【小题 1】 逃跑 喜好 慰问 【小题 2】( 1)这怎么不是福呢? ( 2)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小题 3】因为塞翁认为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小题 4】此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这不是一种福,而是苟且偷生,失去了做人的气节。 【小题 1】试题分析: “亡 ”,一词多义,逃跑。 “好 ”,一词多义,喜好,爱好。“吊 ”,一词多义,慰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

35、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比如题中的 “亡 ”,有很多种意思,但在 “亡而入胡 ”一句中当 “逃跑 ”的意思讲。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 1)时,要注意把 “此 ”(这)、 “何遽 ”(怎么)、“不为 ”(不是)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 2)时,要注意把 “丁壮者 ”(壮年男子)、 “引弦 ”(拿起武器)、 “战 ”(作战)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

36、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例如翻译 “丁壮者引弦而战 ”时要注意它的判断句式 “ 者 ”。 【小题 3】试题分析:当 “马无故亡而入胡 ”时,塞翁说 “此何遽不为福乎 ”;当“其马将胡马而归 ”塞翁说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 当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时,塞翁说 “此何遽不为福乎 ”。在塞翁看来,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 ,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人物的语

37、言动作以及神态方面入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本题中,当发生祸患,别人都来慰问时,塞翁却并没有显得忧愁,当发生好事,别人都来祝贺时,塞翁却并没有显出很高兴,通过塞翁在事情发生时说的话可以看出,他认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小题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自己的观点,且理由充分合理即可。答题时可从个人角度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利益方 面来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对塞翁和儿子 “父子相保 ”是不是一种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认为这是一种福的,也有认为这不是一种福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

38、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默写 “腹有诗书气自华 ”,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0分) 【小题 1】( 1分)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小题 2】( 1分)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题 3】( 1分)半亩方塘一鉴开, 。 (朱熹观书有感) 【小题 4】( 1分)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小题 5】 (2分 )浣溪沙中 “ ,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小题 6】( 4分)默写杜牧泊秦淮 答案: 【小题 1】见贤思齐焉 【小题 2】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 3】天光云影共徘徊 【小题 4】枯藤老树昏鸦 【小题 5

3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贤 ”、“焉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却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徘徊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藤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无可奈何 ”的写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笼 ”、 “泊 ”、 “后庭花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

40、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 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本题中稍微有点难度的是小题 5,要求写出浣溪沙中对仗工整,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两句,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就要注意理解词中的名句和蕴含丰富情感、对仗工整的句子。 作文 写作( 40分 +5分 其中 5分是卷面书写) 请先品读一下满文军的懂你: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 ,风霜遮盖了

41、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 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 “ ,其实我懂你 ”为题,写一篇文

42、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完整。 ( 2)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500字。 ( 3)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 ,其实我懂你 ”,以满文军的一首懂你为背景材料。比如 “妈妈,其实我懂你 ”题目中的关键词 “妈妈 ”,这是写作的对象; “我 ”,这是叙述的主体; “懂你 ”,这是叙述的内容。内容的着力点则是懂得妈妈的什么,比如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的辛苦,妈妈的不易,等等。写作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在写的过程中,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 ,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体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生活中,我们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懂得的人也很多,所以,本次作文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同学们可以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进行自由写作。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