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889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青云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题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句子,表达你读书的感受。( 3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 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 ;每次阅读, , ;每次阅读, ,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答案:示例: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 使你陶醉其中 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 使你茅塞顿开。 试题分析:注意例句的句式,总体为犹如 ,使你 ,根据已给出的示例可知,第一个省略号里面应一个动宾短语,第二个省略号内应写一个四字短语表明阅读的结果。如犹如聆听优美的音乐,使你留连忘返。 考点:本题

2、考查学生仿写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某班级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 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 3分) 答案:支持哪一方观点均可。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连贯、得体即可,有语病扣 1分 . 试题分析:针对 “有没有必要使用工具书 ”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认为有必要,也可认为没有必要。但一般情况下,从学习实际出发,应回答有必要。因为工具书起到帮助学

3、习的作用,如字典就是重要的工具书,它对我们的学习是有益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读、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从读书中发现的问题等等,自己不仅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怎么做,还要多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凫 水( f) 亢 奋( kng)阴 霾 ( mi)叱 咤 风云( ch) B 晦 暗( hu) 嗔 视( zhn) 娴 熟( xin) 戛 然而止( ji) C 羁 绊( j)吞 噬 ( sh)悲 怆 ( chung)毛骨 悚 然(

4、sng) D 冗 杂( rng) 羸 弱( li) 妒 忌( d)面面相 觑 ( q)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咤 ”应读 zh ,B“嗔 ”应读 chn ,D“妒 ”应读 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学生语文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C只要

5、课前做好预习,对课程的内容、难点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听课。 D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没有主语,应去掉 “经过 ”或 “使 ”。 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只要 ”改为 “只有 ”或把 “才 ”改为 “就 ”。 D一面对两面,应去掉 “是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

6、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 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对王老师的到家来访,他很感激, 恭恭敬敬 地送上了一杯茶。 B科学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泰斗之中少年聪慧、早早成名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少不出众、 大器晚成 的例子也不少见。 C正值清风送爽时,那乐声穿水而来,自然令人 心旷神怡 。 D刘明同学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能 夸夸其谈 ,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答案: D 试题分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为贬义词。与句子前面的 “刘明同学的口才特别好 ”不符。

7、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B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本文赞美了印度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向我们展示了异国他乡的文化风情。 C猫一文写了 “我 ”三次养猫的故事,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课文篇末 “我 ”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D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

8、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答案: B 试题分析: “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 ”的说法不对,作者应是冰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变幻多恣疲惫不堪养精蓄锐迫不急待 B浑身解数精疲力竭念念有辞孜孜不 C低回婉转语无伦次头晕眼花略胜一筹 D精打细算腰酸背痛进退维谷相得宜彰 答案: C 试题分

9、析: A变幻多恣 变幻多姿 迫不急待 迫不及待 B孜孜不 场 巫尾痪D相得宜彰 相得益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现代文阅读 江南乡菜 怀念江南,怀念江南的乡菜。 蒌蒿有一股清香味,采摘过后放几个晚上就老如细棍,所以采蒌蒿必须赶早采摘,马上提到露水街上去售,一见有蒌蒿,便知道又一度春天姗姗而来。蒌蒿采 回,重新摘过,用开水一焯,放入臭干子,淋上

10、麻油,那种特别的香味十分诱人。此时一般人家皆储有透明的腊肉,腊肉干丝炒蒌蒿,佐饭下酒皆是美味。在那很短的季节里,又常落雨,烟雨中,芜湖一带临水小镇子里,一家一家小饭馆的黑板上都写着:蒌蒿腊肉丝。 吃罢蒌蒿后, 雨便千丝万缕落得柔情又缠绵,油菜花洪水一样在一夜之间淹没村庄。 秧田蓄满水,一场雨后,燕子低飞,到处都有哗哗流水,每一处水流的地方,总有巴掌大的鲫鱼戏水。这些鲫鱼也真有本领,能逆着水流窜上垂直的沟口,一直游进水田里。捉戏水鱼是每个农人的业余爱好,黄昏归家时分,一 大半人手提着三两只鲫鱼,用柳枝串着。三四月间的鲫鱼极鲜活,满肚子籽粒,刮鳞剖肚后,常常从竹篮里跳入水中游走,煎到油锅里还在跳啊

11、跳的。炖得鱼汤如乳汁时,放入碧玉一样的嫩莴笋同煮,煮到鱼笋同熟,盛入陶钵中,白的雪白、绿的碧绿,一口汤,透鲜得很。 再接着,就能吃到唧口,唧口这个农民发明的词极其形象生动。在圩乡,稍大一点村庄便有孵坊,草合泥糊的大土窝子,孵小鸡小鸭,小鸡要出壳了,喙嘴啄破蛋壳,唧唧有声。但由于某种原因,雏鸡没有出壳,农民称之为唧口,一毛一只,太便宜,买回来一煮,去壳,小鸡刚刚成形,有一块蛋黄,很肉 质耐咀嚼,同拔去纤毫的小鸡放入油锅中同煎,佐以姜、辣椒、黄酒,起锅前切一把刚采回的马兰头投入,马兰头清明时节很青嫩,清香可口又有清火之功效,和唧口拌炒,滋味绝佳。 吃苋菜鳖要到暮春,春末夏初的江南村野上,有一处处油

12、菜茎杆和荚壳堆,红苋菜在田畦头茂盛,正好上市,塘老鳖正肥,肥得爬不动了,还张牙舞爪的。夜间爬到菜籽荚壳中产卵,一产便是一小窝,十九枚或二十一枚,总是单数。孩子们点灯笼去照,照见便用脚踏住,老鳖铜锣般大小,背上沾附水蛭和泥螺,捉回家投入水桶,用滚开水烫皮,腹部破十字花,取出内脏,填入姜、蒜、糖、酒 ,用陶钵隔水蒸至熟烂时,投入苋菜。苋菜很快将浓汤染红,放上数枚煮熟去壳的蛋卵,这种乡土风味,会让你惊奇不已,胃口大开。 吃完苋菜鳖,一年一度的水乡春天算过完了。 【小题 1】开篇只有一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分) 【小题 3】赏析文中划横

13、线的句子。( 4分) 雨便千丝万缕落得柔情又缠绵,油菜花洪水一样在一夜之间淹没村庄。 【小题 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4分) 答案: 【小题 1】起到了开篇点题和引领下文对江南 乡菜回忆的作用。( 3分) 【小题 2】作者通过对江南乡菜做法、口感等做法的回忆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分) 【小题 3】、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雨的雨丝密、雨水柔、雨期长和油菜花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花事之盛,展示了江南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分) 【小题 4】略。示例: 详略安排得当。如详细介绍江南乡菜,略述

14、江南人生活,突出了文章主旨。 语言清新优美。如文中的景物描写。 寓浓情于平淡之中。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含着强烈的思乡之情。( 4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 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全文可知, “怀念江南,怀念江南的乡菜 ”表达了对江南乡菜的怀念之情,即既照应了题目,又总领了全文,引起下文对江南乡菜的回忆。 【小题 2】文章开头的 “怀念江南,怀念江南的乡菜 ”中的怀念二字表明了全文的情感,结合全文可知,既有对江南乡菜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 【小题 3】 “雨便千丝万缕落得柔情又缠绵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雨人格化,写出了江南春雨的雨丝密、雨水柔、雨期长; “油菜花

15、洪水一样在一夜之间淹没村庄 ”有比喻成份,更是夸张,写出了菜花的数量之多、花事之盛。这个句子把江 南的美丽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小题 4】 “写法 ”“哪些 ”是审题点,首先想一想常见的写法有哪些,然后通读全文 ,考虑本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如借物抒情,借对江南菜的怀念表达了对美丽的故乡的思念之情等。再如:烘托,运用景物描写,把家乡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分值,至少写出两点。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赏析语句的角度要知道,运用修辞的首先选择修辞的角度来赏析。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的题目,一定要在答案:中提到文章相关内容或情节。 母亲的硬伤 她和

16、普通人有些不一样。 从出生那天起,她就只能坐在轮椅上,舞动着比别人短很多的胳膊。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她找到学校,却没有一位老师接收她,无论母亲怎样苦苦哀求,都于事无补。 一个残疾孩子,再不学点知识,这辈子可怎么过啊?母亲不甘心,买了书本,自己在家做起了私塾先生。没想到,母亲的教鞭居然把她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从此,她变成了父母的骄傲。她确实和别人不一样,她上完了大学,学会了唱歌,在当地的体育馆开了自己的演唱会,成为小有名气的人。 当所有的工作都向她关起大门,她决定创办自己的艺术团。谁都没 有想到,一个完全由残疾人组成的艺术团,第一次上台表演,就赢得了阵阵掌声。之后,她带着这些身残志坚的

17、人,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飞出国门,站在了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舞台上。 事业上的成功给她带来了爱情的大丰收,一个健康的小伙子无视众多红颜,偏偏对她情有独钟,甘愿做她的双腿,背着她,去每一个她想去的地方。 不敢奢望爱情的她,幸福地做了人妻,还做了人母,生下一个健康美丽的小女儿。人生如此圆满,似乎再也没有遗憾。 可是,她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一次也没有接送过女儿,甚至,没有陪女儿逛过街,没有 带女儿到公园。无论女儿怎样哀求,她都绝不松口。 她还对女儿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不许带同学回家,不许对人提起妈妈。 这让女儿一度很伤心,难道,母亲不爱她吗?可是,她明明能感觉到,母亲是那样在

18、乎她呀! 女儿十岁生日时,有同学热情地要为她过生日,盛情难却,女儿擅自做主,将同学带回了家。 11此时,她正在客厅里精心为女儿准备礼物,见到忽然冲进来的同学,她一下子蒙了,嘴里喃喃地说: “不要让同学看到我的样子! ” 12那一刻,女儿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从来都不肯见她的同学,因为,在同学面前,母亲 是自卑的。 13女儿懂事地抱着母亲,说: “妈,你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也并没有讶异,而是很礼貌地叫她阿姨。 14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地放下了。虽然她从来不曾为自己的身体而自卑过,虽然她从来都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豪气,可是,当她做了母亲,却是那样害怕,害怕因为自

19、己的身体,让女儿在学校抬不起头来;害怕因为自己的身体,让女儿遭受轻视和讥笑!所以,当自己暴露在女儿同学面前时,她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恐惧。 15她是如此坚强而又成功的女人,面对命运的不公,从来不肯低头,可是面对女儿时,不够完美的身体成了无法逾 越的硬伤。 16其实,所有的母亲都会有硬伤,无论她们多么坚强独立,面对儿女,总觉得自己有一处或几处不够完美,从而想方设法小心翼翼地避开。所以,当我们的母亲做出不可理喻的举动时,我们应该明白,她正在小心掩饰她自以为的 “硬伤 ”,而这,是她最深沉无私的爱。 17作为儿女,唯一能做的,是让母亲明白,无论她有多少缺陷,都是你最爱的人,在儿女心中,母亲一定不能有硬伤

20、。 【小题 1】 “她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 ”试在文中找出她与普通人有哪些不一样。( 6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 “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地放下了。 ”为什么 “放下了 ”?( 4分) 【小题 4】生活中,你发现母亲的 “硬伤 ”了吗?联系全文,请说说你自己的感悟。( 5分) 答案: 【小题 1】 从出生那天起,她就只能坐在轮椅上。 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一位老师接收她。 不进学校,母亲的教鞭居然把她送进了大学的校门。 所有的工作都向她关起大门,她却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不敢奢望爱情的她,幸福地做了人妻,人母。( 6分。每

21、点 1分,答出 5点得 6分) 【小题 2】强调了母亲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让女儿遭受轻视和讥笑而坚决不愿意面对女 儿同学的态度。( 3分)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做了铺垫。( 2分) 【小题 3】因为事实并不是像她担心的那样。女儿很懂事,理解她这份深沉无私的爱。女儿并没有因为母亲的不完美感到自卑。女儿的同学也并未因此而看不起她的女儿,反而很尊敬她。( 4分) 【小题 4】略。( 5分。第一问答案:不限定。第二问要抓住 “母亲永远是儿女最爱的人,母亲永远是儿女的骄傲 ”等要点回答) 试题分析: 【小题 1】审题后可知,本题为提取概括类题目。根据分值可知,应把她身体和经历上的不同都写出来。因

22、此,从前向后提取概括即可。尤其要注意文章的二 至六段。 【小题 2】此段写她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坚决不愿意与女儿一起露面。 “可是 ”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写她的坚强与成功,过渡到下文写她的反常表现。因此,本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 3】原因与 “同学也并没有讶异,而是很礼貌地叫她阿姨 ”的表现有关,因此,我们可理解出她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地放下了 ”的原因,即:同学的表现让她感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同学们没有因为她的不完美而嘲笑她的女儿。 【小题 4】可以说发现或没有发现。根据原文可知, “所有的母亲都会有硬伤 ”,一般应回答发现了,如母亲感到自 己没有文化,是乡下

23、人土等。回答第二问,可以结合文章结尾的 “面对儿女,总觉得自己有一处或几处不够完美,从而想方设法小心翼翼地避开 ”“我们应该明白,她正在小心掩饰她自以为的硬伤,而这,是她最深沉无私的爱 ”这些语句,表达出对母亲 “不完美 ”的理解,对母爱的理解。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需注意,作用类题目,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的题目,一定要在答案:中提到文章相关内容或情节。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 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2分) 恐前后受其 敌 : 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 狼亦 黠 矣: 屠 暴 起: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屠惧,投 以 骨意将隧入 以 攻其后也 B恐前后受 其 敌屠乃奔倚

25、 其 下 C禽兽 之 变诈几何哉撤屏视 之 D其一犬坐 于 前 于 厅事之东北角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分)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 4】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 答案: 【小题 1】 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原来 狡猾 突然( 2分。每对两个 1分) 【小题 2】 D(分) 【小题 3】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2分)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分) 【小题 4】收束全文,点名主旨(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敌 ”是活用

26、词,应译为 “攻击 ”, “故 ”是多义词,句中应译为 “原来 ”。“黠 ”“暴 ”根据语境用恰当的词语代替即可。 【小题 2】 A表对象、表目的。 B代词,它们;代词,它的。 C助词,代词。 D介词,在。故应选 D。 【小题 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 “复 ”“径 ”, “复 ”根据语境应译为 “又,又一次 ”, “径 ”应译为 “径自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 4】通读全文可知,前半部分讲故事,最后一段针对前文的故事展开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因此,此段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考点:考查学生

27、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基本的字词句等知识要识记于心,做答时,针对具体题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分析相关文章,得出切题的答案:。 诗歌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 1】人们普遍认为 “横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小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 1】 “横 ”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 “野渡 ”且又 “无人 ”,故能 “自横 ”,加上诗人当时闲居西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 “幽草 ”,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2分) 【小题 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政治情怀的审美心态。( 2分

28、)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句可知, “横 ”是形容 “舟 ”的,表现了 “舟 ”因为 “野渡无人 ”而在雨中渡口闲横的画面,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小题 2】通读这首诗可 知,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尤其是 “独怜 ”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喧嚣的厌倦对宁静的追求与喜爱。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理解诗歌情感,要在领会其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直抒胸臆的句子等,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主旨等深入理解。赏析句子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即放到语境中综合分析。 默写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昆

29、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 “ ”,作者是 。 【小题 2】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 。 【小题 3】木兰 诗中的 “ , ” 一句,用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小题 4】 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阐述对文学创作须创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 “ , 。 ” 【小题 5】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写郊野傍晚静景,蕴含无限情思的诗句是: , 。 【小题 6】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 。 答案: 【小题 1】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 【小题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 【小题 3】将军百战死,壮士

30、十年归 【小题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题 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小题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代、骚、笠、塘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课本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进行识记,并练习其中的字形,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 误。 作文 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已经一年了,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在不

31、断长大呢?所谓 “长大 ”,其实不仅是生理上日趋成熟,更是心灵的充实,人格的健全 长大,就是磨砺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美丽。请以 “ ,让我如此美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读提示语可知,题目要求我们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 “生理 ”以及 “心灵、人格 ”上的成熟,发现成长过程中让自己美丽的事件、品质等。审提示语之后,题目中的补充内容就可发散开来,想一想有什么让自己如此美丽,为什么会让自己如此美丽。可以是有关自己的,如自信、自尊等

32、,也可以与别人相关的,如爱心、宽容、帮助别人,还可以与自然相关的,如呵护生命、保护小动物等,把相关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即不失为较好的考场作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半命 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