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复习模拟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4分) 根据情境,按照要求表达。 自从全面启动 “阳光体育运动 ”工程以来,大多数学校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为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就以上现象,面对面地向校长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答案:略 试题分析:称谓恰当,语言表达符合情境,建议合理、明确。示例: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
2、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称谓恰当,语言表达符合情境,建议合理、明确。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笨 拙 (zhu)酝 酿 (ning)挑 大梁 (tio)风驰电 掣 (ch) B憔 悴 (cu)蓬 蒿 (ho)背 黑锅 (bi)令人 窒 息 (zh) C哽 咽 ( y)阔 绰 (chu)孺 子牛 (r)锲 而不舍( qi) D慷 慨 (ki)哂 笑 (shn)秫 秸 杆 (j)惟妙惟 肖 (xi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笨拙 ”的 “拙 ”应读 “zhu”; B项 “背黑锅 ”的 “背 ”应读
3、“bi”; D项“秫秸杆 ”的 “秸 ”应读 “ji”。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判断点比较多。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在:声母 j 、 q、 x 的混淆, l 与 n 的混淆,平舌与翘舌的混淆,还有韵母前鼻音与后鼻音的混淆,要特别注意。判断时先读准字,再仔细判断拼音有无错误。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根据某地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 145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 46条,重度污染的有 24条。 B城市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 C他擦了擦脸上的汗,高兴地说: “我们终于到家了。 ” D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
4、静穆。流连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忧思。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中冒号应为逗号, B句中分号应为顿号, D句中的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 考点:标号符号的作用 点评:本题有点难度,不好判断,因为学生平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靠死记不行,要靠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积累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经验,熟能生巧,对一些特殊符号的特殊用法可以记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学们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面对 H7N9禽流感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否正确选择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一
5、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D从县城车站到县城移动公司步行需要两 个多小时左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缺少宾语, C句搭配不当, D句语义重复。 考点:病句修改 点评:本题容易,几个病句病因明显。此题将病句放在一段话中明示,没有必要,因为判断这三句病句不需要借助语境,直接对句子判断即可,如果是在一段文字中可以不标明病句,让学生去判断,这样即让学生阅读了文字,又训练了学生判断病句的能力。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 情景交融 ,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B王金生第一次驾驶汽车,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C中秋节到了,
6、全家老少欢聚一堂, 灯红酒绿 、欢声笑语,共享天伦。 D有的人学习文化知识不下苦功夫, 浅尝辄止 ,到头来一无所获。 答案: D 试题分析: “情景交融 ”指的是把景物和情感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初生牛犊不怕虎 ”指的是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做法,含褒义色彩; “灯红酒绿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读史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这三个成语均不合语境。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错用成语易于辨识。掌握成语,对写作很有帮助,记忆成语要注意成语的真实含义,了解其情感色彩和适当对象,才能用好成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门楣招徕即物起兴众目葵葵 B缄默媲美
7、眼花潦乱通宵达旦 C馈赠璀璨相形见绌鳞次栉比 D谑待迸射锋芒毕露怡然自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应为 “众目睽睽 ”, B项应为 “眼花缭乱 ”, D项应为 “虐待 ”。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字信息很多,学生判断错别字不容易。汉字中有非常多的形声字,即一个字由表示意义的 “形 ”和表示读音的 “声旁 ”组成,像 “幛 ”字,“章 ”是声旁, “巾 ”是形旁(形,指的是意义,而不是外形)。掌握这个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再结合词义,便可判断形声字中的错别字。 现代文阅读 老 屋 周克武 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
8、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 A】 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 老屋真的 “老 ”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 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9、。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 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 “馋嘴猫 ” 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 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
10、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B】 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
11、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 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 像 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
12、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 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 “小二层 ”。 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 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2) ( 3) 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站在老屋门口 【小题
13、 2】文章第 段和第 段中的画线句子形象生动,请任选一处 进行赏析。( 3分) A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B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小题 3】请模仿第 段划线句子 “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再续写一个句子。( 2分) 【小题 4】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 ”不拆老屋, “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请从前文中找出几句话,印证 “我 ”不拆老屋的原因。( 3分) 答案: 【小题 1】( 1)默默走近老屋 ( 2)抬脚跨进门槛 ( 3)默默地坐在堂屋里(每点 1分) 【小题 2】(
14、3分) 示例: A句运用比喻手法( 1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老屋大门历经岁月沧桑,古老破旧的特点( 1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深情( 1分)。 B句 “春燕衔泥 ”这个比喻 (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建造新房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满怀憧憬的情形( 1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读来真切感人( 1分)。 【小题 3】略 【小题 4】( 3分)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1分);老屋是心的归宿( 1分);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 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文以 “老屋 ”为线
15、索展开故事情节。默默走近老屋 抬脚跨进门槛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站在老屋门口 。 【小题 2】 A句为了表现老屋历经沧桑、古老破旧等特点,用了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深情。 B 为了表现出父亲建造房子时的情形,用 “春燕衔泥 ”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读来真切感人。 【小题 3】在仿写句子时,注意格式、句子的特点即可。示例:像轻柔的春风,拂在我的身上,我的心里。 【小题 4】在文章的第 1、 11段中都可以找到。如: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老屋是心的归宿;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
16、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考点:本题考查散文阅读,涉及到散文阅读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写法的理解、读文感受、启示等。 点评:赏析理解句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揣摩句子。答题格式: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 特点,表达了 感情。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 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 “烘云托月 ”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读文谈感受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来谈。 妥协是一种艺术 “妥协 ”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都
17、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还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 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的联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能够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消耗,而错误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则可能导致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可见,成功地运用妥协的手段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佳径。家庭生活中繁杂琐事很
18、多,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在所难免,以相互体谅的方式看待之、处理之,则心情和畅、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双方针锋相对、互不妥协,则 心情不畅、家庭不睦、生活不美。妥协其实是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润滑剂。如: 。 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难免会有分歧或摩擦。一味地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只会造成相互的隔阂与矛盾;科学巧妙地运用妥协是使己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招妙棋。一则广为流传的美谈是:在中美就中国加入 WTO 双边谈判几乎再次面临破裂的最困难时刻,朱 基总理亲自出马,力挽狂澜,一举促成中美最终达成协议。朱总理把最棘手的七个问题
19、找了出来亲自与美方谈。谈判刚开始,朱总理就把七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作了让步。接着把七个问题中 的第二个问题拿出来,又作了让步。然后,总理对美方谈判代表说,涉及的七个问题我已经有两个作了让步了,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美国代表对总理亲自出面参与谈判感到愕然,他们经过商量,终于同意与中方达成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协议。最后,大家回头思考整个谈判过程才发觉,相对而言,最后五个问题才是关键,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妥协使中国成为这次谈判的最大赢家。 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超然于局外,脱俗于世风,它讲求 “和而不同 ”,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
20、足。与 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 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我们会发现不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乐,甚至还会赢得更多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 当然,妥协不是不讲原则。一味无原则地让步,不是妥协,是懦弱、是倒退。妥协不是 “只栽花不栽刺 ”,不是做 “好好先生 ”,以放弃原则、牺牲大局来换取表面的一团和气、肤浅的人际和谐。如若如此,妥协最终将失去其原先的意义,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 【小题 1】本文的中 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展开论证的?(
21、3分) ( 1) ; ( 2) ; ( 3) ; ( 4)妥协不是不讲原则。 【小题 3】请为文章第 段的结尾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严密。( 2分) 【小题 4】第 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 【小题 5】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掉,请谈谈你的认识。( 3分) 答案: 【小题 1】妥协是一种艺术。 【小题 2】( 3分) (1)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 (2)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3)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每点 1分) 【小题 3】略 【小题 4】( 2分)举例论证的方法 (1分 ),具体、有力地论述了 “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 ”这一观点 (1分 )
22、。 【小题 5】( 3分)最后一段不多余( 1分) ,在前面论述充分的前提下 ,又补充论述 “妥协不是不讲原则 ”,不是做 “好好先生 ”(1分 ),这样使全文的论证更加严密全面 ,无懈可击 (1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议论文以表达作者的观点为目的,中心论点可在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揭示。如本文就是在开头揭示的。 【小题 2】围绕 “妥协是一种艺术 ”这一观点,作者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1)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 (2)妥协是一种以退 为进的手段; (3)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 4)妥协不是不讲原则。 【小题 3】补写的论据只要能够证明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 ”即可。示例:清代康熙年
23、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张家人飞书京城,张英回信曰: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把围墙后退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小题 4】为了论述了 “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 ”这一观点,作者列举朱 基与美国会谈这一事例 ,有力的论证了本段的观点。 【小题 5】最后一段并不多余,起到一个补充论证的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有:对内容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
24、点评:筛选信息题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考查议论文写法及作用时要注意从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角度来回答。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 文言文阅读 论马 岳飞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 奇之。日啖 豆数升,饮泉一斛 ,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 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 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25、。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八年级下册) 【注释】 故常:过去常常。 啖:吃。 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 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 词,披上战甲。 褫( ch):解除。 秣:吃饲料。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 ( 1)故常 奇 之 ( 2) 比 行百余里 ( 3) 甫 百里 ( 4) 殆 欲毙然 【小题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小题 3】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答案: 【小题 1】( 1)以 为
26、奇,认为 奇特 ( 2)及,等到 ( 3)刚,才( 4)几乎,近于 【小题 2】( 4分,每句 2分)( 1)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 ,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 ( 2)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低劣的马啊。 【小题 3】略 试题分析: 【小题 1】( 1) “奇 ”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思为 “以 -为奇 ”。( 2) “比 ”在此意思为 “等到 ”的意思。( 3) “甫 ”在此句的意思比较特别,意思为 “刚刚 ”。( 4) “殆 ”在此句中的意思为 “几乎 ”。 【小题 2】( 1) “称 ”是 “称赞 ”的意思, “其 ”是 “人称代词 ”;(
27、 2) “盈 ”是 “满足 ”的意思, “穷 ”是 “竭尽 ”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流畅性。 【小题 3】本文以物喻人,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应该多角度的来谈。示例一: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示例二: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增长德性,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示例三: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8、通假字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 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诗歌鉴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 1】请列举出诗歌中使作者睹
29、物伤怀的事物。( 2分) 【小题 2】联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写出两句与本首诗歌最后两句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意思相近的诗句,并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答案: 【小题 1】戍鼓,秋雁,秋露,秋月。 【小题 2】示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2分)表达了诗人在愁思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诗歌为了营造一种意境,作者选择了 “戍鼓、秋雁、秋露、秋月 ”等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 【小题 2】与本 首诗歌最后两句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意思相近的诗句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30、万金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想象、诗句理解。 点评:律诗的四联,分别是首联 (第一联 )、颔联 (第二联 )、颈联 (第三联 )、尾联(第四联 )。描写时,要对诗句进行扩充,想象要合理。理解诗句的内容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去理解。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5分) 【小题
31、1】关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事迹的一项是( )( 2分) A挂印封金 B单骑救主 C刮骨疗毒 D败走麦城 【小题 2】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3分)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 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这场大雪救了他的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到了。 请简要说出与选文中 A处人物有关的另一个故事名称: 。( 1分) 请比较选文中 A处人物与作品中另一个主要人物武松性格的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故事名称: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雪夜上梁山等(说
32、出一处即可得 1分)。 性格的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 试题分析: 【小题 1】 “单骑救 ”的是赵云主。 【小题 2】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他的情节很多。如: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林冲与武松的性格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性格的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名著阅读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呈现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察内容上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
33、、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等。命题者选取名著中的一个语段,考查涉及的作者、出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评判和鉴赏。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仅要泛读还要对重点段落精读,深入了解作品 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默写 古诗文默写( 11分) 【小题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孟子 【小题 2】和羞走, 倚门回首, 。(李清照点绛唇) 【小题 3】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小题 4】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小题 5】在古诗中徜徉,会使我们的胸襟开阔:登泰山,杜甫抒发了 “ , ”
34、的感慨;至塞上,王维刻画了 “ , ”的画卷;渡荆门,李白描绘了 “ , ”的美景。 答案: 【小题 1】必先苦其心志 【小题 2】却把青梅嗅 【小题 3】水光潋滟晴方好 【小题 4】众里寻他千百度 灯火阑珊处 【小题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试题分析:默写时注意 “志、嗅、潋滟、阑珊、凌 ”等易错字,还要注意一些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
35、文 在家中我们走过了十几个春和秋,沐浴着亲情的阳 光;在校园中我们付出了十几年的汗水,收获了幸福和希望;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过了十几年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 “阳光路上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书写认真清楚,卷面整洁。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认真审题,别出机杼。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前提,针对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必须紧紧扣住文题中的 “阳光 ”“路 ”这个关键词。这里的 “阳光 ”喻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写作的题材,它包括了 “社会、人 生、家庭 ”等。具体
36、讲:就国家社会来说,它可以喻指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民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就人生来说,它可以喻指个人的理想希望、成功与收获、真情与美好;就家庭来说,它可以喻指家庭的幸福和睦、理解关爱。 “阳光路上 ”,主语可以是考生自己,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人,或是历史上的名人,甚至可以是具有寓意的物体;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也可以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路,如改革之路、成长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把目光投向生活,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改革开放 30年所走过的是一条阳光之路,奥运会开幕式所走过的 是一条阳光之路,携妻照顾女友 34年的韩惠民所走过的是一条阳光之路,坚守大山深处只为乡村教育的李桂
37、林、陆建芬夫妇所走过的是一条阳光之路,毅然弃医从文的鲁迅所走过的是一条阳光之路,扎根贫瘠土地顽强生长的胡杨所走过的是一条阳光路 “ 阳光路上 ”就是要求我们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就是启发我们积极探寻和思考自己的人生,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写好本篇作文,除了要审好题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小处切入,具体取胜。考场作文,字数要求一般在 600左右,要 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诚非易事。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因为题目越空泛,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要知道,记叙文或记人叙事的一类散文,细节生动,情节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之一。二、扬长避短,熟悉为上。对于各种文章体裁,要求每个考生会十八般武艺,精通三四种,擅长两三种。近年来各地考场作文,对文体一般都不作限制,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写作时将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同时考虑,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构思作文。三、美化语言,底蕴胜出。选材要小巧玲珑,而且另一半也宜在文化、艺术等比较 雅致字眼上大主意。行文中,要尽可能的多采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