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901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一上期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宗法制 D主张宗法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提炼的能力。“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可知该大臣认为商周延续千年是因为分封子弟。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何以相救哉 ”意思是不分封子弟,子弟为匹夫则一旦中央出叛乱无以相救。

2、“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可见他主张复古,即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难度较低。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可知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故选 A项。 B项是 1860年。 C项是 1895年。 D项是 1858年。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东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要推翻清朝 B要巩固天国 C断绝清朝的财源 D此项行动,东王杨秀清的统一指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太平天国成立 后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北伐目的是推翻清政府,西征目的是巩固天京大本营,东征目的是切断清政府财源。故选 C项。 D项东征不是杨秀清的统一指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东征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4、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题属于最优选择,四个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需要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甄别。 A项是辛亥革命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B项不突出,戊戌变法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清朝预备立宪也有民主方面的规定。 C项也不是最突出的,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的事早就有,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保路运动等。 D项不明显。故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 果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 ) A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B解救被困的日军

5、 C解救被困美军 D确保云南安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属于冷僻知识点,但只要认真考虑排除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B 项是打击日军,岂能解救日军。 C项主要是帮助英军。 D项主要是确保广西对外通道。联系到当时中国处于抗战的困难时期,需要外援物资,为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答案: A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谓 “根本原因 ”是能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起决定性的因素,能将各种因素集合到一块的因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包含着各种政治力量,不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能完成的。 B、 C两项是单一政治力量。 D项只是一个事件,之前还有九一八、一二八、热河事变、华北事变等,怎么没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故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凇沪会战 武汉会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7、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最先组织淞沪会战,然后太原会战, 1938年春徐州会战, 1938年 10月武汉会战。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的事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历史基本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信息可知在这次战争中俄国不是参战国,排除 C项。 A项鸦片战争俄国

8、并未参与。 D项获利最大的 是日本。 B项参战国是英法,俄国是调停者的身份,是帮凶,却获得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对 “煮豆燃萁 ”的评述不正确的 A是指 “天京变乱 ”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 “煮豆燃萁 ”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历史基

9、本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关键词是 “煮豆燃萁 ”,即太平天国内部兄弟们自相残杀,可见是 “天京变乱 ”,它导致许多优秀将领被杀,石达开出走,元气大伤,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也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 “煮豆燃萁 ”罪魁是杨秀清,故 D项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变乱 ” 下图反映的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B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历史基本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图片中的文字是 “火烧圆明园 ”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项指鸦片战争。 C项指甲午战争。 D项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 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两者都

11、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对历史现象比较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 “不正确 ”三个字,本题是否定选择题。比较太平天国前后期两个不同的革命纲领, 、 是符合史实的,天朝 田亩制度要求建立四有一无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提倡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向往。 、 错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对自然经济的留恋,没有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 甲午中

12、日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纵容、不干涉日本侵华,国际环境有利 B清政府寄希望于调停,避战求和,给予日本可乘之机 C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对外扩张,并制定了大陆政策 D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抓住有利时机挑起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对历史基本发展规律的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根源在于日本,就像鸦片战争根源在于英国一样。 A、 B、 D三项只是其发动战争的有利条件。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急需海外市场和原料,转嫁发展道路上的危机。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

13、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割占中国领土 清政府巨额赔款 开埠通商 划定使馆界 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对相似历史现象比较的能力。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内容需要牢记。通过基本知识,可知割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没有。开埠通商辛丑条约没有。划定使馆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没有。清政府巨额赔 款都有。故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

14、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丁: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戊: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即可。甲、乙、丙、丁符合史实。戊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徘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完成了反帝反封

15、建的革命任务。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 “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 ”,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发展规律掌握。题干的核心观点是古代王朝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是一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态。先用排除法, 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直到清朝仍是这种心态,而英

16、国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 B项只涉及中国周边民族,而题干还包括外国。 D项显然错误。这种心态恰恰是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的,统治者不了解外部形势,盲目自大。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闭关政策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内阁的设置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C南书房的设置 D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难度较低。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皇权达到极致,官员只是顺从皇帝的奴仆。故选 D项。 考

17、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 A陕西 B云南 C河北 D河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此题考查行省制度。根据基本知识,行中书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而中书省也管辖一些地盘,包括今天的河北。 A项属于陕西行省, B项属于云南行省, D项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

18、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题干关键词是 “血缘关系 ”、 “ 家(族)谱 ”,可见与此相关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血缘政治,影响到民间则是家庭。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 法制 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诸侯位的应是 妻 室 子嗣 妻(正配) A二哥( 20岁) B.四哥( 15岁) 妾一(侧室) C. 大哥( 23岁) 妾二(侧室) D. 三哥 ( 18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9、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此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王(或诸侯)的正配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便妾生的儿子年龄大(题中大哥),也不是嫡长子,不具备王位继承权。所以,本题的二哥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有继承权。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陛下 ”本是对人的尊称, “陛 ”是台阶,称人 “陛下 ”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

20、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题干关键词 “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表示地位的悬殊。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表明别人不能用,体现唯我独尊的特点。此题考查的历史 概念是皇帝制。四项都是特点,但 A 项未涉及皇位如何传承。 C、 D 项材料未涉及。故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 黄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 A项黄帝时代处于原始社会后期,之后的尧舜禹时代开始禅让制

21、,到大禹将权力交给儿子启,开创王位世袭制。所以世袭制度的创立者不是黄帝, A项具有明显科学性错误。 B项周武王大分封,符合史实。 C项隋朝考查三省六部制,符合史实。 D项清雍正帝设军机处加强君权。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下列关于图二所示制度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皇权独尊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D削弱了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的能力。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是中央机构的重大变革,其核心内容是将相权一分为三,将相权的决策、审批

22、、执行权分开,以加强皇权。 A项正确,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项错误,不是调整地方与中央关系,而是中央内部调整。 C项正确,一直沿用至清朝。 D项符合史实。故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对历史基本概念把握的

23、能力。 题干关键词一是 “军机大臣 ”可见是军机处的官员。 “画成依样旧胡芦 ”可见是照本宣科,没有独立的意见。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诏旨。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西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孝廉 门第 才学 B才学 孝廉 门第 C才学 门第 孝廉 D孝廉 才学 门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准确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选官的历程及选官标准的变化。西汉察举制的标准是 “孝子廉吏 ”,以品德居上。

2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按门第高低分享政治权力。隋唐科举制按才能和成绩。故应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的变迁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从题

25、干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君臣关系和地位的变化中,大臣的地位越来越 低,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高,说明皇权不断加强和提高,相权不断消弱并下降。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未涉及内阁制度。 C项题干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项未涉及六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历史基本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这个图片虽然残缺,但也可找出关键信息。如中央的 “转运使 ”,地方的 “知州 ”、 “通判 ”等。通

26、过这些信息可知是北宋的行政机构。故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行政机构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此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除了掌握其基本内涵外,还要理 解其影响和意义。四个选项中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这是最优选择, “最主要 ”影响是什么,这要看统治者开创此制度的初衷。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是吸取分封制的教训,是在国家刚刚统一之后的背景下开创的,可见其开创的初衷是避免分裂,巩固统一。而在其后的数千年中,确实加强

27、中央集权起到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文史知识。古代中国的建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如四合院、宫殿、寺塔等。本题考查建筑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往往与皇家建筑密切相关。 A项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体现天人感应,与此制度本身关联不大。 B项是皇家宗庙,供奉列祖列宗,这个普通百姓家也有家庙。 C项是皇家园

28、林,风景优美,与中央集权制无关。 D项俗称 “金銮殿 ”,是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的地方,地位很高,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殿内的铜鼎、嘉量是皇权的象征 。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太和殿建筑特点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巩固统治 B增加收入 C扩大疆域 D扩充兵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考查分封制的目的。由教材基本知识解答即可。 B、 D两项显然错误,排除。 A、 C两项不好区分,联系到分封制实施的背景以及西周辽阔的疆域,可知是 A项,而 C项只是分封制实施后的效果。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

29、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以下有关秦始皇定 “皇帝 ”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秦始皇定 “皇帝 ”称号确实与古代三皇五帝有关,他认为其功绩超过三皇五帝,故而起了 “皇帝 ” 称号,并非要立志效法古代明君,古代明君实行禅让制,而他实行皇位世袭制。 A、 C、D三项符合史实。故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

30、,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请回答: (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

31、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6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分) (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3分) 答案:( 15分) ( 1)汉武帝设置 “中朝 ”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 弱,皇权加强。( 6分) (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2分) (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

32、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分) (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3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 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信息说的是丞相的职能和地位。此问要求学生回答西汉、唐朝两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而得出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两个时期的史实。然后得出结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 ( 2)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回答

33、。 “相之患 ”、 “ 病及于国君 ”即丞相的祸患危机皇帝, “其故在擅专威福 ”危及皇帝的原因是丞相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可见,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从而废除丞相。再加上元朝的教训,加上明朝宰相胡惟庸弄权,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皇权强化也势在 必然。 ( 3)此问要求学生从现象看本质,运用基础知识来作答。内阁首辅在明朝后期表面上权势很大,甚至可以一手遮天,如张居正,但只要皇帝一临朝,一决策,内阁首辅无任何权限。军机大臣也一样,他们只是跪受笔录,无决策权。由基本知识可知,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名不正言不顺。故而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都不是实际意义的丞相。

34、 ( 4)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中黄宗羲否定明朝政治,认为明朝政治黑暗腐败,无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废除丞相。理解黄宗羲观点要史论结合,要从史实中找根据。比如废丞相后,君主专制加强,宦官地位上升,宦官政治是明朝一大特色,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内阁又不能统帅六部,朋党斗争不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设立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材料一 新华社东京 2001年 5月 17日电:东京文部科 学省 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炮制的、歪曲历

35、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 “战败 ”改为 “终战 ”,把 “侵略 ”改为 “进入 ”,把太平洋战争说成 “自卫 ”,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 “解放 ”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 “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是硬道理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请回答 : ( 1)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举 4例)( 4分) ( 2)列举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主要暴行。(

36、举 2例)( 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4 分) 答案:( 10分) (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任选 4个)( 4分) (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任选 2个)( 2分) ( 3)甲午战争 清政府腐败落后 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分) 试题分析:( 1)此问与材料关联不大,难度也较 低。运用教材基本知识即可作答。列举主要战争,只写战争名称,不写具体内容。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及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

37、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帝国主义时期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0年代大危机时日本由局部到全面侵华战争。举四例即可。 ( 2)此问与材料信息关联也不大,运用教材基本知识即可作答。要求列举日本侵华战争时的暴行,首先思考日本发动了哪些战争,在想在这些战争中的罪行,主要战争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一二八、热河战争、华北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等。其罪行罄竹难书,选择影响大的列举。 (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对相似历史现象比较的能力。比较两次抗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投降,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此问要求答出一胜

38、一败的根本原因,即最主要的。其实原因很多,比如国际环境、领导力量、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等等。究其根本还是领导阶级的变化和民族的觉醒。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日本侵华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 华民族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39、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又割台湾 ”“胶州强立埠 ”分别指什么事件?( 4分) (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分) (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 “洋人 ”和 “清政府 ”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分) (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4分) 答案:( 1)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4分) ( 2)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

40、前严重。( 3分) (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 4分) (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4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关键词 “又割台湾 ”,近代首次割占中国台湾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不可能是明朝末期的荷兰。 “国土欲瓜分 ”是瓜分狂潮,应在 19世纪末期,起点是德国强租胶州湾。恰恰材料信息有 “胶州强立埠 ”,所以不能得出两大事件是什么。 (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运用其观点作答的能力。材料一很明显是瓜分狂潮

41、的开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中华民族和 帝国主义矛盾十分尖锐。材料二信息有 “最恨和约 ”主要指辛丑条约。 “趋炎附势虐同群 ”指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综合两个材料可得出结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 (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加以提炼的能力。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就是 “扶清灭洋 ”,回答原因要联系时局的变化,一开始义和团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尖锐,从洋人欺大清的感性出发,提出 “扶清灭洋 ”口号,也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认识。 ( 4)本问也是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理解材料信息并运用其观点作答的能力。材料是当时德国统帅瓦德西所说,其核心观点是 “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即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统治中国。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即瓜分中国分别建立殖民地是不可能的,只能以华制华。这也恰恰是义和团的功绩,是帝国主义者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瓜分狂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