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2901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世纪的西欧流行着一则规矩: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即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这种形式类似于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 “ 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

2、料,可知,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进一步可知,这类似于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明显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 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

3、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辛亥革命 ”、 “ 一朵不结果的花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也体现出极其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排除 AD。 B选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

4、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C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D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世界上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源于:提出了 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争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世界和平,是外交领域的重要成就。 B项是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C项不是原因,仍

5、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 D项表述本身不正确,错在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坚持 “一中一台 ”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 “一个中国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

6、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 ”、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等,本题考查新中国 70年代外交成就相关内容 中美关系的改善。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直接判断得出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即美国认可 “一个中国 ”原则, D项符合题意。 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并不能够体 现出。 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排除 A。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个中国 ”原则 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发现,英语深受希腊文和罗马文的影响,融入了许多拉丁词汇。如城邦一词源于希腊文 polis。以 “po

7、lis”为词根,英文创造了一系列反映古希腊政治特征的词汇。其中,英文 “Polites”最能体现古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其中文翻译可能是( ) A政治 B公民 C有礼貌的 D城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列反映古希腊政治特征的 ”、 “最能体现古希腊政治文明 ”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相关内容。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知道,题干强调的是“希腊城邦 ”的 “政治文明 ”。进一步可知,与以上二者密切相关的,即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主体 希腊公民(即 “本城邦的成年男性

8、 ”)。其余 ACD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政治 民主政 治的主体 公民 下列图形反映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 a是代议制 b是君主立宪制 c是责任内阁制 B a是君主立宪制 b是责任内阁制 c是代议制 C a是代议制 b是民主共和制 c是内阁制 D a是内阁制 b是君主立宪制 c是代议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及题干图片信息,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9、题干图片信息,可知,abc三者的关系是, c包含 b; b又包含 a 。三者之间是 “包含 ”与 “真包含 ”的关。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 D项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即 “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趋势。这种趋势根本上反映( )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 B内外朝相互制衡 C相权的不断削弱 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

10、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 ”、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体现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是君主为了维护其政治权威,是强化皇权需要的产物,近臣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均是皇权加强的体现。即能够体现出,根本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 的表述明显不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君主近臣地位的变化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

11、1945年 9月日本战败签字投降; 1972年 9月,中日建交;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缓和了小泉时期紧张的中日关系,成功实现了 “破冰之旅 ”和 “融冰之旅 ”。这些事件启示我们:中日两国( ) 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在国家利益上始终存在 严重分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应在和平共处五

12、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三项表述均客观,表述正确,均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国家利益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存在 “始终 ”,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 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启示 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 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 “想家 ”两个大字的 T恤衫走上台北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 “一国两制 ”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13、B台胞期盼台湾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 “一个中国 ”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87年 2月 ”、 “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一国两制 ”构想并没有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A不正确; C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港澳在当时还没有回归。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从而 B向符合史实和题意

14、。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 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 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希腊民主政治迎来了 “黄金时代 ” C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男人 D雅典男人应该有集体荣誉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 “古希腊雅典政

15、治家伯利克里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把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称之为废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伯利克里是在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其余 BCD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材料意思的准确理解,不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里 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2013年 12月 7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曾向众议院提出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但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控制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遭到否决。近来随着安倍内阁不断曝出丑闻,以民主党为首的在野党意图卷土重来,再次向众议院提交对

16、安倍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安倍内阁受到众议院多数反对,安倍可以辞职向众议院谢罪 B安倍可以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众议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C安倍可以请天皇进行圣断 D重新大选后,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 内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等,本题考查日本代议制相关内容 日本首相的产生。回忆、再现所学关于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相关内容,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日本首相若受到众议院多数反对,可以辞职向众议院谢罪;可以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重新大选后,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17、。可知, ABD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 C项 “安倍可以请天皇进行圣断 ”,表述错误,天皇只是一个象征,并没有实权。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日本首相的产生方式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

18、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美国联邦制 ”、 “ 国家之大和国家之小,结合起来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 ”,即指中央集权(联邦制度), “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 ”,即指地方分权。进一步可知,美国通过 1787年宪法, “分权与制衡 ”实现了中央与地方两者的有效结合。其余 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意思的最准确理解,具有片面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原则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 运的几百张

19、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 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不一定与选民意愿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美国总统大选 ”、 “联邦最高法院,一锤定音,解决了总统难产危机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相关内容 分权与制衡原 则。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行使了最高司法权,正体现了美国

20、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 C项表述错误,立法权属于国会; D项错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与选民意愿有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 2010年 5月 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 的经历次序应该是( ) 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党内竞选 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正式出任首相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

21、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 ”、 “ 卡梅伦任首相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 英国首相的产生方式。回忆、再现所学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不难知道,英国首相的产生,首先是参加党内竞选,之后在国会竞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然后由英王任命,最后才正式出任首相。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产生及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首相的产生方式 自汉朝到明清, “中朝、内阁、军机处 ”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始终没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A B C D 答案:

22、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朝、内阁、军机处 ”、 “共同点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汉代 “中朝 ”官员掌握着一定程度的决策大权,故, 始终没有实权 ,表述错误; “中朝 ”官员以及 “内阁 ”官员的身份,总体上是比较卑微的,故, 始终由高官任职,表述错误。而 两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朝、内阁与军机处 中国古代有 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体现出皇帝独

23、尊的时代特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 “相邦 ”为 “相国 ” B唐初改 “民部 ”为 “户部 ” C明初改 “大都 ”为 “北平 ” D清初改 “玄武门 ”为 “神武门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避讳制度 ”、 “ 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 项,是避讳汉高祖刘邦; B 项,是避讳唐太宗李世民; D项,是避讳康熙帝玄烨。而 D项改名不是源于避讳帝王,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

24、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避讳制度 日本现代学者福山在历史之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指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 “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如果对此要加以反驳,下列所举事例最恰当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自由民主制度 ”、 “ 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等,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4年,新中国第一届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起了现代中国根本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民代表大会制度)。很明显,这从属于民主政治制度范畴,能够最好的反驳材料学者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AC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的内容及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均不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 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周恩来多次指出: “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 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中苏两国国家利益不同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美国奉行遏制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

26、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 ”、 “在战略上是联合 ”等,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内容 “ 一边倒 ”。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方针及策略,最为根本和核心的因素,即是国家根本利益,均是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 A项表述本身错误; CD两项是影响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CD两项表述不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边倒 ” 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且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

27、37.8.13后,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中,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C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侵略的嚣张气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 “表述不正确 ”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即 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可知, ABC三项所表述历史事件,即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三大会战,其时间均在 1938年 10月以前,不符合题意。而 D项表述错误,符

28、合题干要求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防御相持阶段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 “以课标为中心 ”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课为例,人教版用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答案: D

2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史学评价 史观 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 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需协商核定外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关税最早出现在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规定外国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西方商品输出的要求 C辛丑条约中规定 “

30、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南京条约中规定西方列强享有最惠国待遇,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相关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表述错误, “协定关税 ”,最早出现在南京条约; B 项表述错误,反映的是西方资本输出的要求; D 项表述错误,“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体现出来的,而且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严重损害的是中国的贸易主权,而非司法主权。 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

31、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故事: “罗马共和国时期,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来自小亚细亚的犹太人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他们约定:如未按期偿还,夏洛克要割安东尼奥一磅肉。结果,安东尼奥 失约,希望以三倍金币补偿夏洛克。 ”请结合所学知识,如果你是法官,你的判决结果是( ) A安东尼奥赔偿三倍金币 B安东尼奥割一磅肉 C合约无效 D安东尼奥赔偿三千金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罗马共

32、和国时期 ”、 “希望以三倍金币补偿 ”等,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相关内容 罗马法的 “不上诉,不受理 ”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的意思,没有提到 “原告 ”“上诉 ”等问题,结合罗马法,可知,罗马法一个重要特 征,即 “不上诉,不受理 ”。因此,结果当然是合约无效。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古代罗马法相关原则,不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律 “不上诉,不受理 ”原则 史学家钱穆指出: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选拔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 “此制 ”直接相关的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

33、贵,贱以袭贱 (魏源默觚下 治篇九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弟等级 (杜佑通典 选举典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 “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相关内容 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是世官制, B项是察举制, C项是九品中正制(从属于察举制大类),可知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D项

34、是科举制,符合题意。综上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 综合题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 ” 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武帝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 汉书 景十三王传 中山 靖王刘胜 ( 1)根据材料一,指出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35、”中 “制 ”分别指什么?( 4分)汉高祖总结周亡、秦亡教训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是什么?( 2分)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武帝施恩,分割诸侯土地(推恩令) (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周之失在于制 ”、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 “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西周、秦朝和西汉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 “周之失在于制 ”,此 “制 ”,即指西周实施的分封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此

36、 “制 ”,即指秦朝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郡县制。汉初,高祖刘邦鉴于周亡、秦亡的教训,将周、秦的政治制度合二为一,实现了创新,采取了 “斑马式 ”的行政组织制度,即 “郡国并行制 ”。 (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等及材料三关 键信息 “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 ”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材料二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体现在,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到了汉武帝时代,鉴于汉初 “郡国并行制 ”带来的 “王国叛乱问题 ”,汉武帝颁布了 “推恩领 ”,通过分割诸侯的土地等来实现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以防止诸侯国做大做强威胁到中央政权,即防止

37、 “王国叛乱问题 ”的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初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代政治制度 汉武帝时期的 “推恩令 ” (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图三现代英国议会下院在召开会议 图四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 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

38、。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 “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 ”,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 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 阿 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

39、 “人民 ”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 代理 ”的 “间接民主 ”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 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 “有限政府 ”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 “共和 ”与 “民主 ”的趋同 (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本质

40、区别 (2分 )图三和图四分别体现了所在国家的政体形式是什么 (2分 ) ( 2) 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1分 )本质上有何区别? (2分 ) ( 3)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6分) (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 “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的具体表现,( 6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2分) 答案:( 1)唐代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雅典政治:民主决策;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 ( 2)共性:权力制约(或分权);本质区别:根本目的不同。 ( 3)主要因素

41、: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 “光荣革命 ”的推动等。(任答三点) ( 4)表现 :人民主权;实行代议制的 民主形式(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 (任答三点 )意义 :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任答一点 )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图一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唐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图二反映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政治制度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可知,二者

42、的本质区别在于: A.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君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 B.古希腊雅典政治机构的设 置,体现的是民主决策,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权)。观察图片信息,不难直接判断出,图三反映的是英国,其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图四反映的是美国,其政体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 2)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唐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图四反映的是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相关内容 三权分立。可知,二者的共同特点,即均实现了对权力的分割与制约。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即 “分权与制衡 ”的根本目的不同,体现在: A.唐代通过三省六部制,解决加强专

43、制主义中央集权进程中皇(君)权与相权 的矛盾, “三省六部制 ”是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即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君)权; B.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出的中央权力机构的 “三权分立 ”原则,其目的是防止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 “三权分立 ”是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服务的。 ( 3)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有议会传统 ”、 “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 ”、 “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 ”等,本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的相关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与英国的现实(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等) 和英国的历史传统密不

44、可分,符合英国国情。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A.受英国历史传统的影响,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制的国家,是 “议会之母 ”; B.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 C.欧洲启蒙思想家提供的某些理论依据,诸如霍布斯的观点; D.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等,诸如 1688年的 “光荣革命 ”,事实上再次肯定了议会主权等。 ( 4)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 “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 ”、 “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 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 ”、 “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等,本问 考查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相关内容 “ 创新 ”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

45、相关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美国民主共和制的 “创新 ”之处,具体体现在: A.体现出 “人民主权 ”,而非希腊雅典的 “公民 ”(成年男性)主权; B.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是间接民主,而非 “直接民主 ”; C.赋予了总统极大的行政权; D.构建起了权力的 “分权制衡 ”机制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美国的这种民主共和政体带来了重要意义: A.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B.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机构的设置;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背景;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特征及确立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