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下图是太阳系的局部图( 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是河银河系的组成部分 C是距离太阳中心的第三大行星 D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 【小题 2】与 N、 P、 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优越条件是( ) A阳光照射一直比较稳定 B有自然卫星的存在 C表面温度适合生物的生存 D有丰富的一氧化碳气体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判断,是金星,太阳系的中心天
2、体是太阳, A错。是河银河系的组成部分, B对。是距离太阳中心最近的大行星, C错。是火星,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是海王星, D错。 【小题 2】与 N、 P、 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优越条件是表面温度适合生物的生存, C对。阳光照射一直比较稳定 ,有自然卫星的存在 , 有丰富的一氧化碳气体 ,N、 P、 Q也具有, A、 B、 D错。 考点:太阳系结构,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读非洲局部示 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 B C D 【小题 2】图中 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
3、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小题 3】图中 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图中序号分布位置, 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符合地带性规律, A、 C错。 、 受地形影响,形成热带草原带,但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 D错。 是热带雨林带,形成原因与赤道低气压带无关,主要都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B对。 【小题 2】图中 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 是因
4、海拔高形成的, 是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所以成因不同, A 对。 B、 C、 D 错。 【小题 3】图中 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对。 A、 B、 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 (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 B C D 【小题 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来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
5、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岩层类型和箭头指向判断, 、 、 指向沉积物,表示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A对。 是外力作用中的固结成岩作用。 是变质作用, 、 是高温熔化, 是冷却凝固,所以 B、 C、 D错。 【小题 2】根据图中岩石的转化过程分析,箭头中包括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A、 B、 D包括。图中指向岩浆的箭头只有两个,缺少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C不包括,选 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三类岩石转化条件,地质作用类型。 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6、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小题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 背斜形成的山 B乙 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 可能有地下水 D乙 适合修建隧道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岩层的结构和地貌状态分析,该地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构造。地壳抬升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背斜谷,向斜山, D对。 【小题 2】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形成的是向斜山, A错。乙处岩层发生措动,是断层形成的山谷, B错。甲处是向斜,是良好储水
7、构造,可能有地下水, C对。乙是断层,不适合修建隧道, D错。 考点:地质剖面图,地质作用过程,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 读下列四种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泰山 司春女神 桂林山水 风蚀蘑菇 【小题 1】关于图中四种景观 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堆积 C 地壳运动 D 风力侵蚀 【小题 2】下列山地与泰山成因相同的是( ) A庐山 B天山 C太行山 D阿尔卑斯山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泰山是断块山,是断层构造形成,与冰川侵蚀无关, A错。 司春女神是酷似地貌,是风力等外力侵蚀形成, B错。 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
8、,不是地壳运动形成, C错。 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 D对。 【小题 2】泰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庐山是断块山, A对。天山、 太行山、阿尔卑斯山是褶皱山脉, B、 C、 D错。 考点: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及成因。 读某海域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示海域位于( ) A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D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小题 2】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规
9、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区赤道应在上方,该海域位于南半球, B、 D错。该海域水温较高,应在低纬度。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有寒流经过,应在大陆西岸, A对, C错。 【小题 2】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由水温低的凸出水温高的,说明有寒流经过,A错。洋流方向是由南向北流, D对。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是由北向南流, B、 C错。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性质。 读 “我国某市某年 1 月 8 日、 0 日和 2 日天气信息表 ”。完成下列各题。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力 天气状况 1月 8日 22 11 微风 秋高气爽 1月 0日 7 0 北风 3级 小到中雨 1月 2日 9 0 微风
10、晴 【小题 1】 1月 18日、 20日和 2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 “天气系统示意图 ”中的序号是( ) A B C D 来 【小题 2】 1月 2日,该市出现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清晨,室外的草皮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表格中资料,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气温下降,且有降雨。过境后气温明显较低,应是冷锋过境, B、 C错。所以三天依次对应的序号是 , D对, A错。 【小题 2】 1 月 22 日,该地受冷
11、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保温效应差。清晨,室外的草皮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A对。降雨后,大气中水汽少,中午,气温上升,不会有大雾天气, B错。受冷气团控制, C、 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区域天气现象及成因。 读下面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 2】关于该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原因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C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该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最为广泛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12、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气温,图示区位于热带,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 B、D错。根据降水量,图示区降水量在 1000毫米左右,降水较少,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在雨季到来前有一热季,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C对, A错。 【小题 2】结合前面分析,形成原因主要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的影响 ,A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B对。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 C错。该气候类型在非洲分布最为广泛, D错。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气候资料图。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 A处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小题
13、 2】关于该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属于南半球 B甲丙将是阴雨天气 C乙丁将出现晴朗天气 D P3P2P1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空气总是由高压垂直于壬辰线吹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图示区在北半球, A地风向是西南风, A对。 【小题 2】根据锋面符号,判断该天气系统呈逆时针旋转、辐合,位于北半球,A错。甲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丙位于暖锋锋后,是晴朗天气, B错。乙在冷锋前,是晴朗天气,将出现阴雨天气。丁是阴雨天气,将出现晴朗天气,C错。图示是低压中心,所以 P3P2P1, D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14、等压线特征。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2012 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 A 时段 B 时段 C 时段 D 时段 【小题 2】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B用塑料薄膜覆盖 C给茶树培土 D大量施肥、施药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
15、的气象灾害。读图,图中 时段气温回升, A错。 时段气温略下降,但基本稳定, B错。 时段气温明显较低,属于倒春寒影响, C对。 时段气温回升,倒春寒结束, D错。 【小题 2】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保温, B 对。增大通风条件,会加重冻害, A 错。培土不能防止叶片冻害, C 错。施肥、施药与防冻害无关, D错。 考点:气象灾害类型及发生时间,防御措施。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 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 4亿千瓦的 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
16、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 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 “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 B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浅层地能存在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 17千米,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地
17、球内部圈层是地壳, A对。 【小题 2】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 A对。浅层地能分布普遍,储量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利用, B错。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尚未普遍使用 , C错。 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已经能开发利用 , D错。 考点:浅层地能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歌曲祈祷中唱道: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 B歌词中地球转动的周期是一天 C歌词中的 “转动 ”是指地球的绕日公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
18、自转的重要原因 【小题 2】下列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长江南岸比北岸受流水侵蚀的严重 B山区河流 “V”型河谷形成 C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如果太阳不西沉,地球上一半是白天,一半进入黑夜 , A错。歌词中地球转动的周期是一年, B错。歌词中的 “转动 ”是指地球的绕日公转 ,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C对。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重要原因, D错。 【小题 2】长江南岸比北岸受流水侵蚀的严重,是地转偏向力影响,是自转的特征, A对。山区河流 “V”型河谷形成是外力侵蚀,与自转无关,
19、B错。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特征, C 错。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公转的特征, D 错。 考点:地球 的自转、公转的特征,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综合题 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 _。河流水的蒸发参加了 循环。 (2分 )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 _、 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2分 )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3分 ) (4)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 _(字母 )。如果 A 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分 ) 答
20、案:( 1)海陆间循环( 1分) 陆地内( 1分) (2)修建水库( 1分) 跨流域调水( 1分) (3)地表水下渗减少( 1分) 地表径流增加( 1分) (4) E ( 1分) 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 1分)沿海地带海水人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 1分)地面沉降或塌陷;( 1分)(任两点得 2分) 试题分析: ( 1)图中甲处河流注入海洋,所以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河流水的蒸发,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陆地上,参加了陆地内循环。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3) 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 地
21、表径流增加。 (4) 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 E。如果 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造成沿海地带海水人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等问题。 考点:水循环的类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 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3分) (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 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分) (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分) 答案: (1)山地( 1 分)
22、向斜( 1 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1分) (2)冲积扇 (或洪积扇 ) ( 1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 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 (山麓 )沉积。( 1分) (3)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 1分)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1分)这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 1分)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 1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从地形上看,甲地是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
23、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 (3)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考点: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板块消亡边界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写出 A气压
24、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 (2)说出图甲中 1、 2两阶段气压带 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2分) (3)图中 B、 C是风带,分别说出其风向及性质。 (4分 ) (4)简述图乙中 D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分) 答案:( 1) A是赤道低气压带。( 1分)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1分) ( 2) 1阶段气压带位置比 2阶段偏北,原因是 1阶段太阳直射点偏北,导致气压带偏北。( 1分) ( 3) B是东北风( 1分)其性质干燥( 1分); C是西南风 ( 1分);其性质温和湿润( 1分)。 ( 4) D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
25、分)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带控制。( 1分) 试题分析: ( 1)读图,根据气压带分布位置判断, 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 2)读图甲, 1阶段气压带位置在赤道以北, 2阶段气压带位置在赤道以南,原因是 1 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到赤道以北, 2 阶段太阳直射点南移到赤道以南。所以 1阶段比 2阶段分布气压带偏北。 ( 3)读图, B是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其性质干燥。 C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 ,其性质温和湿润。 ( 4)读图乙, D海是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所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所以
26、冬季温和多雨。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季节性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左图)和地球侧视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在左图中用箭头在短线处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在右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的范围。( 2分) ( 2)右图所示日期对应左图地球在公转轨道 处。此时是北半球是 节气, E处此时的地方时为 点。( 3分) ( 3)当长江和塔里木河均进入汛期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 A、 B、 C、 D的 处,( 1分)并简述两河进入汛期的原因。( 4分) 长江: 。 塔里木河: 。 答案:( 1)略( 2分) ( 2) A 冬至 1时( 3分) ( 3
27、) 长江:以雨水补给为主( 1分),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进入汛期( 1分) 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分),夏季气温高,融冰量大,进入汛期( 1分) 试题分析: ( 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夜半球的范围是背向阳光的一半。 ( 2)右图中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说明所示日期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对应左图地球在公转轨道 A 。根据图中等份,一份差 2小时。图中昼夜分界线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是 18点,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 E处此时的地方时为1时。 ( 3)当长江和塔里木河均进入汛期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 A、B、 C、 D的处。长江的水源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
28、降水多,补给量大,进入汛期。塔里木河的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融冰量大,进入汛期。 考点:地球公转的特征,日照图,时间计算,河流汛期的形成原因。 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 1)自然景观从 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 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 。( 3分) ( 2)自然景观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为草原带, 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 _(低、中、高 )纬度地区。(分) ( 3)比较乙
29、、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分) (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非洲大陆( 3分) ( 2)中 ( 1分) ( 3)丙地纬度较低( 1 分),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 1分) 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 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纬度较丙地高。( 1分) (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1 分)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 1 分),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1分)。 试题分析: ( 1)自然景观从 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
30、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非洲大陆。 ( 2)自然景观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为草原带, 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中 纬度地 区。 ( 3)读图,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乙地纬度较丙地高。 ( 4)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降水。气温高雪线高,降水多,雪线低。根据材料,甲地位于我国,山麓地带是荒漠带,说明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影响雪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