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901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豫)、河北(冀) B湖南(湘)、湖北(鄂) C山东(鲁)、山西 (晋) D广东(粤)、广西(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封国为鲁、齐、燕、魏、管、蔡、曹、 、霍、卫、滕、晋、吴、虞、虢、楚、许、秦、莒、纪、邾、薛、宋、已、陈、焦、蓟、高丽等诸侯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下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中,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最晚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图片中 是天津,是在 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汉口,是在 1858年天津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上海,在 1840年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杭州,在 1895年马关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中国外交史记载, “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

3、分的命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运 想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 通过腐朽的清朝 政权 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等关键信息可知,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粉粹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进行扶植中国代理人来统治中国,所以答案:选 A。帝国主义不可能放弃统治中国的梦想, B说法有误;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D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4、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 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也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5、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40年 9月 7日 加强敌后游击战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候已经进入了抗战的相持阶段,排除 A;从材料并不能得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只能说国民党开展过

6、敌后抗战,也就是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所以答案: C,排除 B;但不能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国民党进行的主要是正面战场的抵抗,后来逐渐地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所以 D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共两党的抗战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 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

7、要任务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 重新振奋 中国军民的士气 上海市民 女童子军 ” 等关键信息可知,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所以答案:选 C。淞沪会战中国战败, A说法有误;从材料并不能得出国民党军队承担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而这一时期已经进行了国共合作, B说法有误;从材料也不能看出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的正面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开辟提供契机,所以 D 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

8、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淞沪会战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 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 著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言论并不能作为最好的史料,因为其具有主观性,而且是单方面,所以排除 A;宣传单也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进行宣传,作为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不能有效地说明日军的罪行,排除 B;日本战犯在审判中的笔录可以作为日本侵华罪行的证据,所以答案:选 C;而史学著作也可以作为依据,

9、但是并不是最无可辩驳的,因为这是经过加工的历史,有作者主观的意识,所以排除 D。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观 史料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亮剑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 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 “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 ”的台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亮剑是抗战大戏,是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符合史实;内阁大学士是在明朝,所以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说法不符合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时设置的,在康熙大帝不可能出现;火烧圆明园是

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烧的,在台湾 1895中的李鸿章不可能说刚刚烧了圆明园;综上所述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历史题材 美国时代 1938年 1月 3日载: “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在上海)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日本想速战速决的意图被粉粹,又由材料 “上海 ”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淞沪会战,

11、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的抗战 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 ”而实际上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 ”。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A坚持抗战 B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 ”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坚持抗战。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蒋介石 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

12、变 D皖南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1937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选 C。 1931年九一八事件标志着日本开始侵华; 1936年 12月 12日, 杨虎城、张学良发动兵谏,即是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是指发生于民国 30年( 1941年) 1月 4日 1月 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起因为此前黄桥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考点:

1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说: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 可 ”、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兴银行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等关键信息可知,洪仁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平天国运动

14、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 “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辛亥革命 清朝余孽 列强 掠夺 ” 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

15、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 “轰 ”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中国近代的 “开国 ”并不是中国人主动 “开国 ”,而是在列强的炮火中被迫打开了国门,而最早的是 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读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

16、制皇权达到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皇权并不是一直强化的, A错误;也不能得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通过分散宰相权力,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排除 B;而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皇权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C正确,答案:选 C;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起着制约皇权的作用,后来设置了军机处,使皇权达到了顶峰, 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 “宗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答案:

17、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会意字 ”可知,字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创造出来的,所以 “ ”可能表示的是祖先牌位。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即是 “封土建国 ”,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

18、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 “诸侯 ”( “诸侯国 ”、 “封国 ”或 “王国 ”),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 “诸侯王 ”、 “君 ”或 “国君 ”,也使用 “国王 ”的称谓。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期却导致了地方的封建割据,各诸侯国各自征战。所以 “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并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概念,即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19、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秦始皇 战斗不休,已有诸侯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 等关键信息可知,秦始皇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皇帝 ”指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

20、武帝 D康熙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自比功过三皇五帝,自称 “始皇帝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称呼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

21、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每一朝都有县,这说明了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由表格可以看出州的地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且每朝要么是二级,要么是三级,这说明了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但是并不能得出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反过来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主性很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 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

22、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 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即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就确定了后世 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所以答案:选 B。并不是秦始皇时才开始实行郡县制, A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 B不符合史实;商鞅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 制, D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始皇的功绩 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

23、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为天子耳目 政事得失 民间疾苦 百官奸邪 ” 等关键信息可知,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 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24、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影响。察举制依据的是德才兼备,而贵族政治在以世袭制的时候已经形成了;科举制注重的文采、学问,凭借的是考试成绩的优异,这样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素质。所以 A正确,答案:选 A,排除 B、C、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

25、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 这一理想的最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从军 D经商致富后参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26、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 隋唐 ” 可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隋唐时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其的政治抱负。所以答案:选 A。等待朝廷察举是在汉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

27、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从材料 “述旨(拟皇帝旨意) 交发(下发旨意) ” 可知,军机处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

28、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政体 材料三:自古 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什么?

29、( 4分) (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 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8分) (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 分) (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 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4分) ( 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4分)做法:唐太宗 :宰相先集体议政,皇

30、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 4分) ( 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 2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分) (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政治制度 ”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时期和唐朝的政治建设,即秦汉时期和唐朝的政治制度。所以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的是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 2)由材料二 “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

31、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和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当 ”可知,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不同在于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其主要做法是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 ( 3)由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这反映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2、。 ( 4)回答 “趋势 ”“变化 ”等类型的题,要注意历史变化的过程,一般的用语都是“从 到 ” 或由 逐步发展到 ” 。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 ( 16分)从 1840年到 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 1)以上四图各反映了列强

33、哪次侵华战争?( 4分) ( 2)依据上图所反映的侵华战争,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 4分) ( 4)某同学要对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进行专题探究,请你为其提供收集相关探究资料的主要途径。(至少举出 2条)( 4分) 答案:( 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三:甲午中日战争;图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分) ( 2)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的侵略;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侵略。( 4分) ( 3)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

34、的潮流;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 4分) ( 4)查阅文献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学者(请教老师或他人);观看音像资料;参观博物 馆(纪念馆);实地考查遗址等。( 4分,任答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战争及对地图的识记能力。由图一 “广州、天津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鸦片战争;由图二 “广州、北京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图三 “黄海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由图四 “辛丑条约 ”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从地图显示来看,鸦片战争是在沿海地区,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列强的势力渗透到了内地;鸦片战争是英国

35、一个国家发动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到了后来八国联军侵华。这说明列强侵华 过程呈现的趋势是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的侵略;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侵略。 (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列强侵华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可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性质等多个方面来回答,即是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 ( 4)研究历史的途径很多,有文字资料,也有非文字资料。查找文字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看相关的史料或上网搜索;非文字资料可以请教一些专家学者(或教师),也可以请教一些当事人,或者观看音像资料,或者实

36、地考察遗址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的侵华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的侵华战争的趋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 “康乾盛世 ”,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在近代

37、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 变中国 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注:“革 ”字有变革、更改之意) 梁启超释

38、革( 1903年) (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 “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的转折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6分 ) (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 “别造一新世界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6分) 答案:( 1)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向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预示着新的 经济形态(民族资本主义)将会出现;惊醒了部分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使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2)同意。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

39、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三点,任意一点 2 分)不同意。 民国建立后,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 2 分) 地主土地所有制未被打破;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 两点,任意一点 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思考。而本题侧重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积极方面的影响,即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向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预示着新的经济形态(民族资本主义)将会出现;惊醒了部分中国人,

40、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使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思考。回答本类型题,首先要点明态度,同意还是不同意,再说明 你的理由。即要是同意。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要是不同意。理由 民国建立后,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 2分) 地主土地所有制未被打破;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