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广东省惠阳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遗传物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蓝藻是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但三者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A、 C、 D三项均错误,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神经纤维受刺激
2、后,刺激点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即由 到 的过程, A项正确, B、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中的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即 ,在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 ba 的方向传导,到达 b时, b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 a处为内负外正,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向右偏转即 ;当兴奋传至 b a之间时, b处
3、恢复静息电位,两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指针归零即 ,当兴奋到达 a时, a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两电极之间又出现电位差,指针会向左偏转即 ,当兴奋离开 a时, a处恢复静息电位,两电 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指针又归零即 。综上所述, A项正确, B、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 代表整个大圆, 包含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B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C 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信使 RNA D 免
4、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 表示的含义包括 和 ,其中 是 的一部分。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项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 B项错误;核酸包括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 RNA有三类,即信使 RNA、转运RNA和核糖体 RNA, C项正确;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及其组成、突触、核酸、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
5、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 HIV侵染人体的 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泪液中的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A项错误;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 B项错误;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 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T细胞在胸腺中 发育成熟,所以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C项正确; HIV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是破坏 T细胞,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
6、发挥重要作用,在体液免疫中,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 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均会受到影响,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 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次免疫的机理是 :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7、,所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强、更快、持续的时间更长, A项正确, B、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幼
8、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A项错误;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要依次到达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才能引起排 尿反射, B项错误;无意识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 C项错误;由于惊恐大脑皮层暂时失去支配功能,不能有效调控脊髓的生理活动,从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题干中的( 1)( 2)现象都能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具有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理化性质的是 A渗透压 B血糖 C体温 D淋巴 答
9、案: AC 试题分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 C两项正确, B、 D两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 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 AB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项正确;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 的
10、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所以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 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项正确;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其中包括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C项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体温
11、调节不会涉及这种调节方式 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BC 试题分析:依图中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可判断该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A 项正确;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 体液调节, B 项错误;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分泌物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等,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等,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才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C项错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
12、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以及图文转换能力。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 B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 AD 试题分析:激素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激素是信息分子, A项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如胰岛素,有的是其它的有机分子,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中的固醇, B项错误;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而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C项错误;激素只作用于相应
13、的靶细胞、靶器官,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当你在参加生物考试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A大脑皮层 H区 B大脑皮层 S区 C大脑皮层 V区 D大脑皮层 W区 答案: CD 试题分析:当你在参加生物考试专心作答试题时,无需听讲,所以不需要大脑皮层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 A、 B两项错误;但需要阅读试题并且书写答案:,因此需要大脑皮层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参与, C、 D 两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
14、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 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BC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A项错误;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B项正确;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的 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的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细胞和记忆细胞, C项正
15、确;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血液 pH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A项错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水平衡调节, B 项错误;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C项错误;血液 pH调节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参与调节的结果,与下丘脑无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16、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A项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B项正确;有完整的反射弧,还必须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 C 项错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
17、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有维持呼吸中枢兴奋的作用,这是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生命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 B项正确, A、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生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A DNA 甲基绿 绿色 B苏丹 染液 脂肪 红色 C斐林试剂 麦芽糖 砖红色 D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紫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 A项正确;脂
18、肪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B项错误;还原 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为还原性糖, C项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A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B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D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衰老的
19、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 A项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C项正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基础,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中曲线 a、 b表示物质跨 (穿 )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运输 B与方式 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 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
20、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a和 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坐标曲线图显示, a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 b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 A项错误;方式 a即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项错误;方式 b即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C 项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不会影响自由
21、扩散或协助扩散,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力。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肽聚糖 B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植物细胞的 “能量转换站 ”是线粒体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A项错误;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B项错误;植物细胞的 “能量转换站 ”是叶绿体, C项错误;遗传物质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22、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图甲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 CO2、 O2的来源和去路,则图甲所示状态在图乙中的位置是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点以后 D b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甲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 CO2一部分进入叶绿体,另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全部进入线粒体,仍然不能满足线粒体对氧气的需求,线粒体还需从细胞外吸收氧气,说明图甲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上的 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3、bc之间(不包含 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ab之间(不包括 a、 b两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与图甲所示状态相对应。综上所述, A项正确, B、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做出合理的判 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XHXH C aaXHXh D AAXHXH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合体是指由两个基因
24、型相同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也可以表述为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A、 B、 C三项均错误,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有丝分裂细胞只分裂一次 B减数分裂着丝点分裂两次,有丝分裂只分裂一次 C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不变 D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只分裂一次, A项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
25、中,着丝点的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分裂的后期,即只分裂一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也只分裂一次, B项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 C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而有丝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体液是指血浆、组织液、淋巴 B神经系统的所有结构都不能释放激素 C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
26、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唾液淀粉酶、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 项错误;下丘脑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B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不能维持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 C 项正确;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 CO2、血浆蛋白等,但唾液淀粉酶是由唾液腺细胞合成经导管分泌到口腔中发挥作用,口腔为人体的外界环境,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人体的组织细胞,人体的组织细胞所生活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 B项正确, A、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生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A项正确, B、 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能
28、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 1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D染色体的变异、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受 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A项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项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没有形成新的基因, C项错误;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基因突变有可能引起单基因遗传病和
29、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染色体变异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染色体 中心体 纺锤体 核糖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 DNA复制时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正确;中心体的组成成分中没有核酸,不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错误;纺锤体是由纤维蛋白组成的,也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与核糖体结合
30、的mRNA 上的密码子可与 tRNA 上的相应的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 B项正确, A、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 12分)在下图中,左图所示 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 a、 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右图表示 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 过程,使 a分泌量增加, a激素是 ,它的合成在 细胞器中进行,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 过程促进 ( 2分);二是主要通过
31、 抑制 ( 2分)。 ( 2)图中 b激素是 ,它与 a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 , a激素和 b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 (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 型糖尿病人的 a 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 比正常人还高,请据上右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 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 2分)。 答案:( 1)胰岛素 核糖体 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分)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分) ( 2)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或 “拮抗关系 ”) 反馈 ( 3) 0
32、.81.2g/L(或 “80120mg/dl” )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 “a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控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 ”。只要合理就给分。)( 2分) 试题分析:( 1)依题意 “当血糖升高时,通过 过程,使 a分泌量增加 ”可知,a激素是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二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2)图中显示,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会促进 b激素的分泌,由此可推知 b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与胰岛素( a激素)的作
33、用关系表现为拮抗作用(或 “拮抗关系 ”)。 a激素和 b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 馈调节。 (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0.81.2g/L(或 “80120mg/dL” )。右图显示激素作用的机制是:激素只有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与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说明不是胰岛 B细胞受损导致的,则最可能的病因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者是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是控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4、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文转换、做出合 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 8分)下图表示肝细胞所处环境及其有关生理活动,据图回答: ( 1)细胞 D所处的内环境是 ,葡萄糖从血浆进入肝细胞并分解成丙酮酸至少要经过 层磷脂分子层。 ( 2)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_,细胞 A中的多糖是 _, 过程是在 细胞器中进行。 ( 3)若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_。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_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此时 _激素分泌会增多并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图中 的过程。 答案:( 1)血浆和组织液 6 ( 2)组织液 肝糖原 线粒体
35、 (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甲状腺 (肾上腺素答或不答都给分 ) 试题分析: ( 1)细胞 D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葡萄糖从血浆进入肝细胞,需穿越 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和 1层肝细胞的细胞膜,每层细胞膜由 2层磷脂分子层构成,即至少要经过 6层磷脂分子层才能到达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 ( 2)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图中显 示细胞 A中的多糖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判断细胞 A是肝细胞,肝细胞中的多糖称为肝糖原。 过程为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 ATP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 3)当感受器
36、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并作用于肝脏,促进肝脏细胞代谢,加速产热。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 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7、。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 1)由上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_ 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 免疫细胞的活动 ,即 调节均可以对免疫系统的活动产生影响。 ( 2)激素能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 。 (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浆细胞分泌的 和效应 T细胞分泌的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还可以有 免疫活性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 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_ ;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
38、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_。 ( 5)精神因素使 T 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 2分 )。 答案:( 1)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和体液 (或激素 ) ( 2)细胞间信息交流 (3) 抗体 淋巴因子 溶菌酶 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 5) T 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 ( 1 分 ),影响了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 1 分),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试题分析:( 1)图中显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位于免疫细胞上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有关激素也可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由此
39、可见,神经调节和体液 (或激素 ) 调节均可以 对免疫系统的活动产生影响。 ( 2)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效应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溶菌酶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它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4)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 5)在体液免疫中 ,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
40、 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 8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 1)实验材料和步骤: 实验动物:家兔 12只(体重 2kg/只,雌雄各 6只)。 依次测定和记录 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41、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 12小时的尿量,每天 1次,连续 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第 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 。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 2)结果与分析: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术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 和性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多,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 4)
42、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2分) 答案:( 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 2)低(少) 甲状腺 抗利尿 ( 3)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2分) 试题分析:(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准确,需要 进行重复实验,最后将相同条件下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 ( 2)下丘脑与某些内分泌腺的关系是: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或性腺、肾上腺等)。手术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切断,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均减少,最终使甲状腺和性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手术后,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 3)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 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 4)可通过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或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