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2903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 (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由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题干观点认为历史传说里也有着真正的史实,应去伪存真的对待神话

2、传说,故 D项正确; A项 “不足为信 ”说法与题干相悖,故 A项错误; B项说法正确,但题干中无法体现,故 B项错误; C项 “完全证明 ”说法错误,故 C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史料运用 神话传说 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可以 “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 ) A美国已成功在中国推 行 “门户开放政策 ” B帝国主义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中说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对其不利的中国官吏,也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这就表明政府已

3、经是列强侵华的工具, A体现不出, B没有谈到瓜分狂潮 ,D没有涉及同盟的形成,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1900 1901年,上海地区 “言爱国者 ”,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所以不能确定为都主张

4、废除帝制,结合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所以 A、 B、 C错误,所 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曾指出 “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里他强调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 “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反映的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皇帝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据统计, 1919年 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 26.5篇; 1919年 5月为 223篇, 1919年 6月为 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 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19年 5月为 223篇, 1919年 6月为 225篇 ”可以看出,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 ,但英、法、意主张将

6、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打出的口号 “还我青岛 ”,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特别是反日情绪高涨,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 可是在六大( 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中共二大已经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目标和纲领,所以 A

7、不正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已经逐渐克服教条主义,都是在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材料无从体现,所以 C、 D不正确;依据材料 “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轻视理论 ”,以及 1928年在苏联境内召开的中共六大,主要是为了总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可以得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受共产国际影响这一结论,所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 革命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各种民主形式得到实践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C民主革命历经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D政治发展走势凸现跳

8、跃式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从仿照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到建立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的飞跃。 AC 的说法过于绝对, B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

9、从材料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 可以看出,邓小平十分重视 法制建设,认为法治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关键,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故选 B。 ACD三项均未体现出法治的内容,均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原北京市市长彭真曾在 “文化大革命 ”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他在 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这一现象表明,十年 “文革 ”给党和人民的深刻教训是( )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B要坚决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

10、设为中心 D要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革 ”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因此 “文革 ”结束后,急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护人民民主。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 ”教训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A维护 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

11、成熟 B “一边倒 ”,反击美国在亚洲的 “包围圈 ” C遏制美国 “扶蒋反共 ”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错;材料中主要告诉我们的是抗美援朝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显示的是一边倒,反击美国包围圈, B正确;抗美援朝和扶蒋反共没有多少关系, C错误; D项说法过于极端偏激,朝鲜问题的解决现在还没有解决。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吉尔伯特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

12、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城市 ”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 “一边倒 ”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城市 ”国家 ”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注意团 结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的霸权。四个选项中,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支持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故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 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 1955-1962年),这一表格

13、反映的史实是(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1年 刚果(金)、老挝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62年 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 ”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万隆会议精神的正确把握。依据材料图表中时间 1955-1962 年以及表格中与非洲国家建交的数量在增加, 说明是在亚非会议召开以后

14、,开启中非交往分全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主要是发展周边国家关系,故 A 项错误; B 项中 “普遍支持 ” 说法绝对; D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分成员国。 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 阅读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

15、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表格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B项明显错误,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并未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C、 D项说法材料未体现; A项正确,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多。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 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

16、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美合作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对美而言有助于美对苏冷战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而言,中苏关系恶化,此时监测苏联对国防防卫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此举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外交上中美两国由对峙转向关系正常化,不难得出是受国家根本利益的巨大推动,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 (后又恢复私

17、营商业 );实行 “圣库制度 ”;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 ”,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 “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 (后又恢复私营商业 );实行 “圣库制度 ”;设立诸匠营与 “百工衙 ”,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 ”体现了小农经济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空想性和落后性的一面; “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 ”,体现了实行婚姻自

18、由,具有进步性,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 “妖书 ”,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 “删书衙 ”,负责将 “四书 ”、 “五经 ”中的 “一切鬼话、怪话、妖 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 A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对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的打击。但是太平天国并没有 “立

19、新 ”,也不能算 “彻底 ”, BD错误;太平天国领导人所作所为只是反对清政府的需要,称不上解放思想,再有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领导起义,称不上解放思想。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蒋介石在 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在于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有效信息

20、的能力。蒋介石在 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严重,告国民书旨在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故选 D。 BC 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1937 年南京失守时,国共已经合作, A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据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 A姬姓子弟 B有功之臣 C先代贵族 D商朝贵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 “封黄帝之后于蓟 ”可以判断是先代贵族。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1、分封制 战国时期,人们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出身决定,而是越来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努力奋斗,不少平民百姓成为高级官员。一个穷苦平民,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获得大大提高,最便捷的途径是( ) A当兵打仗 B经商 C精耕细作 D读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商鞅变法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活动;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而 “四书五经 ”属于儒家经典。故排除 BD,AC是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最便捷的途径是 当兵打仗 ,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 “君王自命

22、天子 ,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 父母官 。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材料 “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 ”反映的是宗法制度。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 ,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 ”反映出父为 “家君 ”,君王为 “国父 ”, B表述正确; “父母官 ”的称谓并未体现 “皇位世袭 ”,且 A项仅从君王位置上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

23、主旨,排除 A; “父母官 ”的称谓并未体现 “男女平等 ”,排除 C; D表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符合题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认为,郡县制比西周 “封建亲戚 ”式的封建制度更具优越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 B郡县制废除了世家大 族 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的强大 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封建亲戚 ”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度下诸侯在诸侯国内拥有较大独立权以及家族权力的世袭性,郡县制建立了官僚体制,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点,所以说郡县制

24、冲击了权力的家族化。 A、 C均没有体现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B说法不符合史实; D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 “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 ,为加强皇权 ,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 ,称为 “中朝 ”或 “内朝 ”。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25、演变 中朝 史载:元代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其中的 “都省 ”应该是指( ) 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 政务,又称 “都省 ”。都省直接管理 “腹里 ”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十个行省管理。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都省之下,分设十省管理地方,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

26、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 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 B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 C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

27、说法错误的是( ) 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 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答案: D 试题分析: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初名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地处内廷,机构简单;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有官无吏,品级不高;其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兄弟三人,都以华为字,本无特殊寓义。彭德怀给自己起的号叫 “石穿 ”,鼓励自己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后来他依据论语中 “君子怀德,

28、小人怀土 ”的说法,改名彭德怀,意为自己不想升官发财、置办土地,而要做一个有道德、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 “彭德怀 ”这一名字基于( ) A宗法制 B传统习俗 C个人志向 D时代特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彭德怀给自己起的号叫“石穿 ”,鼓励自己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 ”,意在励志,改名彭德怀,“意为自己不想升官发财、置办土地,而要做一个有道德、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 ”,可以反映出彭德怀个人志向是 “做一个有道德、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 ”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

29、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两种法律制 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D国民党放弃一党独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信息判断,该情况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宪法的法律效力, B可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抗日是主题, C可排除; D表述明显错误;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39年 5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 “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

30、神的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共表示 “基本上拥护此纲领 ”,并在党内外做出了明确部署。中共做出如此积极的回应主要是基于该运动 ( ) A合乎国共两党合作方式的需要 B符合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符合调动国人坚持抗日的抗战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9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 “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的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倡导国人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符 合调动国人坚持抗日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日,中共做出如此积极的回应,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胡锦

31、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分析四个选项, 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也不符合史实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各自领导自己的军队,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敌后战场抗日活动,国民党主要是正面战场抗战,而不是共同领导,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关于 “半殖民地半封建

32、社会 ”最准确的含义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半殖民地相对于完全殖民地来讲的,中国近代丧失部分国家主权,但始终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社会而言,指的是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但同时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影响到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综合题 ( 7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

33、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 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 “国民全体 ”作为 “国家主权 ”拥有者的崇高地位, 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4、。( 2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2分)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 “将权力关进牢笼 ”的?( 3分) 答案:( 1)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分) ( 2)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2分) (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加强监察的措施。秦朝在中央设置 “三公 ”,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 “监察官 ”是御史大夫。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制定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 本目的是为皇权服务,巩固统治。 ( 2

35、)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据材料二可知,唐代 “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 ”是指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即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相互制约,加强皇帝的权力。 ( 3)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 1912年革命党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 “将权力关进牢笼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行责任内阁制,直接目的是限制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 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 110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

36、,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世纪 70年代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生

37、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的主要原因。 (2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49 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分 )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分 ) 答案: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个设问要求回答

38、近代中国人没有民主权力的原因,这要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近代中国近 110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全面,从社会性质出发回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 2)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社会主义民 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 3)依据材料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

39、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总结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 1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 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 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 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 1931年处理“九一八 ”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

40、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 我们效法之处的 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 鲁迅 “日本研究 ”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 自五四以来, “人民外交 ”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 1)结合当时的历史从人民群众、外交官

41、员的 角度分析造成材料一中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同时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 4分) ( 3)结合材料一、二,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4分) 答案:( 1)民国建立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某些政府和外交官员妥协退让 ,损害国家利益。 (4分 ) ( 2)态度 :反对殴打外交官员 ,反对盲目排日情绪。 (2分 ) 建议 :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 ,学习人家长处 ,强大自我。 (2分 ) ( 3)观点具有合理性 :民众把国家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 ;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 ,有商量的 ;要理性、实际的维护国家

42、利益 ,增强综合国力。(4分 ) (或:观点不合理性 :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 ,因为 “人民外交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 ;人民外交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 4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结合背景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民主运动的发展,而从材料中可直接找出 “人民外交 ”等,只要能回答到帝国主义侵华、民主主义发展等即可。 第( 2)问,从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有 “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 ”等,可以得出鲁迅反对排日,而主张研究和学习西方强国,吸取西方列强的长处,振兴国家。材料二内容简短,语言通俗易懂,易于组织答案:

43、。 第( 3)问具有开放性,对于 “人民外交 ”既不能绝对赞同也不能完全反对,任选一个角度解答即可。赞成可以从这些方面总结: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 ”,可得出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 , 要理性、实际的维护国家利益 , 不能把国家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弱国无外交,外交成败关键在国家实力。不赞成的思路, “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 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 ”,是可以理解的,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 , “人民外交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 12分)外交是

44、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 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 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分 )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 早在 8 月, 我们支持 “两个中国 ”的想法。 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

45、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的原因。 (4分 ) 材料三: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 10年一小变、 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 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 1919年、 1949年和 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个周期新中

46、国外交政策的 “战略性调整 ” 的具体表现( 5分) 答案:( 1)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3分) ( 2)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他们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分) ( 3)战略性调整: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分) “一边倒 ”、 “另起炉灶 ”和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外交方针。( 3分)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47、、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甲午战争对中国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中国之巨祸 ”体现了甲午大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 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体现了甲午大败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体现了甲午大败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 2)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 问题进行表决 ”, “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可知,这个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的原因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3)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