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2904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 (b),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小题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 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 b中 分别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发现,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蒸发、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区域内降水量减少。故选 C。 【小题 2】植被

2、覆盖率越低,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越差,在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变化越大,洪峰时间越提前,所以 对应 阶段, 对应 阶段。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桂林山水甲天下 ”是赞美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人们将这里的自然景观归为 “四绝 ”, 即簪山、带山、幽洞、奇石。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 1】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这首歌形象地说明,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旅游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 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必要的闲暇时间 旅游偏好 旅游动机 A B C D 【小题 2】桂林山水的美

3、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小题 3】目前影响桂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是:( ) A游览的价值 B环境的承载量 C交通的通达性 D旅游接待能力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材料中的歌词说明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旅游者应该具备有时间和有钱,仅具备这两点还不够,还得有旅游动机。故选 D。 【小题 2】桂林山水自然景观归为 “四绝 ”: 簪山、带山、幽洞、奇石,这些都是视觉方面的形态特征,所以桂林山水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形象美。故选 A。 【小题 3】桂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山地丘陵地区,地表崎岖不

4、平,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方便,所以影响桂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的通达性。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生态旅游一般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的形式和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人们对环

5、境的认知和重视,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不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 “末日旅游 ”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下列题。 【小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澳大利亚大堡礁 大兴安岭森林 西湖风光 A B C D 【小题 2】 “末日旅游 ”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材料分析,全

6、球变暖导致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因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主要是雪山、冰川和一些海岛,如乞力马扎罗山雪峰、澳大利亚大堡礁(岛礁),而大兴安岭森林、西湖风光不会因全球气候变暖而消失。故选 A。 【小题 2】 “末日旅游 ”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使一些景点游客量大增,增加景点的环境压力,由于景点的承载力有限,过多的人流量会破坏环境。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 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当地旅行社向汤姆提供了一幅 “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 ”,帮助汤姆确定旅行的时间。回答下列题。 【小题 1】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

7、什么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从感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什么季节出行?:(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6 9月份,我国各纬度都是最宜欣赏季节,汤姆要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选择的季节最好是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夏季。故选B。 【小题 2】根据我国气候的季节特点可知,我国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各地气候差异不大,冬季南北温差大,各地气候差异大,所以从感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冬季来我国。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旅游地理

8、。 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 380多座,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读后回答下列题。 【小题 1】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 B花 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小题 2】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 A片麻岩 B砂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丹霞地貌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 ),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

9、的地形。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来分析,该地貌岩石为红色,岩层呈层状,地貌形态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符合丹霞地貌的特征。故选 D。 【小题 2】根据丹霞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该地貌的物质基础是红色砂岩或砾岩。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而形成。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自身的独特性 C有意识 地开发 D历史积淀 答案: A 试题分析: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0、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我国正大力发展 “红色旅游 ”,建立了多个 “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主题形象是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的红色旅游区是:( ) A以延安为中心的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 B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 C以遵义为中心的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 D以上海为中心的 “沪浙红色旅游区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党史知识可知, 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1、所以主题形象是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的红色旅游区当然是上海。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人生,旅游既是享 受,又是挑战。据此回答下列题。 【小题 1】关于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就是观光 B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消闲性活动 C旅游就是休闲度假 D旅游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小题 2】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构成要素的是( )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服务业 D旅游伙伴 【小题 3】近年来,旅游者的追求已从 “3S”(sun、 sea、 sand)转移到 “3N”(nature、nostalgia、 nirvalla),

12、下列旅游方式最能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 A宗教旅游 B虚拟旅游 C生态旅游 D商务旅游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消闲性活动,观光、休闲度假只是旅游活动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旅游的全部,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故选 B。 【小题 2】旅游活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旅游的主体 旅游者、旅游的媒介 旅游业、旅游的客体 旅游资源。所以旅游伙伴不属于旅游活动构成要素。故选 D。 【小题 3】 sun、 sea、 sand意为阳光、大海、沙滩, nature、 nostalgia、 nirvalla意思为自 然、怀

13、旧、涅 “3N”旅游让心灵沐浴在大自然中( Nature),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关系的怀恋( Nostal-gia)中,只有生态旅游才具备。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下列题。 【小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小题 2】流域产沙量 (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

14、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小题 3】下图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等因素有关。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除了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外,还要了解该流域内的降水情况,所以还必须收集调查区的降水量分布图。故选 B。 【小题 2】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或平均都难以实行;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不能调查整个流域

15、内的产沙量;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就是整个流域内的产沙量,而且切实可行。故选 D。 【小题 3】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 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 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大迅速,当坡度未达到 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 ”,回答下列题。 【小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16、:(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 数少 【小题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小题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乙为东部季风区,由于甲位于内陆,离海远,故受海洋水汽影

17、响小,气候干旱;而乙位于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半湿润地区。 【小题 2】乙自然区属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纬度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秦岭淮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再到针叶林。故选 A。 【小题 3】 丙区为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适合种植农作物。所以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 境的差异。 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

18、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城镇及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河流的绿洲地区,所以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故选 D。 【小题 2】分析图中古今城

19、镇的位置变化可以发现,当代城镇的位置往季节性河流的上游迁移,古代的城镇位于现在的沙漠之中,说明河流水量减小,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故选 B。 【小题 3】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规模的扩大,如果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上游过度引水, 会导致下游缺水,绿洲萎缩,排灌不当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土地荒漠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题。 【小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 地带的是:( )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

20、地区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早年因为经济欠发达,产量不大,能源自给率不是很高,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能源产量增长很快,后期能源自给率应该很高,超过 100%。与之对应的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 。故选 C。 【小题 2】根据我国能源的产销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判断,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对应: 为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 地带的应该是目前能源自给率高的西部地带,也就是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前者煤炭资源丰富,后者水能丰富,而当地能源需求有限。东北地区为重工业基地,自身能源需

21、求量 大,青藏地区能源生产量很低。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B C D 【小题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引起大气污染 造成资源浪费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 B C D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用秸秆作为原料发展沼气,生产的沼气可以发电,提供生活能源。沼液、沼渣用作肥料还田,有利于

22、提高土壤肥力。故选 D。 【小题 2】图中显示,大面积焚烧秸秆,释放出烟尘、灰烬,引起大气污染,在农田里焚烧秸秆,热量没有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焚烧后的灰烬作为肥料没有什么有机质,只剩些矿物养分,对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影响不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综合题 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0分 )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 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 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 用水权的管理与水费的征

23、收等; 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8分) (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4分) (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 原因又是什么?( 4分) ( 4)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工作? (至少答出两点 )( 4分) 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4分) (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

24、水能资源丰富。( 4分) (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分) ( 4)维护流域生态 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试题分析: ( 1)根据日本的国土面积及轮廓特点、地形、气候等来分析。日本国土狭小,所以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水流急,为季风气候,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 2)日本河流的水流急、流程短等水文水系特征决定了日本河流不利于航运,但水能资源丰富。 ( 3

25、)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按夏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来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从供求关系来分析。 ( 4)可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 发的经验来回答。本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 1)图中 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 B

26、城却是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的景象?( 4分) ( 2)图中 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地貌;在 E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 4分) ( 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4分) 答案:( 1) A处纬度较低,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在山顶因海拔较高而出现永久性冰雪。 B处虽然纬度较低,但因海拔较高,夏季不热,冬季处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 4分) ( 2)喀斯特 E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分) ( 3)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云南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保证社会稳

27、定;可以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扩大交流等。( 4分) 试题分析: ( 1) A处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可以从垂直地域差异方面来解释,此处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 B城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的景象说明冬季不冷夏季不热,是因为地形和锋面的影响。 ( 2) D处位于云贵高原,是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之一。火山地热景观与岩浆活动有关,可以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板块的边界内能集中,地质活动频繁。 ( 3)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来回答。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可以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旅游地理。 读下列图

28、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8分) 资料一:敦煌莫高窟为已有 1 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哈密地处新疆的东大门,有绿洲民族风情游、大漠风光游、巴里坤草原风光和伊吾河谷风光游,游人可在一天之内游遍 “新疆 ”风光。 资料二:上述区域相关资料示意图。 ( 1)据图中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 2分) ( 2)每年 4月 份大量的鸟儿飞去青海湖的鸟岛繁殖, 6月就陆续的飞走。请据此说出去鸟岛赏鸟的最佳时间并说明欣赏该景观应把握的关键。( 2分) (

29、 3)每年夏天,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完敦煌莫高窟后,乘坐敦煌至乌鲁木齐的火车,途经哈密到吐鲁番旅游,而去哈密的游客很少。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分) ( 4)据所提供资料分析说明该区域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 答案:每小题 2分,共 8分) ( 1)敦煌所处地区年降水量 50 mm以下,气候干旱;风沙淹埋。 ( 2) 5月份为欣赏的最好时机,欣赏该类景观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 3)知名度低、旅游资源的特色不突出。 (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大于市场的需求,投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旅游设施等的浪费。 试题分析: ( 1)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说明外力的破坏作用比较小,主要是敦煌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风化、侵蚀作用比较弱,风沙淹埋,文物免遭破坏。 ( 2) 4月份鸟儿飞去, 6月飞走,当然 5月份是欣赏的最好时机。有季节变化的景观自然要把握观赏时机。 ( 3)影响游客数量主要有市场距离、交通、旅游资源的特点等,途经哈密却不去,自然是旅游资源吸引力不够,如知名度低、旅游资源的特色不突出。 ( 4)从资料二右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只有少数时候(十月份)游客数量超过地区接待能力,而大部分时间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大于市场的需求,说明投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旅游设施等的浪费。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