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9055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历史研究的原则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 ”,换言之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史观下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因此历史研究要 “不断的变动 ”即与时代同行。 A符合题意; B项对材料

2、理解不全面; C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史学常识 历史研究法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 “柴可夫斯基之夜 ”。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浪漫主义的文艺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答案: C 美术馆陈列着三幅世界名画,下列与名画顺序相对应的信息 ,正确的一组是 A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 B写实派、印象派、现代派 C写实派、抽象派、现代派 D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

3、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和所学根据所学可知,毕加索的少女为立体派绘画,属现代派;莫奈是印象主义大师,作品强调光与色;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具有写实主义的特征,因此 B符合题意;浪漫主义绘画的特征是内容丰富多彩、刻画人物的感情世界;古典主义绘画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碰撞与冲突 印象主义绘画 梁博和吴莫愁,这两个名字火爆网络与电视,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浙江卫视中国 好声音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 )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4、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且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娱乐节目,由此可见人们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进行娱乐消遣,因此 C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人们关注时事热点、把握社会信息或进行艺术鉴赏,排除 ABD 。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电视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 “近代化 ”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 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5、外国利器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B C D 答案: A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 “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 B洪仁 、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答案: D 孙中山说: “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

6、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这里的 “井田之遗意 ”应指 A实行土地私有 B实行土地国有 C实行集体耕作 D实行个体耕作 答案: B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答案: B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 “赶英超美 ”的口号, 1958年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

7、 “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主张;进入 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 D 在 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 W 汤姆生在展望 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 “乌云 ”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C 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

8、生。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电影播映员 火车司机 电视节目主持人 -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 电影播映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 网络管理员 C电视节目主持人 电影播映员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D电影播映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影, 20世纪前期电视发明,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计算机和网络,所以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是火车司机 电影播映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 网络管理员,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科技成果诞生的时间 温家

9、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 “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的成就是 ( ) A杂交水稻 “ 南优 2号 ”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C成功研制 “两弹一星 ” D实施希望工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指的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或是中国人在科学方面的首创。根据所学可知只有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方面的杂交水稻 “ 南优 2号 ”培育成功体现了这一点, A符合题意; BC两项美苏都走在我们前列; D不属于科技创新。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农业科技 新中国刚

10、刚建立,就召开了 “工农教育会议 ”,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任务已基本完成,从教育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排除 A项;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排除B; 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人民教育是其性质,为国家建设服务是其目的,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

11、化与科技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956年 7月 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 ) A “双百 ”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

12、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明了允许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体现了毛泽东在文学艺术领域内提出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A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与材料主题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双百方针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 “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 “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 (牛顿 )氏之天 算格致 ”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严复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他借助西方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

13、理论,而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世论。因此 B符合题意; ACD均与严复思想无关。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追寻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进化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 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

14、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 “契约协定 ”,协定的双方都应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类似的,只是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因此 C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议会立法限制国王权力,排除 A;材料中强调革命权利的前提是社会契约被破坏,排除 B;材料未反映出人生而有自然的权利,排除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社会契约论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 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

15、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 “正能量 ”标签。 “正能量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 “正能量 ”的标签( ) A提倡 “为政以德 ” B仁者爱人 C “克己复礼 ” D有教无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对正能量的解释为 “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根据所学可知 “为政以德 ”有利于社会安定,推动良好

16、的道德规范的形成, A符合正能量;仁者爱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健康的道德规范的形成, B符合正能量;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利于教育公平,是历史的进步, D符合正能量; “克己复礼 ”体现了孔子维护周礼,思想保守的一面,因此与题干中“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 ”要求不符,因此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D贵民

17、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主题是 “仁政 ”和 “经界 ”的关系。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经界 ”即土地的分界,与仁政的关系是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也就是说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赋役制度与仁政的关系,排除 A;未体现均贫富,排除C;君民关系也无体现,排除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孟子的仁政思想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 严而少恩 。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 C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和仁政,与材料中 “严而少恩 ”不符,排除 A;墨家强调 “兼爱非攻,交相利 ”等,排除 B;道家主张 “无为 ”、逍遥等,排除 D;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体现了 “严而少恩 ”,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的特点 北宋张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

19、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 “为天下开太平 ”、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四个选项中只有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体现了为国为民而不以个人福祸进行选择的社会责任感。 C符合题意; A强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 B强调格物致知; D强调儒家的义利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20、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方之所以把明夷待访录列为禁书,应从该书的内容对封建统治是否有利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主张,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因此 D 符合题意;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排除 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排除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21、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同美洲有了经济联系,甘薯在明朝传入我国,因此C 明朝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排除 A;农书为元朝王祯所著,排除 B;四洲志为清代林则徐所著,时间稍晚,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农学成就 公元 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 B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 N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为 “公元 751年 ”、 “唐朝 ”,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因此 B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技外传 如果举行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价值、 独特个性的是 ( )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

23、小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风俗画描绘的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月令,较为直观写实,不能体现独特个性,排除B;元杂剧和明清小说是市民文学,一般民众也能接受,排除 C D;草书的创作者多为文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章法,体现了其个性和审美价值,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草书 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 “莎士比 亚是这样一个 蒸汽挖掘机手 ,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莎士比亚为 “蒸汽时代 ”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B莎士比亚

24、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巨匠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 ”可以看出房龙是着重强调莎士比亚的巨大贡献在于肯定人、肯定人的价值,在于其对人性的挖掘。这与人文主义相符。故正确答案:为 B。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25、“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 ”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 “从 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体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因而可以看出是启蒙思想中的科学理性精神,“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 ”与之相符,故选 C。 A是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得救的自主权;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个人的感觉,而不是强调科学的态度; D 认为世界不可知,与材料中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相矛盾。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

26、展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理性主义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 “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 “人 ”的学问 C指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符合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排除 AD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排除 C;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发现自我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B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蒙昧中的觉醒

27、 苏格拉底发现哲学意义上的 “自我 ” 电视剧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 出现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 ”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清明上河图 C御书房悬挂着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D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的时间为唐朝,因此 B 符合题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 ”为宋词;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的绘画精品;八大山人为明末清初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代表,因此排除 ABC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的古代艺术 书法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

28、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 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 “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 ”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 )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答案: C 综合题 ( 25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 “经世致用之学 ”, 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

29、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 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 开始了。第二部分是 1919年 5月 4目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 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 五四运动本

30、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 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 “新启蒙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 “五四 ”传统的继承。 希望发扬 “五四 ”自 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 5月,亦即纪念 “五四 ”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 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中后期以来 “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产生的社会条件。( 6分) ( 2)据

3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并说明 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背景。( 6分) ( 3)概括材料二中关于 “五四运动 ”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 “新启蒙运动 ”的特点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3分) 答案:( l)社会条件: “经世致用之学 ”的产生;八股科举束缚思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的强化。( 6分) ( 2)理解: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 2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发展。( 4分,两点即可) ( 3)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

32、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 6分) 特点: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 3分,未说明 “变化 ”的 2分) 影响:促进了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 4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 (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

33、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 “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 魏书 高祖纪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 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

34、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 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 说明。( 9分) 答案: (1)改鲜卑姓为汉姓;让鲜卑族学说汉话;实行俸禄制;均田制。( 6分) (2)(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

35、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9分) 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 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选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

36、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 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 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

37、国革命记序 (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 意。(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 9分) 答案: (1)卢梭的政治观点: “天赋人权 ”说和 “人民主权 ”思想。( 2分)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革命进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充满了暴力和血腥。( 2分) 政治用意:对光绪屈服于顽固派压力,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发出的警示。( 2分)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

38、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 中山主张仿效美、法。( 9分)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 1978年 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 “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 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 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39、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 “点火 ”的含义。( 6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19781992 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9分) 答案:( 1)理解: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6分) ( 2)趋势:上升。( 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 4分)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