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29056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点来说,孔子开创了私学,有教无类也是孔子的办学思想,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而材料中有 “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可见材料认为六艺在孔子之前出现,因而 A、 C、 D都不对。另外,材料中

2、 “太卜 ”、 “ 外史 ”、“ 宗伯 ”是官职名,因而选 B是符合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 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 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文字西方资产

3、阶级民权平等学说 “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并未广泛融入中国大地,缺乏坚实的农村基础,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宣传西方思想的局限性,故答案:选 C, A项不符合题意, B D两项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原因 1918年东方杂志 发表文章 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 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马克思主义思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

4、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给时间信息 “1918年 ”可排除 A、 B两项, A项是在 19世纪60年代到 90年代, B项是在 19世纪末。材料中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 ”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 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因此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主要思想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 ”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 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族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

5、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主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权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生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 ”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 “民生主义 ”的内容。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内容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

6、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 (或 )许是感到寂寞了 ”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 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可以得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 “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 (或 )许是感到寂寞了 ”,由此可以看出缺少群众的参与,故选 C; ABD均不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局限性 邓小平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

7、,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 A破除迷信是早就已经开始的事情,而且迷信不属于本本,破除迷信重要但并不是这句话的主题 B实事求是是根本,是目的,破除本本的目的。但是这句话主要不是说实事求是而是怎样做才能实事求是,那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弄清那究竟是本本还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是生机所在。 D这句不体现,故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8、邓小平理论 精髓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 “这一发现 ”的表述 正确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证实了 “自然界无跳跃 ”原则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可知这一发现属于微观物理学,是量子理论。 B是爱因斯坦的相

9、对论,C是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理论时的理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因此 A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量子理论 对他个人来说, 只是一个小发明, 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 ”; “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 ”。这指的是 A相对论的推出 B量子理论的确立 C人类登月成功 D互联网的问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 “”可知,这是互联网上常用的符号,起初主要用于收发邮件,现在广泛运用于网上各种交流平台。故可以得知这是互联网技术更新的成果,选 D。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互

10、联网技术 1964年 6月 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批示说: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这说明 A毛泽东大力贯彻 “双百 ”方针 B “双百 ”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可知毛泽东揭示了当时的文艺界的突出问题,即党员喜欢搞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 “关于文艺问题的第二个批示 ”;故可以看出是 “双百 ”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挫折,选 B。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

11、放、百家争鸣 ”方针 贯彻过程 朱熹认为 “存天理,灭人欲 ”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 “似不可拘于大义 ”。这说明朱熹 A认为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认同人皆有私,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主张人欲与天理冲突时, “存天理,灭人欲 ” D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 ”可以看出朱熹并不笼统的

12、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而是有所区别,故选 D, ABC均与题干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英国的赫伯特 (15831648) 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学说在欧洲影响深远。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由此看来,自然神论的重要影响是 A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 B推动欧洲的启蒙运动 C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新阶段 D有利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

13、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 ”可以看出自然神论重视理性,这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相关,故选 B, A主要是用宗教来宣传改革思想, C项主要是人文主义, D项看不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核心思想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 “革命 ”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 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

14、的能力。从 “为了摆脱宗教神学统治,向宗教神学宣战,为真理而斗争 ”中可知,近代自然科学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选 B。 A项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C项是在 17、 18世纪,而近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D项说法错误,近代科学极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影响 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指出, “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 ”, “一切行之官法,有所费则国家承之,得利则归中饱 ”。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A坚决反对学习西方 B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C犀利批判洋务运动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5、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 ”,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思想; “一切行之官法,有所费则国家承之,得利则归中饱 ”是洋务运动中的各类企业的批判,故选 C,ABD均看不出。 考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问启蒙运动的不同点即特点。结合题干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

16、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可知是启蒙运动中的 “社会契约 ”思想,体现了民主的要求。 ABC都不对,属于启蒙思想家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家的相同点。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内容 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对艺术品的 “真实 ”复制和 “原貌 ”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艺术借助电

17、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 的传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电视电影艺术的发展使得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珍品得以向最广大的民众开放,同时也不失艺术的原貌;使得民众的精神生活极大地得到丰富;使得艺术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故选 A。 考点:史学常识(课标外) “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 “它 ”是哪种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8、。根据材料中的 “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可见材料中主要说明对于理性的反动,主要是浪漫主义;故选 B, ACD均不能体现。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的文学 针对 “地圆学说 ”,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 “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 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 竞不思在下之国 土人之倒悬 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 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

19、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 “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 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 ”。可见是涉及到万有引力的作用,故选 A, BCD均不能体现。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内容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 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 “理性 ”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答案:

20、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 ,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 ,从题干材料又能看出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 ,故答案:为 A。答案: BCD均不正确,儒家讲求等级,不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的总结,儒家对于佛道没有一直排斥,在汉初和魏晋时期出现佛、道、儒三教合流的现象。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 “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

21、”还说: “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 ”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李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材料的主要思想是 “强制性的力量 ”能够管理好国家,属于法家的与法家的严刑峻法类似。选项中只有 C项的指导思想是法家。 A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从秦朝 “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时期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社会中

22、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给出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独尊儒术,可以看出二者均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前者导致包括儒家在内的先秦经典被毁灭,知识分子遭受打击;后者使得儒家确立了政治上的正统地位,但是并不是为了使禁绝其他所有的学说,只是为了使得儒学在政治上的独尊地位而已。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王阳明在一首示 诸生诗

23、中说: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D人的是非善恶自固有的本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王阳明认为 “尔身各各自天真 ”,人的各方面都是天生的,是固有的。这反映了王阳明 “致良知 ”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

24、、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 为数学而数学 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 ”,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重实用,故答案:选 A项。 B 、 D两项是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C项叙述与题干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科技思想 “梨园 ”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 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

25、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在这里。杜甫将 “梨园 ”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元曲 B乐舞 C杂剧 D京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之精华,充分体现了盛唐王朝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和风土人情。元曲和杂剧盛行于元朝;京剧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故选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 化倾向

26、。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 B、 C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排除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绘画艺术 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 “(文人的贫穷 )由天地开辟以来 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 ”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

27、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原句为 “此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不知越几百千万年,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始称作者之圣,呜呼异哉! ”可以看出是文人的地位低下,无事可做,科举不能考,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故选 C,其他 ABD材料不能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 展 元杂剧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

28、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以前只知 “服从法律 ”到现在去 “检验 ”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 B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原因 “文艺复兴 ”被称为 “打破神学枷锁,高举 人文主义 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

29、,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 ”!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 主权在民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也有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的美术作品中,但其中的宗教人物是充满浓郁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作品更多反映的人类现实生活的幸福而非表达对宗教来生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答案:选 D, A项出现与宗教改革运动中, B C两项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521

30、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 于圣经,因为 “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 ,排除 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 B, 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

31、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 “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 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罗丹所谓的 “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 “因信称义 ”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 “十八世纪诸人物 ”实际是指启蒙思想家,本题实际是问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B错时

32、间不对,宗教改革是在 16-17世纪; C错在建立民主共和国,如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 D错在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主要是提倡人权;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 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3、根据材料中的 “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 “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可以看出这是反映直接民主。故选 B, ACD均不能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思想主张 综合题 ( 24分) 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1754年至 1901年。 第二阶段是 1902年至 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

34、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 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 “科学 ”、 “实验 ”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 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自 1949年至 1978年。 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 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 第四阶段自 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

35、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6分) (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 “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7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及其原因。( 7分) 答案:( 1)原因: 封建专制腐朽没落; 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本 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 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 印刷术的不断进步;( 6分,每个要点

36、 2分,任答 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1分) 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6分,每个要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 1分) 原因: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 (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 6分,每个要点 2分,任

37、答 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知识的再现能力。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条件和影响等,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军事、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对于本题则可以套用上面的模式,即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阶级关系等方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强化或者走向反动;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思想上的八股取士 禁锢民众思想,小说则开辟了另一条宣泄心声的路径;阶级关系上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需求增多。 (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再现能力。对于第一个小问,办学方针则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

38、的识记与再现能力;第二个小问则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对于 1917年和 1921年蔡元培和胡适的争论,我们可以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分析;材料中的时间就给我们一信息,即为新文化运动期间,所以只需要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即可。 (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历史的思维能力。对于第一个小问则直接可以从材料中归 纳得出;对于第二个小题则七八十年代的历史转换的背景中得出,由单一到多样或者多元主要是有与十一届单重全会的召开,使得思想的到解放,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和对外交流的频繁等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产生的背景

39、和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原因和内容;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但 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 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

40、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 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 1 5 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帝国 (指中国 )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 2 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 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 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 他 (中国皇帝 )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

41、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 风俗论 材料三 伏 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 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 美 )孟德卫 1500 1800 ,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 、伏尔泰的思想有哪些共同之处。原因是什么?

42、(10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更赞同谁的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6分 ) 答案: (1)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人民受到掠夺与奴役,没有自由民主;伏尔泰:认为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是政治与道德的统一,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4分 ) (2)思想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理性。 (2分 )用意:以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自己的理论服务。 (2分 ) 时代背景:政治上, 18 世纪法国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下; 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法国影响很大,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开展反

43、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的斗争,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6分 ) (3)答案:一:孟德斯鸠。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管理的原则是恐怖与奴役。 答案:二:伏尔泰。理由: 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参与商议军国大事;清代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明清以儒家仁政、德政思想治国。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达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 答案: 三:我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理由:他们站在不同立场对中国政治制度加以评论。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的情况与其观点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被加以赞扬;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中国君主集权与他

44、的观点相违背。 (观点和理由任选一点回答即可得 4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 “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 ”,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 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这两句话则可以看出孟德斯鸠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史专制国家,民众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收到奴役等;根据材料二 “他 (中国皇

45、帝 )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可以看出伏尔泰赞赏中国的政治组织,认为是良好的开明专制。 (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再现和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二者均是启蒙思想家,他们都有自由、平等、博爱、反对专制等思想;对于分析这个原因则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关系、社会基础等方面,具体来说则是,政治上的专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封建主的压迫;思想文化上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准备;阶级上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社会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这种题型,学生首先要标明态度,对或错或不全面、不科学等;对于赞成孟德斯鸠则是从政治上来解释,即为君主专制的强化(废丞相和 设置内阁,军机处的设立等);对于赞成伏尔泰主要是从明清时期政治上的皇权独尊是有大臣辅佐,并未达到绝对的独尊态势,经济上的发达,文化上的一定程度繁荣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内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背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