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905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 “郑人买履 ”和 “守株待兔 ”的典故应出自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郑人买履是一个中国历史典故,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出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 五蠹。所以答案:选 D。 ABC均不符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法家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 人 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该文应该发表于 A 1913年 B 1915年 C 1917年 D 1920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 人 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 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本题答案:应为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原创) “比较分析 ”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与旧

3、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相比,其建立的政权特点是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D工农大众的民主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旧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三民主义蕴含着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一致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是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新三民主义建立的政权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C项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

4、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 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材料中近代中国思路的历程,一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一是国粹轮到中西互补论再到中国本位论, A概括不够全面,排除。其归宿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论, B错误。天朝儒学道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属于西学东渐, D错误,排除。因此选择 C.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西学东渐 秦 “焚书坑儒 ”、汉 “独尊儒术 、康有为借儒学变革、袁世凯 “尊孔复古 ”、吴虞 “打倒孔家店 ”。对此

5、,符合史学常识的解释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 “历史都具有不确定性 ” C “历史全凭个人的理解 ” D “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为根据现实的需要来解释历史,对待历史事物。秦 “焚书坑儒 ”、汉 “独尊儒术 、康有为借儒学变革、袁世凯 “尊孔复古 ”、吴虞 “打倒孔家店 ”都是基于现实的需要,故 A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原创)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 12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国民革命时期 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6、B土地革命时期 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解放战争时期 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在 1924至 192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写的著作,所以排除 A项。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完备的标志是 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排除 C项。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指从新中国建立的 1949年至 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发表于 1957年,所以 D排除 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7、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重要历程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 “十一大 ”( 1977年)至 “十五大 ”( 1997年)五个大会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市场经济 ”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 ”、 “对外开放 ”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 “毛主席 ”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能力及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党的大会重点词汇变迁把握改革开放的脉络。 应该是 1992年十四大以后。 应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应是文

8、革期间。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应是 1987年十三大以后。这样排序应选 B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重要历程 下图为毛泽东关于 “双百方针 ”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A中共 “七大 ”的召开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 4月 2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而此时正处于社会主建设刚刚起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

9、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背景 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项科技成果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 知识判断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 “神舟五号 ”飞船成功发射 C中国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 ”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中 “空间技术 ”,排除 A项;据材料中 “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文化大革命 ”可判断时间是文革时期,排除 BD。 C项符合要求。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两弹一星 ” 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

10、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 “心灵的转向 ”、 “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 “知识的对象是善 ”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与题干中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 知识的对象是善 ”相符,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 在 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 是 A揭露社会的黑暗 B歌

11、颂反抗精神 C促进商业的发展 D推崇人文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日谈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朽,红楼梦描绘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故 A项正确; B、 C、 D三项都不是两者的相同点,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 都是偏颇的。 ”材料主要 强调了文艺复兴 A割断了欧洲的历史 B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C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D推动欧洲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

12、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 都是偏颇的 ”中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维新派反对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的主张,主张

13、学习西方制度为主体,实行君主立宪。 A与洋务派的观点相近,主张用西方科技辅助清朝封建统治,排除 A; B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也不主张西方的制度; D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相近,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排除 D; C 出自严复,认为若要以西学为用,则必需同时接受 西学之体即社会制度,否则就是一种 “牛体马用 ”的谬想,因此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 “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这一政治派别 A提出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答

14、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信息 “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可体现 “中体西用 ”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答案:为 B。 A项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 C项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 D项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的。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 ”“汉武以后学术思想虽统于一尊,儒家成为了百家的总汇,而 实开其先河。 ”材料中的空缺处应该填写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5、。荀子的思想与其他学派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性恶论与法家相通, B项正确。 AC均不能体现“百家的总汇 ”。 D项融合了百家思想,但不符合 “杂家的祖宗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 汉书 元帝纪载:宣帝曾近训斥太子与儒生们的关系过于密切,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宣帝所说 “自有制度 ”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周政 ”是指西周通过礼乐制度维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的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材料中 “霸道 ”是指法家思想, “王道

16、”是指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汉朝尊儒尚法,外儒内法,即儒表法里,答案:为 D。 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李贽说: “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 归凤求凰,安可诬也 !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儒学经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 “云从龙,风从虎 归凤求凰,安可诬也 ”,可以看出李贽支持自由

17、恋爱,反对封建礼教,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甘肃天水放马滩古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B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C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D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 A项是第一手资料; BCD却是间接资料。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提出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 “万世宝典 ”的医学书

18、籍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医药学成就;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 “万世宝典 ”,故 B 项正确;黄帝内经是奠定中医学基础;授时历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历法。为元代郭守敬编订。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医学成就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为 “风土之音 ”,即各地的民间歌谣。雅为 “朝廷之音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为 “宗庙之音 ”,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多歌颂祖先功业。 “王曰叔父,建尔 元子,俾侯于鲁。

19、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该诗句应出自 A诗经 鲁颂 B诗经 齐风 C诗经 大雅 D诗经 小雅 答案: A 试题分析: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可以翻译为:于是成王说道: “叔父,您诸子中择立其长,封于鲁地快快前往,要去努力扩土开疆,作为周室藩副辅屏障 ”体现的是对周的宗法制,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经 下图为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题诗是: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文人画,重视写意 C风俗画,刻画习俗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B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墨葡萄图最能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故本题选项。 ACD均不符合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 “人生教科书 ”,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据此可知 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 B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 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 D

21、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 认识人生 ”“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人生教科书 ”的信息可以看出,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故 C项正确,戏曲传播儒学,反对儒家伦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B项错误; D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戏曲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A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B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C行书、楷书、草书、隶书 D楷书、行书

22、、草书、隶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图片一为楷书、图片二为行书、图片三为草书、图片四为隶书,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贡献。解题时注意材料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

23、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可知这反映的是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 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抵抗派还没有付诸实践,故 A项错误; B项是指林则徐; C项是严复。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贡献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该观点主要认为 “中体西用 ”理论 A旨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 “中体 ”为 “西用 ”能

24、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 D。 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 B项材料没有体现; C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综合题 (原创)(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朱熹 黄宗羲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 “天下国家之大莫过于恤民 恤民之本,则又在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纲纪而已矣。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

25、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 “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 ”,中国 “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 他们还认为传统 “夷夏大防 ”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 “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 “古学复兴 ”运动。 摘编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 苏维埃乡村追求 (

26、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朱熹、黄宗羲三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3分)并进 一步指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 2分) ( 2)材料二的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 “类似于 ”西欧文艺复兴。( 4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 1931年间是如何从理论方面实现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 (3分 ) 答案:( 1)观点:孟子:实行仁政;( 1分)朱熹: “正君心 ”;( 1分) 黄宗羲:使学校成为限制君权的机构。( 1分) 思想:儒家民本思想。( 2分)

27、 ( 2)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 2分) 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 2分) 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 2分) 内容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2分) ( 3)理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在理论上指出了适合中国的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的正确道路。(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 1)孟子的主张在材料开头,之后在 “施仁政 ”的具体表现;材料中朱熹的言论是步步深入的, 由 “恤民 ”到 “正君

28、心 ”;黄宗羲观点的核心在结尾, “使学校成为限制君权的机构 ”。三人都是儒家思想家,共同点是儒家民本思想。 ( 2)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依据材料归纳。第一个省略号之前反映的是专制政体的影响;第一个省略号之后反映的是传统 “夷夏大防 ”的观念。古学复兴和西欧文艺复兴都借助于古代文化,内容上都批判旧的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文化。 ( 3)注意审理 “ 理论方面 ”,联系所学知识,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著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

29、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古学复兴;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历程 ( 20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 ,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 “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78年,中国首次派遣 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先河,之后 1877年、 1878年、 1885年又三次派遣留学生赴英、法、德等欧洲各国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西学。 1896年后,留日学生人数直线上升,1899

30、年是 200人左右, 1903年达 1300名,至 1905年,人数增至 8000人。在学习内容上, 1904年,中国留日学生 1300人中,学习文科的达 1100人。 摘编自我国近代留美学生群体研究、奏陈监管学务情形折等 材料三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1977年 9月 (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该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31、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邓小平重视科教的原因以及随 后十年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 8分) 答案:( 1)主张: “有教无类 ”的教育主张。( 2分) 变化: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 分) ( 2)变化:地域上,由留欧美为主到留日学生人数上升;( 2分)内容上,由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到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2分)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救国思潮由学西方物质层面深入制度层面;( 2分)日本作为东方落后国家,明治维新后国家迅速强大

32、,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 2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通便捷;可得 1分) ( 3)原因:文革动乱导致人才断层;( 2分)科学、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分) 措施: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83年邓小平提出 “三个面向 ”的教育方针; 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1)第一问由材料 “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可以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后一个问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教育格局是 “学在官府 ”,孔子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

33、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 子弟。 ( 2)留学教育的变化从两方面归纳,一是留学目的地由欧洲到日本;二是学习内容由科技到文科。对应变化,分析原因,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救国思潮由学西方物质层面深入制度层面;日本作为东方落后国家,明治维新后国家迅速强大,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 ( 3)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原因是十年文革导致中国人才出现断层;再者,邓小平认为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 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现代中

34、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 ( 14分)观念的革新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更多也更深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 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

35、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 1915年 9月敬告青年 材料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 “两个凡是 ”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 19751982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士大夫的 共同特征,(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些共同特征的思想背景。(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倡导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分) (

36、3)分析材料三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2分) 答案:( 1)特征: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分) 背景:儒学转型,理学兴起。( 2分) ( 2)新:自主、进步、开放、进取和具有科学精神等。( 4分) 时代精神:民主与科学( 2分) ( 3)实质:打破 “两个凡是 ”的束缚,解放思想。( 2分) 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 1)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根据材料概括,表现在道德、学业和责任感三方面,抓住

37、关键词, “道义德操 ”、 “学业境界 ”即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宋代儒学的时代特征分析其背景,即儒学转型,理学兴起。 ( 2)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 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思想解放 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核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