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法 B道、儒、法 C法、儒、道 D道、法、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概括。在 “百家争鸣 ”中,儒道法三大家的思想各有侧重,儒家侧重道德教化和仁政,以德治国。道家则注重顺依自然、与世无争、无为而治。法家则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用严刑苛法统治人民。所以,隐士派对应道家,参谋集团对应法
2、家,文化学派对应儒家。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法道思想 1956年 5月 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讲话中指出: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之类的阶级标签, 就是错误的。 ”“(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该讲话 A反映了科学文化工作政治化的方向 B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C打破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束缚 D促使 “科教兴国 ”战略的提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关键词是 “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 ”可见是学术上,“贴 标签是错误 ”可见不允许扣帽子,体现双百方针。恰恰与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时间上一致。 A、 C、 D三项时间不符。故选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陆定一讲话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神舟 5号 ”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4、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中齐奥尔科夫斯基用了一 个比喻的说法,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摇篮,人不可能永远不会走路,必将走出摇篮,即探索宇宙,飞离地球。 “蹒跚学步 ”应该是中国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故而应该是 A项。 B、 C项是军事科学,与题干无关。 D项 “神舟 5号 ”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不应是蹒跚学步,而是大步流星。故选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尽管流于诡辩 ,但重要的是, 拓展了哲学的领域 ,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 把哲学从天
5、国带到人间 。 ”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飞机场 “诡辩 ”,学生们应该知道智者学派善于诡辩。而且智者学派将哲学研究从自然回到人本身,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拓展了哲学领域。故选 A项。 C、 D两项是不可能的,因为西塞罗比康德、伏尔泰的时代要早很多,不可能评价康德和伏尔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6、查学生从图片对比变化中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先用排除法排除 A项,因为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 D项,宗教改革尚未发生。 B、 C 两项有一定的联系, B 项说人文主义深入人心不准确,因为拉斐尔正处于文艺复兴早期阶段,人文主义才开始传播,深入人心要等到启蒙运动时期了。 C项图一的圣母像表情呆板,模式单一,而图二的圣母闪烁着母性的慈爱光辉,故选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拉斐尔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 “火葬台 ”。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
7、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原因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现有的历史知识解决问题。首先注意时间是 1497年,地点是意大利,可见是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看关键词,焚烧 的物品是 “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 ”, “ 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 ”“ 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 ”,可见一是人们的娱乐物品,与天主教禁欲主义相违背,一是人文主义作品,与天主教精神垄断相悖。因此应选 A项。 C项当时的世俗
8、君主与天主教会也有矛盾。 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禁欲主义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本题的关键词 “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 ”,即反对个人的绝对自由,个人的权利应服从全体,全体的约定。 “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即应是民主社会而非专制。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应是 C项。其他三项都只侧重一个方面。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
9、运动 卢梭 下图所示名言中, “枷锁 ”的本质含义应是 A宗教压迫 B君主专制 C法律制度 D自然理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 主要考查启蒙思想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启蒙思想全面反对封建专制,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提供理想蓝图。所以到了 17、 18世纪启蒙思想的主要矛头是封建专制制度。 A项的宗教压迫是 14、 15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代的事。 C项、 D项不是枷锁,相反却是破枷锁的工具。故选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社会契约论 “作为成功科学的象征,成为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典范。这不仅开启了一个科学方法的新时代,也使
10、 18世纪成为一个信仰科学的时代。 ”这评价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C牛顿的经典力学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先看到时间是 18世纪,而 A项是 19世纪中期, B项、D项是 20世纪,可以排除掉。 C项牛顿力学体系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是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总结,将神从非生命领域中驱赶出去。故选 C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
11、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 “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 ”即原来的经济增长靠有机物经济(传统农业)现在靠无机物经济(近代工业)。 “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即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向矿物(煤炭),由此判断是蒸汽机。 C、D两项是科学理论。 B项时间不对。故选 A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蒸汽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 1888年赫兹发 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12、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此题的关键词是 “发现 引发了发明 ”,前因后果,前因是三个科学理论,后果是一系列电气发明。由此判断应选 B项。 A项未涉及社会面貌。C项看不出是社会的需要。 D项未涉及蒸汽机。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电气技术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
13、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本题实际考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南巡讲话时推动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宣言书。为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理论基础。其一个背景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内也产生意识形态的分歧,为此邓小平同志南巡,推动改革事业,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项错误,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十四大。 B项错误。 C项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故选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4、建立 邓小平南巡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要熟悉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各个时期的核心思想, 应是抗战期间新民主主义论, 应是 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 应是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应是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选 C项。 考点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著作 20世纪 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 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
15、大影响。 “它 ”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时间是 “20世纪 20年代中期 ”,先用排除法, A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而此时陈独秀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排除。 C项是 19世纪末,排除。 D项是 20世纪 20年代末,排除。只有 B项符合,恰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大革命。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某欧洲文
16、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 A Li Er B Xun Kuang C Meng Ke D Zhuang Zhou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将考查学生历史知识与英语翻译结合起来,很有创意。翻译过来就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要学生熟练掌握百家争鸣中各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就很容易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荀子,即荀况。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17、鸣 荀况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答案 :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 “王正 ”、 “ 王不正 ”两种结局。 “王正 ”则出现吉祥的天象(风调雨顺), “ 王不正 ”则出现恶劣的天象(贼气并见)。可见王的统治与天象密切相关,由此可知是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说。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天人感应
18、” 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 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 B “私欲 ”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 “私欲 ”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对历史概念(程朱理学)准确理解。本题考查对朱熹的 “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 “饥而食渴而饮 ”是正当的欲望,并不反对。故 D项错误。他又认为 “非礼勿视听言动,
19、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所以天理何人欲(私欲)的根本区别是是否符合 “礼 ”,私欲 B项错误。而 A项是心学。故选 C项,私欲就是超出 “礼 ”的不正当的欲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 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 路德。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 ” “他一方面大刀阔斧,摧毁传统思想的权威,替新时代做一种扫除的工作;同时他又提出许多天才的启示,替新时代做一种指导工作。他即为宋明道学放出极大的光芒,同时却也为清代思想开其先锋。 ”以上所说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李贽 C王守仁 D顾炎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对相似历史现象
20、比较的能力。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领袖,他建立了廉洁教会,简化了宗教程序,摧毁旧天主教的权威。而与之相似的中国思想家只有王守仁,王守仁发展改造了理学(道学),主张发明本心,顿悟,摆脱了过去理学家格物致知,一点一点地去做的方法,使儒学更加精炼。而 A项程颐是理学的开创者,无所谓中兴。 B项李贽是理学的叛逆者,异端者。 D项顾炎武是清代思想的代表。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心学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 ,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21、 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重视实用技术 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注重以实验为根据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主题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由 “建筑、水利、纺织、造纸术、火药、农业技术 ”可知注重实用,而 “物理成就不多、化学却并不突出、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可知理论科学不突出。这也是与西 方近代科学的区别,西方近代科学史实验科学,伽利略是实验科学之父。故 注重以实验为根据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特点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 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答案:
22、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悉历史地图,并能左图右史,培养历史时空观。地区 是长江流域,四个选项中只有 D项离骚是长江流域楚国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屈原是楚国大夫。其他三项都是北方代表性著作。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楚辞离骚 王韬认为: “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 师长 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 “默深先生 ”是指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关键词是 “师长 ”,即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实倡先声 ”即最早提倡,那么只有魏源符合。故选 B项。
23、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魏源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 “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 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康有为上书中强调 “诏旨一下,天下雷动 ”“ 庶政尽举 ”其实不符合以后的历史史实,只是康有为的主观想象。从教材中,老师的讲述中学生应该知道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不选 B。而 C项说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错误,当
24、时还没有变法。 A项看不出来。 D项正 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康有为 蔡元培在 1918年撰文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 “大学之所以为大 ”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一是注意时间和人物, 1918年正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其办学宗旨是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由题
25、干也可以看到, “万物并育 ”“ 道并行 ”即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唯心论与唯物论 ”“ 崇实论与理想论 ”“ 干涉论与放任论 ”都并列发展,可见,蔡元培的主要办学思想是 A项。 B项表述错误, C项、 D项不能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办学思想 郭沫若在 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 “不谋而合 ”,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 “完全相同 ”;最后, 马克思慨叹: “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看法与
26、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历史人物进行比较的能力。本题实际是比较孔子思想与马克思思想,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传统大同思想追求 “天下为公、和谐平等 ”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这种追求。孔子儒家思想所强调的 “修齐治平 ”与马克思主义以 天下为己任,公而忘私,解放全人类有相通之处。 A项错误, 1925年经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儒家思想以成为批判的对象。 C项不能体现。 D项错误,当时是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 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
27、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7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一些传教士所写的较高水平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西方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 “中国热 ”。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 “热 ”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 “欧洲文化优越感 ”。 马克 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我会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 道
28、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法律治理,用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任何导师,像孔夫子那样的先生,他们的威望和教诲很容易从这个帝国的某一角落传播到全国各地。没有人敢于抵制流行看法的洪流,后辈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对祖宗制定、世代相传、大家公认的成规提出异议。 ( 英国 )大卫 休谟 (17111776) 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休谟散文集 材料四:他们 (指启蒙思想家
29、 )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 18世纪欧洲出现一股 “中国热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化?( 2分)材料三中休谟对儒家文化持何种观点?( 2分)根据材料一、二、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伏尔泰和休谟对待儒家文化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 “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有哪些? ( 6
30、分) 答案: (1)原因:传教士把儒家著作带回欧洲并广为传播;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正在兴起);儒家注重 “仁 ”、 “德 ”的思想与启蒙思想有相通之处。( 3分) (2)原因:伏尔泰以儒家的道德学说为思想武器,批判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 2分)休谟观点:儒家文化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分)原因:休谟生活的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2分);而伏尔泰生活的 18世纪法国仍处于封建王朝专制统治之下。 ( 2分) (3)经济:经济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2分)宗教:反对教权主义和宗教迷信,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2分)政治:天赋人权、
31、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政治学说。( 2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要求一方面要结合材料找原因,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先尽量从材料中找,先找关键信息加以概括。 “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 ”“ 一些传教士所写的较高水平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西 方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可见欧洲传教士在中学西渐中起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也需要文化营养,正处于思想解放之中。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主张的大同理想和以德治国也是西方启蒙思想所需要的。 (2)此问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加以提炼。 “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
32、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可见伏尔泰认为中国儒家思想是最纯洁的道德,没有欺骗。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他认为中国人在孔子法规时代最幸 福,最值得尊敬,而反观法国,封建专制、宗教迫害、等级森严,所以他提倡中国儒家思想来冲击法国的封建专制、宗教迫害、森严等级。休谟的核心观点是三个同一, “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法律治理,用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 ”即无个性, “没有人敢于抵制流行看法的洪流,后辈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对祖宗制定、世代相传、大家公认的成规提出异议 ”,即没有人敢于反抗,提出异端思想,只能做顺民。对儒家文化持否定态度。第三小问
33、是个比较题,首先注意的应是时间和地域,二者生存年代不一样,所处国家、社会环境、经济水平不同,思想肯定是不同的。休谟所处的英 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伏尔泰所处的法国仍是封建专制。 (3)此问注意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要知道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加以分类和综合概括,梳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霍布斯、洛克的主要思想,从中找出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从经济方面、宗教方面、政治思想三大方面归类,此题参照必修三即可,如果延伸可参照选修二。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休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在书 (孔子改制考
34、)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 家的 “三世 ”说附会在一起, 。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 “据乱世 ”,而要达到所谓的 “太平世 ”,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 “据乱世 ”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 “升平世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 “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 ”的 “唯一朝士 ”,他还对皇上表示, “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 ”(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 )他曾向皇帝奏称, “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 ”。他还力请皇上销毁 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35、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 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 “三世说 ”明显受到西方什么思想的影响?( 2分)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 “太平世 ”的理想?(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 “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 层次 ”的主要表现。( 2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
36、文化因素。( 5分) 答案: (1) 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2 分)怎样实现: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分) (2)原因: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 2分)主要阻力:封建守旧势力强大,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2分) (3)表现:变革中国政治制度。( 2分) 因素: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阶级关系的变化;( 2分,答出 2点即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分) 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2分) 试题分析: (1) 此问要求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材料中康有为把中国政治制度分为
37、三个阶段 “据乱世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阶段,“升平世 ”(君主立宪制)阶段和 “太平世 ”(民主共和)阶段,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联系到世界历史西方思想,不难想到进化论也是认为人类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甚至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以进化论为指导。第二小问从材料中很容易得出结论, “必须先对 “据乱世 ”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即进 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2)此问要求学生既要准确孙家鼐言论的核心意思,又要把握其阶级立场,探求其对康有为前后不同的看法。孙家鼐作为国家官员,也深感国家危亡,力主改革变法,所以开始支持康有为,但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后,孙家鼐思想守旧的方
38、面便表现出来,可以说触及到守旧思想派的底线,故而反对康有为。这是他两面性的表现。这也是变法的主要阻力所在。 (3) 此问要求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教材所学知识。关键词是“甲午一战 ”即甲午战后,肯定是维新变法运动。文化上是继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后的又一反 思,尤其是败给日本,而日本恰恰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影响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因素无外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者三大块。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变法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20分) 材料一 朱熹是在 “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 ”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
39、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 “仁 ”、 “智 ”的术语。用 “智 ”来表述 “知 ”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 “仁 ”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 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 ”“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 ”“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 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 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
40、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 1917年 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 “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 ”, “思想道德必真必实 ”,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 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就道德和知识的关
41、系提出的主张。( 2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4分) 答案:( 1)关系: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 1分) 背景: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危机;( 1分)朱熹等儒学家有志于重振儒学伦理道德。( 1分) 主张:美德即知识。( 2分) (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进化论思想
42、。( 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意义:冲击了封建道德,促进思想解放;( 1分)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1分) ( 3)主张:以新道德来改造社会、拯救国家。( 2分) 原因: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袁世凯复辟帝 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追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每点 1分,最多4分) ( 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0分) 第二层次,所给答案:,只写出 “道德与社会发展 ”的单向关系,未进行论证;( 1分) 第三层
43、次,所给答案:,能够说出 “道德与社会发展 ”的双向关系,但未进行论证;或能体现 “道德与社会发展 ”的单向关系,有论证;( 2分) 第四层次,所给答案:能 够说出 “道德与社会发展 ”的双向关系,但只是单向说明论证;( 3分) 第五层次,所给答案:能够说出 “道德与社会发展 ”双向关系,并进行了双向关系的论证。( 4分) 试题分析:( 1)此问要求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苏格拉底材料未提及,须利用基础知识。此题的关键词 “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 ”,意思说没有智(知识)便不会有仁(道德),这与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相似。背景材料中指出 “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
44、危机面前 ”可见是儒家思想遇到危机,受到佛道德冲击。此题实际暗含三问, “观点 ”“背景 ”“主张 ”。 ( 2)此问需要学生逐条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 ”,即不进则退,没有先进公德,就会灭亡。 “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 ”,即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 ”即受天演论(进化论)的影响。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新民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期间,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作答。 ( 3)此第一小问需要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难度不大,关键词 “用新
45、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 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 ”即用新道德改造社会,达到国家富强。第二小问联系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主要史实,政治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进行。经济上民主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平等进化论的影响。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展开,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思想解放。 ( 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围绕 “道德与社会发展 ”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论述,必须有理有据,史论结合。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亮明观点,是什么关系。第二步加以论证,充分利用史实。第三步简单归纳 ,如 “综上所述 ”,尤其注意要论述双向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新民说;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用新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