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是否定式的设问。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有: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社会政治环境宽松;私人讲学之风兴起等等。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的确定是在秦朝时期,因此 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
2、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 “百科全书 ”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解题关键是找准两部书的共同之处。现代主义文学和 “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是二战后的作品,因此 A项和 D项错误;红楼梦成书于清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而人间喜剧则是 19世纪中期的作品,因此 C项错误;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
3、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明清小说 红楼梦;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 人间喜剧 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片信息可以解读出,该标志是汉字 “月 ”字的变形,所以它是中国的汉字,也是中国的书法,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但是一个字反映不出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4、为 B项。 考点:古 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 ;汉字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礼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董仲舒因为大夫心存仁义而减轻了处罚,这说明董仲舒断案的思想以儒家的 “仁爱 ”为主,以法家的刑法为辅,也就是 “礼主刑辅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5、变 汉代儒学 ;董仲舒的思想 王安石曾写诗道: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提取材料信息,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体现的是商鞅因为取信于民而使改革顺利进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
6、功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 “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 “复古开新 ”,主要体现在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复古开新 ”。先秦民本观念在明清之际思想中有所体现,这是 “复古 ”;工商皆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都可体现 “开新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内容 维基百科 “英国 ”词条介绍: “英国是
7、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有着当时 世界工厂 的称号,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亦有显著的贡献。 ”以下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狄更斯发表大卫 科波菲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时间信息 “19世纪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在 17世纪,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是在 20世纪,因此 错误; 是 英国 19世纪的成就,
8、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电气技术的应用 ;牛顿、法拉第 汉书载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以下关于这一主张评述正确的是 A时代迫切需要一种为统一天下作出理论解释的学术思想 B强调通过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 C该主张被采纳后,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遭到了禁绝 D主张大一统,强调依法治天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西汉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
9、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这一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禁绝或被儒学吸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A项是秦朝统一时期的法家思想;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 “依法治天下 ”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国外学者指出: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复兴古学,方使 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 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 之处。 ”该学者认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 ) A借助古典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C借助古代思想来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D借助古典文化来改造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
10、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理学和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 A项和 C项是文艺复兴的特点; B项符合文艺复兴,不符合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批判天主教神学,复兴人文主义净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内涵;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内涵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 “礼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
11、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的行为违反了孔子主张等级秩序的 “礼 ”,违反了董仲舒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的三纲五常思想,还违反了宗法制中的 “嫡 长子继承制 ”的原则,但是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和此无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汉代儒学 孔子的礼、三纲五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 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 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 答案: D 试题分
12、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 和西方传统文化 的比较。 A项、 B项和 C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崇尚通俗艺术,也非常崇尚高雅艺术,比如书法、绘画、古代的诗歌等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书画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3、,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是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出自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是抗战前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 是出自 20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考 查报告。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 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
14、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 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冯太后崇尚 “汉法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实行了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赋税征收严重不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冯 太后非常推崇 “汉法 ”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背景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15、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和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属于心学内容,因此 B项和 D项较容易排除。关键是 A项较难排除,理是精神,气是物质,“理先气后 ”是两者的共同点,但 “理气一体 ”即理存在于万物之中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了,因此 A 项错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和心学比较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16、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 题是否定式的设问,注意是从 “主观动机 ”方面解答。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都是主观目的;而 “洛阳是政治经济中心 ”则是客观目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必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的原因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 “好皇帝 ”,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 “明君 ”去代替 “暴君 ”。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 A孟
17、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以维护统治,董仲舒提出 “君权神授 ” 因此 A项和 B项错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因此 C项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不是 “较早 ”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成立人民教育出版 社 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18、针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注意本题给出的时间限制 “建国初 ”。 “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召开开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等都是建国初期的活动;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初期的文化教育 “反躬践实,穷 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
19、九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 ”的信息可判断出,这位思想家应该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其他三个选项军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B改变更戌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的经济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要求解答的是 “保甲法的作
20、用 ”,由所学知识可知,保甲法实行兵农一体,即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有增强了国防力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B项和 D项叙述的不是保甲法,保甲法没有保证军粮的供给,因此 C项也错误。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保甲法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当时财产较多的是那些工商业奴隶主,因此工商业奴隶主获得的利益最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1、项。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财产等级制度 宋人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 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 。 ”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 ”,材料中的学士词的风格是豪放派词风,因此与此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南宋豪放派代表辛弃疾。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宋词 辛弃疾 假如你
22、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 诗经 春秋 道德经 礼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学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 ”。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因此你必须要学的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汉武帝设立太学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 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
23、洲 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活动,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允许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组织学术聚会,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各种社团组织,特别是一些大学更成为传播启蒙思想的重要基地,但是并不是欧洲所有的国家都这么开明和开放,因此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活动 儒家的经典 “四书 ”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
24、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比较容易,解题的关键是回忆教材知识。儒家经典中的 “四书 ”是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整理提出的,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本书,朱熹逐一对其进行注释,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和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生必学的经典。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四书 综合题 ( 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 :“夫
2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 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 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我们反 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再答常乃德(古
26、文与孔教)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 “仁 ”?( 2分) (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 8分) ( 3)据材料四,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作出了怎样的评论?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 6分) 答案:( 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 )。( 2分) ( 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 4分) 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4分) ( 3)评论: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
27、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2分)合理性: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考生阅读 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明要实现 “仁 ”就要宽容待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说明要实现 “仁 ”就要推己及人,也就是要帮组别人。 第( 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二中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
28、治, 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的信息体现的是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中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的信息体现的是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 “依据 ”一 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第( 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第一小问概括材料即可,第一句话是肯定儒家思想在古代的价值,第二句话则是认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第二小问是对儒家思想的评价,解答时要综合上述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语言要简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中国传统
29、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二程和王阳明的思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 “尊孔复古 ”逆流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 “西学 ”,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 19世纪 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年一 18
30、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 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世纪 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10分) (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 8分) ( 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
31、义?( 2分) 答案:( 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 2分)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2分)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6分) (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2 分)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 6分)(任答其中 3点即得 6分) (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问比较容易。
32、 “创办者 ”和 “内容 ”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 “中国知识分子 ”、 “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等信息。 “原因 ”一问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材料给出的信息是 “外报传入中国 ”,然后紧扣 “19 世纪七十年代 ”的信息从经济、政治、西方文化等角度来解答。 第( 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核心内容 ”可由材料中 办报者的身份以及 “宣传变法图存 ”的目的得出。 “特点 ”可从办报的主体、办报的数量、报纸分布地区、报刊的社会影响等角度提取材料信息解答,注意语言的简练。 第( 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设问可转化成 “
33、国人自办近代报刊在当时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提取材料信息 “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这体现了近代报刊对维新变法的促进作用。其次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报刊对中国出版业、大众传媒、思想解放、文化普及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 报刊 ( 16分)材料一:阅读下面的图片: 材料二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
34、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 ( 1)以上作品中,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 2分)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不得摘抄原文 )( 6分) ( 3)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1)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 2分) 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 6分) (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
35、,便利了文化教育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2分)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 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2分) 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条件。( 2分) ( 3)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抓住 “世俗化 ”的关键信息, “世俗化 ”就是反映民间习俗,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可反映出。 “世俗化 ”潮流出现于北宋以后,所以 “原因 ”一问,紧扣 “宋代以后 ”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第( 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
36、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信息并用所学知识叙述。 “造纸 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体现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思想解放和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 ”体现了火药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体现了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第( 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的能力。通过比较两段材料,可以发现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用途是不一样的,结合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这是双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对科技的不同态度而造成的。 考 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世俗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