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2906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B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 D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A正确; B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B正确;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C正确; D新型材料聚酯纤

2、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制成的,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 已知: 2H2(g) O2(g)=2H2O(l) H 571.6 kJ mol 2CH3OH(l) 3O2(g)=2CO2(g) 4H2O(l) H 1452 kJ mol H (aq) OH (aq)=H2O(l) H 57.3 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为 571.6 kJ mol 1 B同质量的 H2(g)和 CH3OH(l)完全燃烧, H2(g)放出的热量多 C H2SO4(aq) Ba(OH)2(aq)= BaSO4(s) H2O(l)H

3、 57.3 kJ mol D 3H2(g) CO2(g)=CH3OH(l) H2O(l)H 135.9 kJ 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H2(g)的燃烧热为 285.8kJ mol 1, A错误; B、 1g氢气和 1g甲醇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是 ,所以同质量的 H2(g)和 CH3OH(l)完全燃烧, H2(g)放出的热量多, B正确; C、由于存在硫酸钡的溶解平衡,溶解吸热,因此反应热不是 57.3 kJ mol 1, C错误; D、已知: 2H2(g) O2(g)=2H2O(l) H

4、571.6 kJ mol 1, 2CH3OH(l)3O2(g)=2CO2(g) 4H2O(l) H 1452 kJ mol 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3 ) 2 得到 3H2(g) CO2(g)=CH3OH(l) H2O(l) H 131.4 kJ mol 1,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应用与计算 常温时,将某浓度的 CH3COOH溶液与 pH 13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若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则下列有关所得混合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后溶液 pH 7 B所得混合溶液中 c(Na )c(CH3COO )c(H )c(OH ) C所

5、得混合溶液中存在 c(CH3COOH) c(CH3COO ) 0.05 mol L 1 D混合后溶液中存在 c(Na ) c(H ) c(CH3COOH) c(CH3COO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常温时,将某浓度的 CH3COOH溶液与 pH 13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醋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 pH大于 7,A 错误; B、所得混合溶液中 c(Na )c(CH3COO ) c(OH ) c(H ), B 错误; C、二者恰好反应时,醋酸的浓度等于氢氧化钠的浓度,即醋酸浓度是 0.1mol/L,则隔绝物料失衡可知所得混合溶液中存在 c(CH3COOH) c

6、(CH3COO ) 0.05 mol L 1, 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混合后溶液中存在 c(Na ) c(H )c(OH ) c(CH3COO ),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溶液酸碱性、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下图为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为 Cm(H2O)n的物质一定是糖类 B微生物所在电极区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正极反应式为: MnO2 4H+ 2e Mn2 2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组成为 Cm(H2O)n 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例如醋酸, A 错误;B微生物所在电极区是负极,失去电

7、子,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 B错误;C放电过程中, H 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移动, C错误; D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反应式为 MnO2 4H+ 2e Mn2 2H2O,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 方案 实验 目的 验证 FeCl3对 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除去 CO2气体中混有的 SO2 比较 HCl、 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验证 FeCl3对 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时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A错误;

8、 B、煤油隔绝空气,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阴极氢离子放电,同时产生氢氧根,然后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 B正确; C、碳酸钠也能吸收 CO2,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错误; D、盐酸易挥发生成的 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硅酸钠溶液产生硅酸沉淀,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过量 SO2气体通入氨水中: SO2+2 NH3 H2O =2 NH4+ + SO32 +H2O B向 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 2Fe2 2I 2Cl2=2Fe3 I2 4Cl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

9、少量碳酸氢钠溶液: Ba2+2OH-+2HCO3- = BaCO3+2H2O+ CO32- D硝酸铁溶液中滴加足量 HI溶液: Fe3+ + 3NO3 +12H+ +10I = Fe2+ + 5I2 + 3NO + 6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将过量 SO2气体通入氨水中生成亚硫酸氢铵,方程式不正确, A错误; B向 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 4I 3Cl2=2Fe3 2I2 6Cl , B错误;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C错误; D铁离子也能氧化碘离子,则硝酸铁溶液中滴加足量 HI溶液发生氧化

10、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 + 3NO3 +12H+ +10I = Fe2+ + 5I2 + 3NO+ 6H2O,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某苯的衍生物,含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分子式为 C8H10O,其中不跟 NaOH溶液反应的衍生物种类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跟 NaOH溶液反应,说明不存在酚醛基,只能是醇羟基或醚键,则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是苯甲醇或苯甲醚,共计 2种,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 实验题 ( 15分) 现有含 CaO杂质的 CaC2试样。设计以下实验,测定 CaC2试样的纯度。 (反应

11、方程式为: CaC2 + 2H2OCa(OH)2 + C2H2),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装置,完成该实验。 ( 1)制取 C2H2最好选 中的 ,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各接口 AE的顺序 ): 。 ( 2)若实验时称取的试样为 1.4g,产生的乙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mL,此试样中 CaC2的质量分数为 _。(保留 3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实验室从如下图标签的试剂瓶中取少许钠进行燃烧实验,实验后发现还有少许黑色固体生成。从反应物及实验操作猜测:该黑色物质可能为炭与另一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题意和图示回答下面问题: ( 1)装置图 中 A的名称 _。 ( 2)此氧化物可能是 _

12、或 _(写化学式) ( 3)对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作如图所示探究 实验 I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_; 仅通过实验 ,用最简步骤能快速确定黑色氧化物的组成,请完善该设计。(限选试剂:稀盐酸、 KSCN溶液、 10%H2O2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相关离子方程式 取少量实验 中的澄清溶液,加入试剂 。 。 。 答案: ( 1) 丙 (1分 ) E、 C、 D、 B ( 2) 91.4(或 0.914)。 ( 1)坩埚 (1分 ) ( 2) FeO Fe3O4 ( 3) 检验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有炭,同时溶解氧化物 适量的 KSCN溶液 (1分 ) 如果溶液显红色,则黑色氧化物为 Fe3O4,

13、反之则为FeO Fe3+3SCN- Fe(SCN)3 试题分析: ( 1)碳化钙溶于水发热,不能保持块状,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制取 C2H2最好选 中的丙装置。要测定碳化钙的纯度,需要通过排水法测量乙炔的体积,因此连接顺序是 E、 C、 D、 B。 ( 2)若实验时称取的试样为 1.4g ,产生的乙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mL,乙炔的物质的量是 0.02mol,则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碳化钙的物质的量是0.02mol,质量是 0.02mol64g/mol 1.28g,所以此试样中 CaC2的质量分数为。 ( 1)根据装置的结构可知装置图 中 A的名称是坩埚。 ( 2)由于含有杂质铁,因此产

14、生的黑色氧化物可能是 FeO或 Fe3O4。 ( 3) 由于黑色氧化物中还可能 含有碳,因此实验 I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检验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有炭,同时溶解氧化物。 检验铁离子一般用 KSCN溶液,而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据此可以检验,则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实验 中的澄清溶液加入适量的 KSCN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则黑色氧化物为 Fe3O4,反之则为 FeO,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SCN- Fe(SCN)3。 考点: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以及物质检验实验探究 填空题 ( 14分,每空 2分)四种短周期元素 A、 B、 C、 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原子

15、半径大小 : ABCD 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如下: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请写出 D2C2分子的结构式 _, A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2)丁物质与乙互为同系物,在相同条件下其蒸气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 36 倍,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 1组峰,写出丁物质的结构简式 。 ( 3) A与同周期的 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EA5在热水中完全水解生成一种中强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以 Pt为电极, KOH为电解质溶液 ,两极分别通入乙和 C的单质可组成燃料电池,该同学想在装置 中实现铁上镀

16、铜,则 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一段时间后,测得铁增重 128g,此时 b 极通入气体的体积是 L(标准状况下)。 答案:( 14分,每空 2分) ( 1)第 2周期、 A族 ; H-O-O-H Cl2+H2O H+ + Cl +HCO ( 2) C( CH3)4 ( 3) PCl5+4H2O H3PO4+5HCl ( 4) CH4-8e-+10OH-=CO32- +7H2O 22.4 试题分析:( 1)根据三种模型可知分别是水、甲烷和次氯酸。则根据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ABCD可知 D是 H、 B是碳元素, C是氧元素, A是氯元素。氧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 A族。双氧水的结构式为 H

17、OOH 。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l2+H2O H+ + Cl +HClO。 ( 2)丁物质与甲烷互为同系物,在相同条件下其蒸气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 36倍,则相对分子质量水 72,所以是戊烷。核磁共振氢谱只有 1组峰,说明是新戊烷,则丁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C( CH3) 4。 ( 3) A与同周期的 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EA5在热水中完全水解生成一种 中强酸和一种强酸,该化合物是五氯化磷,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PCl5+4H2O H3PO4+5HCl。 ( 4)铁上镀铜,则铁是阴极,所以 a是负极,通入的是甲烷,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 +7H2O。一段时间后,测

18、得铁增重 128g,即析出铜是 2mol,转移 4mol电子,所以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需要乙炔是 1mol,因此时 b极通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是 22.4L。 考点:考查元素、物质推断的有关应用 14分 )氮的化合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资源,又会给环境造成危害。 氨气是一种重 要的化工原料。 ( 1) NH3与 CO2在 120oC,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 CO2(g) +2NH3(g)( NH2) 2CO(s) +H2O(g),在密闭反应容器中,混合气体中 NH3的含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 A点的逆反应速率 V(逆) ( CO2) B点的正反应速率 V(正) ( CO2)(填 “”“

19、=”或 “C (NO3 ) C (NO2 ) C (OH ) C (H+)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 A点氨气的含量是变化的,这说明 A点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而 B点达到平衡状态。 A点到 B点的氨气含量降低,这说明 A点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 A点的逆反应速率 V(逆) ( CO2)小于 B点的正反应速率 V(正) ( CO2)。根据图像可知起始时氨气和CO2的体积相等,设物质的量均是 1mol,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是 xmol,则生成水蒸气的物质的量是 0.5xmol。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是 0.2,则,解得 x 0.75,所以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 0.75、 (

20、2)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氨气和 CO2的体积之比是 2: 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由于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则二者的体积之比是 2: 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c2( NH3) c(CO2)。 ( 3)已知: N2( g) +O2( g) =2NO( g) H= +180.6 kJ mol-1, C( s)+O2( g) =CO2( g) H= 393.5 kJ 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即可得到炭粉还原一氧化氮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 s) +2NO( g) =CO2( g) +N2( g) H= -574.1kJ mol-1。 ( 4) 9.2gNO2

21、和 Na2CO3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 0.1mol, NO2的物质的量是0.2mol,这说明氮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到 5价,另外一半降低到 3价,则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NO2 + CO32- = CO2 + NO2 +NO3 ;若生成的 CO2完全逸出,由于亚硝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则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 (Na+)C (NO3 ) C (NO2 ) C (OH ) C (H+)。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计算、平衡常数、盖斯定律应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 【化学选修 2:化学与技术】( 15分) 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 MgO、 Fe2O3、 Al2O3、 S

22、iO2组成的。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 1)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 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_ 。 ( 2)进行 操作时,控制溶液的 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见下表),则沉淀物 A的主要成份为 ,沉淀物 B的主要成份为 。 氢氧化物 Fe( OH) 3 Al( OH) 3 Mg( OH) 2 开始沉淀的 PH值 1.5 3.3 9.4 ( 3)若要从沉淀物 A中提取出某种可用于工业冶炼铝的原料,应先向 A中加入 溶液(填物质化学式)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过滤、灼烧。请写出通入 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为确定产品

23、 aMgCO3 bMg( OH) 2 cH2O中 a、 b、 c的值,称取 18.2g样品完全分解后,测得产生 6.6gCO2和 8.0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a=_、 b=_、 c=_。 答案:( 1) Fe3+、 Al3+ ( 2) Al(OH)3、 Fe(OH)3 (各 2分) CaCO3 ( 3) NaOH AlO2- +CO2+2H2O=Al(OH)3+HCO3- ( 4) 3、 1、 3( 3分) 试题分析:( 1)只有二氧化硅与乙酸不反应,因此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 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Fe3+、 Al3+。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pH控制

24、在 7 8时形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则沉淀物 A 的主要成份为 Al(OH)3、 Fe(OH)3。加入氢氧化钙的同时再通入 CO2,则可以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沉淀物 B的主要成份为 CaCO3。 ( 3)若要从沉淀物 A中提取出某种可用于工业冶炼铝的原料,该原料应该是氧化铝。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铁是弱碱,因此应先向 A中加入 NaOH溶液将氢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 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过滤、灼烧即可得到氧化铝。通入 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 +CO2+2H2O Al(OH)3+HCO3。 ( 4) 6.6gCO

25、2和 8.0g Mg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0.15mol、 0.2mol,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水 18.2g6.6g8.0g 3.6g,物质的量是 0.2mol。则根 a: b: c 0.15: 0.05: 0.15 3: 1: 3,即 a 3、 1、 c 3。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与应用 【化学 选修 3:物 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前四周期元素 X、 Y、 Z、 W、 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X原子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 Y原子的 L层有 2个未成对电子; Z与 Y位于同主族; W的 +2价简单离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与 Ar原子相同; R原子的 d轨道上有

26、 3个空轨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R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 ( 2) X、 Y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 3) X的常见单质分子结构中 键数目为 。 ( 4)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根离子空间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 5)某矿物晶体由 Y、 W、 R三种元素组成,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则该矿物的化学式为 ,若已知该晶胞的边长为 a c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用含 a、 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 Ar3d24s2 ( 2) NO ( 3) 1 ( 4)正四面体 sp3 ( 5) CaTiO3 136/a3NA

27、(3分 ) 试题分析:前四周期元素 X、 Y、 Z、 W、 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X原子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则 X是氮元素; Y原子的 L层有 2个未成对电子,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因此 Y是氧元素; Z与 Y位于同主族,则 Z是 S; W的+2价简单离子核外电子 层排布与 Ar原子相同,则 W是 Ca; R原子的 d轨道上有 3个空轨道,则 R的原子序数是 18+2+2 22,即 R是钛元素。 (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钛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Ar3d24s2。 ( 2)由于氮元素的 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因此 X、 Y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 N O

28、。 ( 3) N的常见单质分子是氮气,氮气含有三键,则结构中 键数目为 1个。 ( 4)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根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由于 S元素不存在孤对电子对数,因此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 Ti原子的个数是 81? 8 1,含 Ca原子是 1个,含O原子是 61/2 3个,则该矿物的化学式为 CaTiO3;若已知该晶胞的边长为 a cm,所以有 ,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数、第一电离能、杂化轨道、空间构型、共价键以及晶胞的计算等 推断题 【化学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分子式为 C8H

29、10的有机物 A与氯气反应生成产物有多种,产物之一 B可发生下列转化合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 成醛或酮: 物质 C可发生银镜反应。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B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 由 D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 ( 3) 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 种,其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种。 ( 4)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可用卤代烃和镁在醚类溶剂中反应制得。设 R为烃基,已知: RX+M

30、g RMg X (格氏试剂); 根据以上信息,用 C物质和格氏试剂合成另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在合成过程中所用的格氏试剂的化学式为 (用 X表示卤原子),合成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 (填编号) A加成反应 B加聚反应 C氧化反应 D缩聚反应 答案:( 1) 氯原子( 1分) ( 2) OHCC6H4CH2OH+2Ag(NH3)2OHNH4OOCC6H4CH2OH+2Ag+3NH3+H2O nHOOCC6H4CH2OH HO-CO-C6H4CH2O-nH+(n-1)H2O ( 3) 6 4 ( 4) CH3CH2MgX ACD(选对 1个或 2个,得 1分;错选或多选不给分 ) 试题分析:

31、( 1)根据 D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简式可知 A是对二甲苯, C能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C中含有醛基,则根据已知信息可知, B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的官能团名称氯原子。 ( 2) C中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OHCC6H4CH2OH 2Ag(NH3)2OH NH4OOCC6H4CH2OH 2Ag 3NH3H2O。由 D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羧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方程式为 nHOOCC6H4CH2OH HO-CO-C6H4CH2O-nH+(n-1)H2O。 ( 3) 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能发生水解反应,这说明分子中含有酯基,其酯基如果是甲酸苯酯,则另一个取代基是甲基,有 3种。还可以是苯甲酸甲酯、乙酸苯乙酯、甲酸苯甲酯,共计是 6 种。其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甲酸形成的酯类,有 4种。 ( 4)格氏试剂可以引入羟基,则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需要苯甲醛与CH3CH2MgX发生反应得到羟基。 C中含有醛基和羟基,因此需要把羟基氧化为羧基,醛基与格氏试剂反应引入羟基,最后发生缩聚反应即可,答案:选 ACD。 考点:考查有机物制备与合成的有关分析与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