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2906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云南省部分高三 1月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是 A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 “催化转化器 ”,使有毒的 CO和 NO反应生成 N2和 CO2 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 SO2最终生成 CaSO3,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 CO2、 SO2,从而使雨水的 pH 5.6形成酸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 “催化转化器 ”,能使有毒的 CO和 NO反应生成 N2和 CO2, A正确; 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

2、SO2最终生成 CaSO4,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B错误;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错误;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 SO2,从而使雨水的 pH 5.6形成酸雨, CO2不能形成酸雨,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元素 n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元素 O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属于 区。 ( 2) k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该分子是 (填 “极性 ”或 “非极性 ”)分子。 (

3、3)第三周期 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左下图,其中序号 “8”代表 (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 ( 4) i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右下图乙所示。则晶胞中 i原子的配位数为 。 答案:( 1) 3d54s1( 2分) 第四周期, 族( 2分) d ( 2)角形(或 V形)( 2分) sp2( 2分) 极性( 1分) ( 3) Si( 2分) 2 ( 2分) ( 4) 12 ( 2分)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 a是 H, b是 Li, c是 C, d是N, e是 O, f是 F, g是 Na, h是 Mg, i是

4、 Al, j是 Si, k是 S, l是 Cl, m是Ar, n是 Cr, o是 Fe。 ( 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4,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 Cr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式 3d54s1。元素铁的原子序数是 26,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 族,属于 d区。 ( 2) S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 SO2,中心 S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是 ,所以 SO2的分子构型为 V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该分子是非 极性分子。 ( 3)第三周期 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左下图,其中序号 “8”的元素形成的单质熔点最高,因此该元素是原子晶体硅,元素符号为 Si;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因此电负

5、性最大的是 Cl。由于氯气的熔点仅比 Ar高,所以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2。 ( 4)铝是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根据晶胞结构可知以立方体的顶点为中心与该顶点距离最近的铝原子共计含有 12 个,则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12。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负性、杂化轨道、分子极性以及晶胞结构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将 2 mol Cl2通入到含 1 mol FeI2的溶液中: 2Fe2 2I 2Cl2=2Fe3 4Cl I2 正确; Cl2过量, Fe2 、 I 均被氧化 B 用 Cu电极电解 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2

6、Cl -2e =Cl2 正确; Cl 优先于 OH 放电 C 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溶液中: SO2 H2O ClO =HClO HSO3- 正确; H2SO3的酸性强于 HClO D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 Mg2 2HCO3- 4OH = Mg(OH)2 +2CO32 2 H2O 正确; Mg(OH)2比 MgCO3更难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氯气过量,离子方程式为 2Fe2 4I 3Cl2 2Fe3 6Cl 2I2,A错误; B、铜是活性电极,则用 Cu电极电解 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 B 错误; C、次氯酸钠具有强

7、氧化性,能把 SO2 氧化生成硫酸,方程式错误, C错误; D、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碳酸钠 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 (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 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 (O2 )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 a、 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 O2放电的 a极为电池的负极 B O2 移向电池的正极 C 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 2H2 4e 2O2 =2H2O D a极对应的

8、电极反应为 O2 2H2O 4e =4O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电子流向 a电极,因此 a电极正极, A错误; 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 O2 移向电池的负极, B错误; C、 b电极是正极,氢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2H2 4e 2O2 =2H2O, C正确; D、 a极是负极,氧离子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2O2 4e =O2,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25 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 ) c(CH3COO ) c(H ) c(OH ) B 0.1 mol L 1

9、Na2CO3溶液与 0.1 mol L 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2c(Na ) 3c(CO32 ) 3c(HCO3-) 3c(H2CO3) C 0.1 mol L 1NH4Cl溶液与 0.1 mol L 1氨水等体积混合 (pH7): c(NH3H2O)c(NH4+)c(Cl )c(OH ) D 0.1 mol L 1Na2C2O4溶液与 0.1 mol L 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H2C2O4为二元弱酸 ): 2c(C2O42 ) c(HC2O4 ) c(OH ) c(Na ) c(H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

10、大于醋酸根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 c(CH3COO ) c(Na ) c(H )c(OH ), A错误; B 0.1 mol L 1Na2CO3溶液与 0.1 mol L 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根据物料失衡可知 2c(Na ) 3c(CO32 ) 3c(HCO3-) 3c(H2CO3), B正确; C 0.1 mol L 1NH4Cl溶液与 0.1 mol L 1氨水等体积混合 (pH7),这说明铵根的水解程度小于氨水的电离程度,则溶液中: c(NH4+) c(Cl )c(NH3 H2O) c(OH ), C错误; D 0.1 mol L 1Na2C2O4溶液与 0.1 mol L 1H

11、Cl溶液等体积混合 (H2C2O4为二元弱酸 )生成酸式盐,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c(C2O42 ) c(HC2O4 ) c(OH ) c(Cl ) c(Na ) c(H ),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有 X、 Y、 Z、 W、 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Z、 W同周期, Z、 M同主族; X+与 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Z2- W-; 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 X2M型化合物 B由于 W、 Z、 M元素的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

12、素 Y、 Z、 W的单质晶体中含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元素 W和 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 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此 Y是硅。 X、 Y、 Z、 W同周期, Z、 M同主族; X+与 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X是 Na, M是 O, Z是 S。离子半径: Z2- W-,则 W是 Cl。 A X、 M两种元素能形成 X2M型化合物,也能形成过氧化钠, A错误; B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水的沸点在 W、 Z、 M元素的氢化物种最高, B错误; C元素Y、 Z、 W的单质晶体中含有的作用力分别是非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

13、作用力, C错误; D氯元素和氧元素的某些单质氯气和臭氧等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的有关应用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 II: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溶液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无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实验 I:振荡后静置,溴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把蔗糖碳化,然后氧化生成SO2,因此实

14、验 II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B正确;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溶液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NO。NO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 NO2,所以广口瓶内不可能始终保持无色, C错误;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因此当光束通过体系时有丁达尔效应,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 4种,则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一氯代物的种类数是 A 2种 B 4种 C 5种 D 7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苯的一氯代物有 4种,这说明分子中还有 4类等效氢原子。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是 1

15、 氯环己烷,氢原子分为 5类,所以一氯代物的种类数是 5种,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 实验题 15分)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 FeS2和少量 FeS(假设其他杂质中不含 Fe、S元素,且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变化),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将 m 1 g该黄铁矿石的样品放入如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的石英管中,从 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 2Fe2O3+8SO2 4FeS + 7O2 2Fe2O3+4SO2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将乙 瓶

16、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 1)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 ( 2)反应结束后乙瓶中的溶液需加足量 H2O2溶液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H2O2可以看作是一种很弱的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表达式即可)。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 4) 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 _(填 “偏大 ”、“偏小 ”或 “无影响 ”)。 ( 5) 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 ( 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四次滴定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消耗 KMnO4溶液体积 /mL 25

17、.00 25.03 20.00 24.97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Fe2+) _。 答案:( 1)提供反应物 O2,排出装置中生成的 SO2使之完全被乙吸收( 2分,两点各 1分) ( 2) Na2SO3+H2O2 Na2SO4+H2O( 2分) H2O2 H+HO2-( 2分) ( 3) 或 (或其他合理答案:) ( 2分) ( 4)偏大 ( 2分) ( 5) 250mL容量瓶( 2分,没写规格得 0分) ( 6) 0.5000mol/L ( 3分,无单位扣 1分) 试题分析:( 1)矿石煅烧需要氧气,所以不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提供反应物O2,同时可以排出

18、装置中生成的 SO2使之完全被乙吸收。 ( 2) 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镍具有还原性,可被双氧水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a2SO3+H2O2 Na2SO4+H2O;双氧水是一种二元弱酸,则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H2O2 H+HO2-。 ( 3)根据流程图可知硫酸钡的质量是 m2g,则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矿石中硫元素的含量是 100%。 ( 4) 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溶液中将引入多余的铁元素,从而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偏大。 ( 5) 中将滤液稀释至 250mL,因此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250mL容量瓶。 ( 6)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误差

19、大,设去,因此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是 25.00ml。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该稀释 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Fe2+) 0.5000mol/L。 考点: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填空题 ( 14分) I氮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涉及物质为气态) ( 1)上图是 1 mol NO2和 1mol CO反应生成 CO2和 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 NO2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 2)在 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 2N

20、H3(g) H”、 “=”或 “”、 “=”或 “( 1分) C( 2分) ( 2分) 、( 1) HCN( 1分) B( 1分) ( 2)中性( 1分) CH3COOH与 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可知CH3COO-和 NH4+在相等浓度时的水解程度相同( 2分) c(NH4+) c(Cl-) c(H+) c(OH-)(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热 H 368kJ/mol 134kJ/mol 234kJ/mol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2(g) + CO(g) CO2(g) + NO(g) H 234kJ mol-1

21、。 ( 2) 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平衡常数减小,因此 K1 K2。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之 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因此容器内 N2、 H2、 NH3的浓度之比为 1:3:2不能说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 a错误; b v(N2)正 3v(H2)逆不能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错误; c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则压强是减小的,因此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

22、达到平衡状态, c 正确;d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错误,答案:选 c。 在 400 时,当测得 NH3和 N2、 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mol和 2mol、 3mol时,即浓度分别是 2mol/L、 4mol/L、 6mol/L,则此时浓度商 0.5,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该反应的 v(N2)正大于 v(N2)逆。 、( 1)电离常数越小,酸性越弱,因此酸性最弱的是 HCN; A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电离常数增大, A错误; B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

23、 B正确; C加少量的 CH3COONa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 C错误; D加少量冰醋酸电离程度减小, D错误,答案:选 B。 ( 2)由于 CH3COOH与 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因此 CH3COO-和 NH4+在相等浓度时的水解程度相同,所以溶液显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H4+) c(Cl-) c(H+) c(OH-)。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和电离常数应用等 ( 14分)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 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Cu+ =Cu2+Cu。大多数 +1价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 Cu2

24、O、 CuI、 CuCl、 CuH等。 ( 1)在新制 Cu( OH) 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不溶物的颜色为: ,某同学实验时却有黑色物质出现,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 ( 2)在 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 KI溶液可能发生: a.2Cu2+4I- =2CuI(白色 )+I2 b.2Cu2+2Cl-+2I- =2CuCl(白色 )+I2。 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是 。 A SO2 B苯 C NaOH溶液 D乙醇 ( 3)一定条件下,在 CuSO4中加入 NH5反应生成氢化亚铜( CuH)。 已知 NH5是离子晶体且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请写出 N

25、H5的电子式: 。 写出 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 将 CuH溶解在适量的稀硝酸中,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 4)常温下,向 0.20 mol 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当溶液的 pH = 6时, c(Cu2+)=_mol.L 1。 已知: 答案:( 14分)(每空 2分)( 1)砖红色, CuO (2) B (3) 2CuH + 2H+ =Cu +Cu2+ + 2H2 6、 16、 6、 3、 4NO、 8H2O 2.210-4 试题分析:( 1)在新制 Cu( OH) 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

26、酸和水,因此生成不溶物的颜色为砖红色。氧化亚铜不稳定容易转化为黑色的氧化铜,因此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 ( 2)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则需要把碘萃取出来,所以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苯,答案:选 B。 ( 3) 已知 NH5是离子晶体且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这说明该离子化合物是由 H-和铵根两种构成的,所以 NH5的电子式为 。 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Cu+ Cu2+Cu,则 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H + 2H+ =Cu +Cu2+ + 2H2。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铜转化为硝酸铜,还原产物是 NO,另外还有水和氢气生成, 1molCu

27、H失去 2个电子,硝酸作氧化剂得到 3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 6CuH 16HNO3 6Cu(NO3)2 3H2 4NO 8H2O. ( 4)溶液 pH 6,则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水 108 mol/L,所以根据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溶液中 铜离子浓度是 2.210-4mol/L。 考点:考查醛基的性质、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度积常数应用等 【化学 化学与技术】( 15分) 铈、铬、钛、镍虽不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 1)二氧化铈 (CeO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 CeO2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可生成 Ce3

28、+, CeO2在该反应中作 _剂。 ( 2)自然界中 Cr主要以 +3价和 +6价存在。 +6价的 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 +3价的铬。写出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 ( 3)钛( Ti)被誉为 “二十一世纪的金属 ”,工业上在 550 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 NiSO4 x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镀镍、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 (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 )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向滤液 中加入 FeS是为了除去 Cu2+、 Zn2+等杂质,除去 Cu2+的离子方程式为 。 对滤液 先加 H2O2再调 pH

29、,加 H2O2的目的是 ,调 pH的目的是 。 滤液 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NiSO4,加 Na2CO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 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 。 答案: )氧化 (2分 ) (2)Cr2O72 +3SO32 +8H+ 2Cr3+3SO42 +4H2O(3分 ) (3) 4Na+TiCl4 Ti+ 4NaCl(2分 ) (4) FeS+Cu2+ CuS+Fe2+ (2分 ) 氧化 Fe2+(2分 ) 除去 Fe3+ (2分 ) 增大 NiSO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 (或富集 NiSO4)(2分 ) 试题分析:( 1)二氧化铈 (CeO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

30、CeO2在稀硫酸和 H2O2的作用下可生成 Ce3+,其中 Ce的化合价从 4价降低到 3价,得到电子,因此 Ce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 2)自然界中 Cr主要以 +3价和 +6价存在。 +6价的 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 +3价的铬,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 +3SO32 +8H+ 2Cr3+3SO42 +4H2O。 ( 3)工业上在 550 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则氧化产物是氯化钠,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a+TiCl4 Ti+ 4NaCl。 ( 4) 硫化铜的溶解度小于氯化亚铁 ,因此氯化亚铁能与铜离子反应生成

31、硫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Cu2+ CuS+Fe2+。 由于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需要转化为铁离子而除去,因此对滤液 先加 H2O2的目的是氧化 Fe2+,调 pH的目的是除去 Fe3+。 由于滤液 中硫酸镍的浓度小,因此通过这两步的作用是增大 NiSO4 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 (或富集 NiSO4)。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冶炼以及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 推断题 【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15分)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 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 1)化合物 的分子式为 _

32、,其在 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化合物 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化合物 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 _;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能与饱和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化合物 的结构简式为_。 ( 4)反应 中 1个脱氢剂 (结构简式如 )分子获得 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 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 ( 5) 1分子 与 1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 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_; 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 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1) C5H8O4 ( 1分) H3COOCCH2COOCH3+2NaOH

33、2CH3OH+NaOOCCH2COONa( 2分)( 2) HOCH2CH2CH2OH+2HBrCH2BrCH2CH2Br+2H2O( 2分) ( 3) OHCCH2CHO( 2分) CH2 CHCOOH( 2分) ( 4) ( 2分)( 5) ( 2分) 8(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的分子式为 C5H8O4,分子中含有 2个酯基,则其在 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3COOCCH2COOCH3+2NaOH 2CH3OH+NaOOCCH2COONa。 ( 2) 与甲醇发生酯化 反应生成 I,则 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OOH。 发生银镜反应生成

34、,则 的结构简式为 OHCCH2CHO, 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则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2CH2OH。醇与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 HOCH2CH2CH2OH+2HBr CH2BrCH2CH2Br+2H2O。 (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2CH2OH。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能与饱和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说明分子中含有羧基,因此根据分子式可知一定还含有碳碳双键,则化合物 的结构简式为 CH2 CHCOOH。 ( 4) 分子获得 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 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这说明分子中含有苯环,则碳氧双键均变为酚羟基,因此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 ( 5)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形成碳碳单键,则 1分子 与 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类似反应 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2个苯环、 1个碳碳三键,所以 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 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同分异构体判断以及方程式书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