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2907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载:公元前 546 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 “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 ”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 “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 )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答案: D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 “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 ”这表明罗马法( ) A是人是万物尺度思想的起源 B强调法律的人人平等原则 C是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起源

2、D包含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最后完成于公元 530年左右。根据所学可知古罗马文明是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而人是万物尺度是古希腊思想家普罗塔戈拉提出的,因此 A 项逻辑关系错误。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就是天赋人权,因此 C 项逻辑关系错误。题目所涉及的信息无法体现法律的人人平等,排除 B;“不可枉屈一人 ”的规定从侧面说明了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因此符合人文主义精神,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蕴含的精神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

3、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 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答案: C “那时( 15世纪末)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 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裂缝 ”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 “巨人 ”仍处

4、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 “牢狱 ”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 “巨人的力量 ”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D 哲学家罗素认为, “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 ”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C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 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 答案: C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 “必不可少的恶 ”,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

5、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设问条件是启蒙思想家都主张什么,亦即共同点。根据所学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卢梭主张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排除 A;他们都不主张消灭私有制,排除B;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 D;这些思想家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强制工具,但因其恶,还要在利用时对其权力加以限制。 C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启蒙思想的共同点 在西方文化中, “人文精神 ”通常指 “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 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 17-1

6、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牧师 ” 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 答案: D 有位学者把 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答案: B 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 摩尔指出: “没有新的原则在 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 18、 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

7、。这里 “新的原则 ”是指 ( )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答案: A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 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答案: C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 “国会山 ”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

8、名称命名的 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 C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 2名组成 C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下院支持成为

9、惯例而不是上院,排除 A; 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院由每州 2名组成,排除 B;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拥有权力的是联邦不是帝国议会,排除 C; D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 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国 1875年宪法 “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 ( ) 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 B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 C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 A 公元前 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

10、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经商致富 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答案: B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答案: A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

11、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比较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 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 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

12、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C 1911年 11月 20日,大公报刊载 “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 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 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 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 3篇。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近

13、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A B C D 答案: A 文献通考记载:开宝 (宋太祖年号 )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 (携带 )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下列有关材料中的 “券 ”,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标志着飞钱的诞生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抑商政策的转变 答案: C 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 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如一座亭子,烟

14、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 即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 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A B C D 答案: B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 “海禁一政策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夜市出现 A B C D 答案: C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 “一切文明民族

15、的生命攸关 ”的新工业。其中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 )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对应的是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建立了同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 ”的新工业对应的是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因此排除 AC;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是自然经济,其结构是男耕女织,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换言之自然经济就是 “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鸦片战

16、争后,西方经济入侵冲击了自然经济,家庭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因此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的表现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 B符合题意。 D项不是表现而是影 响。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经济结构的变动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答案: C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 -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

17、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答案: D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 “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一本剧之各幕,均有其截然不同之变化。诗则只在和谐节奏中转移到新阶段,令人不可划分 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 ”这表明他认为( ) A中国文化常在和平中得到延续性发展 B中西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不同 C中国古代文化以诗词为主,艺术欠缺 D西方文化时断时续,带神秘色彩 答案: A 综合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 “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 “永远不可转让;

18、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 “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 是无可争议的 ”,但 “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 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 “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

19、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 “雅各宾派专政 ”),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9分) 答案:(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6分) ( 2)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 “人民主权 ”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

20、6分) 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 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 “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 “应该规 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 马丁 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 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

21、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 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公开书 ”销量这么大?( 7分) (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 “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推动了 “点燃了整片森林 ”的力量还有哪些?( 8分) 答案:(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 上面都印

22、有一句话, “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 ”。以下是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分) 1949年单页版、 50版、 53版、 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 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 75版的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改为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81版改变了 53版以来 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 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 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 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 400万本,80

23、是因私护照 答案:从护照上的文字看, 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 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 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 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从技术上看, 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护照

24、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10分)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 阻力究竟来自哪里? 孝文帝 “反腐 ”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 “使者 ”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 “财产与收入不符 ”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 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1978 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

25、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 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材料三 1948年 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 “公示高官国外财产 ”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 “官员财产公示 ”之争 ( 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 2分)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 2分)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

26、家的哪些原则?( 4分)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 行立法的政治前提。( 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6分) (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 3分)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 2分)制度:监察制度。( 2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 3分) ( 2)原则: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主权在民。( 4分)前提:英国 19世纪议会的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2分) 原因: 178

27、7年宪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民众积极参与监督。( 6分) ( 3)目的:为挽救国民党因解放战争不利局面和政治腐败引发的统治危机。( 3分)原因:财产公示会触及国民党官僚集团的利益。(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 ”和 “孝文帝反腐 ”“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 ”可知材料一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监察制度。古代监察制度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和权臣,而这些人往 往倚仗权势贪腐,因此皇亲国戚、权臣贪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

28、推广的主要阻力。之所以形成反腐效果不佳,主要和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有关: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其权力和职能有限;材料强调 “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则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 (2)材料二中提到英国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来规范官员财产公示,因此可以得出:法律至上;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均如实公示财产,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则体现了分权制衡; 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是人民对官员的监督,体现了主权在民。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表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突出

29、的表现是一系列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这成为了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有材料中的 “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 ”可以看出: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 “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 ”可以看出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 “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可以得出民众积极 参与监督; “、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道德改革法和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 ”可以得出: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再结合美国的政治特征 两党制,一旦某党执政期间出现腐败问题,往往会被在野党攻击,失去民众的支持,因此只能在制度框架

30、内行使权力。而这一切都是美国 1787年宪法提供的保障。 (3)材料三所示时间为 1948年,此时政治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官员的腐败造成战场失利,失去民心,引发国统区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蒋经国此时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是为挽救国民党因解放战争不利局面和政治腐败引发的统治危机。蒋介石在 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利用特权不断膨胀,一旦公示财产,势必会触及国民党官僚集团的利益。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监察制度;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

31、发展 美国 1787 年宪法 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国民决心通过正式选出的国会中的代表而行动,为了我们和我 们的子孙,确保与各国人民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和自由带给我们全国的恩惠,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并制定本宪法。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其福利由国民享受。 日本国民期望持久的和平,深知支配人类相互关系的崇高理想,信赖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公正与信义,决心保持我们的安全与生存。我们希望在努力维护和平,从地球上永远消灭专制与隶属、压迫与

32、偏见的国际社会中,占有光荣的地位。 我们相信,任何国家都不得只顾本国而不顾他国,政治道德的法则是普遍的法则,遵守这一法 则是维持本国主权并欲同他国建立对等关系的各国的责任。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46 年 (昭和 21年 )11月日本国宪法 材料二 自日本现行宪法颁布之日开始,护宪派与修宪派之间的较量和斗争从未中断。修改宪法,为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扫清 “障碍 ”,一直是日本新保守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在 20世纪 50年代

33、、 60年代和 80年代,随看国际、国内形势 的变化,日本曾掀起三次修宪风潮。但由于护宪派的有力牵制和日本民众的坚决反对,保守政党的修宪企图才未能得以实现。 李文日本修宪及其对亚太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宪法体现的原则及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修宪热出现的原因及企图。 (6分 ) 答案:( 1)原则:主权在民(民主主义)、尊重基本人权、和平主义。( 4分)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政府迫于国际和国内民主、和平力量的压力,日本人民深受战争的伤害,对战争痛定思痛的反思、祈望和平。( 5分) ( 2)原因: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增强;保守势力的推动。( 3分) 企图: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