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安徽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 2014年 10月 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
2、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 ”的信息说明当时淮河流域历史悠久,作故 D项符合题意。 A、 B材料中没有体现; C中提到的青铜器不足以说明西周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 “所谓政治革命 ”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信息说明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 “侵犯 ”,但是这种 “侵犯 ”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梭伦改革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其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 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有关雅典陶片放逐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4、A陶片放逐法对雅典政治家不利 B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主秩序 C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 D加剧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国家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陶片放逐法 ”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克里斯提尼改革 “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 万民法 。所谓 万民法 ,意思是 各民
5、族共有 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被罗马国家 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 ”(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下面对 “万民法 ”适用范围的说明最准确的是 A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B罗马及其被征服地区的所有居民 C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D罗马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居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 ”可分析出 “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所以选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万 民法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
6、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 “结合的形式、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 ”等信息分析,反映人们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寻求一种结合形式,这反映的社会契约思想, ABC项无从反映,故 D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思想 罗素说: “几乎所有现代世界
7、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这句话中 “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指的是( )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 D经典力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都得归功于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本题选择 D项; A和 C是 20世纪; B是 19世纪。均不符合题干。 考点: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物理学成就 经典力学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
8、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 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 马关条约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 “抗拒 ”与 “接受 ”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
9、代化是为 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著名学者钱乘旦在材料中所说的 “它 ”应是指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指导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即 “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故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洋务运动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 第 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 2500一前
10、2000年) 第 11章: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 2140一前 1730年) 第 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 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 1730一前 1250年) 第 14章: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 1250一前 950年) 据此可以推断该书的编写采用 断代史 编年史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约公元前 2500一前2000年 ”“ 约公元前 2140一前 1730年 ”“约公元前 1730一前 1250年 ”“ 约公元前1250一前 950年 ”的年代信息可以判断是编年史的写法;依
11、据材料中 “大陆文明中心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信息可以判断是文明史观的写法,故 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A项。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 历史史观 法三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规定: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可分析出法国的总统无单独
12、权利制定法律,须与参众两院一起创制;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的原则。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高中历史必修一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具有这样复杂的特点,其原因有 普鲁士王国通过战争武力统一德国 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进程中没有发挥作用 普鲁士专制传统的影响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
13、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 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观点表明 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带有浓厚封建、军事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与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方式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故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宪法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 凯南在致华盛顿的 “八千字电报 ”中指出: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国家,他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欧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 ”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 特勒的
14、扩张 B为 “遏制战略 ”造势 C促成北约的建立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乔治 凯南是二战后美国驻苏联的大使,其言论是在警告美国,东欧的社会主义化以及亲苏倾向可能会在西欧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将不利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在欧洲的统治和扩张,提醒美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故选 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 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
15、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 360票对 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却被抽签选举组成的陪审法庭通过投票最终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 端,民意的广泛性不一定能决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影响了雅典的民主。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6、,现代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特点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 “事业 ”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民族民主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者共同的目标都是反帝反封建,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
17、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 “孝道 ”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 渐获得姓氏。 ”得知这是由于郡县制的变化而引起的。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8、郡县制 史载: “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 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 ”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武帝以后 B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需要亲自去其宰相府邸,丞相奏呈,皇帝都得听,这实质反映了丞相位高权重的特征,这符合秦汉时期的君相关系,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西汉政治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
19、、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主要强调了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 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由此可知 A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 BC表述有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内阁制 据元史 地理志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
20、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 。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封建 ”意为分封建 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自封建变为郡县 ”是指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 A项正确;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 项正确。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可知元代的疆域比汉唐辽阔, C项正确;中书省的直辖区(
21、 “腹里 ”)不是中书省, D项错误。选择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元代行省制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 B;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 A和 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 D相符合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
22、商业发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 “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 “罪己诏 ”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 “罪己诏 ”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 “天人感应 ”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C “大一统 ”的主张 D “三纲五常 ”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 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 “伤败 ”,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选择
23、A 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汉代儒家思想演变 董仲舒思想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是手工业产品, B项排除;玉米是明清时期从外国传入,曲辕犁出现在唐代,与题目中的 “北魏 ”时间不符,
24、C、 D项排除;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齐民要术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 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 “小农经济 ”和 “自然经济 ”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 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可以分析
25、出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则强调的是自给自足,主要满足个人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两个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自然经济的最本 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两 者有共同之处,即生产规模小,自给自足,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故 C 项说法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 “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下面关于徽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徽商的兴起是明清
26、时期商业蘩荣的反映 B徽商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今天皖 南徽州地区 C徽商的兴起与 “重农抑商 ”政策背道而驰 D徽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需学,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故 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徽商 “史实 ”“史论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 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
27、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 “史识 ”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史实即历史事实 ”可以判断出 A、 B和 D均属于史实,依据材料中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的观点可以判断出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1912年 2月 12日颁布的清帝
28、逊位诏书曰: “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的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初民国成立 ,建立共和政体, 2月清帝被迫退位 , 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
29、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 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 。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
30、上言: “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 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 “性行纯和,自无愈违 ,岑文本 “性质敦厚 戴宵性贞正,死时 “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
31、五千钱,之后又不 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 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
32、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1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6 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廉政措施的特点。( 3分) (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2分 )并指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4分) 答案:( 1)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县设 监御史代表皇帝检查地方官吏( 4)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
33、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4) 特点: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2)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 (2) ( 2)举措: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 (6) 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 (3) ( 3)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检察权独立行使 (2) 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 (2) 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34、 ”的信息从中央和地方角度概括;特点依据材料一中 “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信息进行概括特点;第二小问背景结合秦朝统一以及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角度概括作答,目的结合所学从削弱地方势力以及巩固统治罗的角度 分析回答。 (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 “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 ”“ 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以及 “(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 ”的信息去概括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 “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
35、种额外的津贴 ”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的信息来概括回答。 (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 “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 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 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的信息来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反映的本质问题从皇权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古代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监察系统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
36、题。 材料一 1796年 9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其中说到: “(我们 )通过了一部胜过从前的政府宪法,以期密切联合,更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事务。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曾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缜密考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的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结合起来,而其本身则包含着修正其自身的规定。 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这一观念乃是以每人有责任服从所建立的政府为前提的 ” 材料二 乾隆是清军入关后清王朝的第四代
37、皇帝,其父雍正登基后将其立为皇太子,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 继承皇位。 1795年(乾隆六十年 )85岁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太子嘉庆,并以太上皇的身份训位, 1799年驾崩。乾隆曾说: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 (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美国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指出两国政治体制有哪些不同点。 (10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指出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 (12分) 答案:( 1)政治体制:美 民主共和,中 君主专制。( 4分) 不同点:美国总统是由选举产生
38、、任期制,宪法至上,权力制衡;中国皇帝是由世袭产生、终身制,皇权至上。( 5分,每点 1分) ( 2)不同原因:美国 移民国家、较少传统阻力,继承英国宪政体制,西方启蒙思想影响,资本主义发达;(答出 3点即得 5分) 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答出 3点得 5分) 影响:美国 为美国的社会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4分) 试题分 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
39、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 ”的信息概括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二中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概括中国专制政权特征;第二小问不同点可以从政府首脑选举方式、任期制以及中央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等比较作答。 (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两国的经济产生模式、传统思想观念变化、政权形成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二小问影响分别从社会制度的延续、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及各自国家经济发展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皇权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 美国政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