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2907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材料 “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故 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项; B项错误于

2、“产生的前提; D项 “专制制度的基础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美国 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 “人权法案 ”,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 “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 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 ”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 A “人权法案 ”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 ”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

3、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 “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 ”可知,汉密尔顿认为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故 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 A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D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

4、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先是地主阶级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及其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接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就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即新文化运动。故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思想领域 ”,故 A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 ”到新文化运动 历程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 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

5、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依据所学可知:体现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 和 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 ”的分别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即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近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特点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

6、1500年至 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 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 1500年至 19世纪末第二个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和一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而 反映的新航路开辟后的物产的丰富,不是冲击,故应排除。

7、符合题意,故 A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 表现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 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

8、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是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作的高 度评价,故 符合题意; 两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颁布于 1912年、 1949年、 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

9、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依据所学可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以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标志。故 D项错误,所以应选 D。 A、B、 C三项均正确。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重要事件 认识 下列关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 “走英日道路 ”到 “走美法道路 ”再到 “以俄为师 ”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

10、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依据所学可知,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在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故 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共十年 对峙 胡适在 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

11、说的 “三个时代 ”分别指的是( )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宣传维新变法三项的刊物;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刊物。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 到新文化运动 历程 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到 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

12、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 “求变之风 ”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国际局势。依据材料 “(20世纪 )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可知,反映的是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东剧变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巨变。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对下图信息解读,分析正确的是:( )

13、A a处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了投资率的上升 B a处的高投资率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b处的高投资率的下降源于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b处表明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后由于国家对经济建设的规律把握不清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并且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表现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 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 “回归理想的实验 ”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14、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 “追随理想的实验 ”是指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面对现实的实验 ”是指面对经济政治危机,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回归理想的实验 “就是指 ”斯大林模式 ”所以应选 D。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有学者指出:在( 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 “半球化 ”,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 “半球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

15、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依据所学可知, 20世纪 50年代至八九十年代正是美苏两极格局的时代,世界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故该学者认为 “在( 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 “半球化 ”,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原因 20世纪 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 “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

16、行 “新政 ”, 20世纪 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新政等。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 20年代列宁 “新经济政策 ”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 ”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机和的产物; 30年

17、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分析选项, D是他们的共性,所以应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新时期的理论 特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特点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18、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材料 “人文主义思想 ”、“否定教会 ”、 “理性精神 ”、 “教会影响减低 ”表明西方思想文化呈现世俗化的趋势,故 A、 B、 D不合题意,故选 C。所以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启蒙运动 世俗化趋势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西方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伏尔泰 君主

19、立宪制,人生而平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依据所学,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 正确;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故 正确;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开明君主制和人生而平等的主张,故 正确;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而提出社会契约、民主共和的卢梭,故 错误。所以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否则 启蒙思想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

20、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必须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否则将是 “一事无成 ”。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 (边长4.3公里 )、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 3.2公里 )、侯伯国都城七里 (边长 2.5公里 )、子男都城五里 (边长 1.7公里 )的

21、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 “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 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 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 1.7 公里) ”这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

22、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 “圣化 ”、 “矮化 ”、 “正统化 ”、 “神化 ”、 “僵化 ”、 “维新化 ”、 “丑化 ”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 “僵化 ”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 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 “存天理,灭人欲 ”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 “中体西用 ”,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孔子的

23、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 “僵化 ”;戊戌变法时期,借助传统以减少变法阻力即 “维新化 ”。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特点 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 “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 ”说明由于秦代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 “使后无攻伐之患 ”,即避免

24、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很明显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肯定。所以应选 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郡县制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第 项错误,含有此项均可排除,即排除 A、C、 D三项。所以应选 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形成

25、与发展 历程 据宋史 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 21%) 四川地区 21 62 33.9% 江南地区 24 93 15.8%(占全国总州数 10%)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织业。从表格中 “华北地区 ”的贡绢州所占比例是 “72 1%(占全国总州数 21%) ”, “四川地区 ”贡绢州所占比例是“33.9%”, “江南地区 ”贡

26、绢州所占比例是 “15 8%(占全国总州数 10%) ”,由“贡绢州所占比例 ”可以得出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为普遍, A 符合题意, B、 C、D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进步 丝织业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 “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 代的第一世君主 ”。对此,郭沫若评价说: “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 ) 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

27、与否始终无法确认 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 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运用。依据材料可知,顾颉刚基于诗书的记载质疑夏朝的存在,故 说法正确;依据材料 “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 ”可知 说法正确;书籍的可信度并不取决于其编订者,故 说法错误;材料 “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 ”说明,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故 说法正确。所以应选 B 考点:史学常识 史料 史料的运用 公元前 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

28、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 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 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东西方思想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 C与 D明显错误,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孟子并不否定专制王权,只是希望统治者注意爱惜民力、体察民情而已; A错误,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的是启蒙思想家。所以应选 B。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孟子的思想 恩

29、格斯曾说, “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全体国民的民主 D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并不是享有平等政治权利,即人与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故 A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奴隶主的民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

30、治,故 B、 C不正确; D与史实不符,故也应排除。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特点 “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在 轴心时代 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他们虽然远隔万里,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前 5世纪的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相通的地方 ”不包括 ( ) A政治上都处于分裂状态 B经济上都处于大发展时期 C思想上都注重人的作用 D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观点东西方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 “公元前 800年至

31、公元前 200年之间 ”希腊处于城邦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故 A、 B正确;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等重视人的作用,中国的孔孟也主张 “仁政 ”、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和 “民贵君轻的思想 ”,故 C正确;古希腊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孟子的思想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答案:

32、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清代经济的发展。分析题干的趋势图可知,农业税基本在 2000 万两多一点,故 正确;工商杂税增长较快达到将近 6000 万两,远超农业税,这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 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且从图中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故 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业税;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代商业的发展 “雍正七年( 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 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33、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材料反映的是清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始设军机处。依据材料及所学,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机构简单,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军机大臣只是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分析选项, 正确, 错误,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的军机处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34、: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监督,从而使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图二体现的是美国中央政府的三权分立,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 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

35、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 )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解答此题管家式对材料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 ”的理解。 依据所学,民法大全属于古罗马法范畴,不属于民主建设,故 A 排除;权利法案是在 1689 年;人权宣言是在 1789年; 1787年宪法是在 1787年,三者都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都实现了 “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 ”的理念,但最早是权利法案。所以应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

36、制的确立与发展的概况 意义 综合题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 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4分) 材料二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 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

37、访录 原臣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2分)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 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 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 2分)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2分) (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两者观点的本质不同,(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38、出两者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4分) 答案:( 1)孔子:( 1分)提出 “克己复礼 ”(主张恢复周礼);( 1分) 老子:( 1分)主 张回到 “小国寡民 ”的社会( 1分) ( 2)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 1分)主张君臣共治:( 1分)以民为本( 1分) 背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分)商品经济发展( 1分) ( 3)主张: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 分)理论依据:进化论的思想( 2分) ( 4)不同:黄宗羲的思想是对正统儒学的批判和发展;( 1分)陈独秀的思想属于近代民主思想。( 1分) 影响:前者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

39、武器;( 2分)后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变化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 思想家们 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联系所学可知,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老子的 “小国寡民 ” 的政治主张都是这种思潮的体现。答题时注意时间“春秋 ”限制,不要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思想变化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在思想文化

40、领域,出现了反 封建的民主思想。故黄宗羲提出对君权要进行限制,主张君臣共治,以民为本。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独秀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三 “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 ” 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回答其理论依据要结合材料 “进化公例,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进行比较归纳答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第( 2)问与第( 3)问的内容及两人所处的时代。依据所学,黄宗羲等人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陈独秀的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

41、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老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1913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1913年开工纱锭数 1913年织布机数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外 商 338, 900锭 1, 986台 51, 664锭 华 商 484, 192锭 2, 016台 23, 686锭 材料二 1911年至 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

42、72家,平均每年设厂 24家, 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 183家,平均每年近 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 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 21家,产纱锭 503104枚,到 1922年纱厂增加到 65家,当年共产纱锭 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 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 1912年的 180万吨,仅增加到 1919年的 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 区 直隶(含京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陕西 其他 各省 工厂数 455 155 42 33 31

43、 20 19 19 3 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 4分) (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 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6分) (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分) 答案:( 1)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分) ( 2)状况:华商投资增加,总规模超过外商,棉纺织业发展情况较好。( 2 分)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前后,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

44、侵略等。( 6分) ( 3)规模小;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大多分布在沿海、沿长江地区。(答到 2点即可得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分布特点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本题主要 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由于沿海地区受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等原因,民族资本首先产生于这一地区,如,上海、广东等。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其原因的分析与认识。分析状况要结合材料,如材料所体现的企业主体、企业规模数量以及部门等方面回答。分析原因要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两

45、个方面归纳总结。外部要注意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特点,内部要注意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变革。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特点的 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如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区域、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再如材料 “ 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 21家,产纱锭 503104枚,到 1922年纱厂增加到 65家,当年共产纱锭 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 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 1912年的 180万吨,仅增加到 1919年的 330万吨 ”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行业等特点。 考点:近代

46、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特点 ( 20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 ”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