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山东省城阳一中高三期中统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环境、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关 D “鸟巢 ”使用钒氮合金钢,该合金熔点、硬度和强度均比纯铁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A错误; B、二氧化硅可用于光导纤维,但二氧化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B错误;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形成的, C正确;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D错误,答案:选。
2、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 两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 1mol X和 1mol Y,分别用于 300 和 500 开始发生反应: X(g)+Y(g) 3Z(g)。 Z 的含量( Z%)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 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 a是 500 时的图像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D 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 b曲线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温度高反应速率快,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这说明 a的温度小于 b,所以曲线 a是 300 时的图象, 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的温度小于 b,升高温
3、度, Z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B错误; C、正方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Z的含量减小。但图像中 Z的含量增大,因此不可能是增大了压强,可能是减小了压强, 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的温度小于 b,升高温度, Z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Z的含量增大,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产物百分含量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以及图像分析判断 t 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 2Z(g),各组分
4、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 /mol L-1 0.1 0.2 0 2 min末浓度 /mol L-1 0.08 a b 平衡浓度 /mol L-1 0.05 0.05 0.1 A平衡时, X的转化率为 20% B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 v正 增大, v逆 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 2 min内,用 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Y) = 0.03 mol L-1min-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消耗 X的浓度是 0.1mol/L 0.05mol/L 0.05mol/L,所以
5、 X的转化率 100% 50%, 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 X、 Y、 Z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0.05、 0.05、 0.1,由于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 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600, B错误; C、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错误;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2min时 X的浓度减少了 0.02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Y的浓度减少了 0.06mol/L,所以前 2min内,用 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Y) 0.06mol
6、/L2min 0.03mol L-1 min-1,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平衡状态和反应速率的有 关计算 将 SO2气体与足量 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 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SO2+2Fe3+2H2O=SO42-+2Fe2+4H+,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Cr2O72-Fe3+SO2 B K2Cr2O7能将 Na2SO3氧化成 Na2SO4 C每有 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6NA D若 6.72 L SO2(标准状
7、况 )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 0.2molK2Cr2O7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反应 可知, 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铁离子,氧化产物是硫酸根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为 Fe3+ SO2;由反应 可知, C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r2O72-是氧化剂,铁离子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为 Cr2O72- Fe3+,即氧化性为 Cr2O72- Fe3+ SO2,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为 Cr2O72- SO2,因此 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 Na2SO4, B正确; C、根据方程式 Cr2O72-+6Fe2+14H+=2C
8、r3+6Fe3+7H2O可知每有 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6NA, C正确; D、标准状况下 6.72 L SO2的物质的量 6.72L22.4L/mol0.3mol,由上述两个反应可知 3SO2 Cr2O72-,因此最终消耗 0.1molK2Cr2O7,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应用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固体海带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A错误; B、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B错误; C、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位于水的下层,应该从下口放出, C正确;
9、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提取碘的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 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 NH3 B用图 2装置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用图 3装置可以完成 “喷泉 ”实验 D用图 4装置测量 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以制备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A错误; B、装置中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得不到氢氧化亚铁, 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氢氧
10、化钠溶液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C 正确;D、装置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测定二氧化氮气体体积, D错误,但选 C。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正误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与 N连接时, X为硫酸,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增大 B K与 N连接时, X为氯化钠,石墨电极 反应: 2H+2e-=H2 C K与 M连接时, X为硫酸,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增大 D K与 M连接时, X为氯化钠,石墨电极反应: 4OH-4e-=2H2O+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K与 N连接时, X为硫酸,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氢离子放电
11、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pH 增大, A 正确; B、 K 与 N 连接时, X 为氯化钠,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属于铁的吸氧腐蚀,即石墨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O+O2+4e- 4OH-, B错误; C、 K与 M连接时, X为硫酸,构成电解池。石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铁作阴极。阳极上氢氧根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水。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减小,硫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溶液的 pH减小, C错误; D、 K与 M连接, X为氯化钠,构成电解池,石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铁作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2Cl-2e-
12、Cl2,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若 2H2(g) O2(g) =2H2O(g) H 483.6 kJ mol 1,则 H2燃烧热为 241.8 kJ mol 1 B若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已知 NaOH(aq) HCl(aq)=NaCl(aq) H2O(l) H 57.4 kJ mol 1,则20.0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的热量 D已知 2C(s) 2O2(g) =2CO2(g) H1; 2C(s) O2(g) =2CO(g) H2,则H1H
13、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燃烧热是在一 定条件下,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反应 2H2( g) +O2( g) 2H2O( g) H 483.6kJ mol-1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氢气的燃烧热不是 241.8 kJ/mol, A错误; B、已知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 0,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正确; C、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因此 20.0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 出热量大于
14、28.7 kJ, C错误; D、已知 2C( s) +2O2( g) 2CO2( g) H1 , 2C( s)+O2( g) 2CO( g) H2,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热少,焓变是负值,放热越多, H越小,则 H1 H2,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以及物质能量高低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判断 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图 a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 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Ag2S 2e 2Ag S2 B图 b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C图 c中的 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D图 d中若 M是海水,该装
15、置是通过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使铁不被腐蚀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铝是活泼的金属, Al为负极,被氧化,Ag2S为正极被还原,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Ag2S+2e- 2Ag+S2-, A正确; B、装置是电解池,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溶解。石墨是阳极,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 B错误; C、图 c中的 X极若为负极,则粗铜为阴极,不能进行粗铜的精炼。因为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C错误; D、该装置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护,属于 “有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
16、: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B在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大于它的成分金属 C常用电解法冶炼钠、镁、铝等活泼金属 D将钢闸门与电源正极相连,可防止其在海水中被腐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因此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A正确; B、在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大于它的成分金属, B正确; C、常用电解法冶炼钠、镁、铝等活泼金属, B正确; D、将钢闸门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加快腐蚀,因此不能防止其在海水中被腐蚀,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金属的有关判断 在下列给
17、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透明溶液: H 、 Na 、 SO42 、 Al(OH)4 B常温下 Kw/c(H ) 0.1 mol/L的溶液: K 、 Na 、 SiO32 、 NO3 C铁片加入产生气泡的溶液: Na 、 NH4 、 I 、 NO3 D NaHCO3溶液: K 、 Na 、 SO42 、 Al3 答案: B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则 A、澄清透明溶液中 H 与 Al(OH)4 不能大量共存,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A错误; B、常温下 Kw/c(H ) 0.1 mol/L 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 0.1 m
18、ol/L,溶液显碱性,则 K 、 Na 、 SiO32 、 NO3 可以大量共存, B正确; C、铁片加入产生气泡的溶液显酸性,则在酸性溶液中 I 、 NO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C错误; D、 NaHCO3溶液碳酸氢根离子与 Al3 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和 CO2,不能大量共存,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g铁粉在 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0.3NA B 7.8g Na2S和 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 0.1NA C 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
19、热反应,生成 SO2分子的数目为 0.46NA D常温常压下, 46g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5.6g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0.1mol, 0.1mol铁粉在 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铁过量,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 A错误; B、 Na2S和Na2O2摩尔质量相同,都是 78g/mol,且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均是 1: 2;7.8g Na2S和 Na2O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 0.1mol,含有的阴离子数 0.1NA, B错误;C、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 50
2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 SO2分子的数目小于 0.46NA, C错误; D、 NO2和 N2O4的最简式相同, 均是 NO2,所以常温常压下, 46g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中相当于含有 NO2的物质的量是 1mol,因此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实验基本操作合理的是 用 50 mL量筒量取 5.2 mL稀硫酸 用酒精洗涤粘有硫粉的试管 用托盘天平称量 10.1g氯化钠晶体 实验中不慎将手指划破,可立即用 FeCl3溶液止血 用瓷坩埚熔融 NaOH 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 C
21、O2中的少量 SO2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应该用 10 mL量筒量取 5.2 mL稀硫酸, 错误; 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在二硫化碳中,因此应该用二硫化碳洗涤, 错误; 托盘天平读数到 0.1g,即可称量 10.1g氯化钠晶体, 正确; 氯化铁是电解质,血液是胶体,向胶体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凝聚,从而止血, 正确; 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 NaOH反应,应该用铁坩埚等, 错误; 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氢钠溶液与 SO2反应生成 CO2,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 SO2, 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
22、本操作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 Fe除去 FeCl2溶液中的少量的 FeCl3杂质: Fe Fe3 2Fe2 B实验室制取 NO2: Cu 4H 2NO3 Cu2 2NO2 2H2O C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 SO42- Ba2 OH BaSO4 H2O D向氯化铝溶液通足量氨气: Al3 4NH3 4H2O 4 NH4+ Al(OH)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 Fe除去 FeCl2溶液中的少量的 FeCl3杂质,离子方程式是 Fe2Fe3 3Fe2 , A错误; B、实验室利用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取 NO2: Cu 4H 2NO3 Cu2 2NO2 2H2O, B正确;
23、C、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 2H SO42- Ba2 2OH BaSO4 2H2O, C错误; D、向氯化铝溶液通足量氨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不能溶解在溶解氨水中,即 Al3 3NH3 3H2O 3NH4+ Al(OH)3,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气体是 SO2 B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 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 Ba(NO3)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原溶液中有 SO42- D向某溶液中加入 NaOH并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红色
24、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 NH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气体不一定是 SO2,例如氯气也可以, 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不一定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碳酸银等,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Cl-, 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 入 Ba(NO3)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 SO42-,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如果白色沉淀是亚硫酸钡,加入硝酸被氧化物硫酸钡, 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 NaOH并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一定是氨气,则原溶液中有 NH4+, D 正确,答案
25、:选 D。 考点:考查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实验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铜片插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铜浓硫酸钝化 B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铁粉变成红棕色粉末 铁粉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C 将 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存在 S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但不是钝化, 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
26、氢气,得到黑色晶体,B错误; C、 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指示剂、 S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中和氢氧根离子,碱性降低,因此红色褪去, C 错误; D、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银离子等干扰。后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这说明该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单质 S。 .制备 Na2S2O3 5H2O反应原理: Na2SO3(aq) S(s) Na2S2O3(aq) 实验步骤: 称取 15 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 80 mL蒸馏水。另取 5
27、g研细的硫粉,用 3 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安装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 ),水浴加热,微沸 60 min。 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 Na2S2O3 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回答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_,其作用是 _。 ( 2)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 Na2SO3 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_。 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_ _。 .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 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100 0 mol/L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 2S2O32- I2=S4O42 2I ( 3)滴定至终点时,溶
28、液颜色的变化: _。 ( 4)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 _mL。 产品的纯度为 (设 Na2S2O3 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M)_。 ( 5)如果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结果 (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 ”)。 .Na2S2O3的应用 ( 6) 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 Cl2氧化成 SO42 ,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答案:( 1)冷凝管 冷凝回流 ( 2) Na2SO4、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 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 Na2SO4 ( 3)无色变蓝色 ( 4) 18.10 1
29、00% ( 5)偏小 ( 6) S2O32- +4Cl2 + 5H2O 2SO42- +8Cl- +10H+ 试题分析:( 1)根据装置图中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 a为冷凝管,实验中冷凝管具有冷凝回流的作用; ( 2) S2O32 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可能存在的杂质是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检验硫酸钠的方法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 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 Na2SO4,否则没有; ( 3)碘遇淀粉显蓝色,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为:由无色变为蓝色; ( 4)根据图示的滴定管中液面可知,滴定管中初始读数为
30、 0,滴定终点液面读数为 18.10mL,所以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 18.10mL;根据反应 2S2O32-+I2S4O62-+2I-可知 n( S2O32-) 2n( I2),所以 W g产品中含有 Na2S2O3 5H2O质量 0.1000 mol L-118.1010-3L2M 3.62010-3Mg,则产品的纯度为:100%; ( 5)如果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线,则读数偏小,导致消耗溶液的体积偏小,因此测定结果偏小; ( 6) 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 Cl2氧化成 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O32 +4Cl2+5H2O 2SO42 +8Cl +10H+。 考点
31、: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构造、离子的检验、滴定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 填空题 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 CO或 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 常数 温度 500 800 2H2( g) +CO( g) CH3OH( g) K1 2.5 0.15 H2( g) +CO2( g) H2O ( g) +CO( g) K2 1.0 2.50 3H2( g) +CO2( g) CH3OH( g) +H2O ( g) K3 ( 1)反应 是 (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
32、( 2)某温度下反应 中 H2的平衡转化率( a)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平衡状态由 A变到 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 “ ”、 “ ”或 “ ”)。据反应 与 可推导出 K1、 K2与 K3之间的关系,则 K3= (用 K1、 K2表示)。 ( 3)在 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已知 c(CO)与反应时间 t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 若在 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 变为曲线 和曲线 。当曲线 变为曲线 时,改变的条件是 。当曲线 变为曲线 时,改变的条件是 。 答案:( 1)吸热 ( 2) =、 K1 K2 ( 3)加催化剂、容器体积压缩至 2L
33、 试题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 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2)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而不随压强变化。根据图象可知,平衡状态由A 变到 B 时,压强改变,但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 + 即得到反应 ,所以反应 的平衡常数 K3 K1K 2; ( 3)根据图像可知曲线 变化为曲线 时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 最后达到相同平衡状态。由于体积是可变得恒压容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这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当曲线 变为曲线 时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由于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可变容器中
34、气体体积和浓度成反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曲线 的体积为 3L,一氧化碳浓度为 3mol/L,改变条件变为曲线 后一氧化碳浓度为 4.5mol/L,浓度增大,因此体积减小,根据 3: V4.5: 3可知 V 2L,所以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 2L符合。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盖斯定律应用以及平衡常数计算和应用 全国各地都遭遇 “十面霾伏 ”。其中,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烟气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 .(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 2NO(g) + 2CO(g) 2CO2(g)+ N2(g) H 0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 t1
35、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下图中 正 、 K、 n、 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 ( 2)机动车尾气和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 CH4催化还原 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CH4(g)+2NO2(g) N2(g) CO2(g)+2H2O(g) H 867 kJ/mol 2NO2(g) N2O4(g) H 56.9 kJ/mol H2O(g) H2O(l) H 44.0 kJ mol 写出 CH4催化还原 N2O4(g)生成 N2和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 .SO2和 NOx都是大气污染物。 ( 3)空气中的 NO2可形成硝酸型酸雨
3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利用氨水可以将 SO2和 NO2吸收,原理如下图所示: NO2被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 。 ( 5)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 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 NO2。 a为电源的 (填 “正极 ”或 “负极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在碱性条件下,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 NO2,使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32 生成。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6)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利用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 H0,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SO2和 1mol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7、 。 A若反应速率 v(SO2)=v(SO3),则可以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2 mol N2,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后仅增大反应物浓度,则平衡一定右移,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 D平衡后移动活塞压缩气体,平衡时 SO2、 O2的百分含量减小, SO3的百分含量增大 E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平衡后再充入 2molSO3,再次平衡时各组分浓度均比原平衡时的浓度大 F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增大 答案:( 1) BD ( 2) CH4(g)+N2O4(g) N2(g)+CO2(g)+2H2O(l) H=-898.1kJ/mol ( 3) 3NO2+H
38、2O=2HNO3+NO ( 4) 4HSO3- + 2NO2=N2+4SO42- + 4H+ ( 5)正极、 SO2-2e- +2H2O =SO42- + 4H+ 1:2 ( 6) D 试题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则 A、根据图像可知 t1时正反应速率仍然在变化,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 t1时平衡常数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 达到了平衡状态, 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 t1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
39、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 t1时一氧化氮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 D正确,答案:选 BD; ( 2)已知: CH4( g) +2NO2( g) N2( g) +CO2( g) +2H2O( g) H1867kJ/mol , 2NO2( g) N2O4( g) H2 56.9kJ/mol , H2O( g)H2O( l) H 44.0kJ/mol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 + 2 即可得 CH4( g) +N2O4( g) N2( g) +CO2( g) +2H2O( g),所以该反应的 H867kJ/mol( 56.9kJ/mol
40、) +2( 44.0) kJ/mol 898.1kJ/mol,即 CH4( g)+N2O4( g) N2( g) +2H2O( g) +CO2( g) H 898.1kJ/mol; (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 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 4)根据流程图可知 NO2被吸收转化为氮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即 NO2是氧化剂。则亚硫酸氢根离子中被氧化 成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4HSO3- N2+4SO42-+4H+; ( 5) 根据装置图可知,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的区为阳极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
41、应,则电极反应式为 SO2-2e-+2H2O SO42-+4H+; 阴极排出的溶液为 S2O42-,二氧化氮与其发生反应时 S2O42-中硫元素由 +3价变为硫酸根中硫元素为 +4价, S2O42-被氧化是还原剂;二氧化氮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 +4价变为氮气 0价,二氧化氮被还原为氧化剂,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4S2O42-+2NO2+8OH- 8SO42-+N2+4H2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 6) 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 v(SO2) v(SO3)不能确定反应速率的方向,且不能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
42、之比,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错误;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 N2,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错误; C、平衡后仅增大反应物浓度,则平衡一 定右移,但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都增大,C错误; D、平衡后移动活塞压缩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时 SO2、 O2的百分含量减小, SO3的百分含量增大, D正确; E、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平衡后再充入 2molSO3,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再次平衡时三氧化硫的浓度比原平衡时的浓度大, E错误; F、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
43、K减小, F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电化学原理的应用等 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 Zn块相连,或与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 极(填 “正 ”或 “负 ”)相连。 II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时: (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作电极的是 (填序号)。 A石墨 B镁 C银 D铂 ( 2)实验过程中, SO42 (填 “从
44、左向右 ”“从右向左 ”或 “不 ”)移动 ( 3)滤纸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该小组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 Y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 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4)电解过程中, X极溶液的 pH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 ( 5)电解过程中, 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4OH 4e =2H2O+O2和 。 ( 6)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若在 X极收集到 672mL气体, 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小 0 28g,则在
45、 Y极收集到气体为 mL(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 答案: 、负 ( 1) B ( 2)从右向左 ( 3) 2NaCl + 2H2O 2NaOH + Cl2+ H2 ( 4)增大 ( 5) Fe 6e- + 8OH- FeO42- + 4H2O ( 6) 168 试题分析: 、要保护金属铁不被腐蚀,则金属铁应该作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因此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 Zn块相连,或与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仍然是锌作负极,则正极材料必须是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镁是比锌活泼的金属,所以不能代替铜,答案:选 B; ( 2)原电池中阳
46、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该原电池中锌是负极,所以硫酸根从右向左移动; ( 3)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总反应式为 2NaCl + 2H2O 2NaOH + Cl2+ H2; ( 4)根据装置图可知 X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电解过程中,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 坏,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溶液,溶液呈碱性, pH增大; ( 5)铁是活泼金属,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阳极另一个电极反应式为 Fe-6e-+8OH- FeO42-+4H2O; (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X电极上析出的是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当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672mL气体即 0.672L22.4L/mol 0.03mo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0.06mol。铁质量减少为 0.28g即 0.0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0.005mol6 0.03mol, 所以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产生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0.03mol。则根据电极反应式 4OH-4e- 2H2O+O2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 0.03mol4 0.00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