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907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三 1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以 NO和 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 “断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 A错误; B、铬属重金属,有毒含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正确; C、以 NO和 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C正确; D、高

2、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 “断路 ”,因为二氧化硅溶于强碱生成硅酸钠,D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TST知识 已知还原性: Cl c(H+)c(A-)c(OH-) C c(OH-)=c(H+)+ c(HA) D c(M+)+c(H+) =c(OH-)+c(A-)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体积等浓度的 MOH强碱溶液和 HA弱酸溶液混和,生成强碱弱酸盐 MA,由于强碱弱酸盐 MA中弱酸根的水解,溶液呈碱性; A、由元素守恒得 c(M+)=c(HA)+c(A-), A正确; B、离 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M+) c(A-) c(H+)c(OH-), B错误; C、由

3、质子守恒得 c(OH-)=c(H+)+ c(HA), C正确; D、由电荷守恒得 c(M+)+c(H+) =c(OH-)+c(A-),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盐的水解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 Fe2+、 NO3-、 SO42-、 Na+ B由水电离的 c(H+)=110-14 mol L-1的溶液中: Ca2+、 K+、 Cl-、 HCO3- C c(H+)/c(OH-)=1012的溶液中: NH4+、 Al3+、 NO3-、 Cl- D c(Fe3+)=0.1 mol L-1的溶液中: K+、 ClO-、 SO42-、 SCN- 答案:

4、 C 试题分析: A、 pH=1的溶液呈酸性, Fe2+、 NO3-、 H+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B、由水电离的 c(H+)=110-14 mol L-1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 HCO3-在强酸性、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存在; C、 c(H+)/c(OH-)=1012的溶液中, c(H+)=0.1mol/L,溶液呈酸性, NH4+、 Al3+、 NO3-、 Cl-可以大量共存; D、 c(Fe3+)=0.1 mol L-1的溶液中: SCN-与 Fe3+结合成红色物质,不能大量存在;答案:选 C。 考点:离子共存 Na2CO3水溶液中存在 CO2-3+H2O HCO-

5、3+OH-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 增大 B通入 CO2,溶液 pH减小 C升高温度,此平衡常数增大 D加入 NaOH固体, 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减小, A错误; B、通入 CO2,由于 H2CO3 HCO-3+H+,溶液 pH减小, B正确; C、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此平衡常数增大, C正确; D、加入 NaOH固体,CO2-3+H2O HCO-3+OH-平衡向左移动, 减小, D 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盐的水解平衡 在温度相同,压强分别为 P1和 P2的条件下, A(g)+2B(g) nC(g)的反应体系中, C的百分含

6、量 (c%)与时间 t的曲线如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P1 P2, n 3 B P1 P2, n 3 C P1 P2, n 3 D P1 P2, n 3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 P2条件下达平衡所用时间比 P1达平衡所用时间短,可知P2 P1;压强增大, C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n 3,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平衡 向 100mL 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投入 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 NO气体 448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0.02mol B 0.08mol C 0.10mol D 0.16m

7、ol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0mL pH=0的混合溶液中含 H+0.1mol, 3.84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448mL(标准状况)气体的物 质的量为 0.02mol;由 3Cu+2NO3-+8H+=3Cu2+2NO+4H2O,若铜全部反应生成 NO0.04mol,若 H+全部反应生成NO0.025mol,实际生成 NO0.02mol,说明硝酸不足全部反应生成了 NO,所以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答案:选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

8、析: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过程吸收能量,产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正确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是 B,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 CO、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A正确;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但与 CO2反应产物不相同,

9、 Na2O与 CO2反应产物为碳酸钠, Na2O2与 CO2反应产物为碳酸钠和氧气, B错误; C、CO、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 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错误;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由于新制氯水中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充分振荡后,溶液褪色,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元素化合物知识 甲溶液的 pH是 4,乙溶液的 PH是 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 c(H+)之比为 A 10: 1 B 1: 10 C 2: 1 D 1: 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溶液的 pH是 4,甲溶液的 c(H+)为 10-4mol/L,乙溶液

10、的 PH是 5,乙溶液的 c(H+)为 10-5mol/L, 甲溶液与乙溶液的 c(H+)之比为 10-4mol/L: 10-5mol/L=10: 1,答案:选 A。 考点: pH值 2012年 3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 PM 2.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限值、臭氧 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PM 2.5所指颗粒物大小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相当 B O2和 O3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O3转化为 O2和 O2转化为 O3过程中均有能量变化 D反应 3O2 2O3有单质参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PM 2

11、.5所指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纳米之间,两者大小不相当, A错误; B、 O2和 O3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B错误; C、 O3转化为 O2和 O2转化为 O3过程中均有能量变化, C正确; D、反应 3O2 2O3有单质参加,但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O2、 HClO、 SO2等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 B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C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

12、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2O2、 HClO、 SO2等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 A正确; B、液氯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错误; C、所有的置换反 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如 Al2O3,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类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液溴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液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干冰属于电解质,水

13、溶液能导电,溶于水,化学键破坏; C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D、硫酸钡属于电解质,难溶于水,水溶液不能导电;答案:选 B。 考点:电解质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 C(石墨 )=C(金刚石 ); H 1.90kJ 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 101kPa时, 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 O2(g)=2H2O(l); H 285.8kJ mol-1 D在稀溶液中, H+(aq) OH (aq)=H2O(l); H 57.3kJ mol 1,若将含0.5m

14、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气态物质比固态物质具有能量高,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A错误; B、能量越低越稳定,由 C(石墨 )=C(金刚石 ); H 1.90kJ mol 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错误; C、在 101kPa时, 2g H2是 1mol氢气, 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 O2(g)=2H2O(l); H 571.6kJmol-1, C错误; D、含 0.5mol H2SO4的浓硫

15、酸与含 1mol NaOH的溶液混合,酸碱中和放出的热量 57.3kJ,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放出热量大于 57.3kJ ,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反应热 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A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m 10-7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m 10-7m之间, A正确;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正确;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

16、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 C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答案:选 D。 考点:分散系胶体 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 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为硅; A、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A正确; B、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 B错误; C、硅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氟酸反应, C 错误; D、硅的非金属性比

17、碳弱,气态氢化物不如甲烷稳定,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有的化学反应现象明显,有的反应现象不明显, A错误;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 B正确; 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8、 C正确;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D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 “生物金属 ”之称。下列 有关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均含有 22个中子 B 为同一核素 C 互称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 4纵行 D分别由 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原子中均含有 22个质子, 原子中分别含有26和 28个中子, A错误; B、 为同位素是两种核素, B错误; C、互称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 4纵行, C正确; D、互称同位素,

19、其单质不是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同位素 实验题 ( 9分)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制备氧气 H2O2O2 制备氨气 NH4ClNH3 制备氯气 HClCl2 ( 1)从上述气体制备原理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 。 (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中。 (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通

20、入氯气后, A中的现象是 ,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答案:分,每空 1分 ) ( 1) Cl2; NH3 ( 2) ; ; 或 ( 3) 溶液变为蓝色;无尾气吸收装置。 2Fe2+ Cl2 = 2Fe3+ + 2Cl ( 2分) 试题分析:( 1) ( 1) 制氧气、 制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制氨气是复分解反应,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制氯气;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 制氨气;( 2) 制氧气是液体与固体混合不加热制气体应选 装置 , 制氨气是加热固体混合物制气体应选装置 , 制氯气是液体与固体混合物加热或不加热制气

21、体应选装置 或 ;( 3)通入氯气后,A中发生反应 Cl2+2KI=I2+2KCl,I2遇淀粉变蓝; B中发生 Cl2+SO32-+H2O=SO42-+2Cl-+2H+; C中发生 2Fe2+ Cl2 = 2Fe3+ + 2Cl ,氯气有毒,整套实验装置无尾气吸收装置,易造成空气污染。 考点:气体制备实验 ( 6分)( 1)用 5.0molL-1的 NaOH溶液配制 0.1molL-1的 NaOH溶液时,如图所示的仪器中,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 是 (填仪器名称)。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编号) 准确取出的浓 NaOH溶液

22、在空气中露置时间过长; 用量器将浓 NaOH溶液直接加入容量瓶,缓慢加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 稀释 NaOH溶液的仪器未洗涤。 答案:( 6分,每空 2分) ( 1) ABCE ;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 2) 试题 分析:(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一定不需要的仪器为烧瓶、碱式滴定管、分液漏斗、托盘天平,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2) 准确取出的浓 NaOH溶液在空气中露置时间过长,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浓度偏低; 浓

23、NaOH溶液稀释会放热,溶液温度降低后,溶液体积偏小,使浓度偏高;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所加蒸馏水偏多,使浓度偏低; 稀释 NaOH溶液的仪器未洗涤,使氢氧化钠损失,浓度偏低;答案:选 。 考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填空题 ( 3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5.00mL溴水 B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C测定溶液的 pH值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用蒸馏水湿润过的 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E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

24、浓度偏高 F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 3分) BDE 试题分析: A、溴水呈酸性,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5.00mL溴水, A错误; B、瓷坩埚含二氧化硅,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在灼烧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 B 正确;C、测定溶液的 pH值时不能用蒸馏水湿润过的 pH试纸, C错误; D、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D正确; E、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E正确; F、浓硫酸不能在量筒内加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 F错误;答案:选 BDE。 考点:化学实验基础 ( 10分) A、

25、B、 C、 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和 C能形成一种分子 X或一种 +1价阳离子 Y: 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 C、 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 1) 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 2)写出一种由 A、 B、 C、 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其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 ( 3)写出 Y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 ( 4)在 101 kPa时, lgX气体在 D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液态化合物和另一种对环境无污的稳定物质,放出 18.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分,每空

26、 2分 ) ( 1)第二周期第 A族 ( 2) NH4HCO3或 (NH4)2CO3 ;离子键、共价键 ( 3) NH4+ + H2O NH3 H2O + H+ ( 4) 4 NH3 (g) +3 O2 (g)= 2N2(g) + 6H2O(l) H= 1264.8kJ mol-1 试题分析: 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 B为 C元素; A和 C能形成一种分子 X或一种 +1价阳离子 Y, A为 H元素, C为 N元素, X为NH3, Y为 NH4+; C、 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 D为 O元素;( 1)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

27、周期 第 A族;( 2)由 H、 C、 N、 O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H4HCO3或(NH4) 2CO3 ,其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3) NH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H4+ + H2O NH3 H2O + H+;( 4) 在 101 kPa时, lg NH3气体在 O2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液态化合物水和另一种对环境无污的稳定物质 N2,放出18.6 kJ的热量。 4molNH3充分燃烧放出热量为 4mol17g/mol18.6 kJ=1264.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4 NH3 (g) +3 O2 (g)= 2N2(g) + 6H2O(l) H=

28、1264.8kJ mol-1。 考点:元素周期表、热化学方程式 ( 12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 0.5 mol/L的四种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HCl溶液 氨水 ( 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 _ _(填序号,下同 )。 (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 ( 3)向 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 c(NH4+)/c(OH )的值 _(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 ( 4)若将 和 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的体积 _的体积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

29、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 5)取 10 mL溶液 ,然后加水稀释到 500 m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_ 。 答案:分,每空 2分 ) ( 1) ( 2) c(Na )c(HCO3-c(OH )c(H )c(CO32-) ( 3) 增大 ( 4) 小于; c(NH4+) c(Cl )c(H ) c(OH ) ( 5) 10 12 mol/L 试题分析:( 1)含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溶液可发生水解,答案:为 ;( 2)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为 NaHCO3溶液,其中 HCO3-既会发生水解又会发生电离且水解强于电离,所以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

30、a )c(HCO3-)c(OH )c(H )c(CO32-);( 3) 向 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由于 NH4+浓度增大,抑制氨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c(NH 4)/c(OH )的值增大;( 4) 若将 和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氯化铵,由于铵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性,若将 和 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的体积小于 的体积,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NH4+) c(Cl )c(H ) c(OH );( 5) 取 10 mL溶液 ,然后加水稀释到 500 mL,溶液的浓度为 0.01mol/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 10 12 mo

31、l/L。 考点:电解质溶液 10分 )在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 2B(g) C(g) D(g),在不同温度下, D的物质的量 n(D)和时间 t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700 时, 0 5min内,以 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 ( 2)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A)不变 C v正 (B) 2v逆 (D) D c(A) c(C) ( 3)若最初加入 1.0 mol A和 2.2 mol 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在 800 时的平衡常数 K _,该反应为 _反应 (填 “吸热 ”或 “放 热 ”)。

32、 ( 4) 800 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c(A) 0.06 mol/L, c(B) 0.50 mol/L, c(C) 0.20 mol/L, c(D) 0.018 mol/L,则此时该反应_(填 “向正方向进行 ”、 “向逆方向进行 ”或 “处于平衡状态 ”)。 答案:分,每空 2分 ) ( 1) 0.18 mol/(L min) ( 2) ABC ( 3) 0.9;吸热 ( 4) 向正方向进行 试题分析:( 1) 700 时, 0 5min内,以 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1L/5min=0.09 mol/(L min),根据化学计量数,以 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

33、率为 0.18 mol/(L min);( 2)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气体参加的反应, A、容器中压强不变时达平衡状态; B混合气体中 c(A)不变时达平衡状态; C、 v正(B) 2v逆 (D),正逆反应速相等,达平衡状态; D、 c(A) c(C),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答案:选 ABC;( 3)在 800 时,达到平衡状态 D的物质的量为0.6mol,由三行式可知, C的物质的量为 0.6mol, A的物质的量为 0.4mol,B的物质的 量为 1.0mol,所以平衡常数 K (0.6mol/L)2/0.4mol/L(1.0mol/L)2=0.9;温度升高, D的物质的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4) 800 时,浓度积 Q=( 0.20 mol/L0.018 mol/L) /0.06 mol/L(0.50 mol/L)2=0.24, QK,则此时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考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