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908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主父 )偃说上 (汉武帝 )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于是上从其计。 ”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势力强大,诸侯纷纷与中央抗衡

2、,汉武帝为了分割王国势力,采取 “推恩令 ”,材料中 “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的信息正说明主父偃利用了仁孝之道来分割王国的封地,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汉代王国问题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 “尊严的部分 ”,一是 “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 ,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 ,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 ”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中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 ,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 ”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制;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显然是代议制度中议会制。所以选 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代议制特点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 1974年 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4、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材料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制约。所以选 D。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在 (西欧 )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 ,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 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 ,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有所作为。 ”“作为 ”的表现是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并分析问题能力。题干材料中 “(西欧 )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 有所作为。 ”的意思是说美国

5、利用西欧衰弱之际,向西欧实行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故本题选择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 马歇尔计划。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 “世 界史 中国梦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 ,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 ,“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史料分析能力。依据所学, “中国

6、梦 ”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可以看出是有别于西方争霸的;故 错误,中国的强大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故本题选择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中国的强大。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答案

7、: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分析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体现的是男耕女织以及封闭性的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特点。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 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8、“外人也是不自由的,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的信息说明当时清政府严格限制外国商人的活动,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 ”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当茶出时,众夷来

9、买 ”说明A项正确; “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说明 B项正确; “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 ”说明 D正确;材料中没有 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外国商品入侵。 1896年,江苏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宗敬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最终才确保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这说明 A政府官员廉洁 B总督办事高效 C民企兴办艰难 D封建势力强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10、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 ”说明民族资本家发展事业受到严格限制,显示了民企兴办艰难,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障碍。 公元前 452 至前 451 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 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最能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11、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 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说明平民经过努力,地位有所提高,所以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美国背着中国对台出售军事武器,违反了中美联合公布和建交公报;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相违背,对台出

12、售军事武器严重危害了中国国家安全,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这是新中国外交 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 ”说明新中国在

13、外交领域意识形态发生重大转变,和周边国家开始建立友好关系,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本题选择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012年 7月 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 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 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 政治家,思想家 外交家 ”的信息说明科举制

14、对社会人才的贡献 ,故本题选择 B; A错在完全符合; C错在彻底抛弃; D错在主要来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英国史学家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商业贸易而进行的战争,中国史学

15、家从中华民族的立场出发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以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当今文明史观下鸦片战争则是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故本题选择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 1919年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A成立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动护法运动 D发起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

16、数人认为袁世凯容易实行独裁转正,为此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本题选择 B项; A是 1905年; C是 1917年; D是 1915年,时间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 )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 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 “社会性质的改变 ”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

17、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 )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 ”的信息说明过去依靠乡土社会中的绅士到现在的律师,说明治理社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故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1941年 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

18、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的信息可以判断出美国对华的抗日援助的前提是 “国共纠纷的解决 ”意及 “国共合作 ”的实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 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

19、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强渡黄泛区以后 淮河岸边 司令员刘伯承 ”的信息说明当时解放军强渡 黄河,挺进大别山,解开战略反攻阶段的序幕,故项正确; A是抗日战争; C是三大战役; D项是渡江战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

20、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之前代行人民代表会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 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 错误;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6年,故 错误;本题选择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

21、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 “1987年 ”,台湾当局允许大陆赴台探亲,打破了两岸 30余年的隔绝状态,故 A项正确; B是1992年; C是 1979年; D是 1979年以后开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综合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 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

22、 (1928年 )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 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

23、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 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节选 )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 “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 “

24、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5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 素。( 4分) 答案: )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 (或基本推翻 )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4分)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25、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5分) (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 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 “九二共识 ”等)。( 4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图片中 “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军阀割据 ”以及国民党根据地建立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北伐战争史实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影响从北伐战争影响以及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角度组织答案:。 (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以及二中 “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

26、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 民族凝聚力 ”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表现政治上主要从统一战线角度回答,军事主要从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配合抗战上归结。 (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信息从国共再次合作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归纳积极因素结合所学从 “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以及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 ”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抗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 一大业 两岸

27、关系的发展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 1949 年 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 “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 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 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 一方面

28、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 “恐惧 ”,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 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 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中国

29、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 22日至 4月 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 11天, 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 1)据 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观点的理解。( 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 “

30、转型 ”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5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分) 答案:( 1)方针: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迅速与苏联等 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国家利益 );不利于与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局限了打破封锁的战略战术)。( 3分)( 2)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 3分) ( 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

31、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列举重大外交事件也可。)( 5分) ( 4)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树立大国的战略思维,和平崛起(中国国际角色 认知的转变);做负责任的大国。(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核心信息 “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可以看出新中国在外交上,比较强调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建立时的背景,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的状态;但是受到 “冷战 ”的影响,新中国的这种外交方针,不利于与更多的国家交往。 ( 2) 材料二的核心信息是和平共处五

32、项原则出台的背景,依据材料二中 “如果不能在 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 上加霜 ”可以概括出这是中国财政改善的要求;依据材料二中 “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 “恐惧 ”可以概括出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 “如果不能尽快和周边的国家搞好关系 ”可以概括出会给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第二小问从 ”一边倒 “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为主到维护国家利益要求的转变。 (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 “20 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 ”说明中国国家外交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3、可以归结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2年 邓小 平 “南方谈话 ”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小问关于 “转型时期 ”的外交建树,结合教材知识从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即可作答。 ( 4)从材料一的 “一边倒 ”到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原则 ”的提出,可以看出外交转型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担负起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从访问友好邻邦俄罗斯到欧洲四国 的访问,从地区外交多边外交,都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体现 了大国外交

34、的战略思维。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边倒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14分)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 :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 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

35、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 1701) 材料三 ( 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1760 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 革 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 ,他说 “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36、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5分) (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 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 本趋向。( 3分) 答案:( 1)(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2分) 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 3分) ( 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2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 1分)

37、 ( 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2分) 推进: 1832年议会改革。( 1分) ( 4)趋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任答 1点给 1分,共 3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 ”,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可以得出背景为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第二小问结合教材中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即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来作答。 (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

38、利 ”可得出主权在民, “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 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理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材料出处为英国 王位继承法,材料一中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 “( 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1760 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 ”体现了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第二小问结合 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

39、命以后,英国人推进其民主进程史实,可以得出 1832年议会改革。 ( 4)结合四则材料,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可以得出总的趋势为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考点: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背景、发展历程及特点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言: “方今国用不足,灭害荐臻,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 ” (王)安石曰: “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光曰: “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二 夫合天下

40、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材料三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一个小的县城积累之钱米也不少于二十万,各路所积存的钱谷足可支用二十年不匮,宋史 安焘传说:当时京城内外府库“无不充衍 ”。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 “理财 ”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况的 “理财 ”措施而带来的 “富国 ”效果。 吴玉清论王安 石变法的理财观 (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的主要观点。他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分) (

41、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什么?并指出 “有财而莫理 ”的危害。( 3分) ( 3)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变法中 “理财 ”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作用。( 5分) 答案:( 1)观点:节约,节俭。( 1分) 焦点:理财方式。( 1分) ( 2)保障: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 2分) 危害:威胁中央集权 ,不利于巩固统治。( 1分) ( 3)措施: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任 答 1点 1分,共 3分) 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积贫 ”的现象。(任答 1点 1分,共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

42、结合材料一中 “节省冗费 ”,可以得出司马光的观点是节约,节俭;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安石曰: “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光曰: “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可以得出两者争论的焦点是理财方式。 ( 2)结合材料二中的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第二小问结合 材料二中的 “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可以看出 “有财而莫理 ”的危害是威胁中央集权 ,不利于巩固统治。 ( 3

43、)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措施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 “理财 ”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况的 “理财 ”措施而带来的 “富国 ”效果,以及教材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积极评价,可以概括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积贫 ”的现象。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代政治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 (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 1906

44、 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 1914 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 。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 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 布什甘地 材料二 1919年 4月 13日,阿姆利则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聚集着锡克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戴尔将军(英国军官)带着五十个士兵进入广场架起机枪,在事先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人群开枪扫射, 379人中弹身亡,1137人受伤, ,甘地退还了两枚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不列颠荣誉勋章,成为印度民族独

45、立运动的领袖。 威廉 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1930年 3月 12日, 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 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 行,游行共持续 25天,行程达 388公里, 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 “盐游行 ” 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 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 “盐游行 ” (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对待英国当局的态度和目的。( 2分) ( 2)导致材料二中甘地退还 “勋章 ”的事件是什么?为此,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什

46、么斗争?( 2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对待英国殖民当局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分) 答案:( 1)态度:与英国合作。( 1分) 目的: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 1分) ( 2)事件:阿姆利则惨案。( 1分) 斗争: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分) ( 3)事件:食盐进军( 1分) 影响: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的转折点;严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2分) ( 4)变化:由合作到不合作(由支持到反抗)( 2分) 说明: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斗争觉悟的提高)( 1分) 试题分析:( 1

47、)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 “甘地自愿服务 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 ”, “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 ” 和 “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 ” ,可以看出甘地对英国当局的态度是合作;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 “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可以得出甘地的目的是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 (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 “1919年 4月 13日,阿姆利则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 ” 可以得出事件为阿姆利则惨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 “甘地退还了两枚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不列颠荣誉勋章,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得出甘地由合作到不合作 ,从而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 “盐游行 ”,可以得出事件为食盐进军;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 “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