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2908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苏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左传记载: “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 B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C废长立幼是宗法制的核心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和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中其实也有一定的理性成分,

2、因为在一些政治问题的选择上的确是有一定的理性的,所以材料的主旨是意在说明 “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而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人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

3、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必然导致货币的贬值,而货币的贬值必然导致物价的上升,而征收固定的货币地租的封建主阶级们必然会造成实际收入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些黄金的流人直接导致西班牙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价格革命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 为下降了 ”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责任内阁制确立 C 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制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4、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君主立宪制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而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 1832年议会改革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题材料中的 “中等阶级 ”实际上指的就是工业资产阶级,1832 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因为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而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贵族、大地主的地位因为经济实力下 降席位则大大的减少,所以,与之相关的史实只能是 1832年议会改革。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 “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

5、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 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加米涅夫认为 “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主要是针对列宁所提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而言的,意即主要针对列宁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而言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6、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提出转变革命任务 斯大林说: “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 民主的 、 全民 性的 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 这一制度 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苏维埃经济制度当然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本题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本题答案:就是 C。另外,苏维埃经济制度是苏联迅速

7、成为了工业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对经济严加管理也就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优点 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说: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以下不属于英国 “修补资本主义 ”的内容是 A加强国家干预 B推行福利 国家制度 C发展第三产业 D首创 “新经济 ”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

8、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创 “新经济 ”模式指的应该是罗斯福新政,因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干预经济的范例,所以不属于英国 “修补资本主义 ”的内容只能是 “首创 “新经济 ”模式 ”,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修补资本主义 下图中飞机的驾驶员是美国人霍尔沃森 1948年到 1949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 “摇翅膀的

9、叔叔 ”。此事发生的背景是 A杜鲁门主义实施 B东德建成 “柏林墙 ” C北约与华约对峙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 ”指的是 杜鲁门主义中的 “经济上援助西欧国家 ”,所以本题中的此事发生的背景只能是杜鲁门主 义实施,所以答案:就是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 义 20世纪 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

10、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 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 “巨人 ”的出 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 20世纪 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当今世界的确实是多极化,但是到底是 “几极 ”还不明朗,所以, A项的

11、当今世界是 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 “五极 ”世界是非常不准确的。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尚未正式形成,所以 B是不能选的。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并不是在 20世纪 90年代而是早在 20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所以 C是不能选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对当今世界格局正确的描述,所以答案:是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年 1月 1日,被称为 “经济联合国 ”,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 9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致力于

12、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 界市场的工具 C它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 D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也不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关贸总协定而不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本来就是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所以本题中表述正确的只能是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

13、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 “

14、群众 ”的惩罚,并且大部分控告的起因 “只是 ”作战失利却不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足以证明雅典的直接民主的确出现了很大的弊端,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材料的主旨是意在表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的弊端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 19世纪 70年代前后这种情 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 “夷 ”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 “夷 ”,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 “洋 ”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传统 “贵华夏 ”“贱夷狄 ”观念的转变 西方工业文明

15、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所以材料的主旨 当然不是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所以在本题中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答案:就是 B。另外,传统 “贵华夏 ”“贱夷狄 ”观念的转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在材料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1953年毛泽东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

16、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 “特殊 ”、 “新式 ”是指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 “1953年 ”这个时间的限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显然都是不属于 “1953年 ”的事情,1953 年中国的经济状况的确是形成了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 济 有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 “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的理念是 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科举制度尽管被废除了,但是并不能全盘否定科举制度,其实科举制度本身也有很多合理因素,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的理念,例如,公平竞

18、争的理念。 “分科考试 ”和 “学而优则仕 ”显然并不是科举制度 “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的理念, “以德治国 ”并不是科举制度的理念,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的公平竞争理念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 “第一次商业革命 ”的是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流通领 域出现纸币交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飞钱开始问世是在唐代而不是在宋代,而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商业革命,所以本题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革命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0、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是强调农工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有其各自的不同用途,绝对不能因为重视农业而抑制了其他的行业,所以,选项 A的言论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思想 货币战争中说: “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 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 ”英国资

21、本家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鸦片走私 B商品输出 C强迫赔款 D开设工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的外流,白银大量的外流也就促使英国资本家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所以在本题中英国资本家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就是鸦片走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英国资本家鸦片走私 观察下图,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

22、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类资本指的是“民族资本 ”即商办、外国资本即外国人办,从柱状图的变化非常容易看出两类资本的确都在不断扩大,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的确是在缩小,既然差距的确是在缩小当然也就足以证明民族工业发展不是缓慢而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就是选项 D。另外从柱状图不难看出外国资本的确也一直占有优势。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 工业的发展状况 193

23、9年 2月 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这是 “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B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C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 中国走什么道路的最主要依据当然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也就是是由于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所决定的,所

24、以在本题中,毛泽东提出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最主要依据也就是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依据 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 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一个

25、非常相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共同的政治前提,那就是必须坚持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必须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所以在本题中三者共同之处只能是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共同之处 据新华社对 1972年 l 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 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个,和 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 A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

26、地步入国际舞台 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对外关系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高潮,所以在本题中材料只能表明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综合题 有学者认为: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

27、切以往制度俱如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且 “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 不制其侯王 ” 唐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元 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

28、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 问题。( 3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2分) (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分) 答案:( 10分) ( 1)制度:郡国并行制。( 1分) 问题: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国家行政命令难以在封国内推行;威胁中央集权。( 2分) ( 2)权力: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行省拥有紧急事务处置权。(任答 2点, 2分) ( 3)看法: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社会不可倒退实行分封制);提出 “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的主张;分

29、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3分) ( 4)认识: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中央强化对地方管理的同时须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答 2点, 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直接按照教材回答出 “郡国并行制 ”之类的要点即可,不是什么难题。汉朝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指王国问题,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王国不断的叛乱,直接

30、威胁到中央集权。 ( 2)材料二中的 “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足以证明元行省拥有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元行省拥有的权力主要包括经济、军事大权,特别是元行省还拥有紧急事务处置权。元行省拥有的权力如此之多也足以证明行省的设立本身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3)读完材料三一定要明确顾炎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 “封建 ”当然是指分封制度, “郡县 ”当然是指郡 县制度,所以,顾炎武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主要包括一方面充分肯定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分封制度的优点来消除郡县制度的一些弊端。 (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在回

31、答认识时主要是从多个角度来谈谈认识,例如,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一定要根据国情出发、从实际形势出发来合理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再例如,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是历史的主流趋势,但是在中央强化对地方管理的同时最好要做到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同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元行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

32、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 “ 机船矿路 ”。 “机 ”主要指兵器, “船 ”主要指战船, “矿 ”主要指煤矿, “路 ”指铁路 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 “求强 ”、 “求富 ”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 “机船矿路 ”到 “瓶颈产业 ” 材料二 (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

33、者亦半。 一一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分) (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3分) 答案:( 1)标志:洋务运动。( 1分) 特点:在外国侵略下起步;侧重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主导阶层来自于封建统治集团;以自强、求富为

34、目的。(任答 3点, 3分) ( 2)问题:地区 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 3分) ( 3)时段: 19121919 年。( 1分) 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分) ( 4)因素: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任答 3 点, 3 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指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问是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属于简单的问题。 “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

35、业化的特点 ”指的就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主要是结合洋务运动的自身特点 -自强和求富,发展军火等重工业等等,来进行合理的解答即可。 ( 2)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材料二中的方今 “机器 ”之利指的是民族工业,所以,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就足以证明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指民族工业的地区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而材料二中的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则反映当时人们对于民族工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 3) “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 ”从表格中非常容易

36、发现 19121919 年是发展最为显著的,而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只能是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所以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121 919 年是发展才最为显著。 ( 4)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一定要从上述四则材料中去概述,而不能脱离这四则材料胡乱的去概述。例如, “从 19121919 年是发展才最为显著 ”就可以概括出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列强侵略。再例如, “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 ”就可以概括出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思想观念等等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推

37、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元行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 3月 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 “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一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

38、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 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 “坦克服 ”、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 “布拉吉(连衣裙)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 “文化大革命 ”兴起,在 “破四旧 ”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 “封、资、修 ”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39、3分) (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 “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 ”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9分) 答案:( 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治变革的促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外来文他的渗透;先进人士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影响。(任答 3点, 3分) ( 2)论证: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 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3分) 建国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

40、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 3分) 文革时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 “干部服 ”的盛行,体现了极 “左 ”的革命色彩。(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也是教材上一个基本上已经总结好的问题,例如,经济方面的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 治方面的因素:政治变革的促进。外来文的渗透、先进人士的推动等等也是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 2)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本题的观点是指 “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

41、意识紧密联系 ”,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时主要关键是要选对 “特定历史时期 ”即可。例如,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再例如,建国初期的列宁装、连衣裙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等等均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元行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

42、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 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 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末世界经

43、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5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 ”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4分) 答案:( 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分)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答 2,点 2分) ( 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分) 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

44、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任答 2点, 2分) ( 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 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任答 2 点, 2 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

45、智利进口硝酸盐, 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 ”足以证明 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至于其原因主要从两次工业革命、先进的交通工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海外资本输出等等论述即可。 ( 2)在回答 “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时不难发现,比第一问要复杂得多。因为 “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既包括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即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又包括罗斯福新政即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包括关贸总协定、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至于原

46、因主要回答出 “经济危机 ”才产生了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才产生了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等均可。 ( 3)中国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 ”问题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借鉴市场经济中的积极的因素,而美国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 ”问题指的则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借鉴计划经济中的积极的因素,所以, “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 ”问题的 ”即可得出认识是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 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等等均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经

47、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政府建议设立一个共同的高级公署来管理法国和德国的煤和钢铁的生产。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参加这个机构的组织。 法国外长舒曼 材料二 法国的安全完全依赖她(美国)的保护。这种说法出自统合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乎 国家的欧洲之理念,在这个构想下,法国就消失了。一个没有政治实体、没有经济动力、没有防卫能力的欧洲,因而在面对苏联集团时,注定成为那个自身有政策、经济和国防的强大的西方国家 美利坚合众国的附庸。 法国总统戴高乐 材料三 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 “共同领导人 ”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 法国总统萨科齐 材料四 萨科齐的野心不仅在于重返北约,还在于利用北约,增大欧盟独立防务的力量,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他的野心也在于,让北约做出有利于法国的改变 。在回归北约之前,他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北约变得不一样了。 美国时代周 请回答: (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道,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