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单选题(共 3 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14 年中国南京青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 _的礼仪小姐笑靥如花,举手投足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开始前,招聘台前几个招聘员互相谈论着: “ 你看看那边的大生_,仪表堂堂,精气神多好啊! ” 中国曾有 “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 _,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A.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B.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C.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D.温文
2、尔雅 彬彬有礼 文质彬彬 解析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只有在这样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里,高能量的宇宙线才能够被尽可能地遮掩,为暗物质探测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提供尽量 “ 干净 ” 的辐射环境。 B.莫言之外,中国还有其他许多优秀作家,他 们对文学的真诚投入同样值得人们尊重,莫言的作品与他
3、们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在文学成就上也难分伯仲。 C.技术进步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给出了一个方向,即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技术的方式,在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仍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近年来农民收入之所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外出务工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 “ 非农 ” 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解析 : A.主谓搭配不当,将 “ 遮掩 ” 改为 “ 屏蔽 ” 。 B.比较的顺序反了,是 “ 他们 ” 与 “ 莫言 ” 比。 D.杂糅, “ 因素 ” 与 “ 由于 ” 不能都用。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网络虚拟社会是一种特
4、殊的社会领域和新兴的社会形态,它是一把双刃剑,其形成和发展, _,以至造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与个人麻烦。这就需要对网络虚拟社会实施有效的管理。 A.虽然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的利益,却也能为社会带来诸多的风险 B.一方面为人们带来诸多的利益,一方面为社会带来诸多的风险 C.不但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的利益,而且能为社会带来诸多的风险 D.首先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的利益,其次能为社会带来诸多的风险 解析 :由 “ 双刃剑 ” 可以判定并列关系最佳。 答案: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 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 9 道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 3 小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化就是人化,就是化人,它使
5、动物人成为社会人,野蛮人成为文明人。大自然创造了人、人类社会。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即以人化物,人化;而人、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文化中也为文明、文化所创造,即以文化人,化人。 2006 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讲得很深刻: “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 没有文 化,就没有人类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的基因,即社会基因。没有文化,人,就是徒具人 “ 形 ” 而无人 “ 实 ” 的人,只是动物人,而不是人类社会的人;有了文化,才是既具人 “ 形 ” 又具人 “ 实 ” 的人。遗传基因、自然基因,使人具备人 “ 形
6、” ;文化基因、社会基因,使人在人 “ 形 ” 的基础上具备人 “ 实 ” 。自然基因,就是马克思所讲的 “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 ” 。文化基因,就是马克思所讲的 “ 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 。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精辟指出: “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 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可以成为这个民族的基因,即民族基因。民族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民族凝聚力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本质上不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具有相同的自然基因的种族而已,一个国家、一
7、个民族,丢掉自己的优秀传统,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异化,就甘于异化,不打自垮,自我毁灭。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 根 ” 、 “ 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这片沃土上的。他告诫我们: “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 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他对中华文化作了极其深刻、丰富而全面的论述。在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教育部合乎民心,顺乎大势,制定并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核心就是它所含的哲理,而民族精神就是这一哲理的凝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由此体现出作为中华民族脊梁
8、骨的民族精神,是不可屈服的、不可战胜的、生生不息的。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只有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这一古老的文明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从未中断,在艰难曲折 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磨炼着,充实着,发展着。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在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即对世界怎么看、对人生怎么看,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又怎么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现、本质观,即在空间上能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在时间上能长远地发展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在形而上层面能深入地辩证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无怪乎比利时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就明确指出: “
9、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 合中国哲学思想。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早就深刻认识到: “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 叫做 道 ;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 美国物理学家 F卡普拉强调: “ 东方宇宙观的两个基本主题是,所有现象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宇宙在本质上是能动的。 ” 而瑞士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则呼吁: “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应该有着应有的主动权、导引权与话语权,应为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因为有了整体观, “ 天人合一 ”
10、 ,人生观与自然观交融, 就由感悟自然进而感悟人类、人生。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关于社会的论述,不正是 “ 天人合一 ” 的一个生动体现吗?宋代程颐讲得很深刻: “ 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 ” 中国哲学的源头是易,荆门出土的竹简就明确讲: “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 正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凝集在整体观上,所以贯串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民族精神首先的、主要的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一直就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很多著名海外华人从对中外文化的切身体验中,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就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这一价值观 浸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中华民族
11、的历史伟人理解得更深刻:爱国,首先要爱民,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邓小平同志讲得多么好: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毛泽东同志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 “ 为人民服务 ” 。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 “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为民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一优秀传统。习近平同志深刻提出: “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
12、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节选自杨叔子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点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就是以人化物,人化;文化也是以文化人,化人。 B.民族文化就是民族基因,民族基因包括社会基因和自然基因。 C.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观和和本质观。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解析: “ 民族基因 ” 不包括 “ 自然基因 ” 。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
13、本主义 ” ,马克思的论述生动地体现了 “ 天人合一 ” 的思想。 B.“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 ,习近平的告诫深刻强调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顺乎大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制定颁布。 C.“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汉内斯阿尔文的呼吁充分肯定了中华历史的文 化圣人孔子的智慧古老悠久。 D.“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的表白深情地道出了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的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的爱国为民宗旨。 解析: 阿尔文的呼吁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应该有着
14、应有的主动权、导引权与话语权。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锦涛讲: “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意谓人类社会的跃进创造了人类文明文化,人类文明的升华又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 B.普里高津讲: “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 ” 意谓中国哲学思想富于特色,其与现代科学发展相符合。 C.程颐讲: “ 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 ” 意谓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亦即在空间上能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
15、D.荆门出土的竹简讲: “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 意谓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凝集在整体观上,即 “ 天人合一 ” ,人生观与自然观相交融,就由感悟自然进而感悟人类、人生。 解析: 是 “ 现代科学发展符合中国哲学思想 ” ,而且是 “ 更 ” 。 答案: B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秋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
16、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 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
17、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
18、的光和影,你的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他喃喃地说:“ 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 ,我又那么爱它! ”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 因为,就在事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
19、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 活着就好了, 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只好勉强同意。 B.土门岭农民诗人老李勤劳,朴实,淡泊,热情,爱好诗歌,老李形象对佳卫的性格起到衬托作用。 C.喝酒、点篝火、背诵诗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凸显出小说的主旨:生活、人生产生诗歌。 D.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的,二者一致。 E.文末的 “ 补记 ” 在小说主
20、体时间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完整丰满。 解析: A.“ 颇为犹豫 ” 、 “ 勉强同意 ” 与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不符。 C.“ 产生 ” 不对,是 “ 需要 ” 。 D.机械联系,牵强附会。 答案: BE ( 2)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 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 分析关键词, “ 恨火 ” :这里的 “ 火 ” 指火灾。作为消防中队长的佳卫指挥、参加了许多灭火战斗,亲眼目睹了烈火的肆虐和危害,因此 “ 恨火 ” ; “
21、爱它 ” :这里的 “ 火 ” 指火一般激情。佳卫纯真,具有火一般的激情;对于篝火、火光激发出他身上、内心的诗性,这种 “ 火 ” 成为了情境下的 “ 爱火 ” 。 “ 恨火 ” 与 “ 爱火 ” 交织,刻画出了一个忠于事业又具有细腻、旺盛情感世界的人物形象。 “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 分析关键词,“ 飞蛾 ” :只是本能地趋光扑火,死去没有价值; “ 凤凰 ” :好 比浴火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佳卫在业已复员的情况下依然参加了一场灭火战斗,而且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就像是凤凰;表达了作者对佳卫这个为国为民无畏献身的英雄的深情赞美。 答案: 作为消防中队长的佳卫忠于
22、职守,兢兢业业,工作上全天候待命。他指挥、参加了许多灭火战斗,亲眼目睹了烈火的肆虐和危害,因此 “ 恨火 ” 理所当然。但佳卫又是一个热爱文学、酷好诗歌的人,他纯真,具有火一般的激情,于是,篝火、火光激发出他身上、内心的诗性,在这样特定的场合、情境下的 “ 爱火 ” 也就顺理成章了。又 “ 恨火 ” 又 “ 爱火 ”的复杂、微妙的矛盾情 结写出了一个忠于事业又具有细腻、旺盛情感世界的人物形象。 佳卫在业已复员的情况下依然参加了一场灭火战斗,而且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精神非常感人。飞蛾只是本能地趋光扑火,死去没有价值;而佳卫是自觉自愿且 “ 多此一举 ” 地去救火,直至牺牲,意义重大,就好比浴火
23、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佳卫这个为国为民无畏献身的英雄的深情赞美。 ( 3) 小说在刻画佳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正侧面来分析,抓人物的描写。 “ 忙于工作,总是没有时间去郊外旅行 ” ; “ 职业性地恨 火 ” ; “ 复员了,仍然习惯性地投入救火战斗 ” ,以至英勇牺牲:表现其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 “ 复员后终于去了郊外土门岭,与好友一起吃农家饭,喝酒,点篝火,背诵外国名诗,激动得热泪盈眶 ” :表现其热爱诗歌,富有浪漫情怀。在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丝毫不为所动;结交同样朴质的农民诗人老李;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
24、醉心于美:表现其 纯净,朴质,淡泊的性格特点。 答案: 忠于职守,勇于牺牲。忙于工作,总是没有时间去郊外旅行;职业性地恨火;复员了,仍然习惯性地投入救火战斗,以至英勇牺牲。 热爱诗歌,富有浪漫情怀。复员后终于去了 郊外土门岭,与好友一起吃农家饭,喝酒,点篝火,背诵外国名诗,激动得热泪盈眶。 纯净,朴质,淡泊。在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丝毫不为所动;结交同样朴质的农民诗人老李;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醉心于美。 ( 4) 小说标题是 “ 秋夜 ” ,小说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写到 “ 秋 ” ,每次描写都不尽相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
25、与主题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以及在结构中的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开头写 “ 秋 ” :呼应题目,开门见山,交代时令季节特征,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引领下文 情节开展。 中间写 “ 秋 ” 景:扣住标题,为下文的 “ 篝火诗朗诵 ” 奠下调子,渲染气氛。 结尾写 “ 秋 ” 景:照应上文,又一次点题,总结全篇,表达对佳卫的怀念和赞美,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 答案: 开头写 “ 深秋 ” 、 “ 郊外 ” 、 “ 霜 ” ,淡淡而写,扣住题目,开门见山,交代时令季节特征,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引领下文情节开展。 中间写 “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
26、,大地一片银白 ” ,写得细腻,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秋夜的至美,紧紧地扣住标题,为下文即将上演的三人 “ 篝火诗朗诵 ”奠下调子,与 人物内心的兴奋激动之情相交融。 结尾写 “ 土门岭 ” 、 “ 秋收 ” 、 “ 点篝火 ” ,简要提及,回应前文,又一次点题,总结全篇,表达对佳卫的怀念和赞美,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小眼高低肩的倔老头儿 杜修贤在政坛新闻上 “ 行走 ” 了近 20 年,离开中南海多年后,他还是那样不善言谈甚至外貌有点威严冷峻,回避好奇者刨根问底的访谈,更不允许作家们对他的经历进行任意的 加工与联想。 我作为第一个采访杜老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长
27、达 20 多年整理并解读他镜头内外故事的军旅作家,先后将他传奇的经历与鲜为人知的图片在我写作的红墙里的瞬间、红镜头、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书中加以展示。 我正式开始采访杜老是 1990 年,那年杜老 63 岁。尽管这位老摄影家已不再有当年在中南海里奔走如飞的速度,抓拍动作也不及以前敏捷,但他会不服老地告诉你:我今年 36 岁! 随着采访不断地进行,与他接触增多,便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和职业有关的特点。比如他长期用左眼对准取景框,右眼紧闭,久而久之,他古铜色的脸上 出现了左眼大右眼小的 “ 职业眼 ” 。一旦举起相机,那只小的眼睛便会麻利地合上,从而保证左眼一目了然,取景迅速。 除了眼睛有大小之别,
28、肩头还有高低之分。这也是长期背负摄影器材留给他的终身纪念。早年从事拍摄,肩头除了要背几部照相机,还要挎一个沉重的闪光灯充电箱,他又喜欢独用左肩,所以造成了左肩低右肩高的塌肩模样。只要一穿休闲装,特别是夹克什么的,就会出现前襟不对称的 “ 独特款式 ” 。不过他会幽默地告诉你:搞文化的人都不修边幅! 不过,杜老的大小不一的眼睛与高低不平的肩头,丝毫不影响他硬朗的气质与挺拔魁梧的身板。 还有,杜老吸烟技巧也堪称一绝。谁见过吸完一支烟而不弹一次烟灰的人?杜老就有这个绝技,他的指间可以夹着弯曲而不散落的一寸多长烟灰,任意地动来动去。细一想,这种平衡功底也是和摄影有关 以前他可以用手端出四分之一慢速度。
29、如果没有过硬的平衡功底,吸一支烟不落烟灰绝对是做不到的。曾经有一位采访他的摄影记者不服气,也点燃一支香烟,要和他一比高低,结果这位自认为有深厚平衡技巧的摄影记者,吸完一支烟,中途掉落了三次烟灰,其中一次掉落在自己的化纤衣服上,还给烧出一个小洞。而杜老烟蒂上的烟灰形成了一个弧形,坚持垂而不落 ,直到将香烟吸完,他才将一寸多长的烟灰弹进烟缸里。 见过杜老的人大多评价他是条汉子,如果相处久了,汉子前就要再加一个 “ 倔 ” 字。杜老的性格非常倔强且耿直。他不会作假,不会说奉承话,更不会拍马屁,甚至连接电话都不会温情地问一声你好,而是粗声莽喉对着话筒 讲话!不了解他的人会被他这特殊的方式吓一跳。 你是
30、杜老吗? 差不多。 您老近来好吗? 凑合。 想请您吃饭。 不必了,有事电话里说,这也是精神会餐 和他熟了,开始一点一点剥去酷似严厉的外表,窥探他善良温 和的心灵。 (节选自 2014 年 6 月 17 日北京日报,作者:顾保孜) 相关链接: 2014 年 6 月 11 日中午, 88 岁的杜修贤老先生解脱了,在安贞医院卸下了插在身上的所有管子,从此没有了病痛,也没有了生命体征。他追随着他镜头中一个个先他离世的伟人身影,驾鹤西去。 提起杜修贤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杜修贤从 1960年负责周恩来总理专职摄影,又在 1970年同时担任毛泽东主席专职摄影,他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位摄影记者
31、。从 1960 年起,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照片下很多都署有杜修贤的名字。 他在中南海拍摄长达 16 年,是拍摄领袖时间最长、拍摄照片最多的一位资深老记者。 16 年里,杜修贤用他手中照相机为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可以说,他的镜头伴随着毛泽东与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走进垂暮之年,也伴随着共和国沉重的脚步,度过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最为难忘的风云变幻岁月。他不仅用镜头记录了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精彩一幕,也拍摄了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过程。与此同时,杜修贤的镜头见证了林彪等人在庐山的 “ 精彩 ” 表演;聚焦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不平之路;定格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
32、伟人最后的瞬 间;触及到江青一伙抢班夺权等一系列历史严峻关头 于是这位原本平凡的摄影记者有了别样传奇的经历,使得他拍摄的许多新闻图片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本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南海摄影家。 ( 1) 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杜修贤的外表与他的心灵反差很大,传记在写作时如此处理是运用了欲扬先抑、寓褒于贬的方法。 B.杜修贤非常敬业,成就卓著,但由于他担任专职摄影工作,结果他拍摄的许多新闻图片鲜为人知。 C.杜修贤的 “ 职业眼 ” 和塌肩是他长期刻苦磨砺专职摄影技术的 “ 纪念 ” ,他对这 样的改变不以为意。 D.杜修贤的吸烟技巧高超奇绝,传记描写
33、这样的细节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耐读性。 E.杜修贤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别样传奇的经历使他拍摄的许多新闻图片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解析: A.“ 欲扬先抑 ” 、 “ 寓褒于贬 ” 不对。 B.“ 结果 鲜为人知 ” 与事实不符。 D.主要是为了写杜老的 “ 过硬的平衡功底 ” 。 答案: CE ( 2) 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解析: 本题考查传记的写作特点,从表达技巧上分析。分析传记题材内容,细小具体,但写出了一个有着别样传奇经历的家喻户晓 的中南海摄影家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表达出对杜修贤的深情赞美之情。传记写人物外貌不避 “ 大
34、小眼 ” 、 “ 高低肩 ” 这样的“ 丑 ” ,写人物个性选取 “ 倔 ” 这样的 “ 严厉 ” 而不温情,这里形成的对比衬托,显示出杜老的职业特质和善良温和。传记的开头和后面的 “ 相关链接 ” 列举了许多有关时间、年龄、历史事件、作品数量等数据,翔实,凝重,显示了真实性,突出了传主的成就和价值 。 答案: 小中见大,具象深情。传记题材细小具体,但写出了一个有着别样传奇经历的家喻户晓的中南海摄影家的人物形象,表达出对杜修贤的深情赞美之情。 妙用反差,相反相成。传记写人物外貌不避 “ 大小眼 ” 、 “ 高低肩 ” 这样的 “ 丑 ” ,写人物个性选取 “ 倔 ” 这样的“ 严厉 ” 而不温
35、情,但正是这些反差很好地显示出杜老的职业特质和善良温和。 翔实数据,凝重意味。传记的开头和后面的 “ 相关链接 ” 列举了许多有关时间、年龄、历史事件、作品数量等数据,翔实,凝重,突出了传主的成就和价值。 ( 3) 杜修贤的专职摄影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具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分析传主的成长经历及意义。根据时间顺序:从 1960 年负责周恩来总理专职摄影;又在 1970 年同时担任毛泽东主席专职摄影;从 1960 年起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照片下很多都署有杜修贤的名字;他在中南海拍摄长达 16 年,是拍摄领袖时间最长、拍摄照片最多的一位资深记者。分析这些成
36、长与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重大的历史意义:记录了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精彩一幕;也拍摄了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过程;还见证了林彪等人在庐山的 “ 精彩 ” 表演;聚焦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不平之路;定格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 伟人最后的瞬间;触及到江青一伙抢班夺权等一系列历史严峻关头等。 答案: 杜修贤从 1960 年负责周恩来总理专职摄影,又在 1970 年同时担任毛泽东主席专职摄影,从 1960 年起,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照片下很多都署有杜修贤的名字。 他在中南海拍摄长达 16 年,是拍摄领袖时间最长、拍摄照片最多的一位资深记者,他不仅用镜头记录了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精彩一幕,也拍摄了中
37、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过程,还见证了林彪等人在庐山的 “ 精彩 ” 表演,聚焦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不平之路,定格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最后的瞬间, 触及到江青一伙抢班夺权等一系列历史严峻关头等。 ( 4) 杜修贤是个 “ 倔老头儿 ” ,你认为他都 “ 倔 ” 在哪里?该怎样评价他的那些 “ 倔 ” ?请结合传记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其特点就是:倔。从文中筛选概括其表现: “ 回避好奇者刨根问底的访谈,更不允许作家们对他的经历进行任意的加工与联想 ” ; “ 不服老地告诉你:我今年 36 岁 ” ;对 “ 大小眼高低肩 ” 不以为意, “ 会幽默地告
38、诉你:搞文化的人都不修边幅 ” ; “ 不会作假,不会说奉承话,更不会拍马屁,甚至连接电话都不会温情地问一声你好,而是粗声莽喉对着话筒 讲话 ” 等。 从这些表现中评价其意义,从人物性格、对事业的态度等方面:沉静,淡泊,硬朗,耿直,善良,温和;敬业,刻苦等。 答案: 杜修贤的 “ 倔 ” 表现于: “ 回避好奇者刨根问底的访谈,更不允许作家们对他的经历进行任意的加工与联想 ” ; “ 不服老地告诉你:我今年 36 岁 ” ;对 “ 大小眼高低肩 ” 不以为意, “ 会幽默地告诉你:搞文化的人都不修边幅 ” ; “ 不会作假,不会说奉承话,更不会拍马屁,甚至连接电话都不会温情地问一声你好,而是粗
39、声莽喉对着话筒 讲话 ” 等。 沉静,淡泊;敬业,刻苦磨砺技术;硬朗,耿直;善良,温和。 三、文言文阅读( 共 1 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 宣威将军 、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 嗣位 ,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 “ 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 ” 诣阁请见,言于帝曰: “ 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
40、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 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 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 “ 汝欲党乌丸轨邪? ” 岩曰: “ 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 ” 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 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
41、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 “ 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 ” 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 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 。其有得罪者,相谓曰: “ 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 ” 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后,蜀王竟行 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 天子 。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
42、秀得罪,上曰: “ 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 ” 子弘嗣。仕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高祖初即位 /每惩周代诸侯微弱 /以致灭亡 /由是分王 /诸子权侔王室 /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 /蜀王秀镇益州 B.时高祖初即位 /每惩周代诸侯微弱 /以致灭亡 /由是分王诸子 /权侔王室 /以为磐石之固 /遣晋王广镇并州 /蜀王 秀镇益州 C.时高祖初即位 /每惩周代 /诸侯微弱 /以致灭亡 /由是分王诸子 /权侔王室 /以为磐石之固 /遣晋王广镇并州 /蜀王秀镇益州 D.时高祖初即位 /每惩周代 /诸侯微弱
43、 /以致灭亡 /由是分王 /诸子权侔王室 /以为磐石之固 /遣晋王广镇并州 /蜀王秀镇益州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再根据句子中的标志性词语来划分。本句大意: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王,权势等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王子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 蜀王杨秀镇守益州。标志性词语:即位、以致、由是、以为;遣晋王广镇并州 /蜀王秀镇益州:这两句形成对称。 答案: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威将军是我国古官职名,武贲给事、中外记室、内史中
44、大夫、昌国县伯等都是。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追尊祖宗,如高祖、世宗等。 D.天子指国王或皇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将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故称。 解析: “ 昌国县伯 ” 不是古官职名,而是封的爵号。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岩在北周初为平民,起步就任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高官,宇文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袒护乌丸轨,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
45、抽打元岩的脸。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两人才干都与高熲相等,因此拜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的人互相说:“ 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 解析: “ 得罪过元岩的人 ” 错, “ 得罪者 ” 的意思是 “ 被判罪的人 ” 。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 2) 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
46、,莫不悦服。 解析: 翻译文言文,要抓关键词和句式特点: ( 1) “ 所以 ” :表原因; “ 乃 ” :是; “ 术内 ” :圈套中; “ 劳 ” :安慰; “ 圣度 ” :陛下的大度。 ( 2) “ 奉教 ” :听从命令; “ 排阁 ” :径直到蜀王宫中; “ 谢 ” :认错; “ 循 ” :遵循; “ 裁断 ” :审理。 译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
47、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抬着棺材 到朝堂,陈说宣帝八方面的过失,语言厉害情辞非常恳切。宣帝非常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人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到朝堂中请求见宣帝,元岩对宣帝说: “ 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 ” 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诛杀乌丸轨,元岩不肯书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他脱下头巾叩头,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 你想要与乌丸轨结党吗 ? ” 元岩说 : “
48、 臣不是想与他结党,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 ” 宣帝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高祖做丞相时,元岩被加位开府,做了民部中大夫。等到高祖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户。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当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惧他。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王,权势等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王子的办法建立磐 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于是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王韶都因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高祖对元岩说: “ 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曹参辅助齐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