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908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 1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载:公元前 546 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 “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 ”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 “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 “弭兵会议 ”反映了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

2、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说明了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所以 D 项符合史实;A项从齐桓公首霸已经发生,与史实不符; B项 “战国 ”与史实不符; C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 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 友。 ”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关键词为 “菲律宾、去时是敌

3、人,回来时是朋友 ”,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题意。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 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有很多国家在帝国主义煽动下敌视新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本题选 C,A、 B、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求同存异方针。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 “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 ”。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 度的确立发展过程。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困境的因素,联系伯利克里改革中发放工资和津贴的史实就可以得出结论。故选 D。 A项是雅典的哲学家 ;B项的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 C项创立了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 考点: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 1832年、 1867年和 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 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 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 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 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 19世纪的英国 A改革是推 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

5、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且逐渐扩大了 “工业资产阶级 ”“ 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 ”“农业工人 ”的权利,由此分析可以看出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工业资产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 C符合题意。 A和 B不符合史实,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的本质。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

6、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 “其说 ”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的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故本题选B。 A、 C、 D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生物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 下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A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B “福利国

7、家 ”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自由主义的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海报的主题所涉及的时间,战后是指二战以后。自由主义的兴起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所以讲座中不可以出现,故本题答案:选 D,A、 B、 C都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 “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 ,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

8、因。 ”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所以 B不对, D在题目中没有标明,因为它是措施,不是原因,经济发展慢的主因就是体制造成的,如果 A对,那么苏联之后就应该改善经济了,可事实并没有,不符合历史,所以 A不对,故本题选 C。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

9、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 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共101个。其中 1979年以前 12个、 1980年 1989 年 20个、 1990年后 69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 39个,南北美洲 40个,亚洲 6个,非洲 8个,大洋洲 1个,跨地区 7个。由此不能看出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跨地区现象出现 C 90年代后增速加快 D阻碍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所以本题选 D。

10、 A、 B、 C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区域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是 “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 ”、 “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 ”,他的艺术是 “孩子式的病态 ”的 “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 ”。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毕加索的美术风格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其特征都是抽象的,颠覆了传统美术的审美取向,美术家不再是一味对客观事物进行描摹,而是借美术的形式当做批判的工具。所以本题选 D,A、 B、 C

11、与材料不符。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美术 毕加索。 下图为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了 “九二共识 ” B推动了 “一国两制 ” C消除了两岸隔阂 D彰显了民族亲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A发展了 “九二共识 ”和 B推动了 “一国两制 ”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 C消除了两岸隔阂的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给予排除掉。在当今背景下,民族亲情有利于加强两岸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所以本题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

12、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 “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到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 ”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 B分配方式调整 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人民公社 ”到 “生产承包责任制 ”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故选 C项。 A项说法错误, B、 D不是本质的东西。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

13、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图中战役表述相关的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实施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打响 D渡江战役开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地图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大军千里 挺进大别山,此事件就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所以答案:为 B。 A、 C、 D不符合地图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B、 D都是农业生产工具,而 C项是水排,用

14、来鼓风冶铁的,所以本题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手工业 冶铁。 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改派思想家认为齐桓公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而晋文公却僭越礼制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改派应该是儒家思想,提倡文明礼乐制度,故本题答案

15、:选 A,B、 C、 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 礼。 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中东南地区 “郡、县 ”数目的增多,可以得出 A、 B项正确;郡县制的实行反映出了中央权力的加强和地方权力的削弱,可以得出 C正确而 D项表述不正确,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政府

16、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意思是不断积累以后才是高超的,尽善尽美以后才是圣明的。这与李贽反对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本题选 C,A、 B、 D 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 李贽。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17、考查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1849-1911年,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所以 A正确;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所以 B和 C正确; D项材料信息看不出来,所以本题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某学者认为: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 “它 ”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

18、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 界线 ”, 中世纪一般是指封建社会时期,联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 A。 B、 C、 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 “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 ”闻听此言,学生一

19、片默然。后来促成 “同学脑袋里的辫子 ”逐步被 “剪掉 ”的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动 五四运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是指传统文化思想对人的束缚,结合史实可知近代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之后的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思想的解放,所以 符合题意,答案:选 D, 两项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 A、 B、 C不选。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 国之历史 “为十

20、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 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1930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提出 “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故选 C。 A、 B、 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 综合题 (

21、15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 。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 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 波罗游记 材料二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 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

22、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 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 4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 6分) (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分

23、)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分) 答案:( 1)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大,数量多;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管理严格。( 4分) ( 2)原因:商业繁荣;南宋故都;文化繁荣, 人才汇聚;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 4分)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 2分) ( 3)同意: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压制,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不同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后世所沿用。(如答出 “促进边疆开发 ”和 “民族融合 ”同样给分)( 3分) ( 4)关系:政治对经济文化有促进的一面也有阻碍的一面。(

24、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杭州 “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 ”“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 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 ”说明交通便利,市场规模较大; “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说明市场上商品众多; “两个大公署 ”的设置说明管理严格。据此回答 “特点 ”。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由材料一及第一问的回答可以分析出商业繁荣的原因;由材料二 “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 ”可以分析出南宋故都和文化繁荣的

25、原因;由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可以分析出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的原因。另外联系所学知识也可以从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的角度回答。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从材料信息看,钱穆认为,行省制 “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即行省制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可以从行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回答。如同意: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压制,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不同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后世所沿用。 第( 4)题主要考查学

26、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正确 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由材料一和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从材料三中又可以看到政治反而其阻碍作用。所以回答此问时要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回答,政治对经济文化既有积极作用,又会造成消极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 元代商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艺术 元杂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的行省制。 ( 13 分)当前对英国声称退出欧盟、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 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

27、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 年 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 “新东方政策 ”。经过

28、 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 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荚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 2004年 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 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 2004年 4月人教网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条件。( 2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意图。( 3分) (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欧洲局势的认识。( 2分) 答案:( 1)

29、条件:思想家们的理论探索;惨痛的战争教训。( 2分) ( 2)意图:维护美国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3分) ( 3)变化:西欧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美欧关系分化。( 2分) 原因:美国经济相对衰弱,欧共体实力增强;美苏争霸,西欧谋求自身安全。( 2分) 影响:冲 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分) ( 4)认识: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不断加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欧洲一体化道路充满曲折。( 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由“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

30、索。 ”可以归纳出思想家们的理论探索;由 “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可以归纳出惨痛的战争教训。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能力。由“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 ”可以分析出维护美国安全的意图;由 “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可以分析出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的意图;由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

31、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可以分析出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意图。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第一问从 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法国、德国、英国都不顾美国的反对致力于自己的国家发展,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此时西欧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美欧关系分化。第二问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 60、 70年代欧共体经济实力增强和为了国家的安全两个角度组织答案:。第三问只需结合所学从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这个角度组织回答。 第( 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对于欧洲当前的形势可以从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程度不断加强(如欧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

32、政治经济一体的组织),但是由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存在也使得欧洲一体化的 道路充满了曲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联合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级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美关系的恶化的原因及影响。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 3月 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 “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33、”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者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 “坦克服 ”、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 “布拉吉(连衣裙)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 “文化大革命 ”兴起,在 “破四 旧 ”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 “封、资、修 ”

34、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 “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 ”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9分) 答案:( 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变革的促进;外来文化的渗透。( 3分) ( 2)论证:辛亥

35、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3分) 建国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 3分) 文革时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 “干部服 ”的盛行,体现了极 “左 ”的革命色彩。( 3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由材料二可知新中国初期服装又受到苏联的影响,材料三可以看出服饰的变化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总结归纳此问题可以从经济发展,政治

36、变革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几个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第( 2)题是历史论文的撰写,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必须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要求 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此题观点已经给出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时期、建国时期和文革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的演变 服饰演变的原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的演变 服饰的时代性。 ( 10分

3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 ,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馀,龙骨长乾挂梁 o。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临川丈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

38、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 l)据材料一,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并对王安石的结论作扼要评价。( 4分) ( 2)材料二、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分)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 2分) (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 2 分) 答案:( 1)变化:赋役沉重、民生艰难到民殷家实。( 2分) 评价:反映了变

39、法前后差异,但有夸大之词。( 2分) ( 2)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破富民之利,税收加重。( 2分) 缺陷:两者对王安石变的认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2分) ( 3)启示:改革要循序渐进,用人得当;既要关注民生,又要顾及社会群体利益。( 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 “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 得无愁。 ”即可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其夸大了变法的影响。 第( 2)题主要考

40、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公私皆病矣。 ”即可概括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都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 学耕织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和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的反面说明王安

41、石变法对今天改革的启示。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影响、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 2011年 6月社会纵横 材料二 不管最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

42、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 25年来打工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受限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 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三 柏林卡尔 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 施特隆普说: “现在,马克思又成为时尚。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现在马克思的书非常热销,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作圣诞节的礼物。 ”现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

43、义的幸福诺言并没有发现。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4分) ( 2)材料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一例 加以说明。( 2分) ( 3)联系材料三并结合当今现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何重新成为 “时尚 ”?对此你有何认识?( 4分) 答案:( 1)必然性: 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时代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科学研究的突破,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来源。( 4分) ( 2)发展的原理:举例:列宁主义(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2分) ( 3)

44、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性;当前欧洲经济不景气引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怀。 ( 2分) 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武器。( 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问时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及空想社会主义等)几个角度组织概括答案:即可。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 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 25年来打工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可以分析出原理是发展的原理。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 “现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幸福诺言并没有兑现 ”和欧洲现实状况分析;第二问结合材料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作用的持久性这个角度总结。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