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2908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 “雨污分流 ”工程,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B煤的气化、液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 C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废易拉罐属不可再生废物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雨污分流 ”工程是将雨水收集和污水集中排放,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正确; B、煤的气化、液化是使煤转化为水煤气或液体燃料甲醇,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煤变成清洁能源,正确;C、废易拉罐

2、主要成分是铝,可回收再利用,错误;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燃料,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 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 2molA、 2molB和1molA、 1molB。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A(g) B(g) xC(g) H 0。测得两容器中 c(A)随时间 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不可 能等于 2 B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 K(甲 ) K(乙 )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 2molA、 2molB,则平衡

3、时甲容器中 0.78 mol/L c(A) 1.56 mol/L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平衡时甲中的 A的浓度是 0.78mol/L,乙中 A的浓度是 0.5mol/L,若 x=2,则甲、乙达到的平衡是等效平衡,甲中 A的浓度应是乙中 A浓度的 2倍,所以 x一定不等于 2, 0.5 B常温下,将 CH3COONa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至溶液 pH 7: c(Na )(CH3COO )c(Cl ) c(CH3COOH)c(H ) c(OH ) C常温下, pH 6的 NaHSO3溶液中: c(SO32-) c(H2SO3) 9.910 7 mol L 1 D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

4、2的 NaClO、 NaHCO3混合溶液中: c(HClO) c(ClO ) 2c(HCO3-) 2c(H2CO3) 2c(CO32-)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硫酸氢铵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所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溶液的酸性最强;碳酸氢铵的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和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氯化铵的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呈弱酸性,所以 pH值的大小关系: ,错误; B、常温下,将 CH3COONa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至溶液 pH 7,则溶质为醋酸钠、醋酸、氯化钠,且 c(H ) c(OH ),根据电荷守恒,则 c(H )+ c(Na ) c(O

5、H )+ (CH3COO )+c(Cl ), c(Na ) (CH3COO )+c(Cl ),则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则c(Na ) c(CH3COOH)+ (CH3COO ),所以 c(CH3COOH)= c(Cl ),因为加入的盐酸是少量时溶液可能呈中性,所以 (CH3COO )c(Cl ),则 c(Na )(CH3COO )c(Cl ) c(CH3COOH)c(H ) c(OH ),正确; C、常温下, pH 6的 NaHSO3溶液中 c(H )=10-6mol/L, c(OH )=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则 2c(SO32-)+ c(HSO3-)+ c(OH )= c(H )+

6、c(Na ),根据物料守恒,则 c(Na )= c(SO32-)+c(H2SO3)+ c(HSO3-),所以 c(SO32-) c(H2SO3) c(H )-c(OH )= 10-6mol/L -10-8mol/L=9.910 7 mol L 1,正确; D、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2 的 NaClO、 NaHCO3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则 2c(HClO) 2c(ClO ) c(HCO3-) c(H2CO3) c(CO32-),错误,答案:选 BC。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规律的应用,溶液 pH大小的判断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A取少量溶液 X,向其

7、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X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 B取少量卤代烃 Y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再用硝酸酸化,再滴加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原子。 C向 1 mL 1的 NaOH溶液中加入 2 mL 2%的 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 0.5 mL有机物 Y,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 Y中不含有醛基。 D向浓度均为 0.1 mol L1 的 MgCl2、 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说明 KspCu(OH)2 KspMg(OH)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 KSCN溶液,溶液变

8、红,若原溶液中存在铁离子,也会使溶液变红色,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错误; B、取少量卤代烃 Y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再用硝酸酸化,中和氢氧化钠后,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原子,正确; C、醛基与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是碱性溶液,该实验中硫酸铜过量,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 Y中不含有醛基,错误 ; D、向浓度均为 0.1 mol L1 的 MgCl2、 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铜更难溶,则KspCu(OH)2”或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室 3再增加 a mol CO与

9、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 CO的转化率 。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在 P1压强下, 100 时,反应: CH3OH(g) CO(g)+2H2(g)的平衡常数为 。(用含 a、 V的代数式表示 )。 ( 3)下图为绿色电源 “二甲醚燃料电池 ”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4)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2H2(g)+CO(g) CH3OH(g); H 90.8 kJ mol-1 2CH3OH(g) CH3OCH3(g)+H2O(g); H 23.5kJ mol-1 CO(g)+H2O(g) CO2(g) + H2(g); H 41.

10、3 kJ mol-1 则反应: 3H2(g) +3CO(g) CH3OCH3(g)+CO2(g)的 H 。 答案:分 ) ( 1) CH4+H2O CO+3H2 (2分 ) ( 2) (2分 ); 增大 (2分 ); a2/V2 (3分 ) ( 3) CH3OCH3 12e-+3H2O 2CO2+12H+ (2分 ) ( 4) 246.4kJ mol 1 (3分 ) 试题分析:( 1)甲烷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O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 2) 一定温度时,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O的转化率升高,所以 P1P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室 3再

11、增加 a mol CO与 2a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 CO的转化率增大; 在 P1压强下, 100 时,反应: CO(g) +2H2(g) CH3OH(g)中 CO的转化率是 0.5,则平衡时 CO的浓度为 0.5a/Vmol/L,氢气的平衡浓度是 a/Vmol/L,甲醇的平衡浓度为 0.5a/Vmol/L,所以 CO(g) +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为K=0.5a/V/0.5a/V(a/V)2=V2/a2,则 CH3OH(g) CO(g)+2H2(g)的平衡常数与 K互为倒数,是 a2/V2; ( 3)通入二甲醚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12、a 极是负极,二甲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 12e-+3H2O 2CO2+12H+; ( 4)根据盖斯定律, 2+ + ,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所以 3H2(g) +3CO(g) CH3OCH3(g)+CO2(g)的 H 2( 90.8 kJ mol-1) +( 23.5 kJmol-1) +( 41.3 kJ mol-1) = 246.4kJ mol 1。 考点:考查对图像的分析,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的判断,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 12分 )高氯酸钾广泛用于火箭及热电池业。实验室制取高氯酸钾的步骤为:称取一定质量的 KCl、 NaC

13、lO4溶解,然后混合,经冷却、过滤、滤出晶体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及真空干燥得到。 有关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 1)写出实验室制取高氯酸钾的化学方程式: ;用蒸馏水多次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 ( 2) Fe和 KClO4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为熔融盐电池提供 550-660 的温度,使低熔点盐熔化导电,从而激活电池,这类电池称为热电池。 Li/FeS2 热电池工作时,Li转变为硫化锂, FeS2转变为铁,该电池工作时,电池总反应为: 。 ( 3) Fe和 KClO4作为热电池加热材料的供热原理为: KClO4 (s)+4Fe(s)= KCl (s)+ 4FeO(s), H 0。 600 时 F

14、eO可部分分解生成 Fe3O4,写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称取一定质量上述加热材料反应后的混合物(假定只含氯化钾一种钾盐)于烧杯中,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过滤、干燥,固体质量减少了 0.43g,在固体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微热让其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经过滤、洗净、干燥,再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 6.0 g棕色固体。求该加热材料反应前,铁和高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 答案:分 ) ( 1) NaClO4+ KCl= KClO4+NaCl (2分 ) 尽可能除去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2分 ) ( 2) FeS2 +4Li=Fe +

15、2Li2S (2分 ) ( 3) 4FeO=Fe3O4 Fe (2分 ) m(Fe)=n(Fe)56g mol 1= 256g mol 1=4.2g (2分 ) m(KClO4)=n(KClO4)138.5g mol 1=n(KCl)138.5g mol 1= 138.5gmol =0.80g (2分 ) 试题分析:( 1) KCl、 NaClO4溶解,因为 KClO4的溶解度较小,所以 KClO4以沉淀析出,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4+ KCl= KClO4+NaCl;因为 KCl、NaClO4的溶解度较大,用蒸馏水多次洗涤晶体的目的是尽可能除去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 2) Li/

16、FeS2热电池工作时, Li转变为硫化锂, FeS2转变为铁,所以总反应是FeS2 +4Li=Fe +2Li2S; ( 3) 600 时 FeO可部分分解生成 Fe3O4, 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同时 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 Fe单质,则 Fe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Fe3O4 Fe; 根据题意,反应后的混合物为氧化亚铜和氯化钾,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过滤、干燥,固体质量减少了 0.43g,说明 KCl的质量是 0.43g;在固体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微热让其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经过滤、洗净、干燥 ,再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 6.0 g棕色固体,氧化亚

17、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灼烧后生成氧化铁,该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所以 m(Fe)=n(Fe)56g mol 1= 256g mol 1=4.2g;m(KClO4)=n(KClO4)138.5g mol 1=n(KCl)138.5g mol 1= 138.5gmol =0.80g。 考点:考查对物质制备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质量计算 12分 )A、 B、 C、 D、 E、 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 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 A的 3倍; B原子核外电子

18、分处 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 A与 C形成的分子为三角锥形; D原子 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 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 E电负性小于 F。 ( 1)写出 B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 2) A、 C形成的分子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 。与该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 。 ( 3)比较 E、 F的第一电离能: E F。 (选填 “ ”或 “ ”) ( 4) BD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 。该晶体的类型属于 (选填 “分子 ”、 “原子 ”、 “离子 ”或 “金属 ”)晶体,该晶体中 B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 ( 5)光谱证实单质 F

19、 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有 F(OH)4 生成,则 F(OH)4 中存在 。(填序号)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 键 e 键 答案:分 ) ( 1) 1s22s22p2 ( 1分) ( 2) NH3与 H2O间能形成氢键 ( 2分) H3O+ ( 2分) ( 3) ( 1分) ( 4)原子 ( 2分) sp3 ( 2分) ( 5) acd ( 2分)(全对给分,有 错不给分) 试题分析: A、 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 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 3倍;则 A是第一周期元素,所以 A是 H元素,则 F是第三周期元素,则F是 Al元素; 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 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

20、的电子数相同,则 B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1s22s22p2,则 B是 C元素; A与 C形成的分子为三角锥形, H原子与 N原子形成的氨气是三角锥型分子,所以 C是 N元素; D原子 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则 p轨道的电子排布是 np4,所以 D是第六主族元素,根据原子序数的关系,所以 D是 O元素; 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 E电负性小于 F,则 E元素是 Mg元素。 ( 1) C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2; ( 2) A、 C形成的分子是氨气,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因为氨气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缘故;与 NH3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中含有 4

21、个原子, 8个价电子,所以该阳离子为 H3O+; ( 3) Mg的 3s有 2个电子,是全充满的稳定状态,而 Al的 3p轨道是 1个电子,不稳定,所以 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Al; ( 4)根据晶胞图可知,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胞中, C、 O以原子形式存在,微粒间的作用 力则是共价键,所以是原子晶体;且每个 C原子与 4个 O原子相连,每个 O原子与 2个 C原子相连,所以 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3杂化; ( 5) Al(OH)4-中 O与 H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且是 键,铝离子存在空轨道,羟基的 O原子中存在孤对电子,所以羟基与铝离子之间还形成配位键,答案:选 acd。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晶胞的判断,化学键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