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909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语有 “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礼记 杂记)、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新唐书 礼三本)、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孝经)。 “家国同构 ”的观念影响至今,民间亦有清明节祭祀的活动。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齐其家 ”“孝、忠 ”“家国同构 ”“清明节祭祀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与宗法制重视亲族、血缘关系密切相关,故 C项正确;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服,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 “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B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用排除法较好,在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也没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与题意“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不符,故 AD项错误;四月提纲中提到的措施是革命成功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公社,故 B项错误;巴黎公社打碎了资

3、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故 C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巴黎公社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 验和宝贵教训。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说明公社实行间接民主,故 A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B项错误;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4、故 C项正确;苏俄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 D项错误。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 和平法令宣布: “本政府认为, 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文中 “本政府 ”是指 A 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答案: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因此项正确, ABC三项错 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

5、国十月革命 和平法令 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尽快打击入侵我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大陆政府决定派东海舰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驰援南海。当时的蒋介石政府不但没有阻拦,还打开探照灯指明前进航向。这说明台湾国民政府 A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达成了 “一国两制 ”共识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蒋介石政府不但没有阻拦,还打开探照灯指明前进航向 ”的信息可以看出,台湾当局支持大陆打击侵占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这一做法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故 A项正确,1974年,海峡两岸关系还比较紧张, “一国两制 ”在

6、80年代提出,故 BCD三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答案: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7、人士为 30人 ”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掌握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故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 1954年,故项错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确立于 1956,故 C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毛泽东说: “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 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 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该军事行动的 “战略作用 ”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答案: 试题:本

8、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从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 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 ”的信息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故 B项正确, 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

9、息的能力,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的信息可知与会国在历史上都曾遭到殖民主义的侵略,这与万隆会议的特点相符,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 “一心中国梦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的信息可知这一问题属于内政问题,且与国共内战有关,

10、故 A项正确, CD排除;温家宝当总理时,香港已经回归,且与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不符,故 B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 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 1985年仍属于

11、美苏争霸时期,故 AB项错误; 1985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故 D项错误;邓小平的这一判断,为我国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答案:为 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1990年 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 “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 ”该宪章 A标志着欧洲最终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B欧盟实现第一次东扩,波兰、土耳其等国加入 C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是其颁布背景 D 1993年正式生效,欧盟自此成立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

12、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 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今天的欧洲没有实现了政治一体化,故 A项错误; 1990年欧盟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东扩,故 B项错误; D项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故 D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1990年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因此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结束,因此答案:为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 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13、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意味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ABC 项都有力的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排除;华约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不属于其他力量中心,故 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的表现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进彼退、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第一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以美 苏两国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故 C项

14、正确; A项是美国战略收缩的表现,排除;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结果是东德和西德的建立,苏联谈不上退缩,故 B项错误; D项是苏联应对冷战,针锋相对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古巴导弹危机)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 拜登为美国外交 “新规 ”定调。 “新规 ”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的外交政策。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从拜登的话中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

15、球化的趋势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需要同其他大国的合作,这实际上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故 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12年 6月,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俄示威的意图。这表明美国 A担当起国际反恐重任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C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仍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其外交指导思想 答案: C

16、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俄示威的意图 ”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仍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 C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反恐,故 A项错误; 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且与向俄罗斯示威的意图不符,故排除。 考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

17、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 ”,这里的我备战区指的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从 “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的信息可知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故 C项正确; 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仍是片面抗战路线,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是平型关大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20世纪初,中国某地方政府曾发布一则告示: “照得编

18、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这反映了该地方政府 A认为汉满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C并不积极支持革命 D理性、宽容的态度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待剪辫易服的问题持宽容的态度,故 D项正确; A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19、剪辫易服 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有实权,才能更好地振兴国家,因而坚持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后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后来又同意把责任内阁写入临时约法。从近代宪政精神角度看,这些做法 A导致整体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B缺乏妥协精神,不利于争取保守势力 C使宪法工具化,反映了浓厚的人治色彩 D致使政府部门职责混乱,酿成府院之争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从近代宪政精神角度看,近代宪政精神指的是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材料中临时约法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因人设法,违背的法律的精神,从 “后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

20、后来又同意把责任内阁写入临时约法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使宪法工具化,是孙中山干预的结果,反映了浓厚的人治色彩,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个行 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打击了贵族势力;克里斯提尼用以

21、地域为基础的 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一中延续和发展。一下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中正 ”是在中央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B “九品 ”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按九等进行评定 C “中正 ”所评定的品级即被评人所授官职的品级 D选官方式的封闭,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正 ”是在地方设置

22、的负责评定等第的 中正官,故 A项错误; “九品 ”实际上是依据门第的高下来划分等级,故 B项错误; “中正 ”所评定的品级是授官的依据,故 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的高下,从而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 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 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大多与天子存在血缘关系

23、,而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与天子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故 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 BCD三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的藩镇割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 2000多年 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 ” 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

24、机处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 ”指的是皇权受到了官僚制度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了相权一定程度的制约,故 ABC项排除;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能制约皇权,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柏拉图曾说: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民主使领袖智慧边缘化。 ”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

25、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民主使领袖智慧边缘化 ”的信息可以看出,题干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而 ABD项都是积极方面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公元前 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 200年长盛不衰。帝国分裂、灭亡后,对于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这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

26、的永恒价值的是 A “畏法者长在,自律者自由 ”的观念 B能有效维护统治 C法庭审判中注重证据,疑罪不罚的原则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答案: D 试题: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故 D项正确, ABC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意义 马克 认为 “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 “创新 ”主要指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

27、和国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革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美国革命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为后世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故 A项正确; B项是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与题干 “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 ”不符,排除; CD项都是美国革命的意义,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民主共和制 在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人口较少州的代表)声称: “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 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 1787年宪法

28、规定了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制定1787年宪法过程中,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协调大小州之间的矛盾,宪法规定参议院议员各州不论大小,一律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依据人口数量分配,故 B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

29、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退位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因而是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故 A项正确; BD项是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的建立,排除;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决于革命的任务,由于中国仍属于双半社会,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

30、中国近代史中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其中 “它 ”主要指什么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团大战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 “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 ”可以看出,这场运动以农民起义为形式,斗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这与义和团运动的特点相符,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 1

31、894、 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C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94甲午战争爆发,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变革政治制度成为当时救亡图存的新要求,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探索,故 B项正确;1895年的马

32、关条约是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于 19世纪 60、 70年代,故 AD项错误; C项不如 B项更具有具有转折性,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冯友兰教授说: “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灭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灭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 ”这一观点 A具 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对农民阶级存在一定的歧视与误解 B违背历史事实,充满谬误 C放弃了机械的革命史观,具有近代化史观意识 D高举鲜明反宗教旗帜,在某些方面过于偏激 答案

33、: C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冯友兰教授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观点放弃了机械的革命史观,具有近代化史观意识,故 C项正确;题干中的认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新认识,并不是歧视农民阶级,违背历史事实,故AB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认为 “该国人久沾广东贸易(正常中英贸易)之利,若被 阻坏,该国国主岂肯姑容。 ”并向英国国王致信,要求其管束属民 “必定使之不敢再犯 ”。这表明林则徐 A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国王身上 B已经具备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C对英

34、国政治有较准确的认识 D注重寻求和平途径实现禁烟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向英国国王致信,要求其管束属民 定使之不敢再犯 ”可以看出,林则徐注重通过外交途径来实现禁烟,故 D项正确; A项 “完全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近代外交观念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此时英国国王已经统而不治,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禁烟运动 德皇威廉二世( 18881918 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 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 “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 ”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

35、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德国皇帝不了解宪法,且认为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家元首,德国皇帝相当轻视宪法和议会,重视的是士兵和军队,这说明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故 B 项正确; A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D项与 B项相比, B项更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D项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宪法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36、 材料: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 离奇的各类 “抗日神剧 ”,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 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案:美国政府正面宣传的原因 :树立中国坚决抗战的正面形象,

37、以期政府援华方案获得民众认可;中国方面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积极游说与争取;中国军民抗战事迹已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 (答出两点 4 分,答出 3 点 5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5 分) 伯尔曼模糊化处理的原因: 国共两党竞相干预,引起伯尔曼的不满;不希望破坏国共两党合作气氛; 借此表达中国抗战是不分党派的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答出两点 4 分,答出 3 点 5 分,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5 分) 历史意义:宣扬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 ,有利于加强二战期间中美两国的合作。 ( 2 分,其他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给分。 ) 试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注意

38、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弄清题干的问题有三小问,即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的原因、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该电影的历史意义;其次抓住拍摄电影的时间 “抗战时期 ”,联系当时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合作进行抗战的时代背影来分析原因,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的原因可从美国方面和中国方面来思考,从美国方面看,由于中美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美国希望树立中国坚决抗战的正面形象,使民众认可政府的援华方案; 也可看出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认可;中国方面,可从国共两党向美国政府的游说来分析;伯尔曼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可从国共合作抗战的角度来思考,这样处理是不希望破坏国共两党合作气氛;借此宣扬中国抗战是全民族

39、的抗战;还可从伯尔曼对国共两党干预电影情景的一种不满来分析;历史意义从题干材料中 “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 ”可得出宣扬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这一做法很显然有利于中美两国在二战期间的合作。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综合题 ( 14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 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一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

40、, “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 ”,“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 ”1913 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 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国名是很恰当

41、的。 一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 1)( 4分)材料一中 “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 ”是指什么?( 1分)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3分) ( 2)( 5分)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 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4分) ( 3)( 5分)据材料三,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政治特点。( 3分)与西方相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分) 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制。( 1分) 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 3 分) ( 2)现象:政党政治。( 1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2、列强和北洋军阀勾结,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4分) ( 3)特点:政权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平等(民族自治)。( 3分) 优势:人民当家作主。( 1分) 试题:( 1)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的信息可知,这个国家有一个与专制君主没有区别的虚位君主,但国家的决策都出于内阁而不是皇帝,由此可判断出该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特点可依据 “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

43、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 立者也 ”的信息从君主、内阁、议会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来概括即可。 ( 2)第一小问新现象依据材料二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 “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 ”“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的信息可得出政党政治比较活跃;第二小问原因从不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的原因来分析,抓住民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 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可得出政权具有广泛性、实

44、行人民民主专政,从 “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 ”可得出民族自治、民族平等;第二小问从材料三中的 “四个民主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 ”“我们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信息来分析,可得出最大优势在于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政党政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特点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

45、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的挑战。事实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实现真正人权、自由和民主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必要而且具有很现实的针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1)根据材料 1和所学知识,分析 1956年和 1965年出现建交热潮的原因。( 9分) (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原因。( 2分) ( 3)根据材料 2,结合当前局势,分析五项原则面临的困难和

46、挑战。( 2分) 答案:( 1)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 2)原因:它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 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3)冷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试题:( 1)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时间 1956年和 1965年,联系这两个时间点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活动来分析即可,1956年取得的外交成就,可抓住和平共处

47、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来归纳, 1965年的外交成就,可从这一时期中美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注重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来分析。 ( 2)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抓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来分析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等原则,它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平等互利符合国与国外交关系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另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注意从当今世界格局中不利于世界和平共处的因素去分析,可从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某些大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角度来归纳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超多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