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土壤肥力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少热量散失 D降低空气湿度 【小题 2】 2014年 7、 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减低夜间的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发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冬季蔬菜大棚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棚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增
2、加大棚内温室,同时也使得水份不易散失,增加空气湿度,但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故选 C。 【小题 2】 7、 8月份南京炎热干燥,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使农作物免受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也使农作物水份不易蒸发,故选 D。 考点:蔬菜大棚原理的考查。 (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 并 简述的形成过程。( 3分) (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 因。( 3分) (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4分) 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 1分),冰川侵蚀形成( 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
3、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分) (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 1 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1分),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1分) ( 3) 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 1分) 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1分); 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 1分), 海运便利( 1分)。 试题分析: (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 2)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冬季时
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较强,中纬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此外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给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冬季时陆地上气温相对较低,这样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交通、资源来分析。甲半岛纬度位置较高,东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 低,气候相对较温暖;由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可知:该半岛东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此外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都适合人口的居住。 考点:峡湾地貌的形成、雾的成因、人口分布原因的考查。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水量盈余率 =流入量 /流出量 )。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
5、,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小题 2】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针叶林带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水库盈余率 =流入量流出量,大于 1说明注入量大于流出量,水量增加。小于 1表明水库的水量在减少。读图,每年的 4-9月,水库的水量都在减少, 10-次年 3月,水库水量都在增加,所以最高水位出现在 3月份,应选 C。 【
6、小题 2】根据材料该水库位于北半球, 7月份是夏季,水库水量减少,说明降水少,水库要放水。 1月份是冬季, 冬季水库水量增加,说明降水多,水库在蓄水,所以该地位于冬季多雨区,故应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选 B。 考点:水库蓄水及自然带的考查。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 ,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 ,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 ,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 ,呈多边形或近圆形 ,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 ,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 1】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7、 地形起伏较大 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有充足的水分 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 B C D 【小题 2】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可知要有融化、冻结过程,则当地气温在 0 左右波动,且有充足的水分,而材料中 “粗细物质 ”“泥土和小岩层 ”可知岩石颗粒大小不一,故应选 B。 【小题 2】选项中气温在 0 左右的为纬度最高的西伯利亚平原,故选 C。 考点:石环地貌的考查。 图甲是 2013年 5月 15日 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8、图,图乙是 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甲中对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小题 2】图乙所示 气候类型与图甲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 -甲 -乙 B -乙 -丙 C -丙 -丁 D -甲 -丁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故降雨受冷锋影响,故 A对;乙地在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故 B错;丙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天气
9、晴朗,故 C错;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故 D错。故选 A。 【小题 2】由气温与降水量分析可知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地中海气候,而甲为温带海洋气候,乙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故选 D。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考查。 请结合某年初冬某日雾霾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此次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 ) A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 B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 C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地区,各地能见度都很差 D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辽中南地区最为严重 【小题 2】当日,滚滚雾霾漂洋过海,使日本局地的天空呈
10、现朦胧感。促使雾霾东行的动力可能是( ) A千岛寒流 B日本暖流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天气状况差的区域在东部,最差在北京周围,故北京周边雾霾最严重。故选 A。 【小题 2】日本在北京东方,故应受到来自西边盛行风的影响,冬季时其风为西北季风,故选 D。 考点:雾霾的考查。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 增长() 0 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 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11、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 2000年) 12 7 11 66 22 89 66 78 10 33 3 611人 36 2 第六次 ( 2010年) 13 4 5 84 16 60 70 14 13 26 8 930人 49 7 【小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 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小题 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 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小
12、题 3】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 “民工荒 ”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的,故 A错;由表格可知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故 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故 B对;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故 C错;目前人口任在增加,没有出现负增长,故 D错。 【小题 2】由于受大学教育人数
13、(每 10万人)中人口总数在增加,故人口素质明显提升,故 A对; 10年间 15岁 -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故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B对;表中没有显示人口移动的方向,故 C错;表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在增加,故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故 D对。所以选 C。 【小题 3】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导致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 “民工荒 ”现象故选 D。 考点:人口增长,东部沿海 “民工荒 ”的考查。 下图为某地区 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战争及动
14、乱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小题 2】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近年来该地区人口迁入数最多的为 30岁左右的人口,这些人都是主要劳动力,故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故选 D。 【小题 2】乙为主要 劳动力,它们迁入一个地区工作,会使得自己子女也会迁入该地区上学,故乙和甲有明显关联性。 考点:人口迁移的考查。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
15、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小题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柱状最长的为阴影柱状,阴影柱状为山顶,故山顶降水较河谷多,故 D错;而山顶日降水量变幅大,故 C错;由图中山顶降水多的时间为 16点左右,故山顶昼雨多,故 A错;河谷盆地降水多的时段为 0点或 24点左右,故夜雨多,故 B对选 B。 【小题 2】由于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热力性质的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晚上河谷
16、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 考点:热力环流的考查。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1060平方千米,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 “天然火山博物馆 ”和 “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圈层 【小题 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
17、移和能量转换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为地壳, 为地幔, 为外核, 为内核,而岩浆位于地幔中,故选 B。 【小题 2】五大莲池景观的形成,先是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口,后火山口积水形成湖,其形成把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故选 D。 考点:地球圈层结构的考查。 经过 5年的建设,位于海南文昌的海南航天发射场目前基本竣工,这将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日前说,探月工程三期主任务是 “嫦娥五号 ”,预计 2017 年前后将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 A地形
18、平 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 B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C多晴天,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 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回收 【小题 2】 10月 1日北京时间 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 ) A南偏东 B南偏西 C北偏东 D北偏西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文昌卫星基地和我国其他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纬度低,这样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能节约能源,利于发射,故选 B。 【小题 2】当北京时间 12点,文昌( 110E)地方时为 11:20.10月 1日时文昌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中午 12点太阳位于正南方。故 11:20时,太阳应靠近南方与东方,离正南近,故选 A
19、。 考点: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考查。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晴朗天气, 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 B湖泊湿地, 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CO2增多, 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 ab 的转化率增加 【小题 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 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煤炭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a为太阳辐射,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地表温度变化和缓,地面辐射 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O2增多
20、,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 ab 的转化率减少。故应选 B。 【小题 2】结合图示知,甲主要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故应选 C。 考点:大气热力作用及太阳能类型的考查。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 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的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小题 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
21、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图为城市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故该地的雨水处理方式是直接储存了雨水,这样会使该地地表径流增加,故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径流,应选 B。 【小题 2】该地的雨水会收集到蓄水池里,这样收集到的雨水又用来洗车,冲厕,故使得雨水充分利用,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故选 C。 考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考查。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0 10盛行下沉气流,
22、干燥 B 10 20盛行东北风,干 燥 C 30 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 20 30盛行西南风,湿润 【小题 2】若 M 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 M 地气候特征的是( )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0-10应盛行上升气流,较湿润, A错; 10-30为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南风,故 BD错; 30-40之间此时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较干燥,故 C对。 【小题 2】若 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 M位于南半球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 A为热带雨林气候, B为热带草原气候, C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D为南半球地中海气
23、候,故选 D。 考点:大气环流,气候类型的考查。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 “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 ”,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 O 城 6月 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 X、 Y方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图的指向标是( ) 【小题 2】河流 YO段的流向为(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6月 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 (极昼、极夜区除外 )都 是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故 X所在方向为东北,而 Y所在方向为西北,而平分 XOY之间的应为正北
24、正南方向,因此该图的指向标为 C项。 【小题 2】河流的流向应由地势较高流向地势较低处, YO段的流向应由 Y流向O。根据指向标, YO段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故应选 A。 考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及方向的考查。 综合题 2012年 7月 18日 22日,央视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 ”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赛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非洲生态退化程度分布图及东非 高原局部区域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分布图 ( 1)央视直播期间,内罗毕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 。( 2分) ( 2)图中马拉河水源补
25、给类型主要是 ;丙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是 ; P区域水平自然带名称是 ,该自然带并不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4分) ( 3)说出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的大致方向,并简述理由。( 3分) ( 4)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 P区域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 3分) 答案:( 1)昼短夜长 (逐渐)增大( 2分) ( 2)雨水补给 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地形( 4分) ( 3)由南向北迁移( 1分) 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 1分) 7月份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而此时,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干季,草类枯黄。( 1分) ( 4)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
26、如棉花等)( 1分);高原上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1分);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场退化( 1分);城市用地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1分)。(任答三点) 试题分析: ( 1)央视直播时间为 2012年 7月 18日 22日,该时间段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内罗毕在南半球,该时间段该地昼夜长短状况 是昼短夜长。由于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近,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 2)由于马拉河流经的地区是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而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雨水补给。丙洋流为暖流,故对沿岸的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的作用。 P为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该区域水平
27、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由于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因为地势高、对流弱而形成的,故该地的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3)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是在甲乙之间,角马迁移是为了丰富的水草。甲、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但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 球。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地进入雨季,草类茂盛;而甲为冬季,降水少,草类枯黄。故迁移路线为从甲向乙,即从南向北移。 ( 4)由图可以知道 P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地表植被为草原。该地有城市、铁路、黄金和铜矿、棉花,人类在该区域生态退化主要有发展种植业,会造成土地退化;在开矿的过程中会使地表植被减少;修铁路也造成草地退化;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使生态环境逐渐退化。 考点
28、: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河流补给类型、洋流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自然带、热带草原动物迁移及生态退化的考查。 ( 10分)下图为南太平洋岛国 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其与许多国家有着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国农业主产甘蔗、椰子、香蕉等经济作物。小麦全靠进口,大米能自给 20%。近年来该国努力发展多种经营,推广水稻种植。 材料二 苏瓦( 18.1oS, 178.4oE)、纳迪( 17.7oS, 177.4oE)气候资料表。 ( 1)描述该国河流的水系特征。( 4分) ( 2)与纳迪相比,苏瓦降水总量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3分) ( 3)分析影响该
29、国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4分) 答案:( 1)流程短;流域 面积小;落差大;为放射状水系。( 4分) ( 2)苏瓦的降水总量大于纳迪。原因:苏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3分) ( 3)优势:水热充沛;海运便利;与国外有广泛的联系,市场广阔。( 2分)劣势:国土面积小且山地面积广,耕地资源不足;部分地区有旱涝灾害。( 2分) 试题分析: ( 1)河流的水系特征要从流向、流域面积、干支流多少及对称与否、流程长短、水系形状等来答题。由于图中所示的岛面积较小,故该河流流程较短;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该河流为放射状水系;河流支流较少,流 域
30、面积也较小;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 2)由表可知苏瓦的降水总量大于纳迪。由于两地位于南半球太平洋的岛国,且纬度在 17.7oS-18.1oS,故该岛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由于该岛地势中高周低,苏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纳迪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 3)农业发展的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自然条件又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要从交通、市场、劳动力、国家政策来分析。优势条件:由于该国为岛国,故 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位于低纬度,且降水较多,故热量、水分条件充足;材料中提到 “与许
31、多国家有着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 ”,故该国市场广阔。劣势条件:国土面积小且山地面积广,耕地资源不足;该岛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故部分地区有旱涝灾害。 考点: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降水多少的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 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 原因。( 3分) (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4分) 答案:( 1)春季,( 1分) 原因冷暖气流活动频繁 气温回升快,对流运动强烈( 2分)
32、 ( 2)危害: 砸伤人畜 破坏庄稼 损坏设施(任答二点)( 2分) 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 工程措施,如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或形成降水; 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4分) 试题分析: ( 1)读图可知月雹日数最多对应的时间为 4月份,故该省冰雹发 生最多的季节是春季。材料中提到冰雹的形成是 “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 ”,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运动旺盛;此外暖湿气流北上遇陆地上的冷气团易形成锋面带来升降运动。 ( 2)冰雹颗粒大,其带来的危害会砸伤人畜;破坏庄稼;还会对一些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采取的措施要从监测预报、应急、提高人们的防范及把雹消除方面来分析。故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工程措施,如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或形成 降水;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考点:冰雹发生的时间及原因、冰雹危害及措施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