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2910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示意新中国成立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 1】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比重一直上升 B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 C城镇化水平非常高 D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小题 2】 1980以后,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工业已转向技术密集型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二、三产业较快发展 行政区划调整及户籍改革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先上升,然后降低,再上升;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高于 50%,城镇人

2、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较低;此图不能反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小题 2】从图中可以看出, 1980年以后,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吸纳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和户籍改革的影响。 考点:城市化 下图为某类型工业 三次转移示意图,箭头 1发生时间在 1915年左右,箭头2发生时间在 1970年左右,箭头 3发生时间在 1985年左右。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 1】该类工业最有可能是( ) A玩具制造业 B汽车工业 C电子工业 D钢铁工业

3、 【小题 2】目前我国成为该类型工业的迁入大国,主要是因为我国( ) A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B科学技术先进 C市场广阔 D城市化发展迅速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甲、乙、丙的经纬度可知,该类工业最早出现在欧洲西部,于 1915年左右向北美洲转移, 1970年后又向欧洲西部转移, 1985年左右由欧洲西部向亚洲东部转移,最有可能的是汽车工业。 【小题 2】我国吸引汽车工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速度快,因此汽车产品的消费市场广阔。 考点:国际产业转移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 1】图中 P值最有可能是(

4、) A 5 B 10 C 15 D 20 【小题 2】与东部相比,西侧降雪天数较少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水汽少 D风力强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 析: 【小题 1】 P等值线闭合,其周围两条等值线数值分别为 5和 10,因此 P的数值应该是 5或 10;从图中位置看, P位于黄河以西的贺兰山地,海拔高,气温地,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雪量大,因此 P值最可能为 10。 【小题 2】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越向西距海洋越远,来自海洋的水汽越少,降雪天数越少。 考点:等值线图判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 6月份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

5、下问题。 【小题 1】此时, E、 F两地天气现象的共同点是( ) A阴雨连绵 B天气闷热 C狂风暴雨 D风和日丽 【小题 2】图中( ) A N处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 B M处的海拔为 200米 C湖泊为咸水湖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变化可知,图中东北部形成低压中心, E、 F两地均为于北半球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上,此处气压低,气流辐合,易形成锋面,因北半球低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因此此处形成冷锋,两地在冷锋控制下易形成降雨。 【小题 2】图中区域地形复杂,从 N处视野不能覆盖整个区域; M处海拔低于20

6、0米或高于 500米;该低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且河湖相连,湖泊为淡水湖;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考点:等值线图判读 下图示意某岛国地形,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 1】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西南季风迎风坡 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冬季风迎风坡 D地中海气候区 【小题 2】该国( ) A位于我国东南方 B南北长约 200多千米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盛产茶叶 【小题 3】甲海峡表层海水( ) A 1月向北流 B 7月向北流 C全年向北流 D全年向南流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

7、中部为山地,周围为平原,岛屿东侧位于冬季风(东北季风)迎风坡,气流沿山坡上升,易形成降水。 【小题 2】根据该国经纬度可判断出位于我国西南方向;该国南北约跨 4个纬度,长约 400多千米;该国为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在印度洋板块内部;该国地形多山地、气候湿润、土壤酸性强,生产茶叶。 【小题 3】 1月,该地盛行东北风,甲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 7月,该地盛行西南风,甲海峡表层海水向北流。 考点:南亚季风 综合题 ( 10分)自然 灾害与防治 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愈来愈大。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1

8、0分) 答案: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雨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春汛致使山体下滑。( 10分,五点即可) 试题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和土质(碎屑物质)、地形、降水、植被、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纬度高,冻融作用强 烈,土层输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碎屑物质丰富;降雨集中,多暴雨,加之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考点:泥石流成因 ( 10分)旅游地理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海域,是韩国的第一大岛,因其优越的地

9、理位置和温和舒适的天气,被誉为 “东方夏威夷 ”。近年来,来自各国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下图为济州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 1)试分析济州岛吸引各国游客的主要原因。( 6分) ( 2)分析韩国政府积极发展济州岛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4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 湿润;旅游资源丰富,海岛旅游特色突出;海陆交通便利;政府有利的宣传和扶持;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任答三点给 6分) ( 2)有利于韩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增加外汇收入;加强韩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本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4分,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本小题考查旅游资

10、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可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价值和地域组合状况、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 2)本题考查旅游业的意义,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应用,难度较小。分析时可从增加外汇收入、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业的意义 (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方,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河水泛滥,下游低洼地区不宜耕作。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弃耕的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断北移。左图示意两河流域,右图为巴格达的气候资料。 ( 1)运用地质作用原理

11、说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过 程。( 4分) ( 2)简述 R河的水文特征。( 8分) (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古文明的条件。( 8分) ( 4)分析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土地弃耕,文明中心北移的原因。( 8分) 答案:( 1)因板块碰撞挤压导致该地下陷;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冲积作用。( 6分) ( 2)径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有冬汛。(三点 6分) ( 3)自然条件优越( 2分);农业发达( 2分);交通要道,多民族融汇之地( 2分);人口众多( 2分)。 ( 4)地处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4分);河水泛滥,地下水位上升,长期 蒸发后,土地盐碱化

12、严重( 4分)。(见地处干旱,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给 4分;见洪水泛滥得 2分,见土地盐碱化得 4分。) 试题分析: ( 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导致该地下陷,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流水冲积作用下形成平原。 (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和气候有关,一般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流速等方面分析。 ( 3)本小题考查人类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条件,古代文明中心一般位于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使得这些地区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孕育出古老文明。 ( 4)美索不达米

13、亚平原文明重心不断北移的地理原因使该地土壤盐碱化的加剧。该地地处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河流下游易出现河水泛滥,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地表水蒸发后,盐类物质在地表残留,长期的这种过程使该地出现土壤盐碱化,文明中心不断向河流中上游转移。 考点: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水文特征 (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 12月 26日贵广高铁通车。贵广高铁全长 857公里,桥隧比高达 83%,特别在贵州境内更是高达 91.3%,是世界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下图示意贵广高铁线路。 ( 1)写出贵广高铁途经的主要地形区。( 6分) ( 2)简析贵广高铁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6分) ( 3)分析贵广高

14、铁建成对贵州今后发展的影响。( 6分) 答案:( 1)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 2)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三点 6 分) ( 3)方便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了贵州与沿海地区的交流与联系。(三点 6分) 试题分析: ( 1)本小题相对较为容易,但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设问是回答出贵广高铁途经的主要 “地形区 ”,而不是地形。从广东到贵州,沿线包含平原(三角洲)、丘陵、高原等地形,分别属于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和云贵高原三个地形区。 ( 2)本题考查铁路建

15、设的区位条件中的制约因素,一般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技术、经济、资金等社会经济因素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贵广高铁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道比重大,技 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上述因素造成高铁路建设难度较大。 ( 3)本小题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可从方便出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区域间联系等方面分析。 考点:地形区、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 10分 )环境保护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挖煤、运煤、卖煤、炼焦(电力),然而人们发现,在各个矿区,曾经翠绿挺拔的白杨已是憔悴不堪,鸟儿不知去向,昔日清澈见底

16、的溪水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指出煤炭开采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问题,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10分) 答案 :生态问题 :地表塌陷,耕地减少;水源污染,植被破坏。( 4分,两点即可)治理措施:科学规划,开采资源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6分,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煤炭开采形成地下漏斗区,可能造成地表塌陷,应科学规划,回填水土;煤炭开采造成植被破坏、耕地减少,应保护和合理用用耕地,适时恢复植被;煤炭或煤矸石在地表堆积,在降雨时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应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减轻污染。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建设。 考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 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