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2910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或一鼎 ”;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 475年 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 “列鼎制度 ”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是要注意 “曾侯乙(公元前 475年 433 年) ”的时间是在战国初期,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是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时期,所以,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挖掘出了九鼎只可能是因为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所造成的,也就是因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 制度 墓葬列鼎制度 美国学者斯科特 戈登在控制国家 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 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

3、;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英国的政治遗产指的是 “不受拘束 ”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而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足以证明理解正确的只能是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欧美

4、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 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材料中的人

5、格由自由 “权 ”、市民 “权 ”和家庭 “权 ”和四个选项中的 C 项的为资产阶级的民 “权 ”理论 提供了思想渊源是吻合的,罗马法的确也为资产阶级的民 “权 ”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另外,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理论武器并不是 “罗马法 ”而是 “启蒙思想 ”。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的思想渊源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

6、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根本原因的确是因为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而是因为罗马帝国的疆域不断的扩大而不得不把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所以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只能是选项 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说法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

7、乡那种 “单调的纯净 ”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这位加拿大人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恰恰相反而是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强调这位加拿大人是在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新航

8、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文明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 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 “20世纪 80年代 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时

9、间是限定在 “后冷战 ”时期,既然是 “后冷战 ”时期意识形态的区别、政治的或经济的区别当然不再是主要的区别, “文化的区别 ”即文明冲突也就替代了原来美国和苏联的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以,在本题中作者是旨在强调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0、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强烈的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所以决定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的技术,所以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则使中国融入了世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912年 4月 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 “现在五 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 蒙、藏、回疆

11、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 ”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坚持维护共和制度、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显然是不符合北洋政府的执政理念的 ,不能选 AD两项,北洋政府也属于旧中国,而旧中国并没有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所以也不能选 C项,而材料的主旨其实也正是表明了北洋政府是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就是 B。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

12、权的斗争 北洋军阀政府 大总统袁世凯命令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 “日不落 ”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二战结束后德国重新崛起 D 20世纪 4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结束后德国重新崛起主要是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依靠的是

13、和平的方式崛起,而英国成为 “日不落 ”帝国、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20世纪 4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均是和战争密切且相关的,所以,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只能是选项 C。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德国重新崛起 “(它 )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 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 B “中体西用 ” C “维新变法 ” D “兼容并包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14、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并设法把 “这部分 ”引进到中国来指的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当然也就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本题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所以材料评述的只可能是 “中体西用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

15、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 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你是召集 “民众 ”为你治病呢?( “民众 ”当然指的是一个群体)还是去找 “医术精 湛的大夫 ”足以证明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反对雅典的 “群体决策 ”,所以本题的合适的答案:只可能是 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

16、端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 (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 )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 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 “立法 ”足以证明材料的主旨只不过是反映了 “清朝前期政府是在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沿用元朝的少数民

17、族地区管理政策、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民族政策 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 综合题 ( 25 分)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 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 23 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 14 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

18、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 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 522页 材料二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 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 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1月版 材料三 “法治 ”的本质不是 “治民 ”,而是 “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

19、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 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 1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6分) ( 3)材料三中的 “民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7分) 答案:( 1)进步之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给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为资产阶级进入统治机构创造一定条件。( 6分) 原因: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府成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20、,阶级矛盾尖锐;钦定宪法大纲仍要维护君主专制,成为骗局,丧尽民心;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不懈努力和发动革命。( 6分) ( 2)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 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 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 2分) ( 3)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2分)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3分) 试 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

21、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基本上照抄材料即可,例如,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而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的原因从材料上是找不到的,只能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主要从钦定宪法大纲不过是一场骗局这个角度去合理地解释即可。 ( 2)材料二中的 “仿照美国的政治 制度 ”足以证明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应该包括 “借鉴性 ”的特点。而材料二中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

22、国人民的政治生活 ” 足以证明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还应该包括 “进展快速 ”的特点,本题主要从材料的叙述进行合理的概况即可,并不是什么难题。 ( 3) “民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主要是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和三大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主要是一定要回答出共同纲领,因为共同纲 领是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也能证明党的 “民治 ”思想。三大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区域自治制度,三大制度建设更能证明党的 “民治 ”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治

2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 12分)美国 “边疆学派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 J特纳认为: “疆界 ”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 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答案: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3分)在工业化

24、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 3分)与之相反, 18、 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 3分)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代表着以后历史考试的潮流,引入了新的史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既要从疆界观与近

25、代化的角度理解上一幅图即 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 )关系疆界图, “宗、藩 ”是关键的字眼。又要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下一幅图即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特别是要突出清朝的落后疆界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民族政策、边疆政策 清朝宗、藩关系疆界图;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9世纪大英帝国疆界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 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

26、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 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 “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 ”,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

27、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9分 ) 答案: )主要教育思想:孝友;耕读;勤敬;戒傲惰。 (6分 ) (2)评价角度:郭斌和从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荣的角度评价的。革命党人是从曾国藩镇压农民运动和镇压人民反侵略运动的角度评价的。 标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全面评价。 影响因素: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 (9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从材料中就可以直接找到

28、,例如,孝友、半耕半读、能勤能敬、戒傲戒惰。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读清楚一个材料分成几层意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的能力。 ( 2)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当然是从曾国藩的镇压太平天国国运动、沾满人们鲜血的侩子手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因为他们是革命党人,而曾国藩是属于他们革命的对象 的。而郭斌和的阶级属性却是 “学者 ”,当然郭斌和 “学者 ”只能从保护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评价曾国藩。而通过这个比较既可以总结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评价角度不同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曾国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