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6 部分: 220kV 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Part 6: 220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2017 - 06 - 16 发布 2017 - 06 - 16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166.6 2016 代替 Q/GDW 166.6 2010
2、 Q/GDW 10166.6 2016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总则 . 1 4 总的部分 . 2 5 线路路径 . 5 6 气象条件 . 6 7 导线和地线 . 6 8 绝缘配合 . 7 9 防雷和接地 . 8 10 绝缘子串和金具 . 8 11 导地线换位及换相 . 8 12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 8 13 杆塔和基础 . 9 14 大跨越设计 . 10 15 在线监测 . 12 16 对电信线路、无线电台站和油气管线的影响及其防护 . 13 17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13 18 劳动安全 . 13 19 运行维护 . 13 2
3、0 特殊施工方案 . 14 21 附件 . 14 22 专题报告 . 14 23 图纸 . 15 24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 16 25 主要设备材料表 . 19 26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 19 27 概算部分 . 19 编制说明 . 22 Q/GDW 10166.6 2016 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 管理、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 质量 ,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制定本部分。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 13个部分: 第 1部分: 110( 66)
4、 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2部分: 110( 66) kV变电站; 第 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第 4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 5部分:征地 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 ; 第 6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7部分: 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 8部分: 220kV变电站 ; 第 9部分: 330kV750kV变电站; 第 10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第 11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中心 ; 第 12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站; 第 13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本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 6部分。 本部分代替 Q/GDW 166.620
5、10。 与 Q/GDW 166.6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等章节; 深化、细化“三跨”方案的设计、走廊清理设计、机械化施工 等设计深度要求。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显鑫、葛兆军、张子引、安巍,吴志明,程述一,侯中伟、李本良、田雷、田蔚光、刘照康、赵金丽、张瑞永、孟
6、凡斌、张清峰、安增军、崔厚坤、佟继春、刘成立 。 本部分 2007年 11月 首次发布, 2010年 11月 第一次修订, 2016年 11月 第二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66.6 2016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6 部分: 220kV 架空输电线路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 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新建 22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工程的初步设计,技术改造线路可参照执行 。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2.1 三跨 cross
7、ing high-speed railway, expressway and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 线路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 2.2 三通一标 general design, general equipment, general construction cost and standard process 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 2.3 两型三新一化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new technique, new material and new proce
8、ss, industrialization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工业化。 2.4 造价控制线 cost control line 用于评价工程投资合理性、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性的宏观管理标尺。 3 总则 3.1 应遵守的规定 3.1.1 应遵循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 3.1.2 应遵循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3.1.3 应遵循 “ 三通一标 ” 和 “ 两型三新 一化” 建设原则。 3.1.4 应遵循 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
9、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 求。 Q/GDW 10166.6 2016 2 3.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3.2.1 初步设计文件 线路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b) 主要设备 材料清册 ; c)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必要时) ; d) 专题报告 (必要时) ; e) 概算书; f) 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土工程等报告)。 3.2.2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 内容 : a) 总的部分; b) 线路路径; c) 气象条件; d) 导线和地线; e) 绝缘配合; f) 防雷和接地; g) 绝缘子串和金具; h) 导地线换位及换相; i) 导线对地和交叉
10、跨越距离; j) 杆塔和基础; k) 大跨越设计; (必要时) l) 在线监测; m) 对电信线路 、 无线电台站 和 油气管线的影响及其防护; n) 新技术 应用 ; o)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p) 劳动安全; q) 运行维护; r) 特殊 施工方案 (必要时) ; s) 附件。 3.3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3.3.1 对重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3.3.2 具体的内容深度在本部分第 5 章 第 27 章中 分别说明。 3.3.3 本部分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3.3.4 当采用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内容可适当简化。 3.3.5 结合工程具
11、体情况,在相关章节论述抵御自然灾害(防闪络、防舞动、防强风倒塔等)的措施。 3.3.6 初步设计文件若有外委项目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报告和评审意见,相关费用汇入概算。 3.3.7 设计文件 应 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 明清楚,图纸清晰。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分册出版。 4 总的部分 Q/GDW 10166.6 2016 3 4.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如下: a) 政府和有关部门核准、 批复及其他支撑性 文件 ; b)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 c)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 d)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应包
12、括以下内容: a) 线路 起止 点、额定电压(是否降压运行)、输送功率、导 地 线型号、线路长度和回路数 ( 是否同 塔 并架 ) 、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 ; b) 线路的本体设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 (站)的干扰与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工程概算、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等; c) 线路走廊清理设计 ; d)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方案设计。 4.3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接入系统概况(简述必要性、建设规模) ; b) 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换流站、升压站、开关站)进出线规模 ; c) 建设期限 。 4.4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4.1 应说
13、明 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 耐张 塔等) 。 4.4.2 应说明 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 、 交通概况 、气象条件和污秽等级 。 4.4.3 主要造价表 见 表 1。 表 1 主要造价表 项目 造价 可研 ( 万元 ) 初设 ( 万元 ) 初设 -可研 ( 万元 ) 初设单位造价 ( 万元 /km) 一般线路本体工程投资 大跨越本体工程投资 辅助设施工程投资 场地征用及清理费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4.4.4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 表,见表 2。 Q/GDW 10166.6 2016 4 表 2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 项目名称 导线 地线 金具 接地钢材 绝缘子 塔材 基础
14、钢材 混凝土量 土石方量 单位 t/km t/km t/km t/km 片 /km t/km t/km m/km m/km 本工程 通用造价 注: 绝缘子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类统计。 4.4.5 走廊清理及协议 应包括: a) 厂矿企业拆迁数量, 跨越民房户数 及结构类型,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拆迁数量,其它拆迁数量 ; b) 跨越 林区长度 、 主要树种 及其 自然生长高度 ,树木 砍伐数量等 ; c)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协议内容)。 4.5 造价分析 4.5.1 与通用造价 、造价控制线 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和造价指标的合理性。 4.5.2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
15、析,说明主要工程量增减情况 。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 估算 ,应进行专题分析。 4.6 通用设计应 用情况 4.6.1 杆塔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总塔数、采用 杆塔 通用设计的 数量 及模块、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塔数等。若工程未采用 杆塔 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 杆塔 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4.6.2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 采用的总金具 串数 量 、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串数量,未采用通用设计的串数量等。若工程未采用金具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金具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4.6.3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见表 3。 表 3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工程概况 电压等级 220
16、kV 架设及传输方式(回路数 /紧凑型或常规) 线路长度( km) 导线型号 气象条件(风速 /覆冰) 地形条件 杆塔总数(基) 杆塔设计 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塔型模块应用数量 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 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 金具设计 通用设计金具串型应用数量 自行编制金具串型应用数 单个工程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 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进行选取。 4.7 “两型三新一化”应用情况 Q/GDW 10166.6 2016 5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一化”工程设计建设的原则 ,说明线路规划、路径选择、电气部分、杆塔、基础等内容的应用情况。 4
17、.8 可研评审意见执行 情况 说明是否执行了可研评审意见,未执行的部分应说明原因。 5 线路路径 5.1 变电站 (升压站、开关站 )进出线布置 变电站 (升压站、开关站 ) 本期和远期间隔排列,进出线终端塔布置和方向;与已有和拟建线路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 ; 接线路、改接线路、联合设计线路,应对 接点、改接点、接头点情况和方案进行描述。 5.2 线路路径方案 5.2.1 路径复杂或拆迁量较大的工程应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机载激光雷达航测技术或高分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路径方案选择与优 化 。 5.2.2 路径方案 与 铁路、公路、机场、雷达、电台、军事设施、油气 设施 、民用爆破器材仓
18、库、采石场、烟花爆竹工厂等各类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议要求。 5.2.3 对于线路无法避开的矿区, 应 简 述 其 开采方式 、开采 范围及 采深 采厚比等 信息 , 并说明 对线路的影响 , 必要时 开展线路安全性分析评价。 5.2.4 路径方案应结合林区、重 覆 冰区、舞动区、微地形、微气象区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 5.2.5 路径方案描述应说明机械化施工条件。 5.2.6 详细描述各路径方案,包括线路走向、行政区、海拔高程、地形、地质、水文、交通运输条件、林区、重 覆 冰地段、 舞动区范围 及等级 、主要河流、城镇规划、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其它重要设
19、施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5.2.7 应对 具有 两个及以上可行的路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5.2.8 应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包括行政区、地形比例、林区长度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 接或改接线路应说明最终形成的线路长度。 5.2.9 列表说明沿线主要单位协议情况 ,对有特殊要求的协议进行说明。 5.3 走廊清理 5.3.1 走廊清理原则 说明线路走廊清理原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环评报告和批复、规程规范的要求)。 5.3.2 走廊清理工程量 采用现场踏勘结合航片、卫片等手段,分类统计走廊清理工作量。 5.3.3 走廊 清理内容 走廊清理应包含以下内容: d) 拟拆迁或跨越的房屋情况,包
20、括建筑物的属性、规模、结构分类 ; e) 拟迁移 改造 “三线 ”(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 ; f) 林区长度 、 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树木跨越长度及砍伐数量等 ; Q/GDW 10166.6 2016 6 g) 拟拆迁、压覆厂矿的类型、所属单位、规模、数量 ; h) 拟迁移改造道路或管线的所属单位、类型、等级、数量 ; i) 对导航台、雷达站、通信基站 、地震台站 等特殊障碍物的影响 ; j) 当 走 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 评估报告; k) 其它。 6 气象条件 6.1 气象条件的选择 6.1.1 气象资料 收集 ,包括气象台 (站 )的
21、名称,周围环境,与线路的相对距离、风速 和覆冰 记录表、记录方式等。 6.1.2 根据气象资料经数理统计并换算为线路设计需要的基本风速计算值,结合所经地区荷载风压值换算的基本风速、沿线风灾调查资料以及所经地区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和区段划分,以及必要的稀有验算风速。 6.1.3 根据气象资料,结合沿线冰凌调查情况 、 附近已有线路采用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经验 ,并参考国家电网公司 冰区分布图, 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及需验算的稀有覆冰值和区段划分。 6.1.4 收集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年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 深度。 6.1.5 调查沿线已建线路
22、运行情况 (风灾、冰灾、舞动、雷害、沙尘等 ),必要时进行专项论述。 6.1.6 对线路沿线微地形、微气象情况进行调查描述, 说明 加强 的 措施或避让的情况。 6.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见表 4。 表 4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 项 目 气温( )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基本风速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安 装 带电作业 覆 冰 平均年雷暴日数( d) 冰的密度( g/cm3) 7 导线和地线 7.1 导、地线选型 Q/GDW 10166.6 2016 7 7.1.1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确定导线截面,结合工程特点,
23、如高海拔、重 覆 冰区、大气腐蚀等因素,对不同材料 和 结构的导线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比选,采用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型号、分裂根数。论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 。 推荐方案应满足 输送容量 、环境影响 、 施工、运行维护的要求,体现可靠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7.1.2 根据系统通信、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等要求确定地线型号 。 如采用良导体地线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如采用 OPGW 光缆,应 进行 OPGW 光缆 及分流地线 的 选型论证。 7.1.3 列表给出导线和地线 ( 含 OPGW 光缆 ) 的机械电气特性 。 7.2 导、地线防振 7.2.1
24、确定导线和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平均运行张力及其防振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防振锤 等主要金具 的型式。 7.2.2 说明分裂导线采用的间隔棒型式及布置方式。 7.3 导线防舞 7.3.1 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 并结合各省最新舞动区域分布图来确定舞动区范围及等级 。 7.3.2 结合 舞动区等级划分 、 已有工程防舞措施与运行效果、线路工程与舞动季节主导风向情况等 ,提出推荐的 防舞措施。 8 绝缘配合 8.1 确定污区划分原则 8.1.1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 进行 。 8.1.2 按沿线等值附盐密 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各省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
25、来确定污秽等级。 8.2 污区划分 8.2.1 沿线污染源、污湿特征、沙尘天气等调查及分析。 8.2.2 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 线路所经地区 污区等级 。 8.3 绝缘子选型 分析瓷、玻璃、棒式(复合、瓷棒)等绝缘子技术特点, 并结合公司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及运行经验 (污闪、冰闪等)和工程实际情况,推荐绝缘子型式。 8.4 绝缘子强度选择 根据选定的绝缘子型式及其各工况要求的安全系数,计算悬垂和耐张串所需绝缘子吨位和联数,通过综合经济比较,确定绝缘子强度及联数。 8.5 绝缘子片 数选择 8.5.1 工频(工作)电压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绝缘配置的有关要求,确
26、定绝缘子片数 。 8.5.2 满足 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子片数。 8.5.3 满足 雷电过电压要求的绝缘子片数。 8.5.4 在 重覆冰地区 应满足冰闪对绝缘子片数的要求。 8.5.5 高杆塔及 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片数 按 相关规定进行修正。 Q/GDW 10166.6 2016 8 8.5.6 列表给出绝缘子配置及绝缘子机械电气特性。 8.6 空气间隙 8.6.1 提出各种运行工况下相应的空气间隙值。 8.6.2 高海拔地区的空气间隙值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正。 9 防雷和接地 9.1 防雷设计 9.1.1 调查沿线雷电活动情况和附近已有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9.1.2 根据防雷需要,确定地线布置型
27、式和保护角,以及档距中央 导线与地线间的最小距离。对雷电活动较多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 9.1.3 计算基本塔型的耐雷水平。 9.2 接地设计 9.2.1 因地制宜采用 不同 接地装置型式 ,提出接地电阻要求 。 9.2.2 论述特殊地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强雷电活动地区 、强腐蚀地区 )的接地设计方案。 9.3 地线绝缘设计 9.3.1 说明地线绝缘的目的、使用地段和绝缘方式、绝缘子片数和联数、间隙取值。 9.3.2 列表给出地线绝缘子型号及其机械电气特性。 9.3.3 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应根据线路与其相对距离确定地线运行方式。 10 绝缘子串和金具 10.1 说明导线和地线的悬垂串、
28、耐张串组装型式和特点;提出各种工况下绝缘子串和金具的 安全系数;说明接续、防振等金具的型式及型号。 10.2 论述新设计金具的作用及其机械电气特性。 10.3 说明工程中金具通用设计的应用情况 ( 所用模块和应用率 ), 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因。 10.4 说明节能型金具的使用情况 ,必要时说明防腐、耐磨金具的使用情况。 10.5 对 高海拔地区提出金具和绝缘子串的防晕设计方案 。 10.6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绝缘子串及金具 的防舞、抗舞设计 进行论证说明。 10.7 线路“三跨”区段应对绝缘子串型及金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 11 导地线换位及换相 11.1 明确 两端和中间变电站 (换流站、
29、升压站、开关站 )相序。 11.2 明确 导线换位次数、换位节距、换位方式及换 位杆塔型式。 11.3 明确线路相序排列及调相方案 。 11.4 对 接线路或改接线路,应明确原线路换位方式、位置,新建线路与原线路换位位置的关系,为完善原线路相序排列采取的措施,以及线路相序调整情况。 12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Q/GDW 10166.6 2016 9 12.1 明确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 12.2 明确 导线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 12.3 说明跨越树木的主要原则。 12.4 线路工程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校验导线安全系数及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12.5 线路“三跨”区段应进行充分的收
30、资、协议等工作,梳理相关的规程、规范、文件、协议等设计依据,明确交叉跨越距离要求。 13 杆塔和基础 13.1 杆塔 13.1.1 杆塔使用原则 杆塔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优先选用通用设计模块,并进行适用性分析。没有对应模块的工程,杆塔应采用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通道紧张地区宜结合路径规划要求,对窄基组合塔 、 钢管塔、钢管杆 等 方案 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推荐意见。 13.1.2 采用通用设计杆塔 采用通用设计杆塔模块的工程,应重点校验以下内容: a) 气象条件:设计风速,覆冰厚度,海拔高度,地形情况等; b) 电气条件:导、地线型号,电气间隙,地线保护角等; c) 杆塔规划:水平档距,垂
31、直档距,代表档距,呼高范围等; d) 杆塔材料:构件材质、规格,螺栓型号等; e) 挂点型号、地脚螺栓型号等接 口参数。 13.1.3 采用非通用设计杆塔 不能采用通用设计模块的工程,应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杆塔排位情况等因素,采用通用设计原则进行杆塔规划,并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 a) 杆塔规划内容如下: 1) 直线塔系列规划 ; 2) 耐张转角塔系列规划 ; 3) 特殊杆塔规划(直线转角塔、高跨塔、换位塔等) ; 4) 杆塔规划成果列表 ; 5) 杆塔间隙圆图。 b) 荷载条件内容如下: 1) 杆塔正常、事故、安装工况下的荷载及其组合 ; 2) 杆塔设计荷载在断线、不均匀覆冰或脱冰及施
32、工临锚等工况下的纵向张力,直线塔、耐张塔采用纵向张力的数值 ; 3) 说明安装条件和附加荷重 ; 4) 如有 其它特殊荷载工况应进行说明 ; 5)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对结构的重要性系数进行说明; 6) 对于同塔多回线路应说明是否考虑分期架设的情况。 c) 杆塔选型内容如下: 1) 比选杆塔型式 ; Q/GDW 10166.6 2016 10 2) 塔型、塔材的分析与说明; 3) 杆塔防腐措施、登塔设施;螺栓的防松、防卸 ; 4) 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及应用率 ; 5) 提出全线杆塔汇总表,包括各种杆塔使用条件、呼称高及材料用量 ; 6) 需做试验的杆塔,应给予说明,并提出专项立项报告。 13.
33、1.4 其它 13.1.4.1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杆塔荷载、杆塔型式、杆塔构造及防松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 和说明 。 13.1.4.2 结合运行经验和沿线灾害调查, 论证局部地段应采 取的杆塔加强措施。 13.1.4.3 对位于地震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 ,应按有关规程 进行抗震设计或验算 。 13.2 基础 13.2.1 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貌情况、地质及水文情况、土壤冻结深度、地震烈度、施工、运输条件,对软弱地基、腐蚀性土、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作详细的描述。 13.2.2 综合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基础作用力,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基础型式,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 说明各种
34、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及适用杆塔的情况。 13.2.3 基础选型时应说明采用机械化施工及应用商品混凝土等的可行性。 13.2.4 线路通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腐蚀性土、活动沙丘、流砂、冻土、 膨胀土、滑坡、采空区、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局部冲刷和滞洪区等特殊地质地段时,应论述采取的措施 。 13.2.5 对 拟采用的 新型基础 , 应论证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 需试验 验证时 , 应给予说明,并提出专项立项报告。 13.2.6 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 13.2.7 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应论述基础防腐措施。 13.2.8 如需设置护坡、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辅助设施时,
35、应论述设置方案和对环境的影响。 14 大跨越设计 14.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内容如下: a) 由于大跨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其设计除需满足本部分其它各节所要求的内容深度外,尚需满足本节的要求; b) 必要 时可 将 大跨越设计列为单项工程或 在 初步设计文件 中 单列一卷 ; c) 跨越段路径 方案、导线方案, 测量、水文、地质条件 及 塔位、塔高等应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 d) 初步设计文件 包括以下 内容 : 1) 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2)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 3) 专题报告; 4) 概算书; 5) 测量报告; 6) 水文气象报告; 7) 岩土工程报告; 8) 施工组织 设计 大纲。
36、Q/GDW 10166.6 2016 11 14.2 路径方案 14.2.1 结合全线路径 、 跨越点障碍设施、相关单位或部门协议、水文地质特点等, 进行多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推荐路径方案 。 14.2.2 详述推荐路径方案和跨越点。 14.3 气象条件 14.3.1 在一般线路气象条件选定的基础上按照大跨越设计的要求,论 证大跨越段采用的设计和验算气象条件 。 14.3.2 列出大跨越段设计和验算气象条件组合一览表。 14.4 导线和地线选择 14.4.1 大跨越导 、 地线除满足一般线路段要求外,还应按允许载流量确定导线 总 截面,结合导 、 地 线型号、规格 、 制造、分裂根数和
37、弧垂、防振、防舞等机械特性, 以及塔高、基础、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 14.4.2 列出导 、 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14.4.3 导地线的力学计算宜按精确法进行,并确定跨越段内各种设计工况及验算条件下各档的张力值。 14.4.4 提出大跨越导线和地线的防振 、 防舞动 、 运行监测 措施 及相关费用 。 14.5 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 14.5.1 根据跨 越塔绝缘配合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跨越档距和导线 各工况的运行张力 等 因素 论述绝缘子的型式、片数、联数和相应的空气间隙。列出绝缘子的机械电气特性。 14.5.2 校验大跨越塔的耐雷水平; 提出大跨越的防雷
38、保护方案 。 14.5.3 说明 大跨越 塔 接地设计 方案 。 14.6 绝缘子串和金具 14.6.1 说明各种工况下绝缘子串和金具的安全系数。 14.6.2 说明绝缘子串组装方式。 14.6.3 说明导线和地线悬垂线夹、耐张线夹、联结金具选型。 14.7 塔头布置和塔高 14.7.1 说明导线间和导 线与 地线间各种距离的选择原则, 结合对 静态接近、脱冰跳跃动态接近、舞动接近 距离的 验算 情况和 导地线位移及档距中央距离的要求,提出推荐的塔头布置。 14.7.2 根据不同塔头布置型式、导地线方案,考虑被跨越 水域 的通航情况等因素,进行各种塔高的技术经济比较, 提出 推荐塔型和塔高。
39、14.7.3 说明需要设置的航空或航运标志。 14.8 杆塔荷载 14.8.1 荷载组合方式 说明大跨越杆塔正常、断线和安装工况下的荷载及其组合方式。 14.8.2 纵向荷载 Q/GDW 10166.6 2016 12 说明直线塔、耐张塔在正常、断线和不均匀覆冰工况下纵向荷载的取值。 14.8.3 安装荷载 说明安装条件和附加荷重。 14.8.4 验算 按有关规定进行地震、舞动、稀有覆冰和大风等特殊情况的验算。 14.9 杆塔和基础 14.9.1 杆塔和基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说明杆塔和 基础设计遵循的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及有关文件。 14.9.2 杆塔型式的选择 14.9.2.1 根据加工制造
40、、施工、运行、造价及周围环境等 , 论证分析后提出大跨越杆塔结构型式(钢管塔、角钢塔、钢管角钢组合塔、钢筋混凝土塔等)的推荐意见。 14.9.2.2 说明杆塔材料种类和等级、构件防腐蚀措施、杆塔连接方案等。 14.9.2.3 说明螺栓的防卸、防松措施。 14.9.3 基础型式的选择 14.9.3.1 说明塔位地质、水文、地形及地貌情况。 14.9.3.2 根据水文和地质资料、基础作用力,并结合施工条件,提出推荐 的 基础型式。 14.9.3.3 说明地震、洪水冲刷等对基础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14.9.3.4 说明基础采用的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 14.9.3.5 当采用群桩设计时 ,应结合施工条件对桩径和桩量进行优化,必要时提出试桩方案。 14.9.4 试桩 编制试桩立项报告并计列费用。 14.10 登塔设施 14.10.1 对电梯、爬梯进行多方案比选。 14.10.2 说明电梯、爬梯、自动升降设备、脚钉登塔设施方案。 14.11 辅助设施 14.11.1 说明航空 、 航运警示障碍标志方案。 14.11.2 说明施工或运行维护电源方案。 14.11.3 如需设置运行房屋、围墙、道路、护坡、挡土墙等设施, 应 对设置方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