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987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山东威海环翠区六年级(五四制)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下图是科学家发现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其发现地点是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河南安阳 D陕西西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发现地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是祖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最早的人类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下图是 “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文字和天文成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代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甲骨文 ”,商朝的甲骨文中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录,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3、。 ”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端午节 ”为中国法定节假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A扁鹊 B李白 C屈原 D杜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法定节日端午节,

4、在这一天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屈原和 “钟鼓之乐 ” 2011年 10月 1日,在纽约时报广场的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孔子“复活了 ”,其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每一位与他 “相逢 ”的路人。下列属于孔子言论的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C “爱人 ”“为政以德 ” D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主张和言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A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所言, B为战国著名爱国

5、诗人屈原所言, D为著名军事家孙武的言论,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屈原和 “钟鼓之乐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陈胜吴广起义 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B符合广大人民 的愿望 C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D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朝统一六国的评价。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应是战国时期,所以选 D

6、。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下图是中国银行的行徽,其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通用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统一货币的名称。该钱币的形状是圆形方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最后推翻它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

7、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灭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 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直到商王 迁都到 ,都城才稳定下来。 答案:盘庚,殷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都城的迁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建立以后,都城一再迁移,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被称为殷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是商鞅变

8、法的依据。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 “富国强兵 ”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其徭役,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秦国达到了 “富 ”的目的,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 “强 ”的目的,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管子中说: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 ( yao)、一镰、一 ,然后成为农。 ”这段话说明当时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石器被取代 C铁制农 具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 D青铜

9、农具的使用广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的种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广泛使用,其种类有 (古代的一种大锄)、镰、 (古代一种短的镰刀)等,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下图是李华同学做的课堂笔记,在 “ ”处应该填写的标题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因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而得名,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

10、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很大进步。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河姆渡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 会种植水稻 过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 会制作陶器 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都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特征,而半地穴式的房子属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排除 ,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

11、的生活地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主要有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其中发现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 代表,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 “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该大战是 A涿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炎黄战蚩尤的地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炎帝、黄帝都是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中大败

12、蚩尤,所以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秦朝的建立 B战国开始 C夏朝的建立 D商朝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成为夏朝第一代国王,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尧舜禹的 “禅让 ” “以酒为池 ”、 “悬肉为林 ”、施用炮烙酷刑是哪个君主残暴统治的表现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表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

13、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文物的出土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星堆文化的地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商周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三星堆 ”文化,图为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下列战役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涿鹿之战 城濮大战

14、巨鹿之战 长平之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发生于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期,城濮之战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为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公元前 207年,项羽大破秦军主力的战役,长平之战为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的一次战役,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是 A 处 B 处 C 处 D 处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图方向的辨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地图中的方向应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根据地图观察可得,四个国家中位于最南方的是 ,战国七雄中的楚国,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 填空题 秦始皇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后,兴修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答案:灵渠,大泽乡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兴修灵渠和陈胜、吴广起义地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兵统一岭南 ,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地点是大泽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16、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命大将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公元前 207年 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答案:蒙恬,项羽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 “万里长城 ”抵御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年。西汉的都是 。 答案:公元前 221年,长安 试

17、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和西汉的建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公元前 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孔子的学说被记录在 里。世 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 答案:论语,孙子兵法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大

18、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同时期盛行的 “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答案:扁鹊,钟鼓之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和音乐。依 据已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春秋战国盛行的 “钟鼓之乐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屈原和 “钟鼓之乐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朝。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答案:商朝,大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依据已学知识可

19、知,在商朝时,我国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大篆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文字的演变 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于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在 时期。 答案:春秋,战国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所以空格处分别填:春秋和战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和 。 答案:

20、水稻,粟 试题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我国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年。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被称作 。 答案:万 20 万年,氏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 70至 20万年前,后来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

21、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山顶洞人 综合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 1)文中 “卫鞅 ”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 2) “卫鞅 ”实行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一年?内容有哪些? ( 3)你认为这次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答案: ( 1)商鞅,秦国,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分) ( 2)前 356年( 1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治。( 3分) ( 3)成功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

22、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分)(或从另一角度答,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推行者、国家及其目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原是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来来到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推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其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又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第( 2)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2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 3)问,主要考查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历史 潮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商鞅虽死,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商鞅变法成功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历史经典是我们学习历史很有效的资料。阅读下列经典引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 1)材料一是谁的话?分别体现了他在教育 领域的什么主张?( 4分) ( 2)材料二是谁的话?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哪些观点?( 3分) (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1)孔子( 1分)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知新 ” ( 1分);要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1分)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 1分) ( 2)老子( 1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2分) ( 3)言之有理皆可得

25、分(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句话都是出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 的书籍,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的意思是: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意思是:三人同行,则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他的寓意在于教育人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 第( 2)问,主要考查老子的哲学思想,材料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6、。恒也 ”反映的观点是有无、难易、长短等等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并且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哲学观点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思想。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孔子的思想得出启示,如学习知识应及时进行复习,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等;也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出启示,如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当面对失败时,要总结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 周的什么政治制度?简述这一

27、制度的内容。(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什么措施?你认为这项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分) 答案:( 1)分封制( 1分)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分) ( 2)统一文字( 2分)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图一为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主要是因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其内容 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

28、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第( 2)问,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图二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文字的统一,不仅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而且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西周的分封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古语有云: “百代犹得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请回答: ( 1)战国时期 ,使东方六国再

29、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什么? (1分 ) (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 ) ( 3)说出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 。( 3分) ( 4)阿房宫赋记载: “族(灭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2分 ) 答案:( 1)长平之战( 1分) ( 2)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 揽一切大权( 1 分);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1分);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1分)思想上:焚书坑儒( 1分) ( 3)、临洮,辽东、长城。( 3分) ( 4)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己,而不是天下人。或者是秦朝灭亡的根本

30、原因是秦朝推行暴政。(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长平之战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 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第( 2)问,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 “焚书坑儒

31、”。 第( 3)问,主要考查秦长城的起止。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攻,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 就是闻名中外的 “万里长城 ”。 第( 4)问,主要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 “族(灭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此句古文正确的翻译是: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己,而不是天下人。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修筑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秦朝的赋税和徭役非常繁重,刑罚也非常残酷,总而言之,秦朝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秦的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