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研究历史的史料来源。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如元谋人、北京人等,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
2、内的远古居民 下图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监制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铜量器,这是为了推行下列哪一项改革措施 A统一度量衡 B承认土 地私有 C兴修水利 D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 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
3、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 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是强调实行 “公平教育 ”,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下列最能说明孔子是 “公平教育 ”的最早践行者的是 A主张 “有教无类 ” B主张 “以礼治国 ”
4、C主张 “为政以德 ” D主张 “仁政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他提出 “有教无类 ”,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列思想主张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争权逐利,兵戎相见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兼爱、非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生活在战国时的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
5、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但支持正义战争。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孔子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是: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 B虚心向他人学习 C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 D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
6、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郭沫若曾指出: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孟子 说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
7、王,莫之能御也。 ”(大意是:“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 ”)由此可见他继承并发扬了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学说 A韩非子 B墨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是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这和孔子主张的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的思想相一致。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名言
8、蕴含了 “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力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战国七雄中,最后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 A魏 B韩 C赵 D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六国的史实。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9、了。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第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说:“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 ”)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齐桓公称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争霸的措施。齐国在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为口号,扩充疆界
10、。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终于成为春秋时 第一个霸主。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 “授民授疆土 ”,周王授予诸侯的主要是 A土地和人口 B土地和耕牛 C人口和耕牛 D封号和耕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 A。
11、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韩非子中记载: “上古之世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大意是: “上古时候 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 燧人氏 ”。)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人类 A发明文字,记载历史 B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D风雨交加,环境恶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用火的历史。这段记载说明燧人氏已 经掌握钻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法,并用火来烧烤食物了。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
12、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的是: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黄帝和尧 D黄帝和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 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故选 A。 考点
1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传说中的 “神农尝百草 ”,发明医药,教人农耕,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关于炎帝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他不仅是传说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禹的事迹。
14、传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洪水。正因如此,舜老后,采取禅让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给了他。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约公元前 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它是 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私有财产更多了。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
15、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约公元前 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奴隶制王朝的更迭。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约公元前 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朝后期,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迅速发展起来。公元前 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
16、,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都与当地古代建立的诸侯国有关, “燕 ”、 “齐 ”、 “鲁 ”、 “晋 ”、 “楚 ”这些地名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而 “燕 ”、 “齐 ”、“鲁 ”、 “晋 ”、 “楚 ”正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称,故选 B。 考点
17、: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大意是: “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
18、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综合题 材料题:(共 12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 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 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 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
19、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小客店准备住宿。小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据的人,店主要受 “连坐 ”的处罚。商鞅不得己,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之刑而死。 ( 1)材料一是商鞅在哪一国推行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8分) ( 2)结合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2分) ( 3)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
20、你自己的理解,说说如果材料三这个小店主知道了商鞅的真实身份后,他会不会留住商鞅?简单说明理由。( 2分。注意: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 1)秦国;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引用材料回答亦可 ,如: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等。 ) ( 2)法家。 ( 3)答案:一:他会留住商鞅。因为商鞅变法使国家富强。(或者其他的言之成理的说法。例 如:商鞅是他心目中的改革家;或者,他很尊敬、佩服商鞅。等等。) 答案:二:他不会留住商鞅。因为他知道商鞅定下的规矩。(或者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例如:他害怕以后官府的追究;或者,商
21、鞅变法抑制商业的发展,变法规定: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而店主就是个商人。等等。)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卖买。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治理。其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奖励生产,因为 “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奖励军功,因为 “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建立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建制,一直沿用到现在。本
22、题答案:秦国;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2)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法家认为人都有 “好利恶害 ”或者 “就利避害 ”的本性。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商鞅明确地提出了 “不法古,不循今 ”的主张。韩非 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法家主张君主集权。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就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由此可见,商鞅和韩非都属于法家学派。本题答案:法家。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一道情境型的开放性题目,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
23、:一:会留。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能相应提高;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就能保证人民能不受外来侵略,能安居乐业。这些 都是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导变法者自然能得到老百姓的尊敬、爱戴。参考答案:二:不留。因为商鞅变法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 “本业 ”,以商业为 “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而店主是商人,可能不会满意商鞅变法中的这些措施。再者,商鞅变法中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据的人,店主要受 “连坐 ”的处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24、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连线题 连线搭配题:(每小题 4分,连对一处得 1分,共 8分) ( 1)春秋战 国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主张连接起来。( 4分) 墨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孟子 兼爱、非攻 庄子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韩非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关典故连接起来。( 4分) 问鼎中原 晋文公信守诺言 退避三舍 楚庄王询问九鼎轻重 卧薪尝胆 孔子发展学生潜能 因材施教 越王勾践发奋图强 答案:( 1) ( 2)
25、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战国各学术 派别的思想主张。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但支持正义战争。孟子是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提出 “民贵、君轻 ”的主张。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成语的历史 典故。春秋时,楚庄王
26、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庄王不再强求 ,挥师伐郑 ,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 ”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史载重耳 (后来的晋文公 )在晋国内乱逃亡时,曾受到楚王的热情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国为君,一量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主要后退三舍 (90里 ),
27、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到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但被吴王扣留三年,勾践和夫人忍受了种种屈辱。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他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注意 “因村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填表题 填表题: (每小题 2分,共 10分 ) 古代历史距今久远,但丰富多样的学习
28、途径却让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去亲近这辉煌灿烂的文明。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学史途径 案例 认识 考察遗址 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并非枯燥无味的,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究文物 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叫( 1)。它对研究( 2)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阅读文献 论语是( 3)学派创始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文化典籍。书中体现了他的思想主要是 “( 4) ”和 “( 5) ”两部分。 参观建筑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发挥重
29、要作用。 答案:( 1)甲骨文; ( 2)商; ( 3)儒家; ( 4)仁; ( 5)礼 试题分析:第 (1)(2)两处主要考查甲骨文及其研究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 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 1)( 2)两处答案:依次是:甲骨文;商。 第 (3)(4)(5)
30、三处主要考查论语记述内容。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提出 “仁 ”的学说, “仁 ”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 “礼崩乐坏 ”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 “复礼 ”、 “为国以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 “仁 ”和 “礼 ”。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所以( 3)( 4) (5)的答案:依次是:儒家;仁;礼。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 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