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29884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传说中 “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 ”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的识记。传说中神农氏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因此被人称作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因此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 ) A改革盛行 B战争不断 C王室衰微 D国家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的准确识记。战国时期各国征战,战

2、争不断。周天天的权利微弱,各国纷纷实行改革,战国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因此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侯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所以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系(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3、对楚汉之争的认识。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地位,进行了 4年的战争,历史上称楚汉之争。楚河汉界和楚汉之争来源于楚汉之争。因此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楚汉之争 下图人物是( )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屈原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屈原因悲愤投汨罗江自杀。为了纪念他,在他投汨罗江的 5月 5日,人们都要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他,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对哪些没有受过教育

4、,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孔子也不歧视他们。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 ) A “有教无类 ” B “当仁不让于师 ” C因材施教 D以德教化人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以 “仁 ”为核心。孔子在教育上贡献很大,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出身,都可接受教育。体现了其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故此题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写着 “中正仁和 ”,其中 “仁 ”的思想来源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有关知识

5、的准确识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以 “仁 ”为核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 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故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接近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商鞅主张改革,为此实行变法。故此题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钟

6、鼓之乐 ”。 1978年我国出土的战国乐器中最珍贵的是( ) A琴 B鼓 C瑟 D编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编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乐器。战国出土的乐器中,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所以此题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 “三星堆 ”文化,它属于( )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青铜文化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同一时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

7、青铜文化,它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所以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有关知识的识记。由于水患和动乱,公元前 14世纪,商王盘庚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 下来。殷墟就是商朝的废墟。因此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有关知识的识记。由于水

8、患和动乱,公元前 14世纪,商王盘庚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夏族形成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黄帝和炎帝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此题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英语单词 “china”的意思是 “瓷器 ”,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 “China”时,意思就是指中国,

9、中国有名的瓷都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 “唐三彩 ”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见下图),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 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烧制彩陶。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毛泽东在贺新郎 咏史中吟道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对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块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

10、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会磨几个石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的准确识记。动物再高级,不会制作工具。人类从会制作简单的石器开始,就可以称作人了,故此题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因此选 B

11、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民以食为天 ”,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使 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会使用弓箭。因此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禹传子,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

12、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禹传子,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此题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创制 “炮烙 ”等酷刑的暴君是(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纣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有名的暴君。商纣创制 “炮烙 ”等酷刑迫害人民,最后被推翻。故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下图反映

13、奴隶生活情况不正确的是( ) A过着与平民平等的生活 B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C常常被奴隶主赠送他人 D常被在市场上出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奴隶生活情况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常常被奴隶主赠送他人或在市场上出卖,做供品或殉葬品,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综合题 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

14、经用过的吗?( 2分) (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 4分)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2分) (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举出两例即可)( 2分) 答案:( 1)山顶洞人( 2分) ( 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 4分)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2分) ( 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2分) 试题分 析:第( 1)问和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山

15、顶洞人的有关知识。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人工取火。在山顶洞人遗址,曾发现两件火石石器和待加工的燧石石片及其他一些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比较普遍地掌握和运用磨和钻的技术。这些,都可以间接推断他们在不断磨擦和钻孔的基础上,也同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探寻原始人的生活情况方法的理解。我们了解和探究原始人的生活情况的方法有很多。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离我们很遥远的原始人生活情况 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可利用网络查找,到历史博物馆查询资料,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历史书籍等。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6、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6分)(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2分)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分)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 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 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 2)阅读上述材料说

17、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2分) ( 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2分) ( 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2分)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 事例两个。( 2分) ( 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2分) 答案:( 1)半地穴式房屋;( 2 分)河姆渡原始居民;( 2 分)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分) ( 2)大禹治水;( 2分) ( 3)修建都江

18、堰;( 2分) ( 4)孟子;( 2分) ( 5)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 2分) ( 6)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在浙江省余姚市,发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浙江地处南方,多雨潮湿,虫蛇较多,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起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

19、,这是建筑学上一个重大成就。这种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因为那里多风沙,这种结构能起到保暖作用。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 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禹的传说。传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禹有高尚的品质。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洪水。他们之间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相传的。所以,那时的首领关心群众疾苦。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认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是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地点在四川岷江中游,都江

20、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成了 “天府之国 ”, 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两岸人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有关知识的识记。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 “仁政 ”,轻徭薄赋。孟子还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他的思想具有环保意识,也就是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 5)问,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江堰和孟子的思想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的实例,如沙尘暴的频发、人类过度的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 6)问,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历史试题, 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

21、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反思都江堰的修建和孟子还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环保意识,古人尚且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中学生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和尧舜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罢兵西归 封诸侯,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22、。 材料二:见下图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分 )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分 ) 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 (2分 ) (2)国君 (即诸侯 )拥有什么权利 (2分 )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2分 ) 答案: (1)分封制。 (2分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巩固统治 )。 (2分 )有周王自己的亲属以及功臣 (2分 ) (2)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授民授疆土 ”。 (2分 )他 们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 (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2分 )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

23、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西周等级示意图正是严格的等级的体现。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识记。西周实行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因此,这是一种有偿分封,即诸侯从天子手中得到土地和人民,同时要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4、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材料三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 1)齐桓公

25、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你阅读材料一说出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分)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2分) ( 2)写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国的国家名称。( 2分) ( 3)阅读材料三, 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4分 ) ( 4)依据材料四,你能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吗 (2分 ) ( 5)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答案:( 1) 管仲;( 2分)葵丘会盟( 2分) ( 2)秦国 (2分 ) ( 3)建立县制 ;( 2分)奖励生产 (耕织或耕战 )。 (2分 ) ( 4)改变旧的风俗 ;民富、国强 ;百姓乐意为国家出力 ;诸侯归附 ;疆域扩大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

26、提高;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等。(任答两点即给 2分 ) ( 5)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争霸 的有关知识。齐国在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为口号,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终于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所以,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时期和国家的准确识记。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进行变法。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

27、用商鞅变法。因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 的准确识记。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材料三体现了奖励耕战和建立县制这两项内容。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影响的准确识记。从材料四颗看出,由于商鞅变法,秦国使得秦国改变旧的风俗,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 5)问,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认识和评价改革的能力。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终于成为春

28、秋时第一个霸主。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商鞅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 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中出现了活跃局面。( 10分) 请回答: ( 1)我们通常把这个时期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 (2分 )历史上又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

29、派称为什么?( 2分) ( 2)请你从材料中找出这种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 ( 3)请你列举出两个这个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2分) ( 4)他们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百家争鸣;( 2分)诸子百家。( 2分) ( 2)生产力的发 展( 2分) ( 3)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任意两个即可( 2分) ( 4)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表现在

30、文化领域则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 ”的含义是: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互相辩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多学派,这些思想家则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和(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要考查学生对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多学派。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代表人是孟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战国代表人是庄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法家的创始人是韩非。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作用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表现在文 化领域则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 ”的含义是: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互相辩论。 “百家争鸣 ”的性质是思想大解放,他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