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989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嘉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类历史掀开文明时代篇章的标志有( ) 国家的产生 文字的发明 禅让制的出现 人们开始定居生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类历史的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历史最初是野蛮的原始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人类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掀开文明时代的标志有国家的产生,最早是奴隶制的出现,从政治角度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与出现,从文化角度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还有金属生产工具的出现,从经济角度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人类的形成 阿拉伯帝

2、国已经灭亡了很久,然而其民族仍然存在至今。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 ) A血统 B语言 C宗教 D风俗习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 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 -红海 -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麦加

3、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公 元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开始增加,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建立了威望。他开始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与此同时,穆罕默德还派遣使者,游说半岛各个部落,扩大伊斯兰 教的影响,使麦地那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

4、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权势日渐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不服从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下列对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初期的 100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 其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5、 12世纪后,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 6世纪后半叶开 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 -红海 -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公元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

6、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开始增加,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 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建立了威望。他开始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与此同时,穆罕默德还派遣使者,游说半岛各个部落,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麦地那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权势日渐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

7、兵临麦加城下,麦加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不服从者遭到镇压。自此,阿 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 762年迁都至此。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 100年,特别是哈伦 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 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

8、西亚大地。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横扫波斯 、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 1258年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终于灭亡。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 B其主体建筑风格多为耸立的尖顶 C殿堂内部装饰华丽精巧,图案多为植物纹样和古兰经经文美术字 D寺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 答

9、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麦加大清真寺。每一种宗教都有自身独特的建筑载体,如寺庙之于佛教,教堂之于基督教 而清真寺,则是伊斯兰教的象征。清真寺的群体建筑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最高体现,它是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物质凝结。其拱形的构架、突出的圆顶、高耸的尖塔、连环的拱廊、独具匠心的造型、庄严肃穆的装饰、因地制宜的布局,反映了穆斯林在绘画、雕刻、镶嵌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也是信奉伊斯兰教各民族高度的艺术才能结合的产物。 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启示,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又称禁寺。殿堂内部装饰华丽精巧,图

10、案多为植物纹样和古兰经经文美术字;寺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 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 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 -红海 -尼罗河的商路无

11、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的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公元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开始增加,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 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建立了威望。他开始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与此同时,穆罕默德还派遣使者,游说半岛各个部落,

12、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麦地那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权势日渐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兵临麦加城下,麦 加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不服从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佛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C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 D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

13、兰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创立的时间分别是:佛教创立于公元前 6世纪,创始人释迦摩尼;基督教产生于 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 7世纪创立,地点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先后顺序即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 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希腊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

14、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被誉为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有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与 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果的有( ) 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伊斯兰教 天方夜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亚的文明。亚洲西部,有一块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在沃土东部,

15、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公元前 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此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西 亚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 7世纪创立,地点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A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可以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大河流域 人类文明的摇篮 8世纪时,巴格达曾是

16、一个大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 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 -红海 -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的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公元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

17、传教逐渐公开,伊 斯兰教徒开始增加,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建立了威望。他开始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与此同时,穆罕默德还派遣使者,游说半岛各个部落,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麦地那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 事力量。 630年初,权势日渐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兵临麦加城下

18、,麦加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不服从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 762年迁都至此。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 拉西 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19、( ) A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B 5世纪时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 C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称天皇 D大化改新开始于 6世纪中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

20、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21、,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土地收归国有 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7世纪中期

22、,改革派发动宫廷 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是明治维新之后。 和 是属于政治方面的改革内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叙述,正确的有( ) 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 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 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 武士在日本

23、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日本武士。日本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和庄园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在 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 )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收归国有 C被贵族控制的农民

24、转为国家公民 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改新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律令规定授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同时,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分制。 668 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这些法典逐渐成为日本治国的基础。通过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

25、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时间的 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C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D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创立的时间分别是:佛教创立于公元前 6世纪,创始人释迦摩尼;基督教产生于 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 7世纪创立,地点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先后顺序即为佛教、基督教、伊

26、斯兰教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 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社会。随着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欧是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西欧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人宫相时,进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种封地称为采邑分封制;公元 751 年,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国王,为

27、答谢教皇,他把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部的拉凡那地区赠给教皇,史称 “丕平献土 ”,由此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基础,教皇国由此形成; 10 世纪开始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开展了与封建主的斗争。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该堂课研究的是欧洲封建国家。 考点:人 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12世纪时,下列哪一城市的规模是伦敦的五倍,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 ) A威尼斯 B热那亚 C佛罗伦萨 D巴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新兴的城市

28、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原是拜占廷的属国,九世纪独立,在以农业为主的欧洲,它是第一个依赖商业贸易生存的国家。威尼斯与君士但丁堡和穆斯林北非之间开展了兴旺的三角贸易,贩运来自东方的货物接着热那亚、比萨、那不勒斯等口岸也相继仿效,并进 而促进意大利内陆城市米兰、佛罗伦萨的发展。但是西欧城市的大量涌现,还是从 11世纪到 13 世纪这二、三百年间。佛兰德尔地区的城镇布鲁日、根特从英国进口羊毛,形成北欧的工业中心。莱茵河、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也出现了汉堡、不来梅、卢卑克等城市在内地的商路上则出现定期大集市,其中以香槟伯爵领地的集市最为有名。中世纪西欧城不大,人不多。

29、最大的城市多在南欧,西西里岛的城市巴勒莫盛期据说有三十万人,但这主要是穆斯林奠定的基础意大利其它有名的城市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人口一般都是十万或更多一些。巴黎 13世纪人口二十四 万,伦敦 12世纪人口三万, 13世纪有四万五千人用今天的标准衡量,那时的伦敦城狭小肮脏,是一个臭气熏天、极易发生火灾的废物堆:木结构的房屋,没有铺垫的街道,有英国唯一的下水道系统,公厕仅有一处但 12 世纪的伦敦市民却以伦敦为骄傲,认为它光芒四射。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西亚,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 B象征王权的司母戊大方鼎 C

30、种姓制度下人们的不平等 D阿蒙神被人们供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亚的文明。亚洲西部,有一块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在沃土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公元前 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此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西亚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B是中国的文明; C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 D阿蒙神古埃及的神。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 的开端 大河流域 人类文

31、明的摇篮 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是( ) A炎帝黄帝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

32、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 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出现了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 “百家争鸣 ”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史记 .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33、下列国家中,既是 “春秋霸主 ”,又是 “战国七雄 ”的有( ) 齐国 晋国 秦国 宋国 楚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 B闾等,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 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所以选择 A 考点:人

34、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西周统治阶级以哪些制度为工具,巩固其统治( ) 分封制 县制 古代礼乐制度 世袭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封建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

35、别。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下列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是( ) A古希腊 B雅典 C斯巴达 D古罗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的疆域。公元前 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渥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 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多瑙河。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可以不出国界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的美丽风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36、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在周代,决定一个人继承权大小的依据是 .( ) A军功的大小 B血缘关系的亲疏 C财产的多少 D学术水平的高低 答案: 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 )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 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繁荣了民间音乐 开发了边远地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

37、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5世纪末期,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的是( )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埃及人 D古巴比伦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罗马帝国延续了近五百年,从 3世纪其,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不断,北方的日耳曼人也不断进攻。 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欧是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西欧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38、。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公元前 6世纪,灭亡古埃及的是( ) A波斯 B马其顿王国 C古罗马 D古巴比伦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 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 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吧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下列事件中,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是( ) A丕平献土 B查理帝国诞生 C查理曼帝国分裂

39、 D城市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 “丕平献土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 751年,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国王,为答谢教皇,他把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部的拉凡那地区赠给教皇,史称 “丕平献土 ”,由此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基础,教皇国由此形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D农奴有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 9 13世纪是封建庄园的兴盛时

40、期。 9世纪起,一种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土地被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中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的子弟在继承份地时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在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他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 作,他有独立的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农奴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必须在庄园上为领主耕种自

41、营地,而领主自营地的经营不仅以拥有独立经营的农奴作为劳动力,而且完全以封建主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农奴没有什么自主权。在封建庄园盛行的地区,劳役是农奴的主要负担。这时封建主的贪欲表现为追求增加农奴的服劳役天数上,而农奴则反对增加劳役。一般来说,农奴劳役的天数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方面要保证领主自营地的经营,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妨碍农奴耕种自己的份地。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劳役的数量往往以惯例的形式加以固定,比如定为每周三天或每月 三天等,农忙时再临时增加。所以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

42、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的兴起。封建社会初期,西欧社会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践,铁农具替代了木农具,耕种方法改善,农产量增加。由于农业发展的需要,金属加工、冶金、毛纺织等手工业部门繁盛起来。生产的发展要求手工业者把时间完全用于生产,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接受定货,手工业者开

43、始集中在靠近消费者或销售条件优越的地方,如港湾、渡口、交叉路口、行政中心、城堡寺院附近,这些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形成新的城市。罗马时期留下的城市也活跃起来。 11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兴起,发展最快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那 里既有西罗马帝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基础,又适于同拜占廷帝国以及东方维持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城市容易发展。意大利的城市以威尼斯、热那亚(从事国际贸易)、佛罗伦萨(生产和经营特种专业产品)等最为重要。法国南部的城市有马赛、阿尔勒、纳尔榜等。稍后,在靠近北海岸、莱茵河、多瑙河沿岸,出现了布鲁日、根特、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科伦、斯特拉斯堡等城市。在英国有伦敦、牛津、诺丁汉等。法国首都巴黎也发

44、展为沟通国内外的重要港口,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工商业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封建政权分散,城市 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根据领主权对城市居民进行剥削。如果居民的身份是农奴,还可以要求他们履行农奴义务。城市居民这种低下的地位,不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许多城市用金钱向封建主赎买自由,建立自由城市。居民摆脱农奴身份,不再向领主负担劳役而改交固定的货币地租,并组成城市法庭,审理较小的案件。封建主的特权受到严格限制,城市每年按固定数额向封建主纳税,后者不得再随意设置关卡、不得收市场税、不能有专卖权,也不得欠债不还。有的城市进而得以自己选举市政官员,以城市

45、居民组成的市议会为市政机关,拥有不同程度的 自治权,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或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也有极少数居民不得不以武力来争取自由。 1112年的法国琅城起义就是一个例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有一位 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在进行最杰出人物的评选。下面的几段选词: A、我是太阳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 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还制订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这位学生听了一知半解,亲爱的同学, 你能帮他吗? ( 1) A 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

46、被称为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3 分) ( 2) B是谁?他的儿子破坏了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而用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代之,以巩固王权,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制度吗?( 3分) ( 3) C 是谁?统一后定都在哪里?你知道他在位时制定的法典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 3分) 答案:( 1)埃及;法老;胡夫 ( 2)大禹;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3)汉谟拉比; 巴比伦;奴隶主阶级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埃及金字塔。一般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塔主要流 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 “金 ”字,

47、故汉语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 2600年以前,共一百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认的 “古代世界八大奇迹 ”之一。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孙三代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它相当于一座五十多层的大楼。据说埃及人用了十年的时间修筑石道和地下墓穴,又用了二十年时间才砌成塔身,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多年。埃及金 字塔是至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世袭制。世袭制指的是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